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智翔金泰-U】自免构筑坚实基底,双抗打造长期发展空间【国盛医药】

  • 作者:chinesepizza
  • 2023-07-03 18:28:59
  • 分享:

1. 智翔金泰创新驱动型的生物制药企业

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一直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现已形成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完整抗体药物研发生产流程。

1.1 股权架构清晰集中,核心管线已递交NDA

公司股权结构如下智翔金泰实控人为蒋仁生,控股股东智睿投资直接持有智翔金泰72.73%股权,由于蒋仁生100%控股智睿投资,其也成为智翔金泰实控人;公司董事长单继宽持有5.29%股权,其余股东共持有21.98%股权。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有12个在研产品,其中GR1501(1个适应症)已递交NDA,7个产品(11个适应症)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个产品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4个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GR1501 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针对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入组。

GR1801(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特异性抗体)针对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GR1802中重度哮喘适应症、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以及GR1603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GR180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适应症和 GR1501狼疮性肾炎适应症已获 II 期伦理批件、等待启动入组。

GR1901、GR1803和GR2001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GR2002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另有4个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2 创始团队技术背景深厚,打造核心技术平台

创始人团队背景深厚,核心团队部分出自智飞生物、君实生物和沃森生物。

公司实控人蒋仁生医药健康产业背景深厚,于 2014 年布局抗体药物产业;蒋总同时系智飞生物实控人。公司董事长单继宽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曾先后任职于复旦张江医学部经理,泽润生物医学注册部经理、医学总监,众合医药董事、副总经理,及合众医药的董事、副总经理,曾是君实生物的创始股东。

公司掌控领先的生物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具备完善开发能力。

公司在源头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两个技术平台;公司在药物开发环节建立了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

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公司建立了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基于双载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和基于 λ 重组系统的抗体库构建技术。基于双载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可以将先导分子的改造周期缩短至 3 个月左右,极大地提高先导分子改造效率。基于 λ 重组系统的抗体库构建技术可以应用于构建超大容量(>1012)的人抗体库,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大容量(>1011)小鼠免疫库的构建和筛选。基于上述两个技术平台的联合使用,公司的新型单抗药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周期可以缩短至 6-9 个月。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公司目前已建立两种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技术平台。第一种为比较经典的 scFv+Fab 双抗结构,该结构的优势在于基于任何选定的两个单抗,就可以很方便地构建双抗,但此类双抗的结构与天然单抗的结构差异较大,可能存在较强的免疫原性问题,因而适用于开发单次给药的双抗药物。第二种为基于共同轻链(common light chain)的 Fab+Fab 双抗结构。该类双抗的优势是其结构与单抗高度类似,免疫原性低,且可以借鉴单抗的制备工艺。此类双抗更适合于临床上需要多次给药的双抗药物的开发。

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公司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包括细胞株筛选、细胞培养、蛋白纯化和制剂筛选。公司完成了 10 个治疗性抗体(6 个单抗产品,4 个双特异性抗体产品)的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其中 9 个产品获批临床试验,5 个产品完成商业化生产规模的技术转移。

1.3 全链条研发平台+产业化基地,助力跨越生产壁垒

公司推行产业为纲,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和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公司的研发流程涵盖新型抗体药物候选分子发现阶段、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阶段、临床研究申报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工艺放大与验证研究阶段以及新药上市申报阶段。

公司抗体产业化基地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一期工程于 2019 年建设完成,同年 8 月获得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初步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公司抗体产业化基地已建成2个原液生产车间(2*2,000L和 2*200L)、2条制剂生产线(西林瓶和预充针)及质量检测中心、多功能仓库、公用工程系统等投入使用,先后完成了 5个产品共 35批次原液、48批次制剂商业化规模试生产或无菌模拟验证。

2. GR1501领跑国产IL-17A单抗,有望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GR1501(Xeligekimab)为国内企业首家申报 NDA 获受理的的重组全人源抗 IL-17A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狼疮性肾炎。

