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炬光科技国产激光元器件领域领先企业,布局中游应用前景可期

  • 作者:jackchen9000
  • 2022-06-23 13:50:14
  • 分享:

(报告出品方安证券)

1. 公司概况国产激光元器件领域领先企业

1.1. 主营业务深耕激光行业上游领域,积极拓展光学系统和汽车应用板块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9 月,深耕激光行业十余年,在上游半导体激光 元器件细分领域已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公司正在向行业中游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 及汽车应用激光雷达拓展。2021 年 12 月公司 IPO 成功,于科创板上市并募资 17.7 亿元用 于微光学应用、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业化等项目,炬光科技有望开启高速发展新阶段。

四大核心业务板块覆盖众多中下游领域,中游布局已取得显著进展。炬光科技基于上游卡脖 子的行业位臵,积极布局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目前炬光科技拥有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 光学系统、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四大业务,为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生产企业和科研院 所,医疗美容设备、工业制造设备、光刻机核心部件生产商,激光雷达整机企业,半导体和 平板显示设备制造商等提供核心元器件及应用解决方案,产品逐步被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 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息技术五大领域。

目前公司布局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 家用医美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激光雷达领域,公司拥有典型客户德国 大陆集团、Velodyne LiDAR、Luminar 等,并与大陆集团签订约 4 亿元框架协议,并完成 IATF16949 车规认证;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公司拥有典型客户上海微电子、台积电等。

其中 台积电订单预计将逐步爬坡并形成稳定供应,公司提供光刻机曝光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光场 匀化器,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退火工艺成功应用于 28nm 及以下的芯片制程中,公司生产的 固体激光剥离(LLO)紫外线光斑系统已应用于韩国 LG 电子、韩国 APS、韩国 DE&T 等国 际知名半导体和平板显示设备制造商,固体激光退火(SLA)紫外线光斑系统 于 2020 年交 付第一台样机,力图打破相干公司准分子激光退火过去十年来在该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家 用医美领域,公司主要布局家用嫩肤与家用净肤方向,拥有典型客户英国 Cyden 公司,并与 其签订约 8 亿元框架协议。

内生外延,逐步发展为国内光子技术领域知名企业。公司成立于 2007 年,成立初期聚焦半 导体激光器,第一款半导体激光器产品于 2008 年问世,此后,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先 后发布了 QCW 250W 单巴、5000W 叠阵、百千瓦级面阵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等一 系列领军产品,并获得多项质量体系认证和荣誉称号。2017 年,公司成功完成对德国全球领先微光学供应商 LIMO 的收购,开启了“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协同布局的新时代, 并于 2018 年荣获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之一 PrismAwards 棱镜奖。

2019 年起公司对 LIMO 实施战略性重组,助推毛利率提升,并成立汽车事业部,进军激光雷达市场,加快布局中游 光学系统及汽车应用领域。2021 年 12 月,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2022 年 1 月, 完成全球品牌统一化,开启新征程。目前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遍布世界各地,据公司招股说 明书和年报,在中国西安、东莞、海宁,德国多特蒙德拥有生产基地和核心技术团队;在中 国、爱尔兰、美国拥有销售办公室;经销商遍布世界各地,根据公司年报,2021 年公司销 售额超过 40%来自海外,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并已通过 ISO 14001、ISO 45001、ISO 9001:2015 和 IATF 16949 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2. 公司架构高级知识分子领头,股权激励彰显心

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刘兴胜。公司拥有 7 家全资子公司和 2 家控股子公司,无参股公司或分公司,其中境外公司包括 LIMO、LIMO Display、美国炬光、欧洲炬光等,并负责 激光光学业务、光学系统业务、产品推广及销售等,贯彻“国际化+品牌化“全球经营战略。 截至 2022Q1,根据 Wind 披露,公司董事长刘兴胜持有 13.29%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亦获产业基金、中科院等注资,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通过西安中科光机投资 间接持股 4.86%,陕西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国投高科技投资、陕西高端装备高技术创投基金 分别持股 4.18%、3.76%、2.72%,深圳引导基金投资通过南山架桥卓越智能装备投资间接 持股 2.62%。

