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禾川科技研究报告:工控头部企业拓展技术纵深,受益锂电光伏高景气

  • 作者:走了
  • 2023-01-28 13:42:53
  • 分享: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徐乔威、曾大鹏)

1. 盈利预测

(1)伺服系统

伺服电机

随着 2022 年下半年疫情好转,板块仍能维持正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我们预计2022年板块营收4.31亿/+25%。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步入复苏, 且公司全新一代 IPM(内嵌式磁铁)型伺服电机平台 X6 系列电机面市, 公司的伺服电机在核心指标方面表现优异,各项技术指标具有较强的竞 争力。预测 2023-2024 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50%和 30%,分别达到 6.46、 8.40 亿。 2021 年板块毛利率是 42.6%,考虑 2022 年疫情影响下产能利用率较低, 我们预测公司 2022 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下降,为 41.5%,2023-24 年公司 产能爬坡带来规模效应,毛利率整体整体稳中有升,我们预测 2023-24 年板块毛利率为 43%、44%。

伺服驱动器

随着2022年下半年疫情好转,我们预计2022年板块营收4.01亿/+30%。 由于产业升级对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我国环境正 面临严峻挑战,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力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迫在 眉睫,有望带来较大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我们预测 2023-2024 年板块营 收持续增长,同比增长 60%和 35%,分别达到 6.42、8.66 亿。 2021 年板块毛利率是 42.6%,考虑 2022 年疫情影响下产能利用率较低, 我们预测公司 2022 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下降,为 35%,2023-24 年公司产 能爬坡带来规模效应,同时新产品渗透率提升,毛利率整体整体稳中有 升,我们预测 2023-24 年板块毛利率为 36%、37%。

伺服系统附件

我们预计 2022 年板块营收 0.09 亿/+50%。考虑公司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 器订单需求旺盛,带动伺服系统附件同步增长,我们预测 2023-2024 年 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 100%、80%,分别达到 0.18、0.33 亿。 2021 年板块毛利率为-45.9%,成本投入较高,暂未盈利。考虑 2022 年 疫情影响下产能利用率较低,我们预测公司 2022 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为 -25%,随着未来市场空间增大,以及产品研发成本等下降,我们预测 2023-24 年板块毛利率有望转正并持续上升,分别为 2%、5%。

(2)PLC 产品

我们判断 2022 年板块增速约 25%,实现收入 0.50 亿,公司 PLC 产品在 基本指令速度等指标测试性能较好,上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加上产 品更新换代 Q 系列 PLC 市场份额增大,我们预测 2023-2024 年板块营收 同比增长均为 45%、35%,分别达到 0.72、0.98 亿。

2021 年板块毛利率为 34.3%,由于公司于 2020 年度推出中大型 PLC 产 品,较之前销售的小型 PLC 产品功能更强,单价更高,从而拉高 PLC 产品的整体平均销售价格水平,加上疫情开放后对于口罩机需求提升, 板块毛利率有望提升,我们预测2022-24年板块毛利率分别为34%、35%、 36%。

(3)机床产品

2021 年板块营收 0.10 亿元/+20.2%,我们预测 2022 年营收 0.12 亿/+15%, 由于业务占比较小,我们直接预测 2023-2024 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分别 为 20%、10%,分别达到 0.14、0.16 亿。 2021 年板块毛利率为-0.6%,未来产品放量后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我们 预测 2022-24 年开始盈利,并随产品放量带来规模效应,毛利率逐步提 升,板块毛利率分别为 5%、7%、10%。

2. 技术驱动发展,工控新星扬帆起航

2.1. 工控设备全覆盖,以技术驱动延伸上下游

布局自动化领域数十年,产业链持续升级。禾川科技是一家技术驱动的 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11 月 22 日,以 PLC 产品切入市场,深耕自动化领域超过十年,伺服系 统、PLC 产品持续研发,数次迭代更新;同时开发研发中心,2015 年于 深圳、杭州,2017 年于大连都有基地布局,有利于持续创新。

覆盖自动化领域全流程,控制+驱动+执行传感器一体化。公司主要从事 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 统、PLC 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 并在近年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 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