2.1 GR1501抗炎分子机理完善

GR1501靶点为IL-17A,哺乳动物的白细胞介素 17(IL-17)家族有 6 个成员,分别命名为 IL-17A~F,他们在宿主免疫防御和慢性炎症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 IL-17A,IL-17E 和 IL-17F 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其中 IL-17A 在患有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体内大量表达。

IL-17A 通过与 IL-17RA (IL-17A 受体)结合,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 CXCL1 等下游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的释放,继而诱发炎症产生或放大炎性症状。GR1501 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血清中的 IL-17A 蛋白,阻断 IL-17A 与 IL-17RA 的结合,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对 IL-17A 过表达的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达到治疗效果。

2.2 细胞学试验显示良好抑制炎症因子效果

临床前细胞学试验显示,GR1501 注射液能有效抑制 IL-17A,IL-17A/F 诱导 HDFa 细胞(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aCaT 细胞(人永生化表皮细胞)和 FLS-RA 细胞(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产生的 CXCL1 和 IL-6,在试验条件下呈明显量效关系,且与 IL-17A 抗体上市药物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相当。

2.3 斑块状银屑病仍有广泛未满足临床需求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 T 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

根据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银屑病患病率在中国各地有一定差异,2008 年中国 6 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 0.47%,2017 年西南 4 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 0.5%。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

2.3.1 IL-17A靶点治疗银屑病效果显著,安全性表现良好

IL-17 靶点抗体药物对斑块状银屑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对 TNF-α拮抗剂,《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 (2021)》指出,对于有罹患结核病、乙型肝炎、心衰的高风险因素或有既往病史者,IL-17A 拮抗剂和 IL-12/23 拮抗剂的安全性优于 TNF-α拮抗剂。

目前已经上市药品中,IL-17 靶点抗体药物对银屑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9 年以来,IL-17 靶点抗体药物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陆续在国内上市,IL-17 靶点抗体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由于 IL-17 靶点抗体药物价格较高、渗透率较低,银屑病的治疗领域仍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

2.3.2 GR1501治疗斑块状银屑病Ⅲ期临床数据优异

GR1501-Psoriasis 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GR1501-004是一项评价GR1501注射液治疗慢性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GR1501产品 200mg 组12周在PASI75应答为90.7%,GR1501产品药效良好。

2.3.3 GR1501国产进展最快的IL-17A,具备先发优势

目前国内市场上市的IL-17A生物药均为外企产品,目前GR1501与恒瑞医药的SHR-1314同为NDA申报阶段,其余国内创新药产品进度大部分处于Ⅱ/Ⅲ期临床阶段。公司 GR1501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于 2023 年 3 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预计 2024 年初获批上市。

2.4 IL-17A引领新一代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疗法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主要包括两类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主要指强直性脊柱炎(AS))和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AS 逐渐被 axSpA 取代诊疗指南。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是一种慢性炎症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伴 或不伴脊柱关节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肌腱端炎、虹膜炎、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表现为疼痛明显、僵硬和关节功能丧失。重要的是,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同时可能伴随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纤维组织肌痛、抑郁等合并症,增加了疾病负担并导致病情管理的复杂性。

根据《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ax-SpA 主要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类药物(DMARDs)、 皮质类固醇药物(不推荐长期大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NFi)和 IL-17 抑制剂等。

GR1501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药效良好。GR1501 产品 200mg 组 16 周在 ASAS20 应答为 75.0%,GR1501 产品药效良好。

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上,目前智翔金泰的GR1501和恒瑞医药的SHR-1314同为三期临床,为国内该领域IL-17A进展最快。

2.5 GR1501的营收预测模型

参考公司招股说明书,目前GR1501 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按照NPMA目前的NDA申报完结率,有望于2024年获批上市。

部分假设

人口数据参考BBC对于中国2022年-2023年人口变动率的预测(-1.10%)。

银屑病发病率参考公司招股书内容为0.5%。

中/重度银屑病占比参考《银屑病全球报告》约为35%。

GR1501渗透率参考新浪财经报道GR1501等同类药物渗透率可达18.93%,目前进入临床三期阶段为7个药物,所以平均渗透率可能达到2.5%左右。

年用药费用根据目前招股书参考同类产品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的年费用约4万元。后续年费用参考目前医保谈判简易续约规则进行约为5-10%。