公司高管兼具学术及实业背景。据公司公告,炬光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总经理刘兴胜具有 美国相干公司、美国康宁公司、美国恩耐公司研发与管理经验,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拥 有专利 290 项;首席技术官、董事及副总经理石钟恩具有美国 Thorlabs、美国康宁公司、贝 尔实验室 30 多年的研发与管理经验,发表学术论文 419 篇、拥有 50 项专利。公司高管兼具 学术及实业背景,有望带领炬光科技研发更上一层楼。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发展心。据公司公告,2022 年 4 月,公司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人数达 539 人,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骨干员工, 占公司员工总数 733 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 73.53%,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 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86 万股,预留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14 万股;本次计划激励对象的业 绩考核目标值在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12、1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7.06%、 71.43%、16.67%,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1.9、2.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6.47%、 58.33%、10.53%,彰显了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心。

1.3. 研发能力重视研发,现已具备多项国际领先核心关键技术

注重研发投入,百余项专利加持。炬光科技拥有专业从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 学元器件、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团队,覆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封装、测试、 光学、失效分析和质量管理等技术领域。

据公司公告,公司在俄罗斯、美国硅谷建立了研发 办公室,吸引当地的高级研究人才加入,与西安、东莞、德国、海宁等地研发团队协作,进 一步提升公司研究能力,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在总公司研发层面成立创新实验室, 探索公司在潜在业务增长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和平台开发,提升 公司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根据公司年报,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员工总 数为 733 人,其中研发人员为 146 人,占比达 19.92%;公司拥有包括美国、欧洲、日本、 韩国等境外专利 113 项,境内发明专利 11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9 项和外观设计专利 32 项。

上游领域积累多项核心技术,助力中下游技术延伸。公司现已自主研发形成共晶键合技术、 热管理技术、热应力控制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测试分析诊断技术、线光斑整形技术、 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光刻机用)和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九大类核 心技术,在上游核心元器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产品的关键指标处于国际领先 水平。据公司年报,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牵头制定《半导体激光器总规范》《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子公司 LIMO 曾 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颁发的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之一 Prism Awards 棱镜奖。 良好的技术底蕴有望助力公司加快布局光学系统及汽车应用领域,积极布局智能辅助驾驶行 业、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显示面板制造行业等重要行业。

1.4. 财务分析毛利率行业占优,业绩平稳上升

业绩稳中有升,毛利率大幅提高。根据公司年报,2021 年,炬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4.76 亿 元,同比增长 32.21%;实现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同比增长 94.33%;根据公司招股书, 2018-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5、3.3、3.6 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 0.2、-0.8、0.3 亿 元,经营业绩稳定上升。2018-2019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与同行 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基本保持一致,2020- 2021 年,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至 51.01%、54.26%, 主要系公司 2019 年末起对 LIMO 进行战略性结构重组,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随着公司战略 性重组的持续推进,在东莞炬光新建激光光学元器件后端产线和光学镀膜研发导入生产,大 幅提升了激光光学元器件产品的生产效率,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提高。细分业务中,根 基业务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毛利率逐年稳定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盈利效应良好。

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业务为主要营收来源,积极布局光学系统和汽车应用业务。据公司招 股书和年报,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业务营收占比在 2018-2021 年报告期内均达到 85%以 上,其中半导体激光业务由 2018 年的 61.77%下降至 2021 年的 42.12%,激光光学业务由 30.91%提高至 44.45%;随着公司研发进程加快、下游需求旺盛,炬光科技积极布局的光学 系统和汽车应用业务有望实现营收稳定增长,其中,汽车应用业务 2021 年营收增速达 77.5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良好,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财务费用率始终维持 低位。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公司销售费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 2017 年的 12.93% 降至 2021 年的 7.11%;管理费用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7-2019 年由于提高息化程度、息安全度,投入软件和息技术服务相关费用金额较大,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2019 年 起公司管理效率稳步提升,管理费用率逐步回落;财务费用率维持低位,2017-2021 年财务 费用率始终保持在 3%以下,2021 年财务费用率小幅提高,主要系欧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 率显著下降,汇兑损失较上年大幅增加所致。

