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A股牛栏】第25篇士兰微

  • 作者:上海清净心
  • 2021-10-19 22:34:47
  • 分享:

本文主要是做对比,你会看到各种对比以及数据 。

最近在研究医药之外,也在关注白酒、芯片半导体、机械装备。

如果把经济跟工业化划等号,那么有几个行业是永远的核心互联网的“软”与“硬”,生物化工、机械装备。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三个核心,这三个内核够早了我们人类的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

本文写【半导体】,只是想说明,我并不只是在看医药,所以下一篇预计是机械装备。

市场决定的行业的天花板,很多人现在把行业比喻为赛道,更多的是为了体现这个行业需求端的增长性。所以我就【芯片半导体电子、集成电路】这个大领域做个细分,总体来说就是根据终端产品做一个大概的分类。

讲之前,我想做个区分产值和数量。总产值约等于市场规模=单价*数量。别动不动就愤青,砸锅卖铁造光刻机。光刻机1亿一台,一年也就卖个几台。很多所谓的卡脖子行业,市场体量其实是很小的。别动不动就问【国产化率】,你是要参与到全球化当中的,要互相贸易,你啥都自己做了,这是与世界为敌!

2020年中国的集成电路市场约1450亿美元。网上有人整理好了,我就直接用了,见下图


芯片是我国目前第一大进口商品,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逻辑芯片(CPU、手机电脑等)、存储芯片、微处理器,这三大类是占了大头的。我问过一位芯片资深人士,它跟我说,其实现在很多芯片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很多现在的划分不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稍微理解”而已。比如存储芯片就分好几种,MCU和MPU也有很多重合的部分。不同的需求总会催生出不同的组合型功能。

就拿我们的手机来说8+128的内存,这背后就是两种存储芯片,两种内存。

中国芯片市场1450亿美元,其中大陆仅占比16%,这16%还包括了中外合资企业。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拿国产化率说事,是真的比较能给人某种牛逼的错觉而已。真正的国产只有 6%。

本文只谈【功率半导体】,先做个名词解释功率半导体主要用于电能转化与电路控制,改变电子装置中的电压、频率、直流交流转换等。

2020年全球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143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约56亿美元,占比全球39%。

中国芯片市场1450亿美元 ,功率半导体占比3.86%

功率半导体目前主要分为三个大类MCU、IGBT、MOSFET。这三个产品,后两者其实我在【A股牛栏】都谈过,分别是斯达半导和华润微。


今天的谈的是【士兰微】中国的MCU芯片之王!

我想先用我浅薄的半桶水的对功率半导体的认知给大家做一个科普所谓功率半导体芯片,其实就是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电器的【变频】问题,就如前文说的,它是控制电流、电压、交流电、直流电转换这些东西的。

相有简单初中物理知识的人都能听懂,听不懂我也不作展开了,水平有限。代表产品比如我们日常用的空调变频、电动车变频、电梯变频、各种发电机组变频等。

你可以理解为电气版变速箱!

斯达半导主要是做各种各种类型的IGBT芯片,而比亚迪的IGBT仅限于汽车这个领域,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斯达半导是只做设计,制造、封测都是外包代工的。

士兰微主要是做MCU芯片,IGBT也有在做。不同的是士兰微是IDM模式,也就是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经营。

如果再往深里说,IGBT其实是从MCU中分裂出来的。我举个例子【电脑显卡】,以前很多电脑都是没有独立显卡(GPU)的,只是后来各方面需求提示、技术进步等,催生了分裂。

华润微这家公司涉及的面就比较广了,这是华润旗下的微电子部门,拆分出来的。晶圆制造、芯片制造、封测啥都做,准确的说这是一家国企,不差钱的主。所以这也是一家IDM模式的集成电路公司,从纯国产的角度来说,可以排国内前三。国企有两个标签臃肿、不赚钱。

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国企为了大义牺牲了利益,只是你看不到而已,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国企的亏损、腐败、臃肿。

就我的了解,华润微算是我国非常牛逼的一家芯片半导体企业,只是业务非常繁杂,体现不出它的牛逼而已。

我记得几年前我写【比亚迪】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比亚迪也很牛逼,但比亚迪的业务也很杂,就汽车业务来说应该把燃油车业务砍掉,保留纯电与混动。就目前的一些消息来说,比亚迪确实是这么做的,我很欣慰、很高兴。

然后我再说一点大家也不要以为【芯片】=高端制造、高难度。不是的,这个行业技术进步迭代非常快,不要以为芯片值钱,有一些芯片才几毛钱一个,几块钱一个,还不如一个茶叶蛋、不如一个灯泡。