参考公司招股说明书,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三期临床2023 年 1 月已完成入组,计划 2024 年二季度完成 III 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申请。计划 2025 年三季度获批上市。

部分与前述假设一致。

成年人口占比根据新华网数据约80%均为成年人。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发病率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0.507%。

3. G1802IL-4Rα重磅大单品,市场前景广阔

GR1802是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一款抗IL-4Rα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被开发用于治疗哮喘、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

IL-4Rα靶点作用机制IL-4由Th2细胞分泌,参与Th2介导的免疫应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刺激 T 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和红细胞增殖。相关基础研究表明,IL-4和IL-13 是参与哮喘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免疫介质,两者与共受体 IL-4R 的结合传导下游号,而下游号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各种疾病的持续发展。GR1802 能选择性结合IL-4Rα,同时阻 IL-4和IL-13号通路。

目前全球仅有一款IL-4Rα靶向药获批上市,即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dupilumab)。自2017年获FDA批准以来,度普利尤单抗已获批多个适应症,如特应性皮炎(AD)、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嗜酸性食管炎(EoE)和结节性痒疹。度普利尤单抗上市后市场表现惊艳,上市第三年全球销量即突破20亿欧元大关,2022年全球销量更是达到惊人的82.93亿欧元,同比增长57.99%。

3.1 哮喘生物制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哮喘(asthma)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2012-2015 年,在中国 10 个省市进行的“中国肺健康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 20 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 4.2%,其中 26.2%的哮喘患者已经存在不 可逆的气流受限。按照 2015 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 20 岁以上人群应该有 4,570 万哮喘患者。

目前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 (LABA)、ICS+LABA 复合制剂和抗哮喘生物药。重度哮喘患者的附加治疗药物主要为奥马珠单抗和度普利尤单抗。根据度普利尤单抗在境外的临床 研究数据,度普利尤单抗在哮喘治疗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度普利尤单抗虽然在中国上市,但是并未获批哮喘适应症。哮喘治疗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 B-hIL-4/hIL-4RA 小鼠哮喘模型中,GR1802 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具有明确的量效关系,与同剂量的度普利尤单抗药效相当。

GR1802 预计在 2024 年一季度启动哮喘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预计2027 年 GR1802 哮喘适应症获批上市。

3.2 特应性皮炎国产创新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特应性皮炎(an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湿疹性病变和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患者基数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达6.49亿,其中儿童/青少年患者占50%以上。2019年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已达到6570万人,儿童/青少年患者也占50%以上。

目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仍然以外部用药如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缺乏有效且安全的手段。2020 年 6 月 IL-4R 抗体药物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国内上市,度普利尤单抗疗效显著,但价格较高,渗透率较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仍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

在 B-hIL-4/hIL-4RA 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中,GR1802 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具有明确的量效关系,与同剂量的度普利尤单抗药效相当。

国内该领域目前进展最快的大分子创新药是康诺亚的CM310目前处于三期临床申报上市的阶段,GR1802目前处于国内第二梯队领先位置。2022 年 2 月,GR1802-002 临床试验完成 Ib、II 期受试者入组,预计 2023年四季度开展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2026 年 GR1802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获批上市。

3.3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暂无生物药上市,存在较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是一种严重的慢性鼻窦炎,占慢性鼻窦炎患者的 25%-30%。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次要临床症状为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长期的治疗计划来控制症状,治疗的目标是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基础上选择使用生物制剂,特别是针对难治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欧洲《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建议在符合单克隆抗体治疗标准的慢性鼻炎伴鼻息肉患者中使用 IL5 单抗及抗 IL4/IL13 单抗治疗。截至目前,美泊利珠单抗和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均尚未在国内获批慢性鼻炎伴鼻息肉适应症,该领域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GR1802 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已经完成 I 期临床试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 II 期临床试验处于受试者入组阶段,预计 2027 年 GR1802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获批上市。