1.5. 行业前景成长空间广阔,有望持续受益于制造业复苏

短期激光行业景气度与制造业高度相关,制造业持续复苏有望加快激光行业的发展。激光设 备是典型的通用设备,下游广泛分布于汽车、钢铁、石油、造船等多个行业,激光行业整体 景气度与制造业相关度较高。2012-2016 年和 2018-2019 年制造业投 资增速放缓,激光行业增速呈现下降趋势;PMI 在 2022 上半年疫情改善后逐渐回升,5 月 PMI 为 49.6%,比 4 月提升 2.2%,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制 造业有望持续修复。

长期渗透率提升、新应用不断拓展将持续拓宽激光赛道。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我国激光设 备产量从 2016 年的 5.58 万台迅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20.19 万台,CAGR 为 29.33%;2020 年我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 692 亿元,预计 2022 年国内激光加 工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930 亿元,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复苏、传统制造业 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激光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各行业对激光加工设备的需求有望不断增长。

激光设备应用逐渐趋于多元化,应用场景可分为打标、切割、焊接、微加工等,以激 光切割设备为例,2020 年我国激光切割设备市场规模达 262.7 亿元,为 激光加工技术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高达 38%,预计 2022 年国内激光切割设备行业市场 规模将达 311.3 亿元。另一方面,激光应用的场景在不断拓展,随着激光器国产化的推进和 价格的下降,激光设备有望逐步应用于激光焊接、清洗和熔覆等领域。

2. 根基业务“产生光子+调控光子”布局,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业绩稳中有增

上游光学元器件未来仍有较大市场空间。炬光科技自 2007 年成立起一直从事半导体激光和 激光光学业务,两者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业务属于激光行业上游元器 件细分领域,上游市场规模相比下游虽然较小,但通过发挥杠杆作用,上游元器件有望带动 中游模块和系统、下游设备集成领域发展,提升市场空间。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光 学元器件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532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4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8.06%,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2668 亿元的市场规模。

根基业务贡献 85%营收,2021 年业绩稳中有增。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半导体激光和 激光业务 2018-2021 年总营收分别为 3.23 亿、3.07 亿、3.22 亿、4.09 亿,占比共计分别为 92.68%、93.1%、90.75%、85.95%。其中,根据公司年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6 亿元,其中半导体激光业务和激光光学业务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 42.14%和 15.38%,为公司 本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2.1. 半导体激光“产生光子”,出现新业务增长点

半导体激光器通常也称为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由激光二极管芯片、激光二极管热沉、 相关结构件等封装而成;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激光介质,以电流注入二极管有源区为泵浦方 式的激光二极管(以电子受激辐射产生光),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特点。 直接应用类领域,通过与光束整形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半导体激光器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光 斑形状、功率密度、光强分布,从而实现激光从传统零维(点)拓展至一维(线)、二维(面) 的创新应用方式。根据公司年报,目前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已经渗透到包括金属切割、激光熔 覆、激光焊接等对功率和光束质量有一定要求的加工应用领域,未来还将渗透到越来越多在 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中。

全球半导体激光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望不断突破新领域。根据《2020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 报告》,2019 年度全球激光器主要最终应用于激光材料加工和光刻应用市场(60.3 亿美元)、 通和光存储以市场销售额(39.8 亿美元)、科研和军事市场(17.7 亿美元)、医疗和美 容市场(13.3 亿美元)、仪器与传感器市场(11.8 亿美元),显示与打印市场(4.4 亿美 元)等。根据 Strategies Unlimited,2019-2025 年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市场规模 将从 16.40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 28.21 亿美元,通过运用匹配的光学整形技术,能够调控光 斑参数使之满足下游应用需求,大幅提升光子利用效率,使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在更多 领域得以发展和应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半导体激光直接应用、固体激光器及光纤激光器泵浦源均有涉猎,销路广泛。炬光科技 基于自身有竞争力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和产品、通过并购 LIMO 国际领先的微光学技术, 可以结合“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使得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光子能够直接整形为符合 更多特定应用所需的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形成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据公司招 股说明书,公司开放式器件、光纤耦合模块、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工业应用模块和预制金 锡模块的产品终端可应用于激光测照、激光熔覆、激光荧光造影、塑料焊接、激光脱毛、激 光无创溶脂和光纤激光器等领域。

