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车用MCU芯片订单持续饱满

  • 作者:柠檬树下的阳光
  • 2022-04-26 18:59:44
  • 分享:

目前,全球芯片供应紧张问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MCU作为芯片供应短缺的主角之一,热度依旧不减,供不应求态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尽管全球多家MCU厂商开始扩产,但疫情反复、原材料短缺、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抢占产能等众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车用MCU芯片供需紧张。大众、戴姆勒、福特、日产、特斯拉等近20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100多家汽车工厂相继减产、停产。

MCU的价格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更多国内玩家的进入MCU市场,我国MCU厂商不仅要摆脱赚快钱思维,还要积极开拓新赛道。

全球龙头纷纷涨价

国际厂商在车用MCU领域的头部集中效应显著。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曾冠玮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车用MCU市场主要被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瑞萨、英飞凌、德州仪器,以及微芯科技这六大国际IDM厂商占据,这几家厂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八成,掌控着MCU的市场走向。

近日,瑞萨、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公司的2022年车用MCU订单几乎都已爆满,并且涨价的消息不断。3月24日,意法半导体公开表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提高所有产品线的价格,包括现有积压产品的价格。意法半导体的通用MCU是其订单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汽车市场的加速转型需要更多结构部件,工业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应用增加,需要更多的MCU等产品,旺盛的需求导致供不应求。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电子事业部技术市场总监梁磊指出,随着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产品的快速普及,全球对MCU的需求量在快速增长,除了数量的增加,对低功耗、高算力、定制化、特殊外设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车规级赛道是新机会

这也为国内MCU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MCU公司有上百家,其中以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为代表的企业布局高端MCU的赛道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发展势头,未来将在汽车和工控市场取得一定的份额。兆易创新更是保持着连续7年在中国32位MCU市场本土排名第一位的记录,迄今为止,累计出货逾10亿颗,并广泛应用于各类市场,例如工业自动化、电机控制、变频器、消费电子、物联网、移动产品、通网络、便携医疗、汽车周边等。

而以中颖微电子、芯海科技和复旦微电子为代表的MCU企业将依托中国家电产业和消费电子终端的发展逐步抢占全球家电、消费电子市场的MCU份额,这一领域,门槛低最终是价格决定市场。此外国内还有很多新兴的MCU企业,如雅特力、澎湃微电子等近年来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国内MCU厂商的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未来也将加剧国内乃至全球MCU市场的竞争。

但是,与头部企业、国际巨头相比,目前国内MCU企业依然存在相当的差距。

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张彬磊指出,国内头部企业想在高端MCU市场与国际巨头竞争,首先技术水平要追赶上,设计能力、代工工艺和产品性能要相当,其次要把握高端MCU市场的变化,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直接与需求终端(如车企)合作,开发由产业变化带来的新需求,从一个追赶者变成市场引领者。当下,中国车企和消费电子终端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逐渐上涨,引领创新也是他们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终端与芯片企业合作可谓各取所需。

兆易创新产品市场总监金光一指出,缺货的现实让国内用户意识到单纯依赖海外品牌是行不通的,这给本土MCU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各大国内厂商不断提升产能与保障供应,使得不少国内用户开始优先选择国内芯片进行设计开发。

国内的MCU企业都是从消费级和工业级开始做的,近年来车规级MCU紧缺,国际巨头的MCU芯片供不应求,给国内MCU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国内不少头部企业也是抓住这个机会纷纷开发车规级MCU。

张彬磊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进入车规级赛道,将为企业打开一个全新的高端市场,这里没有激烈的价格竞争,并且背靠国内偌大的汽车市场,企业发展将取得质的飞跃。

摆脱“赚快钱”思维

金光一指出,当前不少国内MCU厂商都希望摆脱过去只能在“短平快”市场中赚快钱的境遇,积极蓄力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实现“成本敏感+高端应用”双驱动的局面。这需要企业既要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也要对市场有一定的预判和前瞻。

过去那种价格为王、一芯通用的做法正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客户未来只会更关注原厂的产品规划是否符合自身的应用发展方向,产品的设计和质量是否健全健壮,是否有品质问题等后顾之忧。以品质产品服务于越来越多的品牌客户,这也是公司间形成战略合作的基础。”金光一表示。

仅有出色的产品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生态型”产品的代表,MCU行业能向上提升多大的空间,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建设完善程度,也代表了为客户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的力度。

张彬磊建议到“想要脱颖而出,建立稳定、良好的供应链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与终端市场多交流,抓住市场动态,按需流片,可能是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梁磊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相比海外品牌,国内公司更加靠近需求,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国内MCU公司在产品的性价比方面往往有较大的优势。由于存量市场巨大,能够有自己的产品特色、质量过硬且有完整生态的国内MCU产品会有较好的发展机会。

延伸阅读

MCU均价持续增长,今年全球零售额规模或达215亿美元

产能集中释放,2022年下半年车用MCU短缺有望缓解

新应用驱动下的MCU产业更高集成更大算力

作者丨许子皓

编辑丨连晓东

美编丨马利亚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91.8
  • 江恩阻力:94.7
  • 时间窗口:2024-07-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9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