围绕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公司主要产品可以分为伺服系统、PLC 和其 他部件。具体来看伺服系统产品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及编码器。在伺服系统和 PLC 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扩展产品类别,包括低压变频器、 HMI、工控芯片、智能相机、传动模组数控机床等产品,积极布局工控 上下游产业链。

伺服系统公司深耕伺服系统多年,具备完整的编码器、伺服电机 和伺服驱动器能力,掌握磁编/光编核心技术,据公司招股书数据, 公司磁编码器最高可达 21 位,光编码器最高可达 23 位;公司的伺 服系统在速度响应频率、过载能力等性能参数方面整体上已与国内 外先进厂商处于同等水准,并在部分参数上优于主要对标厂商的同 类产品;公司目前拥有 X1/X2/X3/X6 等多款伺服类产品,广泛应 用于机器人及机械手、光伏、锂电池、3C、物流、包装、纺织等多 个行业;

PLC公司拥有 A 系列/R 系列 PLC、Q 系列 PAC、QX 系列 IO 模 块和 IQ 系列 IPC 等丰富的产品矩阵,主要应用于机器人与机械手、 光伏、锂电池、3C、LED、机床、纺织、包装、食品、印染等行业; PLC 产品在基本指令速度、内置高速输入计数、内置高速输出定位 等指标上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工控芯片等其他产品公司不断沿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推出了工控 芯片、HMI、智能相机、传动模组等产品,其中公司的 SOLAR 系 列芯片集成了高性能 ARM MCU 内核及动态配置逻辑架构的双核 异构架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司核心控制和驱动产品上,能够满足 高精度低延时工业控制同步应用需求。

收入结构上伺服系统占比大,产品结构逐渐多元化。伺服系统业务主要 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伺服系统附件,2018-2021 年公司伺服系 统收入由 2.32 亿元增长至 6.59 亿元,各年占总收入比重均超过 80%。 伺服系统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整体的扩大、销售渠道和重点客户 的开拓以及防疫设备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主营业务还包括 PLC、低压变 频器、HMI 及工控芯片等产品,具备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点的潜力。

产品毛利率波动较大,2021 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伺服系统产品毛利率 稳定在 40%左右,近段时间略有下滑,2022 年 9 月产品毛利率降至 32.79%。主要由于受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及产品更 新换代影响,公司伺服系统及 PLC 产品毛利率下降。PLC 产品近三年毛 利率整体下降趋势,从 46.31%近年降至 34.29%,降低主要原因为带动 配套伺服系统销售,适当降低 PLC 单价和毛利率;随着疫情缓解,口罩 机等下游防疫设备生产需求减少,毛利率较高的中大型 PLC 产品收入占 比下降。

2.2. 业绩稳中向好,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公司近年业绩稳中向好,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由 2018 年的 2.8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7.5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8.47%。同 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由 0.50 亿元增长至 1.1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9.86%;增长主要系机器人、光伏等下游产业需求旺盛。公司盈利能力 短期内受疫情带动防疫生产设备市场需求提高、公司积极开辟新客户等 因素影响。

研发费用率始终居高位,持续增大研发投入。从费用占比可以看出,近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为 12.4%,始终高于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 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2021 年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公司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 2022 年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均值为 9.55%。从研发费用结构看, 研发人员薪酬和研发直接投入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研发人员薪酬增长 快,公司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扩大研发团队,引进技术人才, 截止 2021 年末,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 316 名,占总员工数 22.8%。此外, 公司还设立子公司杭州禾芯,投入研发芯片等产业链产品。

资产负债率较低,偿债能力强。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低位水平,2022 年 Q3 出现明显下降,由 2021 年 34.88%下降至 25.95%,主要系公司经营 规模显著增长,促进存货、应收账款等金额大幅增加,短期债务风险水 平较低。

经营性现金流降低,筹资活动现金流显著增加。2021 年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 0.14 亿元,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库存增加,支付 员工薪酬等等因素。受到周期性影响,2022 年三季度确认收入减少,主 要是由于疫情变革和外部需求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筹资活动 现金净流量显著增加,达到了 7.95 亿元。公司净现比表现较好,虽然 2021 年有所下降,但过去净现比始终维持在 40%以上,体现公司有较高 盈利质量。

