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又一6.6亿美元交易达成,国内大药企license in加速!

  • 作者:陈茶
  • 2022-02-25 14:02:00
  • 分享:

又一6.6亿美元交易达成,国内大药企license in加速!

来源药智网/森林


回顾近年来的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和药政改革,创新药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药企创新可以通过自研,也可以通过License in。

2022年2月22日,华东医药以6.62亿美元引进了Kiniksa两款自身免疫产品,成为今年以来中国药企进行的金额最大的一笔License in交易。

“买买买”是药企创新捷径吗

说起华东医药,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仿制药”和“医药商业”,但近年来华东医药的标签开始逐步转变为“医美”和“创新药”。

而转型,华东医药主要采取的是License in模式。华东医药通过多项License in,在医美、糖尿病、抗肿瘤和自身免疫领域储备了丰富的创新产品管线。

在自身免疫领域,2021年2月,华东医药投入1.895亿美元,获得美国 Provention Bio 公司在研产品PRV-3279(HDM3002)大中华区独家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今年2月又引进了Kiniksa的两款产品均为First-in-class免疫新药。

在糖尿病领域,华东医药引进了美国vTv公司的全球创新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TTP273,日本 SCOHIA 公司的 GLP-1R 和GIPR 靶点的双重激动剂 SCO-094。

在肿瘤领域,华东医药先后与美国 ImmunoGen 公司、Provention Bio 公司、Ashvattha 公司、诺灵生物等一系列创新研发企业合作,获得FRα ADC新药、 PD-L1/L2 / IL15 融合蛋白等多款新药。

此外,华东医药还陆续投资、控股、孵化多家国内拥有领先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包括派金生物、荃生物、诺灵生物、珲达生物、道尔生物等。

比起自研,license in就像是企业布局创新药的一条捷径,有人担心该模式已经被玩坏了,沦为创业公司的上市跳板。不过,与嗷嗷待哺biotech不同,有“自我造血功能”的老牌药企,以license in方式补充产品管线,快速加入创新药赛道,抢占市场,未尝不是好策略。

事实上,在欧美医药市场,“买买买”式的license in是一种很常见的合作方式,大型药企超过一半的产品都是通过开放式创新获得,仅少部分是从实验室获得。在新冠疫情中,默沙东的新冠治疗药物 Molnupiravir ,以及辉瑞的新冠mRNA疫苗均来自引进。

国内大药企license in加速

大药企采取license in策略并不奇怪,他们拥有充裕的资金,和成熟的营销推广团队,可以根据市场、疾病需求及自身管线布局,选择合适新项目,快速抢占市场。

License in一款产品能否成功,不仅在于源头上对优质药物的发现,还在于引进后临床开发与商业化销售的能力。这些老牌药企的销售能力有目共睹,非biotech能比。

去年以来,头部传统药企们开始重视“License in”,以接二连三的许可交易,积极参与创新竞争。

2021年,国内“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开始抛弃仅靠自研的创新模式,大举买进新药。先是斥资14亿人民币引进大连万春布林的First-in-class新药GEF-H1激活剂普那布林,而后又以3000万美元,获得天广实第三代CD20单抗MIL62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11月,恒瑞又以约13亿人民币引进基石药业抗肿瘤药物CTLA-4单抗。

此外,齐鲁制药、豪森药业、科兴制药等众多国内大药企也积极参与了创新药引进。

本月早些时候,石药集团宣布已经完成独立第三方收购珠海至凡100%权益,珠海至凡持有铭康生物注册资本的约51%,打响国内Big pharma收购Biotech的第一枪。

未来,国内医药研发分工也会像欧美那样越来越明显,头部药企采取License in模式将会越来越常见。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8.66
  • 江恩阻力:32.24
  • 时间窗口:2024-07-0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6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