半导体激光业务营收比重下降,公司开拓未来新业务增长点。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 2018-2021 年,公司半导体激光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2.15 亿元、2.12 亿元、1.4 亿元和 1.99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1.77%、64.53%、39.38%和 42.12%,主要系公 司受疫情影响下游市场需求减少,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占比下滑。但公司多年来持续投资和 拓展的高潜力新兴业务在近两年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公司年报,公司在预制金锡薄膜制备关 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垄断,现已开始为全球主要光纤激光器制造商提供 预制金锡薄膜陶瓷热沉产品,2021 年实现了数十万只的量产交付,预期将于 2022 年实现 数百万只量产交付,预制金锡材料有望成为公司半导体激光业务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进入台积电供应链,半导体激光退火工艺研发技术领先,并实现部分激光二极管芯片国产替 代。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于 2013 年至 2018 年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 设备开发专项取得成功,并于 2020 年通过台积电产线验证并成功进入全球最大半导体晶圆 代工制造商台积电供应链,根据公司投资者活动关系表,2021 年公司实现对台积电的小批 量交付,2022 年已开始拓展其他客户,已进入第三轮样品验证阶段,有望实现批量交付;

公司开发的在 28nm 及以下的芯片制程用于集成电路晶圆退火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模块已 取得初步成功,并于 2020 年下半年取得国内领先半导体设备集成商上海微电子装备等客户 订单。此外,据公司投资者平台答复,随着我国激光行业的持续发展,已有多家国内激光二 极管芯片供应商技术和制造能力逐步成熟,公司长期以来持续开发和培养国内供应商,已经 实现部分半导体激光重要原料激光二极管芯片的国产替代。

半导体激光产品多个关键参数指标优于可比公司,优良技术为公司保驾护航。半导体激光产 品细分市场主要市场参与者大多数是欧美行业巨头,如美国相干公司、美国 IPG 光电、美 国 nLight 和法国 Lumibird 等,上述企业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布局;国内激 光行业企业如锐科激光、杰普特、联赢激光等主要提供光纤激光器或激光设备,较少涉足上 游激光元器件领域。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相比上述可比公司,炬光科技综合规模相对较小,但目前已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2.2. 激光光学“调控光子”,战略性重组良性发展

近年来,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对激光光学元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激光加工等激光作为能 量源载体的应用中,对激光光学元器件的尺寸精度、仿形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已经 达到微纳米级,也对如损伤阈值(LIDT)、长期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近年 来兴起的激光成像技术、激光显示技术及 3D 感知技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生物识 别技术等新一代息技术的应用中,要求配套的光学元器件设计紧凑、缩小体积、提高集成 度,同时易于实现大批量、低成本制造,从而要求光学元器件在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原材 料等方面均需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专注于微光学整形元器件,光学整形助力下游产业融合。在激光光学业务方面,公司专注于 微光学整形元器件,在精益化折射光学元器件制造能力的同时步入衍射光学元器件工艺领域。 利用微光学透镜对激光进行整形,通过调节光斑参数,精密控制激光源产生的光子,满足特 定应用对激光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的要求。线光斑、面光斑在应用于激光焊接、 剥离和退火等领域时可大幅提升加工效率;在应用于激光雷达时可以减少机械运动部件的使 用,从而大幅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车规级稳定性。激光光学元器件有助于激光产业和半导体、 消费电子等产业进一步融合,拥有广阔的市场体量。

激光光学业务营收波动上升,战略性重组提高毛利率。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 2018-2021 年公司激光光学业务收入分别为 1.08 亿元、0.94 亿元、1.82 亿元和 2.1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0.91%、28.57%、51.37%和 44.45%,受下游光纤激光器 行业销售收入下降和德国经济下滑影响,2019 年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收入和 LIMO 业务收 入下滑。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公司于 2019 年末起对 LIMO 进行战略性结构重组,东 莞炬光新增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后端生产线,提高了产能及生产效率,并助推 2021 年公 司激光光学业务毛利率提高至 63.89%;此外,公司强化了对国内客户的技术支持力度,使 相关产品销量迅速增长,收入大幅上升。

收购全球领先微光学供应商 LIMO,实现“产生光子+调控光子”技术协同布局。根据公司招 股说明书,2017 年炬光科技收购 LIMO 后,对其产线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目前 LIMO 致力 于拓展激光光学元器件的新兴应用领域,主要从事激光光学业务, 拥有线光斑整形技术、 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为客 户生产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光学元器件及光学系统。