3.4 GR1802的营收预测模型

哮喘适应症参考公司招股说明书,GR1802 预计在 2024 年一季度启动哮喘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2027 年GR1802 哮喘适应症获批上市。

部分假设

哮喘发病率成人为4.2%,26.2%的患者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渗透率目前全球领先药物度普利尤单抗年费用约3W美元。该药物2022年销售82.93亿美元,计算2020年治疗接近27万人,同年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按照中重度发病率26.2%,约为0.786亿患者。度普利尤单抗全球渗透率约为0.3%。所以以全球龙头药物的0.3%为假设为峰值渗透率。

年用药费用参考度普利尤单抗国内一个疗程约2.5万元,一般治疗3-6个月,可能需要10万元左右,考虑到未来降价的可能性,初始年费用可能为2.5-10万,故假设4万元年费用初始计算,费用变化参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为5-10%。

药物开发成功率假设为65%,参考过敏类药物三期临床转化为上市的成功率。

特应性皮炎根据公司招股书内容,2022 年 2 月,GR1802-002 临床试验完成 Ib、II 期受试者入组,预计 2023年四季度开展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2026 年 GR1802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获批上市。

部分假设

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率参考公司招股书,约为7.8%。中重度比例参考《皮肤科杂志》的10%。

渗透率参考度上述度普利尤单抗目前0.3%的全球渗透率作为峰值渗透率。

研发成功率参考自免二期临床转化为上市的成功率31%。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GR1802 已经完成 I 期临床试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 II 期临床试验处于受试者入组阶段,预计 2027 年 GR1802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获批上市。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率参考公司招股说明书约为2%

研发成功率参考自免二期临床转化为上市的成功率31%。

4 GR1603进度最快国产IFNAR1单抗

IFNAR1靶点作用机制IFNAR 包括 IFNAR1 和 IFNAR2,是 I 型干扰素共有的受体。当 I 型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后,IFNAR1 和 IFNAR2 会活化并形成特定的跨膜蛋白复合物。活化的 IFNAR1 与酪氨酸激酶 2(TYK2)结合,IFNR2 与酪氨酸激酶 1(JAK1)结合,引起 IFNAR2 上酪氨酸残基 Tyr 磷酸化,Jak 激酶被活化,活化的 Jak 激酶使受体的胞内结构域磷酸化,随后募集 STAT 蛋白,再由 Jak 激酶磷酸化 STAT 的酪氨酸。活化后的 STAT 蛋白转运至细胞核,与 IFN 刺激反应元件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活化,激活非特异的抗病毒途径和特异的适应性免疫途径,从而发挥各种生物学活性。

GR1603 能特异性结合 I 型干扰素受体复合物中的 IFNAR1,不仅阻断 IFNAR 与 IFNα 等 I 型干扰素的结合,而且 GR1603 结合 IFNAR1 可以有效诱导细胞表面的 IFNAR1 的内化,从而有效抑制 I 型 IFN/IFNAR 号通路,因而 GR1603单抗有望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与 I 型 IFN/IFNAR 号通路过度激活相关的疾病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及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全身并发症甚至死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及肿胀、不明原因的发热、胸痛、脱发、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倦及最常见于面部的红疹。

SLE治疗药物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 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达到 3 亿美元,生物药占比较小。未来,随着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药产品的不断推出和生物药临床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药市场预期将快速增加至 2030 年的 23 亿美元。

根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多种药物,其中激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用的基础药物。

IFNAR1抗体药物针对SLE疗效表现优异

目前全球SLE相关生物药物已上市仅有三款生物药物上市,整体研发难度较高。目前全球IFNAR-1已有阿斯利康的Anifrolumab上市,靶点的成药性已经验证成功。

目前IFNAR-1靶点在国内整体竞争情况良好,目前临床阶段产品分别为阿斯利康的Anifrolumab(临床Ⅲ期),智翔金泰的GR1603(临床1b/Ⅱ期),荃生物的QX006N(临床Ⅰ期)。

