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深度 | “读”纳微科技年报,“评”国内厂家生命科学厂家如何突围

  • 作者:喵星人o( =?ω?= )m
  • 2022-06-24 08:47:04
  • 分享:

点击关注我们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1458-7期文章

来源来福赛恩斯

新冠疫情中的供应链“危机”,和近期创新药领域的“阵痛”,使得生物制药产业的国内上游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国内生命科学企业的财务报告,近距离感受“国产化替代”的时代脉搏。

今天和大家分享,层析填料赛道的国内龙头 – 纳微科技的2021年年度报告。

01

业绩翻倍,季度环比持续增长

2021,是纳微的高光时刻。

营业收入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118%,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增长也达到了惊人的58%。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年的季度环比非常亮眼,Q2-Q4的环比增长分别是49%,18%,41%。

2022年Q1在疫情反复的大情况下,销售业绩依然达到了1.4亿元,同比增长112%。

另外,目前看纳微业绩的成长也是非常健康的。

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率达到39%,扣非净利年增长172%,明显高于销售额的增速118%。推测是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制药领域高利润率品类的比重提升 – 年报显示生物制药层析产品毛利超过87%;13%成本中材料成本是大头,占70%,人工成本14%,制造成本16%

企业经营效率提升,带来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比例下降 – 管理费用支出增长71%,远低于业绩118%的增长

产能利用率的显著提升,带来的制造成本下降 – 层析填料产量在2021年增长101%

02

多维度看纳微业务构成

1)分行业看

生物医药行业销售额3.9亿元,占比87%,比重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业绩同比增长134%,是纳微业绩的主要贡献者

另外,光电行业的平板显示销售额3768万元,增长仅14%

体外诊断1580万元,规模尚小但增长高达353%,有望成为纳微的业绩“新星”

2)分产品线

用于生物制药纯化工艺的层析填料3.5亿元,相关服务292万元

分析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3166万元

光电微球3768万元

其他产品693万元

3)地域维度,纳微在海外市场实现1300多万元收入

4)渠道层面,纳微高度依赖自主直销模式,这对于制药客户购买频次较低、重在早期项目从应用切入的层析填料来说非常适用,而且能保证整体更高的利润率。

同时,对于客户分散的实验室分析产品(液相色谱柱和样品前处理产品),部分倚赖经销商进行业务覆盖,但其毛利依然能做到73%。

03

纳微的研发布局

纳微基于微球精准制备的底层技术,持续加码产品层面的研发创新,以拓宽应用场景,为未来的业绩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性。

2021年纳微总研发投入6600万元,同比增长99%,占销售额比例达到15%

人员方面,研发人员129人,占总员工数的24%,其中硕博学历人员33人,整体研发人员数量超过销售人员的80人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有10个,从高性能离子交换填料、高载量高性能亲和填料,到新型诊断用磁珠、高性能分析色谱填料等。其中,4个项目被纳微内部定义为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04

“深究”生物制药层析填料

来福君从2015年开始近距离接触层析填料市场。

彼时的中国单抗行业,还处在生物类似物指导原则发布、药品审批制度改革前的&34;躁动期&34;。

MAH尚未出台,药明正在筹划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市值也不过200亿元,国内的CDMO板块正蓄势待发进口PD-1单抗还未在国内上市,国产PD-1还大多处于早期布局和工艺开发阶段,但是业内已经开始了对未来国内PD-1单抗市场潜力的想象、以及相关定价的各种预测讨论在对层析填料市场需求建模时,三生国健的益赛普的业绩表现是为数不多可以用来参考的国内单抗真实数据,国内单抗药物市场不过200亿元规模,对未来单抗药物在国内患者群的渗透率(pration rate)预测,也只能靠猜

彼时对中国单抗市场的预期增长,30% CAGR已被认为“非常乐观”。

然而,在经历PD-1群雄逐鹿、和医保谈判驱动的价格战后,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在2019年即达到了63亿元,F&S预测2019-2024年的年均增速将高达67%,达到819亿元规模