建立光学镀膜能力,完善激光光学业务布局。据中诺新材,光学镀膜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采用减反射膜后可使复杂的光学镜头的光通量损失成十倍地减小, 采用高反射比的反射镜可使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成倍提高,利用光学薄膜可提高硅光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据公司年报,公司建立了光学镀膜能力,实现了高损伤阈值光学镀膜技术的自 主可控,在满足激光光学器件镀膜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外镀膜服务,未来有望成为 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为光刻机提供核心元器件,光场匀化器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光刻机是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 芯片的核心设备,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为半导体光刻领域提供光刻机曝光系统中的核 心激光光学元器件光场匀化器,并且已进入 ASML 供应链。中国晶圆代工需求占全球代工总 需求比重日益提升,根据 IBS,2018 年中国 IC 设计公司对晶圆制造需求约 805 亿元,占全 球晶圆代工规模 4088 亿元的 19.7%,到 2025 年时需求预计上升涨至 30.5%。受益于下游 需求旺盛,光刻设备有望量价齐升带动市场空间不断增长。据中国产业息网,12 寸晶圆产 线中所需的光刻机数量相较于 8 寸晶圆产线将进一步上升,随着半导体产线得到持续扩产, 光刻机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公司光场匀化器业务有望稳定增长。

多个激光光学关键参数指标优于可比公司,2.6 亿募投项目预计产能可达 2600 万只。激光光 学产品属于激光产业链上游,主要市场参与者大多是欧美的领先公司,如美国贰陆集团、德 国通快、Suess MicroTec、瑞士 FISBA 等,拥有针对部分高端激光光学应用的定制开发能 力。目前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可提供少量激光光学元器件用于科研,主营业务类似的企业包括 蓝特光学、福晶科技等,但与炬光科技产品品类存在实质性差异。炬光科技在激光光学领域 已具备丰富经验,拥有微纳元器件设计及大批量生产制造的工艺能力。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 炬光科技东莞微光学及应用项目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计划总投资 2.65 亿元,预计可年产 激光光学元器件 2600 万只,有望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激光光学元器件产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 延伸业务光学系统,助力公司中游布局扬帆起航

上游激光元器件业务延伸,炬光科技战略布局形成。公司立足于上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 件、激光光学元器件的核心能力,致力于结合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输出特点,设计和制备微光 学整形元器件,使得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光子能够直接整形为符合更多特定应用所需的光斑 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形成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高性 能的应用。因此,公司形成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 控光子”、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提供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

激光系统和光学系统双线并举,公司相关业务初具成效。公司光学系统业务主要分为激光系 统和光学系统,包括激光熔覆、激光焊接、激光退火、激光检测、红外线激光线光斑系统、 光束整形模块及固体激光剥离线光斑系统。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处于产业链中游,产品复杂 度和附加值较高。近年来,公司为了完善产品结构,扩展产业链版图,将加快对光子应用模 块和系统业务的投入力度。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公司生产的固体激光剥离(LLO)紫 外线光斑系统已应用于韩国 LG 电子、韩国 APS、韩国 DE&T 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和平板显示 设备制造商,取得初步的市场份额;公司与合作伙伴完成了首台国产激光剥离系统的交付, 1000mm 紫外固体线激光退火系统研制进展顺利,2022 年将完成样机的组装,在国内将建 立紫外固体激光线光斑试验线;固体激光退火(SLA)紫外线光斑系统 2020 年已交付第一 台样机,力图打破相干公司准分子激光退火过去十年来在该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成为柔性 显示行业低温多晶硅退火工艺的全新解决方案。

光学系统营收规模较小,未来有望稳定发展。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2018-2021 年,公 司光学系统业务收入主要系固体激光剥离线光斑、固体激光退火线光斑等相关产品收入,收 入共计分别为 2335.35 万元、0.00 万元、362.91 万元和 1164.16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比重分别为 6.70%、0.00%、1.02 %和 2.46%。受下游 OLED 全球产线建设及公司研发进 程影响,公司光学系统业务波动较大,叠加客户定制化需求较高,光学系统细分产品单价及 毛利率不一。随着炬光科技继续深化光学系统领域业务,LLO 和 SLA 持续渗透市场,未来 营收情况有望稳定发展。

