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2023年汽车行业报告好风凭借力,汽车电子龙头借力HUD展翅高飞

  • 作者:My-Freedom-
  • 2023-01-06 16:36:14
  • 分享:

报告出品/作者浙商证券、施毅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行业概况HUD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厂家有望在增量市场中获益

1.1HUD行业概况

1.1.1市场规模当前HUD渗透率低,未来3年市场爆发式增长,行业规模大

HUD是智能座舱中消费者感知最强的模块之一。随着智能座舱的发展,抬头显示(Heads-up-display,简称HUD)通过与行车电脑、导航仪及倒车雷达等设备配合,用于实时显示车速、发动机转速、挡位状况、转向灯、导航提示、故障提示、巡航状态、前车距离等息,HUD给到消费者“看得见的智能”效果。



当前中国HUD市场渗透率较低,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规模。当前,HUD以前装市场为主,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中国HUD前装量为116.7万台套,市场渗透率仅为5.4%。据浙商证券研究所测算,2021年我国HUD市场规模为18.3亿元。目前国内HUD的渗透率仍较低,主要集中在W-HUD,而AR-HUD的配套量与渗透率刚起步。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年中国AR-HUD前装搭载量超过5万辆。



HUD市场目前处于增长快车道。近年来,作为智能座舱的显性配置,HUD被众多主机厂纷纷加码布局,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理想新车L9是市面首款用大面积W-HUD取代仪表盘功能的车型,其对HUD应用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1.1.2产品迭代W-HUD是目前竞争主角,向AR-HUD增量市场转型是大势所趋

按照产品代次差别,车载HUD分为C-HUD、W-HUD、AR-HUD和全景HUD四个细分市场。



其中,C-HUD是提供一块硬件显示屏显示驾驶息,C-HUD成本较低,但由于C-HUD成像距离短、投影过小,仅显示车速、挡位等息,且存在安全隐患,预计未来市占率将逐年下降;W-HUD是将息直接成像在挡风玻璃上,由于其尺寸更大、成像距离更远,成本也相对较低,预计短期内增长将维持迅猛态势;AR-HUD则是结合ADAS进行息显示,其显示范围更多、成像距离更大,但成本较高,未来随着成本降低,将逐步取代W-HUD市场,提高其市占率;全景HUD则应用于L4级智能驾驶,通过大成像尺寸,显示更多息,同时兼容远近距离成像,可以提供驾驶息和娱乐息,目前离商业化应用尚远。



1.2产业链概况

1.2.1产业链:影像源占据HUD主要成本,HUD厂商处于Tier1或Tier2位置

当前影像源占据HUD整体成本的大头。HUD整体结构主要由影像源(占成本50%)、光学元件(占成本20%)、PCBA和结构件构成。目前尚未引入相关服务类软件,随着未来服务提供商的引入,将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HUD的搭载需要汽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定制化生产,HUD厂商处于Tier1或Tier2位置。一般是在双层玻璃中加入楔形PVB膜,玻璃参数由主机厂、玻璃厂和HUD设计商共同决定,福耀玻璃已拥有成熟技术。目前大部分主机厂均在部分车型上标配HUD,其中奔驰S级、大众ID.4、红旗HS9已搭载AR-HUD。



1.2.2技术路线:TFT因成本与体积优势成当前主流技术,未来将向DLP演进

影像源具体可分为TFT、DLP、激光和光波导四种技术。当前,尽管多家主机厂推出AR-HUD车型,但基本处于小规模试水阶段,要想大规模应用尚待解决图像畸变、阳光倒灌、成本高、体积大等难题。影像源作为AR-HUD核心部件,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TFT是当前影像源主流方案,其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显示效果可满足现阶段需求,被大量用于W-HUD产品,普及率较高。该方案也存在缺点,包括投影距离较近,此外会出现阳光倒灌现象,即当挡风玻璃长时间受到太阳直射时,HUD中的LCD屏会面临烧屏风险。大众ID系列、红旗E-HS9、WEY摩卡等均采用TFT-LCD方案。代表供应商有德国大陆、华阳集团、日本电装、水晶光电、台湾怡利、未来黑科技等。

激光投影方案采用源扫描式投影,结构简单光学引擎大幅度简化。激光投影优越性明显,但也存在较明显的缺陷,即需要有机玻璃做光学分散,成本较高,此外,也达不到车规级85°C要求。因此,如果在成本端和温度实现技术突破,未来可挖掘潜力大有前景。2022年,松下与Envisics合作研发的双视激光全息AR-HUD将首搭凯迪拉克LYRIQ。该系统拥有远、近两个投射显示区域,可显示目的地实景标记、实景导航、前向碰撞预警、指令变道等。代表供应商有先锋、松下、锐思华创等。