CDMO赛道在MAH政策驱动和药明生物带来的“鲶鱼效应”下,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过去5年的年均市场增速超过50%。

层析填料,作为生物制药下游工艺中高技术壁垒和高成本比例的耗材,一直被大型跨国科技公司主导。

纳微经过多年在微球材料领域的研发和技术储备、以及在抗生素和胰岛素等小分子药物市场的应用积累,终在国内生物制药“高速低价”的快速崛起过程中,成为上游产业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危机也成功为国产化替代的另一助推剂。

纳微过去几年业绩的稳步快速增长,反映的是下游生物制药客户项目从临床1-2期研发向3期和商业化的迅速推进,以及商业化生产项目的产能放量扩张

层析填料虽然是采购频次较低的耗材,但一个药物从临床1/2期向3期推进,对应层析填料的需求量会瞬间增加4-5倍。

纳微年报显示,层析填料产量在2021年增长101%,达到69100升,库存量近53000升。从这个数据上可以解读两个息

市场需求驱动产能翻倍,充足的库存能打消下游客户对于未来供应不足的顾虑

算上库存增加的产量增速,依然低于生物制药板块134%的业绩增长,意味着纳微在市场端的产品组合在发生变化,高价高附加值的填料产品比重在大幅度提升

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在单抗行业大面积进入商业化平台期后,层析填料作为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工艺耗材,会否出现增长瓶颈?

来福君认为,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1)在平台期到来前,企业的产品是否已经被单抗领头企业认可并在商业化生产中应用– 目前看纳微有明显进展而且还在持续推进。

年报显示,目前应用于3期和商业化生产项目的销售额为1.6亿元,仅占总业务的37%,说明未来的项目放量还有很大空间另外,2021年超过1000万元销售额的客户有4家,其中一家超过8000万元,一家超过2000万元,不出意外应该都是生物制药企业客户,极可能是单抗/造影剂/胰岛素相关企业同时,新客户也在持续增加,2021年总客户数达到500家,较上年增加101家

2)在微球技术的其他生命科学应用领域,是否有足够多足够早的战略布局 – 这方面,纳微无疑也是成功的。

除了在单抗板块的项目持续推进,在过往传统化药板块,完成了造影剂全系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应用胰岛素板块,新一代高性能硅胶产品研发实现技术突破在新兴的核酸类药物市场,订单也超出预期在色谱分析柱板块,开始重点发力生物大分子表征色谱柱在体外诊断化学发光领域,相关微球产品逐步转向量产,并在2022年1月收购苏州英菲尼纳米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以加强磁珠微球研发,抓住体外诊断上游原料的国产替代机遇

05

一点点启示

纳微应该算是近些年国内生命科学行业为数不多的“模子”企业。

国产化替代的“势”在,而且有点“遍地黄金”的感觉,如何“人”为,何为何不为?国内成长中的生命科学企业,需要客观认识、谨慎选择自己的“战略布局”。

规模尚小的成长阶段企业,所对应的战略市场是技术赛道逻辑,企业需要先打造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优势,并围绕技术基础做多样化延展。如果在这个阶段,便效仿类似赛默飞、丹纳赫等大外企,在核心技术以外做SKU横向扩张,则有点像“东施效颦”,可能结局都不会太好企业在越过一定规模、跨入成熟阶段,在管理运营和客户资源有了足够积累后,才是采取大外企战略布局方式的时机。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的战略布局,是整个生命科学行业层面、乃至生命科学以外的逻辑,而非执着于之前深耕的单一技术赛道。当然,很多企业在进入这个阶段可能会成为“猎人”,更多的可能是早已变成“猎物”

简言之,先追求纵深的“专业化”、再去打造横向的“多样化”,会是个人比较推崇的企业战略。

“降维打击”是理想,“稳扎稳打”才可持续。

对于企业来说,“何为”相对容易判断,“何不为”更考验企业的定力和眼光。

参考数据纳微科技2021年年度报告, 其他公开息,来福君个人评论与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The End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0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31
  • 江恩阻力:18.35
  • 时间窗口:2024-08-0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