多个光学系统产品关键指标优于可比公司,定制化产品取得长足突破。光学系统的主要市场 参与者大多数是国外的领军企业,如美国相干公司、德国 Innovavent 等。公司在十余年的技 术研发和经验积累中,所生产的光学产品在多个关键指标表现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根据公 司招股说明书,公司提供激光线光斑和面光斑光子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可以根据特定应用需 求设计和制备不同长度(从数百微米至数米长)、宽度(从数十微米至数毫米宽)和长宽比 (高达 3 万比 1)的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可达到百万瓦每平方厘米,均匀度大于 95%,提 高了各类激光器的工作效率、普及率及可用性,现已开始应用于以柔性显示激光剥离为代表 的先进制造领域、以激光脱毛和溶脂为代表的健康领域、以线光斑扫描激光雷达和面光斑闪 光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汽车应用领域等。

3.1. 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广泛布局,LLO 和 SLA 初探市场

据公司年报,中游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将在下游行业逐渐渗透,助力行业技术升级换代,满 足更高的应用场景需求,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在泛半导体领域,如 IC 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等精密制程中,激光技术逐渐得到应用, 促进行业技术更新换代。例如,半导体激光技术已取代传统炉管退火技术,成为 28nm 及以 下的高端集成电路芯片退火制程的主流技术,随着半导体激光退火系统成本下降,有望在中 低端集成电路芯片退火制程中得到普及;柔性显示屏制造中的激光剥离(LLO)工艺中,以 半导体激光为核心的固体激光器有望取代准分子激光器,成为优选的光源方案。固体激光剥 离改造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拓展模式,给客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公司广泛布局光科技元器件、激光剥离与激光退火等。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拥有典型 客户上海微电子、台积电等,其中台积电订单预计将逐步爬坡并形成稳定供应,公司提供光 刻机曝光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光场匀化器,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退火工艺成功应用于 28nm 及以下的芯片制程中,公司生产的固体激光剥离(LLO)紫外线光斑系统已应用多家国际知 名半导体和平板显示设备制造商,固体激光退火(SLA)紫外线光斑系统于 2020 年交付第 一台样机。(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 LLO 和 SLA 产品初探市场,力图打破全球龙头垄断。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公司 生产的固体激光剥离(LLO)紫外线光斑系统已应用于韩国 LG 电子、韩国 APS、韩国 DE&T 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和平板显示设备制造商,取得初步的市场份额;公司与合作伙伴完成了首 台国产激光剥离系统的交付,1000mm 紫外固体线激光退火系统研制进展顺利,2022 年将 完成样机的组装,在国内将建立紫外固体激光线光斑试验线;固体激光退火(SLA)紫外线 光斑系统 2020 年已交付第一台样机,力图打破相干公司准分子激光退火过去十年来在该领 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成为柔性显示行业低温多晶硅退火工艺的全新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固体激光剥离(LLO)线光斑系统 UV-Line,提高 30%以上产能。根据公司官网, 针对已经在柔性屏手机显示屏生产中需求旺盛的 OLED 剥离领域,炬光科技成功研发紫外激 光光束整形技术,高斯剖面现可被转化为一条长达 1000mm,宽 30µm 的线光斑,并具有更 陡峭的边缘和更大的最高亮度,促使产能提高了 30%以上;另一方面,敏感的 OLED 只需 承受较低的热负荷(灰值较低),寿命更长,利润也更高。炬光科技为显示器激光剥离工艺 提供线长 100~1000mm 不等的 UV-Line,除了完整的可集成到生产中的长线系统,还提供 可在流程开发中提前使用的低成本短线系统。炬光科技有望进一步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和智能手表等创新、高效的移动设备上游市场占有率。

光学系统重要性显现,未来具有巨大成长空间。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精密制造领 域,如应用于激光剥离和激光退火的线光斑,都需要通过光学系统来实现。激光剥离是柔性 OLED 面板生产中的关键制程之一,利用激光能量实现玻璃基板与 OLED 器件的分离。激 光退火是 OLED 和 LCD 生产中的关键制程之一,可使非晶硅转换成低温多晶硅(LTPS), 是显示屏实现高清分辨率的关键环节。未来,一方面显示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随着 5G 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大量场景化应用有望促进光学系统 进入新阶段,光学系统有望朝着更高透过率、更高均匀性、更高功率密度的方向不断演进。