2.3. 国资背景助力公司行稳致远,通过控股长远布局工控领域

国资背景背书,公司用值得赖。王项彬先生直接持有禾川科技 14.86% 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龙游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 室通过公司第五大股东龙游联龙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 股份,依托国资背景为公司用背书,利于公司提高资能力,并获取 更多商业资源。公司上市前经过多轮融资,融资机构包括金融、科技等 公司,实力雄厚。

设置优质全资子公司,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下设禾川息、 禾立五金和菲灵传感三家全资子公司,控股杭州禾芯半导体、台钰精 机、川浦智能等优质企业,主营工控芯片、数控机床、工业软件、模 具等核心产品,与公司产品形成密切协同效应,增强了公司提供整体 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

募集资金重点投资研发项目,突破产能瓶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3776 万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数字化工厂项目、杭州研究院项目、营销 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其中数字化工厂项目将购置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 设备,对现有伺服系列、PLC 产品产线进行扩建,突破现有瓶颈。同时 重点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增强公司先进制造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对产 品工艺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需求。

3. 工控自动化市场超千亿,进口替代进行时

3.1. 工控技术应用广泛,是建立制造强国的关键

3.1.1. 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是现代工业的标志

工业自动化技术高,收益大。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 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 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 全等目的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 20 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 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无论高速大批量制造企业还是追求灵活、 柔性和定制化企业,都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系统本身 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1)提 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2)提高生产效率;(3)提高产品质量;(4)减 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损耗。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分为控制类、 驱动类、执行类与传感类四个层面,并通过系统集成最终形成系统类产 品。其中,控制类产品主要用于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 物位等变量或物体位置、倾斜、旋转等参数,如 PLC、 HMI 等;驱动 类和执行类产品则根据控制端发出的具体指令驱动终端设备执行相关 动作,如伺服系统、变频器、伺服电机等;传感类产品主要负责感应、 测量、反馈内外部息并传输相关号,如视觉相机、传感器、编码器 等;系统类产品为集成部分或全部前述产品后形成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 案,如工业机器人、电机模组、机床、数字化工厂等。

3.1.2. 伺服系统和 PLC 是工控领域的核心零部件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 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究其工作原理,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器发 出号给伺服电机驱动其转动,同时伺服电机中的编码器将伺服电 机的运动参数反馈给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再对号进行汇总、 分析、修正。整个工作过程通过闭环方式精确控制执行机构的位置、 速度、转矩等输出变量。由于伺服系统具备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快、 稳定性好等性能特点,在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电子制造设备、医疗设备、印 刷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及各种专用设备等。

伺服系统可以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其在市场规模、产品 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市场规模上,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较 大,根据睿工业数据,2020 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 164.38 亿元,专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 37.28 亿元,通用伺服市场规模占整 个伺服市场 80%以上,禾川科技的伺服系统属于通用伺服系统,市场前 景可期;在产品技术上,专用伺服需要基于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专 业化产品,通用伺服需要使其产品在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内均保持高水平运作,两者在产品技术路线上各有侧重;在应用领域上,通用伺服下游 应用领域较广,包括包装、物流、3C 电子、锂电池、机器人、木工、 激光等,专用伺服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缆车索道、 电梯等。

PLC 是工控领域的核心控制装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是一种以微处 理器作为核心,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运算控制器。PLC 使用可编程存 储器存储指令,执行逻辑、顺序、计时、计数和计算等功能,同时也是 使用模拟或者数字输入/输出组件控制各种机械或者生产过程的装置。 PLC 是生产控制系统、重大基础设施和军用设备的通用基础核心控制装 备,具备体积小、能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锂电、冶金、电力、 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PLC 可按照 I/O 点数分为不同类型。PLC 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 壁垒随着 I/O 点数增加而提高,根据 I/O 点数的数量,可将 PLC 产 品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由于大中型 PLC 工艺复杂、用户对产品 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高等原因,外资品牌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完善 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占据垄断的地位。小型 PLC 主要应用的应用领域为 中低端 OEM 市场,国产品牌近年来凭借高性价比、灵活的业务模式及 在特定行业的定制化机型开发能力,在小型 PLC 市场实现了行业渗透 率的显著提升。

