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创历史新高,港股成下一个“抱团”风口?

  • 作者:付出才会有收获
  • 2021-01-20 11:16:18
  • 分享:

与A股抱团股达历史高估值不同的是,受疫情和国际因素影响,港股2020年全年下跌,也使得AH溢价达过去十年最高水平。外加港股中稀缺的互联网、科技、消费类龙头具有配置价值,使得港股在开年便吸引各路资金追捧,尤其是南向资金的净买入。而随着公募基金的不断南下,港股有望成为下一个“抱团”风口。

1月19日,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净买入266亿港元,再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港股成交额创2015年以来高位。受此影响,恒指收涨2.7%,科技板块领涨,比亚迪电子涨超15%。

据悉,此次,南向资金主要增持对象为中国移动、腾讯控股、【中芯国际(688981)、股吧】、美团等公司,板块方面以新科技、制造、周期为主。

大量资金推手则来源公募等机构。今年以来,多只新成立基金对港股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50%,此外,抱团股高位瓦解后的增量资金也将在后续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而之所以好港股,背后逻辑一方面A股抱团导致核心资产出现严重泡沫,后续的上涨乏力;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国际因素影响,港股2020年全年下跌,使得AH溢价达过去十年最高水平附近,同时,港股中稀缺的互联网、科技、消费类龙头具有配置价值。

此外,伴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升值、南向资金持续增加,2021年,港股市场有望系统重估,获得更好的表现。

公募、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大量涌入港股

事实上,自2014年A股与港股互联互通以来,南向资金便持续增持港股,尤其自2018年以来的3年,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2018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827亿港元,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2493亿港元,2020年南向资金净买额更是达到6721亿港元。

与此同时,两只港股QDII指数型基金(H股ETF和恒生ETF)迅速增长,份额分别从2015年的1.6亿份和1.35亿份增加最新的85.08亿份和61.27亿份。

值得一提的是,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有19个交易日净买入超过百亿,其中12个发生在今年年初。

而这背后重要增量资金一方面来自近期新发行多只港股通基金。

1月15日,嘉实港股优势混合型基金发行首日售罄,该基金投资于港股通标的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而广发均衡优选A、中欧悦享生活A、富国均衡优选等多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均有与港股走势对标。

事实上,汇添富、广发、博时、华泰柏瑞、大成等大型基金公司均在去年12月份提交了港股基金的募集申请。接下来更有嘉实、华夏、弘毅远方、博时、银华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即将开卖港股基金。

另一主要方面,在近七个交易日内,国内基金公司旗下有16只偏股型基金实现一日售罄,募集资金至少已达1000亿元,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18日发行当日认购规模或达2374亿元,创出公募基金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规模新高,而这些受到资金追捧的“日光基”半数以上对港股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50%。

此外,众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机构等亦提前配置了港股,部分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敞口中,近一半都是港股。

从南向资金持股情况来,偏爱腾讯、中国移动、中芯国际、美团和长城汽车等内资股,板块方面以科技、制造、周期为主。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腾讯获买入超500亿,中国移动获买入近400亿,中芯国际超100亿。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低估值银行股也受到资金关注。

1月18日,腾讯控股等新经济股依然是南向资金青睐对象,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腾讯控股54.2亿港元,其次是香港交易所、小米集团和中国移动,分别获得净买入27.3亿港元、23.1亿港元、17.1亿港元。

在南向资金助推下,1月19日,恒指收涨2.7%,报29642.28,腾讯控股报655港元。科技股走势强劲,带动恒生科技指数飙升2.84%,突破9000大关,报收9374.79,再创历史新高。

抱团股瓦解后资金寻找低估值洼地

公募基金的大量涌入或与A股高估值抱团股有关,各机构正在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资产,而港股的低估值恰好满足公募的需求。

资料显示,2020年,A股发行超过1200只基金,净值增长超4万亿元,私募基金也发行2.17万亿元,新发产品1.3万只,其中百亿级私募数量激增,千亿级私募巨兽首次大量涌现。

大量资金、基金抱团之下,A股食品饮料、医药、科技等板块的个股估值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批龙头股,如贵州茅台、王粮液、隆基股份、宁德时代等屡创历史新高,估值已超过历史高位。

然而从去年12月开始,热门板块逐步轮动瓦解,1月11日、13日两天,抱团股更是出现震荡式大跌。此前“抱团”强势上涨的白马股跌倒一大片,多空分歧明显加大,冲高回落走势个股不断增多。

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此前表示,无论是资金面还是基本面,A股核心资产后续的上涨乏力。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近期发布研报表示,当前A股市场已出现蓝筹泡沫,估值与盈利增速的背离正迅速拉大。

与此同时,高估值抱团股近期纷纷大幅调整,这也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调仓换股的先兆。

低估、人民币升值、南向资金支撑港股走强

事实上,相对A股而言,港股显著低估,是价值低洼。在过去10年里,H股相对A股的折价一直存在,两地上市的股票,A股平均比H股高40%,A股没有的那些中国上市公司,港股低估更明显。

2020年,受到疫情和特朗普对中国企业在美股的“除牌”威胁的影响,港股基本是“跟跌不跟涨”,全球股市都在狂欢的同时,恒生指数2020年还在下跌。

截至2020年12月底,恒生指数为PE(TTM)15.47倍,恒生国企指数PE(TTM)为10.73倍,显著低于全球其他指数的估值水平。在股息率方面,恒生指数股息率为2.44%,恒生国企指数股息率为2.89%,同样处于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AH股溢价指数也持续走高,2020年10月份期间一度逼近150。近期,随着恒生指数强势崛起,AH股溢价指数有所回落。截至18日收盘报135.69,仍处于高位水平。

事实上,资金总是在追逐性价比更高的板块。随着A股大盘指数连续两年上涨,龙头企业越来越贵,对比之下,港股亦不乏很多性价比较高的核心资产公司,其中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估值合理偏低,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同时,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许多公司在AH两地上市,许多港股公司将其优质子公司、业务板块分拆在A股上市,这都为相应的港股公司带来了重估的机会,也让投资者到了香港市场有的错误定价及低估值公司的机会。

此外,美国政府喊话“封杀”中国企业的政治背景下,更多企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或打算赴美上市的折回港股上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港股成为优质资产的堰塞湖,反而造就了港股市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发增强,更吸引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

以腾讯、美团、小米集团为代表的大量新经济公司股价近来大幅上涨也让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到了港股的赚钱效应。

另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A股较H股的估值溢价非但没有收窄反而持续扩大了,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因是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

2020年以后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贬值预期消褪,预计港股的估值折价会得到大幅修复。

对此,国策略组认为,港股低估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南向资金持续增加三大逻辑支撑,2021年,港股市场有望系统重估,获得更好的表现。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1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0.33
  • 江恩阻力:45.37
  • 时间窗口:2024-06-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9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