4.1 GR1603 的营收预测模型

SLE临床推进2022 年 3 月,Ib/II 期临床试验(GR1603-002)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022 年 7 月完成 Ib 全部受试者入组,2022 年 12 月进入 II 期临床试验,预计 2024 年启动 III 期临床试验,2027年有望上市。

部分假设

SLE发病率根据公司招股书预测2020年SLE患者约103万,2030年约为109万。考虑到人口变化,发病率约为10万人73,增长率约为1.8%。

中重度患者比例参考《2020中国系统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按照60%作为中/重度比例。

渗透率目前SLE适应症参考美国市场的远期渗透率8%。

月费用参考国内同类产品泰它西普年费用价格约为6-6.5万元,月费用接近0.5万。

医保降价标注修改为-10%,参考前述医保简易续约方式

研发成功率参考华大蛋白数据,自免31.4%成功率

5 GR1801全球首个用于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双抗药物

GR1801 是一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双特异性抗体,作用靶点为 RABV 的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 蛋白)的表位 I 和 III。GR1801 是基于 scFv+Fab 结构的双抗,使用 KIH 技术解决重链错配问题,使用 scFv 融合技术解决轻链错配问题。

GR1801作用机制狂犬病病毒 G 蛋白是狂犬病病毒最主要的抗原蛋白之一,该蛋白在狂犬病病毒 感染机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 蛋白借助于其特定受体(包括烟碱乙酰胆碱 受体(nAchR),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等) 介导 RABV 病毒的内吞、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并将病毒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在细胞内的繁殖周期结束后,G 蛋白也参与病毒出芽。GR1801 为结合 G 蛋白上表位 I 和 III 的重组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通过阻断 G 蛋白与受体的结合,在狂犬疫苗主 动免疫完全发挥保护作用前阻滞病毒对神经的侵染,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临床多以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为表现,是我国传染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 100%,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狂犬病被动免疫与狂犬病主动免疫不能相互替代。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一般用于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用于紧急预防。狂犬病被动免疫是暴露后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机制是在第一针狂犬病疫苗注射后至机体产生足量抗体前的窗口期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疫苗+被动免疫制剂”是狂犬病暴露后最有效的处置方式。

更加安全有效的被动免疫药品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由于狂犬病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性,致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防措施极其重要。疫苗+免疫球蛋白是目前狂犬病病毒暴露后最有效的处置方式,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为血液制品,来源和供应量有限,价格偏高,并有血源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马抗狂犬病血清人体内半衰期较短,所需注射剂量比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高,并有过敏反应甚至血清病的安全性风险。

GR1801采用创新的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结构。GR1801 是全球首个用于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 G 蛋白位点 I 和 III,分子设计满足 WHO 关于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开发的建议——采用针对不同抗原位点的多株单抗组合成“鸡尾酒式”组合制剂,以保证对不同病毒株或病毒的不同基因型的有效性。

GR1801对多个毒株具有广谱中和活性。在对 3 个狂犬病病毒进化群中的多种狂犬病病毒株的中和试验中,GR1801 显示对试验用所有毒株均具有中和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适当剂量 GR1801 抗体与致死量病毒中和后,小鼠发病时间明显延后,以 14d(疫苗起效达到保护效果的时间)为观察终点时,可实现 100%保护。比格犬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0.02mg/kg 与狂犬病疫苗联用已经可以对攻毒比格犬产生 100%保护,与 HRIG 和疫苗联用组相当。

5.1 GR1801 营收预测模型

上市时间预测: GR1801 已经完成健康志愿者的 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数据库锁定,正在开展 CSR 的撰写工作;2022 年 4 月公司申请 EOP2 沟通,7 月获得CDE 沟通意见,完成 III 期临床试验启动前沟通;预计 2025 年四季度,GR1801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获批上市。

暴露人群数据参考招股说明书,二级暴露约2000万人,三级暴露约1600万人。

渗透率参考目前免疫球蛋白批签发数量约为1182万瓶,每人用3-5瓶,按照目前二三级暴露人群3600万计算接近12%,考虑到免疫球蛋白产品为血制品,生产受限所以峰值渗透率设置约为12%。