3.1.3. 政策支持叠加机器换人,工控行业迎来国产替代契机

培养国产工控厂商是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全球产业竞争格 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 挤压”的严峻挑战,加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 的转变、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迫在眉睫。2015 年以来,我国 陆续发布《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将发展智能制造列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 要方向,而培养一批能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工业自动化国产品牌厂商是 我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

伴产业政策之东风,国产替代趋势日益显著。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在国 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 三菱电机等国际知名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稳定的产品品质,掌握 了国内大部分 PLC、伺服系统等产品的市场份额。近几年,随着国家贸 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对我国相关领域内核心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 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国产化率以免关键时刻受制于人,已成为我国产 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共识,也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 的市场机遇,例如 2022 年禾川科技便为中国烟草生产自动化设备。随 着国内工控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国产工控 产品在产品适应性、技术服务、性价比等方面逐步显现出优势,经过多 年的努力,部分国内具有自主研发优势的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 自主品牌,并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 著名品牌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国内企业的整体市场份 额不断稳步增长。总体来看,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将日渐明显、替代速 度将不断加快。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工控产品需求可期。近年来,劳动工人的增加速度 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速度,用工难的问题困扰着越来越 多的制造业企业,加上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正 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升级压力,迫使制造业企业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朝自 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的人工成本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根据国 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 2014 年的 56360 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10683 元,CAGR 达 8.3%,但与全球先进工 业国相比仍然偏低,预计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人工成本 的不断上涨迫使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 以抵御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增加对工业自动化产品 的需求。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的前提下,工业自动化成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生 产力不足的有效方案之一。2002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约为 9377 万人, 占比为 7.3%,2021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约为 20059 万人,占比为 14.2%,老龄化持续加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出生率的走低,劳 动力短缺将在未来进一步放大。工控产品的应用能助力工业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有效地缓解工业环境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能在增加效率的同 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2. 上下游利好持续,工控成长性强劲

3.2.1. 工控行业市场大,发展潜力持续增长

工控行业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下游可分为 OEM 和项目型市场。工 控汉行业上游的原材料分为电子元器件、五金件、IC 芯片等,而下游终 端客户可分为 OEM 和项目型市场,OEM 市场是指主要针对设备制造的 批量化供应市场,而项目型市场是指工厂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新兴产业驱动,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 业的逐渐升级,传统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外迁至东 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包括数控机床、精密机械、锂电设备、3C 电子、新 能源汽车、机器人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重 要成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据 MIR 睿工业, 2021 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2923 亿/+16.8%,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达 2993 亿/+2.4%,依旧保持正增长。季度看,疫情影 响下,激光加工机、工业机器人、机床和液晶设备等下游行业增速持续 下滑,带动整体自动化 OEM 市场增速下滑,但锂电、光伏及半导体表 现亮眼,连续多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锂电、光伏自动化 OEM 市场在 22Q2 也逆势实现了超 30%的增长。

3.2.2. 伺服系统与 PLC上游稳定+下游新兴行业勾勒增长曲线

伺服系统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电子元器件、IC 芯片、五金件占伺服 系统成本大头。伺服系统主要的原材料分为电子元器件、IC 芯片、五金 件、PCB 四大类,其中具体又包括连接器、电容器、晶体管、接口器件、 处理器、隔离器件、压铸件、冲压件等,根据禾川科技招股说明书数据, 电子元器件、IC 芯片、五金件各占原材料成本的 28%、23%、30%左右, 占伺服系统成本大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日趋激烈,各家公司对核心关 键原材料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上升,通过产品设计结构的改进和自研部 分核心部件,各个公司分在处理器、隔离器件、电源管理器件和逻辑器 件、存储器等领域逐步开始向境内供应商采购,通过不断的国产替代, 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有望进一步稳定。

下游产业驱动,伺服系统市场快速增长。我国的伺服系统产业起步较晚, 2000 年以后随着国内中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制造活 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来实现产品制造高质量和高精度的 目的,这一需求促使国内伺服系统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 MIR 睿 工业的数据,2017-2021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由141亿元增长至 279.27 亿元,CAGR 达 14.64%,其中 21 年同比增长 37.9%,增长势头迅猛。