光波导技术来源于AR眼镜,是利用不同折射率介质界面处光发生全反射,从而控制光路的技术。光波导技术的应用,能解决目前HUD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结构设计难度。目前,光波导技术还没有在HUD领域批量应用,而且上游供应商较为集中,国内只有三极光电、华阳集团等少数供应商。

DLP技术与投影仪的影像源原理相同,是将图像投影形成实像的技术,有温升控制特性,适用于对器件耐热性要求高的AR-HUD。未来,DLP技术将随AR-HUD普及而成主流技术。DLP最能解决实现AR-HUD时的成像质量、耐高温性和设备体积三元悖论。在成像质量方面,DLP可与RGBLED结合;在耐高温性方面,DLP具备较高光效,借助透明光扩散板反射光能,从而防止温度过高;在缩小设备方面,电磁波导和全息投影方案可实现缩小AR-HUD设备体积,而DLP与此二者均有较高兼容度。目前,DLP投影芯片被TI垄断市场,成像效果好,但成本高。应用车型有奔驰S级、广汽传祺第二代GS8等。代表供应商有德国大陆、华阳集团、日本精机、泽景电子、LG电子、点石创新等。



1.3市场供需

1.3.1需求端国内市场快速崛起,HUD需求量持续提升,短期将快速放量

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付费意愿提升、国产化成本下降及HUD向大众车型下探共同驱动HUD需求增长。消费者端能展示盲区监测等更多ADAS功能、减少低头幅度以提高驾驶安全、消费者对选配接受度提升,HUD制造端体积缩小且FOV扩大的光学技术进步、国产化带来降价,汽车OEM端头部品牌搭载带来示范效应,使前装HUD向中低车型下探渗透。

存量市场存在更新换代机会,增量市场增长迅速。由于占领后装市场的C-HUD使用效果不佳,未来该细分市场将转型升级,逐渐替换为W-HUD并转向前装市场。近年来,各大主机厂上市的车型许多配备了HUD,以售价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为主,其中以BBA为首的德系车及日系车HUD率较高,比如宝马全系标配或选配HUD,当前新车型搭载HUD已成行业趋势。



HUD市场持续向低端车型渗透,高端车型开始尝试AR-HUD。近年来新发布的20万元以内的中低端车型陆续布局HUD,如长城、蔚来、理想、吉利、一汽红旗的多款车型都标配W-HUD系统,持续向市场释放利好号。未来HUD在中低端车型的搭载将爆发式增长,下沉市场增长可期。当前,已有主机厂尝试AR-HUD,目前AR-HUD在25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有量产,AR-HUD能更好地结合车联网软件,可在座舱智能体系内提供增值服务。2021年以来,AR-HUD搭载在多款新车上,包括奔驰S级、红旗E-HS9、长城摩卡、吉利星越L、大众ID系列、广汽传祺GS8、北汽魔方、飞凡R7等。随着技术和产业链成熟,AR-HUD大规模放量未来可期。



当前自主品牌中共已有多款走量车系搭载HUD,合资品牌中HUD主要搭载中高端车型。其中,长城、上汽、吉利是布局最早、发展最快的主机厂,长城、上汽大通表示未来所有车型都会有HUD配置。当前合资品牌中,HUD主要搭载中高端车型。其中,德系车配置车系最多,奥迪A4L更是9个车型全部标配;在日系品牌中,“国民车”凯美瑞全系标配,一些日系车HUD仍为C-HUD,未来将逐步换为W-HUD与AR-HUD;美系车中,别克与凯迪拉克是主要搭载HUD的品牌。合资品牌采购一般在国内,供应商选择权也由国内掌握。HUD作为高度定制化产品,每个车型都需定制设计,拥有本土团队是重要的竞争壁垒,未来增量市场中国产品牌有优势。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新能源 / 汽车 / 储能

新能源汽车 | 储能 | 锂电池 | 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 | 动力电池回收 | 氢能源 | 充电桩 | 互联网汽车 | 智能驾驶 | 自动驾驶 | 汽车后市场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产业 | 磷化工 | 基础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绿色能源 | 清洁能源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海上发电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7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9.79
  • 江恩阻力:11.01
  • 时间窗口:2024-07-08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5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