下游 OLED 需求旺盛,渗透率持续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 年国内 OLED 市场规模 预计达 423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将达 879 亿美元;据 ubiresearch 数据显示,未来全球柔 性 OLED 面板出货量不断攀升,2023 年预计将达 3.53 亿片。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制定了 一系列政策用以推进 OLED 技术的研发及配套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企 业纷纷加快了 OLED 面板生产、以京东方为首的 OLED 面板商近年来产能强劲释放,光学 系统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2. 激光医美领域多点开花,切入家用医美赛道

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场景的规模化特点促进了激光技术进一步向民用普及。以激光嫩肤、 激光净肤、激光无创减脂、荧光显影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及家用医疗健康应用场景中,激光技 术正逐步渗透激光嫩肤从传统的固体/气体/光纤激光器技术走向新型的半导体激光点阵嫩肤技术,实现更安全、更小巧、更舒适的使用效果,更低成本使家用嫩肤成为可能;

无论是 在专业净肤还是家用净肤领域,半导体激光技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 IPL、翠绿宝石激光器技 术。新一代半导体激光脱毛技术走向窄脉宽、高峰值功率,以及通过先进光束整形技术,实 现更舒适的脱毛体验、更有效的脱毛效果;无创减脂技术从传统的冷冻/超声技术朝着半导体 激光无创减脂技术演变,以实现更安全、更高效、反弹更小的长期减脂效果;由于具备靶向 吸收、效率更高、副作用小等特点,半导体激光助力精准手术治疗,逐渐成为多个医疗领域 主流技术发展趋势。

医美行业迎消费热潮,激光医美市场规模可观。近年来消费者医美消费意识逐渐觉醒,作为 一个全新的朝阳产业,医疗美容市场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具有强大的爆发力,据艾媒咨询 数据,自 2015 年来,全球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0 年全球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为 1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预计未来全球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随着 医美行业的发展,激光与医美行业的融合催生了激光医疗,激光医美器械可依靠不同波段的 激光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光子生物学效应,实现医美效果,由于具有靶向吸收、效率更高、副 作用小等优势,激光医疗逐渐成为各医疗领域主流技术发展趋势,根据智研咨询,2020 年 中国激光医美器械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的 9.4 亿元增长至 13.7 亿元,预计 2025 年激光医疗 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22 亿元。

公司广泛布局激光医疗健康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及品牌影响力。激光医疗是基于生物 组织光热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半导体激光由于具有涵盖波长更广的特性,使其在脱毛、溶 脂、荧光造影等多个领域得以逐步应用。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公司经过多年持续投入, 在专业医疗健康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场优势,客户覆盖以色列、意大利、韩国、中国等重点 市场,为以色列飞顿、以色列赛诺龙等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核心激光元器件;同时,公 司基于激光行业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技术壁垒,向家用医疗健康这一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中游 应用领域进行布局,在做强上游核心元器件基础上实现技术在行业中游的商业化拓展。

激光脱毛通过使激光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根部毛囊,产生热效应使毛囊消减,达到 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同时又不损伤周边组织的效果。公司率先提出“高峰值功率短脉宽” 的技术理念,与多家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保持合作,产品涵盖基于微通道制冷技术的 Vshiny 系列激光器、基于传导冷却制冷技术的 Vsilk 系列激光器、LPS 系列配套电源、 F-pure 系列配套滤芯。 激光荧光造影激光荧光造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被应用于手术辅助精准治疗。 公司也已向美国史赛克(Stryker)等医疗器械行业客户提供荧光造影用半导体激光元器 件。炬光科技的光纤耦合模块及 MCC 微通道水冷系列器件凭借高可靠性和出色的性能表现,作为核心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激光医疗治疗系统中。

激光溶脂利用 1064nm 波长激光穿透皮肤,通过对脂肪细胞进行选择性加热和分解, 从而达到减脂塑型功效,该技术已通过美国 FDA 认证,是被公认的新一代安全、有效 的减肥方式,公司开发的激光溶脂模块 FR 系列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开始合作,采 用模块化设计,集激光光源、光束整形模块、半导体制冷、皮肤接触监测于一身,助力 客户快捷无忧地进入市场。