国内 PLC 市场保持上升态势,预计在 2022 年后,会保持 10.06%的年 复合增长率。根据 MIR 睿工业的数据估计,处于智能控制系统决策层的 PLC 在工业制造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在 2015-2021 年间,国内 PLC 市 场,实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增长,仅在 2019 年,国内 PLC 市场规模 处于负增长的态势。在 2022 年及之后,预计国内 PLC 市场会维持年复 合增长率为 10.06%的增长态势,同时 2022 年,国内 PLC 市场规模预计 会达到 171 亿。

下游行业需求增加,有望助力 PLC 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小型 PLC 一般应用于 OEM 市场,中大型 PLC 的应用既包括 OEM 市场,又包括 项目市场。小型 PLC 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如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起重机 械、食品机械等机械设备领域,中大型 PLC 市场对产品安全性、可靠性、 稳定性和网络通能力要求较高,主要包括汽车、冶金、电工、市政等 领域。OEM 市场的需求会带动小型 PLC 市场规模上涨。日本市场中, PLC 供应商的业绩较为严重地依赖于 LCD、LED 和半导体市场的表现; 欧洲市场中,PLC 供应商的业绩会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多的相 关性。就国内市场而言,伴随着中国工控水平不断提升的现状,同时叠 加多种与工控水平和工业智能化相关的政策的推出,下游产业对于工业 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带动小型 PLC 市场不断增长。在 OEM 市场中 占比较高的半导体、电池和包装行业均在 2022 年第一季度保持超过 15% 的季度同比增长率。同时 PLC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典型的控制层面的 设备,是 OEM 厂商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工具。小型或是微型 PLC 可以满足大多数 OEM 厂商的要求,帮助厂商提升生产效率、拓展利润 空间。

3.2.3. 传感器与数控机床制造强国所必需的自主可控零部件

物联网加速传感器高端转型。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接收被测 量的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号或其他方式的息输出,以满足 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 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 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因为传感器的存在,让物体有了触觉、味 觉和嗅觉等器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物联网发展中所扮 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传感器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并且重心逐渐转 向技术含量较高的 MEMS 传感器领域,MEMS 传感器的精确度决定了 所收集息的品质。 我国传感器市场大、增速快。据 CCID 数据,2016-2021 年期间我国传 感器市场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6-2021 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CAGR 达 12%,2021 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 2951.8 亿元,同比增长 17.6%, 传感器市场增长迅猛,前景可期。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照事 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 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 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 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 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数控机床可以按照工艺用途、技术含量 等方式进行分类。 2017-2021 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波动较大。相较传统机床,数控机 床具有精度高、刚性大、生产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在国家政策 的支持以及国内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 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疫情的影响及能源供应限制,2020 年中国 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下跌为 2473 亿元,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 2021 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开始恢复增长,2021 年中国数控机 床产业市场规模达268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14亿元,同比增长8.65%, 预计 22 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957 亿元。

3.3. 打破外资垄断格局,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大步追赶,国产替代正当时。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 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由于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伺服系统市场 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近年来,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 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 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 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 距。根据 MIR 睿工业的数据,2021 年我国伺服市场中,汇川、安川和 松下分别以 16%、11%、10%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国产品牌打破了外 资垄断伺服市场的局面。其中,禾川科技凭借深度制造能力、精细化管 理带来的高性价比优势和重点客户的服务经验,实现了工业自动化领域 “控制+驱动+执行传感+机电一体化” 的覆盖,成功在部分中高端工业自 动化核心部件领域内与外资品牌开展竞争。公司 2021 年伺服系统实现 营收 6.59 亿元,在国内通用伺服市场销售额份额约 3%,稳居内资第 二。

PLC 市场整体呈现被外资垄断的局面。目前在国内大中型 PLC 市场中, 形成了以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及基恩士、美国罗克韦尔为代 表的外资品牌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在 2021 年,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 率达到了 93%,国内企业在中大型 PLC 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有三 点1.能力分散,无法形成竞争合力 2.技术水平落后,仅能设计生产低 端的硬件模块,编程软件大部分依靠国外成熟技术,处理芯片大多“借 用”国外嵌入式息处理 CPU 3.产业生态发展差,未形成可持续健康发 展的产业生态。在国内小型 PLC 市场中,以无锡捷和汇川科技为代表 的国产品牌进展较为迅猛,依托于产品定制化服务和高性价比等优势, 实现了国产替代的小规模提升,但同时国产替代的空间仍然非常广阔。 国内本土品牌也同时具有向大中型 PLC 市场进军的计划,并有望再度提 升国内品牌在国内 PLC 市场中占有的份额。