研发成功率参考疫苗三期研发成功率约60%。

6 肿瘤管线围绕CD3靶点,优先聚焦血液瘤领域

6.1 GR1803(CD3×BCMA)

GR1803 是一款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tilple myeloma,MM)的重组人源化抗 BCMA×CD3 双特异性抗体。BCMA是治疗B细胞血液癌症的热门靶点,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度表达。GR1803 一端 Fab 臂以较高亲和力靶向 BCMA 抗原,另一端 Fab 臂靶向 T 细胞表面的 CD3(亲和力较低),通过招募 T 细胞到 BCMA 阳性的肿瘤细胞附近,并激活 T 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实现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强生 BCMA/CD3 双抗 TECVAYLI® (teclistamab)于 2022 年 10 月获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BCMA/CD3 双抗。智翔金泰的GR1803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 期临床试验(GR1803-001)正在进行中,预计 2023 年三季度获得 I 期临床的初步数据。

临床前主要药效学研究显示:在 NCI-H929 等具有 BCMA 高表达的靶细胞 存在下,GR1803 能激活 T 细胞,产生 IL-6、IFNγ 等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体内药效学研究中,GR1803 对 B-hCD3EDG 人源化小鼠的 MC38 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和人 PBMC 免疫重建小鼠 NCI-H929 肿瘤移植瘤模型的最大抑瘤率分别达到 89%和 92%,且实验期间荷瘤小鼠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等药物不耐受症状。

6.2 GR1901(CD123×CD3)

GR1901 是一款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重组人源化抗 CD123×CD3 双特异性抗体。GR1901 一端 Fab 臂以较高亲和力靶向 CD123 抗原,另一端 Fab 臂靶向 T 细胞表面的 CD3(亲和力较低),通过招募 T 细胞到 CD123 阳性的肿瘤细胞附近,并激活 T 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实现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目前国内尚无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制品药物上市,国内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品如下

7 公司DCF模型计算

公司营收销售预期(亿元)根据GR1501、GR1802、GR1603、GR1801收入测算,预计2023-2025年风险调整后的收入分别为0, 0.86, 3.51亿元。

由于创新药企业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假设研发投入参考近年平均2.5亿元左右,经过模型计算后,前三年净利润分别为-3.81,-3.71,-1.34亿元。

DCF模型计算

DCF模型假设

利润系数参考创新药行业龙头公司恒瑞医药最新季度数据约25%。

根据wind数据,十年期国债利率参考Wind=2.67%,无风险利率Rf(%)=2.67%。

根据Wind数据,β参考沪深300指数,β=2.67

市场的预期收益率Rm(%)=5.7%,略高于2023年GDP目标。

WACC经计算得 8.24%。

公司为创新药公司,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在产品上市前基本不会有收入,但伴随产品上市,在各个适应症上的收入有望逐步提高,有望大幅提高营收水平。根据公司目前的业务现状,使用DCF估值模型对公司进行估值,根据敏感性估值测算,我们认为公司合理市值中枢有望在179亿元左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风险提示

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均处于临床研发阶段,临床数据读出不及预期可能会影响产品上市进度。GR1501可能存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GR1802可能存在哮喘、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GR1603可能存在SLE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GR1801可能存在狂犬双抗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均为创新药物,未来需要进入医院销售,存在进院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风险国家医保政策等医药相关政策均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营收,存在政策风险。如医保政策变动可能影响新药入院速度。

产品收入测算风险公司产品收入测算存在部分假设因素,多个药物预测区间时间长,不确定性较大,存在产品收入测算风险。

------------------------------------------------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3年7月3日发布的报告《智翔金泰-U自免构筑坚实基底,双抗打造长期发展空间》,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张金洋 S0680519010001 zhangjy.com

陈欣黎 S0680123050004 chenxinli.com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2.42
  • 江恩阻力:43.75
  • 时间窗口:2024-05-23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