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场景的规模化特点促进了激光技术进一步向民用普及,公司实现从专 用医美向家用医美转型。根据公司年报,针对家用激光脱毛、家用激光嫩肤等,公司提供针 对家用脱毛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激光光源以及光学的整体模块,独特的光学设计可以实现 高能量密度、大光斑治疗;公司开发的家用激光嫩肤激光模块,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可以 形成单点、多点或者点阵的光斑,提高治疗效率和效果。 与 Cyden 签署长期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家用激光医疗相关业务。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 2020 年 8 月,公司与全球知名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厂商英国 Cyden 公司签订了《总体合作协 议》和《排他协议》,约定公司独家向英国 Cyden 公司供应医疗美容产品中的激光器,折合 人民币约 8 亿元,目前产品已完成设计定型并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未来有望逐步放量带动 公司业绩增长。

投资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公司医疗领域有望更上一层楼。据公司公告,2022 年 1 月,公司子公司东莞炬光与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协 议书》,拟对外投资“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 5 亿元(其中一期 工程计划投资额 1.01 亿元),拟利用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品开 发经验,借助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在广东省韶关市建立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进行 医疗健康业务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将一些目前成熟的医疗健康业务转移到韶关进行产业化。

4. 战略业务汽车应用布局,激光雷达未来业绩有望爆发

4.1. 激光雷达满足三大逻辑,前装量产元年将至

汽车智能化时代来临,激光雷达是炬光科技的未来战略布局方向。在新一代智能汽车中,光 电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激光与光学技术的汽车激光雷达(LiDAR)正被逐步应 用于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基于近红外 VCSEL 激光光源的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系 统(DMS)将逐步取代传统 LED 光源,为 AI 预警系统提供更丰富准确的舱内驾驶员行为 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基于激光显示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 HUD)可将辅助驾驶 息和导航息即时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不断增长,高等级自动驾驶占比持续提升。根据太平洋汽车网《2020 年 新车智能化程度调查报告》,目前主流的 ADAS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已大范围普及,2020 年 全球具备智能驾驶系统的车系占比达到 68.30%,车型占比达到 42.95%;从细分功能来看, 主动安全系统配备率达到 73.58%,其中自动驾驶配备率最高,达到 75.85%,其次是车道偏 离预警系统,配备率达到 74.72%。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数据,自 2021 年 9 月以来,我国月度 L2 级乘用车渗透率持续超过 25%,2022 年 2 月达 29.6%,汽车智能化 渗透率不断增长,L2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占比持续提升,未来自动驾驶有望向更高等级进发。

激光雷达向性能、低成本、全固态化、自主可控趋势发展,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化等领域。 激光雷达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及息处理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探测物发送激 光光束探测号,然后将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号与发射号进行比较,进行适当处理后, 获取目标的距离、方位、角度、速度、姿态、形状等多种参数息,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 和识别。激光雷达较传统毫米波雷达具有超高的分辨率,测距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够精确获 得三维位臵息。激光雷达工作于近红外光学波段,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探测回波号来获取 目标息,降低了对外界光照条件或目标本身辐射特性的依赖程度。采用多激光线束扫描或 直接投射的激光雷达可基于反射激光号对一定距离内的周围环境建立实时多维度数字模 型。

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各有优劣,融合方案或成趋势。视觉感知具有成本优势,且因摄像头捕 获的图像与人眼的感知最为相似,便于处理对象分类和理解场景特点,但感知精度会受黑暗 环境等情况影响而大幅降低;激光雷达精度高、范围大和抗干扰能力较强,对于周围环境的 测距描绘突出,但是限于激光单色的特性,激光雷达无法获取颜色和纹理等息,数据稀疏 无序,难以直接利用。视觉感知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能够很好地扬长避短,提升无人驾驶的 感知精确程度,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特斯拉是摄像头(主导)+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的代表,Google Waymo 是激光雷达(主导)+毫米波雷达+超 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的代表。根据 NXP,随着自动驾驶等级不断提升,达到 L4/L5 的自动驾 驶级别可能需要的摄像头多达 8 个、激光雷达多达 3 个,还需要有其他传感器配合,视觉感 知+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或将成为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4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50.82
  • 江恩阻力:57.17
  • 时间窗口:2024-07-0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