我国数控机床集中度略低于传感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 物联网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传感器产品需求大幅增加, 并且重心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 MEMS 传感器领域,MEMS 传感器 的精确度决定了所收集息的品质。我国 MEMS 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 份额前三企业的分别是歌尔股份、华天科技、华润微,CR3 达到了 77%。 同时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较为分散,市场份额前三的厂商创世纪、秦川机 床、海天精工的市场占比分别为 23.81%、13.47%、12.62%。

4. 拓展技术纵深与深化制造能力,打造更具性价比的 产品

4.1. 持续的研发投入扩大了公司的技术优势

禾川科技自成立起就制定了“创新研发驱动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并保 持对研发的投入。在技术层面,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伺服 系统三环综合矢量控制技术、高级智能调整算法技术、高速高精度编码 器技术、高速总线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公司的 伺服系统、PLC 等产品中。同时,公司还力争实现工控芯片技术的自主 可控,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控制一体化 SIP 芯片集成了主控 MCU、存 储、运动控制算法和工业实时以太网 IP,目前已实现对外销售。近三年 平均研发投入超 12%,研发人员占比超 20%。

公司保持研发投入,研发实力强劲,拥有众多核心专利技术。2019 至 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由 0.45 亿元增长至 0.87 亿元,研发费用接近翻倍 增长,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均值。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11.58%,高出可比公司均值 1.60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体系的 建设、研发人才的引进及长期培养和研发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工业 息工程服务机构、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省级 工业设计中心、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 业。截至 2022 年 3 月 16 日,公司共拥有 19 项发明专利、82 项实用新 型专利、67 项外观设计专利、80 项软件著作权、9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专有权。

技术对标外资厂商,产品各项技术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已无明显差距。 公司自研伺服与 PLC 产品主控芯片、工业以太网芯片、传感器芯片等, 自制电机磁、光编码器并实现批量应用,公司是首个磁编码器超 20 位 的国产品牌,同时公司光编码器可达 25 位,比肩国际品牌。公司分主 要产品来看,对于作为驱动电机旋转的调速装置的驱动电机,控制性能、 总线控制类型和智能调整算法的能力是衡量伺服驱动器性能的主要指 标。公司的伺服系统搭载自主研发的编码器,在转矩精度、速度波动率、 速度环带宽、控制周期等性能参数方面整体上已接近国外主流品牌同类 可比产品水准,并可以配合多种总线控制,拥有自调整、模型跟踪、制 振等功能,大幅提高产品易用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抗扰动并保持运行稳定。 对于 PLC 而言,高速实时控制能力、高精运动控制能力、现场总线控制 能力和安全保护能力是四大决定性能的核心指标。禾川高端 Q1 系列中 型 PLC 采用双核 A7 处理器+FPGA 构架配以纳米碳散热技术,保证了 CPU 的运算效率和散热能力,使其得以发挥最大性能,同时公司采用高 速实时以太网总线控制技术的 ETHERCAT,达到百兆全双工模式传输并 实现 8192 点的控制规模,指令速度为 1ns/70ns,达到了外资一线品牌主 流产品的水平。禾川 Q1 的显著优势在于其高精运动控制模块,相对于 不管是三菱的 IQ-R64MT 还是汇川的 AM600,禾川 Q1 都具有更高的定 位精度和可控制电机数目。公司伺服和控制器产品在性能等方面已拥有 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公司伺服产品在中国市场为国产品牌第二位, 所有品牌第七位,是实现工控国产化的强力突围者。

4.2. 公司深度制造能力的强大扩大了成本优势,进一步打开了 公司的利润上升空间

公司深度制造能力国内领先,打造成本优势。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 发、核心产品自主生产、重要部件自主加工制造的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模 式,保证公司在掌控核心技术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并能有效整合供应 链,提升性能的同时在成本上形成竞争优势,也为公司在生产周期、交 货期以及定制化需求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加强了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具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深度制造能力,是国内业界少有的全环节全 过程自主制造,覆盖压铸/模具开发、自动化精密加工、SMT/电子制造 以及芯片/编码器设计等,自制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与机床,并自研流 程管控软件,保证生产的柔性化、批量化和自动化,进而保证交期、品 质、成本可控。

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的经营范围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全产业链产品战略 布局。公司旗下有八个子公司,涵盖了包括五金件、自动化软件、传感 器、编码器、金属切削机床等多个位于全产业链不同层次产品的生产和 制造,助力公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工业自动化息、控制、驱动、 执行传感等全层级主要产品的布局。

公司未来有望通过自主研发核心部件,降低原材料成本。公司的直接材 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超过78%。公司主要的原材料包含电子元器件、 IC 芯片、五金件、PCB 等。其中电子元器件和 IC 芯片主要通过境外厂 商的境内代理商采购,因此价格偏高,同时鉴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 还存在断供的风险。因此,公司对研发的投入可以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 成本,同时保证自己供应的安全。在所有原材料的成本中,IC 芯片的原 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 20%以上。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关键核心部件,可以 逐渐提升公司产品的自制率,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得到更多价格上的竞 争优势。

4.3. 定制化服务帮助公司搭乘锂电、光伏行业的东风,完善的 经销网络助力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针对下游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公司产品覆盖 了工业自动化领域内的控制层、驱动层、执行传感层,产品较为完整, 具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在 3C 电子、光伏、锂电池、 纺织、物流、激光与机器人等下游行业深耕运作、系统整合为细分行业 量身定做极具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对下游客户工艺需求的研究了 解以及与客户的持续沟通,不断将产品及服务切入用户痛点,满足客户 方案个性化、产品易用性、价格经济性的需求。国际知名工业自动化品 牌由于境域差异以及成本考虑,基本采用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通常客户 订货周期漫长、售后服务繁复,相关厂商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 方案。相对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公司凭借专业的行业定制服务,可以 迅速得到客户的认可并获得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在细分行业获取较大的 竞争优势,为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1 年公司实施行业聚焦战略,深耕锂电、光伏、机器人与物流等重点 行业。公司在锂电行业中的主要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先导智能、赢 合科技等行业龙头,在光伏电子行业中拥有捷佳伟创、隆基股份、奥特 维等头部下游客户,在机器人行业中拥有拓斯达、埃夫特与卡诺普等头 部客户,在物流行业拥有顺丰、圆通、中通等物流头部下游客户。细致的行业细分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得客户黏性较大,利于公司充分享受发展 红利。

公司下游客户营收增长迅猛,带动公司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锂电行业 中公司的主要客户宁德时代,在 2021 年的营业收入增幅达到了 159%, 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在 2021 年的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 70%,代表着公 司的下游锂电行业在 2021 年行业前景向好,增幅较大。光伏行业公司 的主要客户隆基股份,在 2021 年的营业收入增幅达到了 48%,捷佳伟 创和奥特维在 2021 年的营业收入增幅同样超过了 25%,同时也表现出 光伏行业前景光明。下游客户的规模增长,同样也能带给公司更多潜在 的利润空间。

公司建立完善的经销系统,使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再度攀升。公司 的经销系统发达,持续扶持数十家年提货量 5000 万以上的大型系统集 成商,并针对小型系统集成商推出百供计划,配合在细分领域上具有深 入理解的小型集成商进行产品推广。公司在多个主要区域建立起了广泛 的营销中心网点,并辅助经销商对终端客户进行售前、售中、售后全程 跟踪支持。公司的营销中心网点会配备区域经理、技术服务工程师等常 驻人员,开拓市场的同时可以就近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优质的贴 身服务,公司产品在实际应用情景中的性能表现较外资品牌更具有竞争 力,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使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公司可以通过优化销售结构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在销售结构中,公司 的经销占比逐年提高,在 2021 年达到了 78.6%的占比。直销客户大部分 是公司重点拓展客户,公司会给予其一定的价格优惠以获取市场份额, 从而导致毛利率较经销毛利率偏低。随着经销的占比逐渐提升,公司有 望进一步提升综合毛利率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4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3.31
  • 江恩阻力:14.97
  • 时间窗口:2024-07-2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