我喜欢更专注的企业,因为只有专注才能研究得更深,资本也更喜欢专注的企业。所以就芯片来说,只做设计和设计制造封测通吃,这两种模式,我更喜欢前者。我当然知道后者更不容易被卡脖子,看上去也要更牛逼一些,但你得放到实际中去看问题。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本来就落后,功率半导体还只是中国众多芯片产业的其中一个小分支,分支之下还有分支,所谓的一条龙,就现实来说就是一条虫。人家真想卡你脖子,有N种办法,不是你一条龙模式就能幸免的。整个行业都在不断的升级,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第一个要做的是生存,然后是盈利,盈利才有资本做研究、研发创新。

无论是员工、股东还是国家都不可能烧钱去填一个无底洞。而且你再看看市场规模,需求增长,傻逼才会去做那样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造不如买】都给打死,这种人很弱智。

杭州士兰微成立于1997年,一开始也是做芯片设计起家,后来做着做着就往下游延伸,于是发展成了IDM模式。但值得说的是士兰微至少是专注于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并没有延伸到其他行业。

关于发展故事我这里就忽略了,同为IDM模式,士兰微应该对标的确实是华润微。5、6、8、12英寸的晶圆生产线就是士兰微以及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脉络。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买国外的二手生产线回来搞生产。(改革开放基本都是这个背景,我没有嘲讽的意思,技不如人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江苏杨杰科技算是浙江士兰微第二,各方面也高度相似。

下面稍微解剖一下士兰微。

上文说了,士兰微是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模式,而功率芯片本来就便宜、微利,加上买的落后设备、生产线、各种折旧。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这一点营收结构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8英寸晶圆生产线、LED芯片2021年上半年虽然亏损幅度缩小,但总体上依旧是亏钱的。公司的总体盈利全靠MCU功率半导体支撑。

我个人的看法很简单坚持IDM模式,但是把范围缩小到功率半导体领域,把这个领域的产品吃透就非常牛逼了。

汽车芯片稀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芯片比手机、电脑芯片更便宜,利润至上的前提下,汽车芯片肯定得靠后站。而且汽车芯片现在主流的是28纳米以上的制造工艺,不存在制造、代工上卡脖子的问题。

芯片行业,尤其是中国的集成电路大产业,我咨询过不少业内人士。他们都说缺的其实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干事情的人!行业内太多人想着搞个项目融资套路骗钱,没有几个是真正沉下心来做事的。这一点需要法制的跟进和改革,也需要更多的人沉下心来做实事。抄作业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的路自己走才会春暖花开。

以前是怎样的,就是拼买生产线,这个还没摸熟吃透,又上下一代生产线。产能扩张的同时,是自己对技术的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三代的生产线、二代的质量、一代的良品率。我说的不是士兰微,而是中国的整个半导体行业。

扎扎实实把良品率搞上去、把质量搞上去,这才是重点。同样的产品,为什么厂家愿意购买国外的芯片?一定不全是因为崇洋媚外,质量才是一切,就如同现在的国产车,只要你真正把产品搞上去了,买单的人还是很多的。

芯片产业是超级大、超级复杂的行业,无数个细分、N种原材料、零部件。每个企业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精益求精、日拱一卒,终成万里长城!

我还是拿大家都知道的光刻机来说,我也只说光刻机的一个零部件【镜片】-蔡司,做玻璃的、做镜片的、光学领域的,问一下中国有蔡司这样的公司吗?舜宇光学?欧菲光?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的问题是什么?以前捡得太容易,现在自己做太难。走路还没稳就想着跑,中国这么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做晶圆的好好好做晶圆,做各类芯片的好好做芯片,该做设计的做设计,该做检测的做检测,该做原材料研发的做原材料,做电池的专心做电池,做玻璃的专心做玻璃。

多元化?呵呵哒!误人子弟的谬论罢了,应该在经济学教科书上明确立为反面教材。

最后补充一下本该好好做存储芯片的兆易创新,也做MCU,而且做得还不错!呵呵~

【MCU】行业简析

MCU芯片,属于电力芯片,行业头部效应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总体来说被“八大金刚”把控

1. NXP(荷兰恩智浦、2015年收购飞思卡尔跃升全球 MCU之王。)

2. Renesas(瑞萨科技,老MCU全球之王,日立和三菱重组整合成立而成)

3. Microchip(美国微芯科技,2016年收购Atmel,跃居MCU全球老三)

4. 韩国三星

5. ST(意大利SGS和法国Thomson合并而成)

6. Infineon(英飞凌,德国西门子半导体部门分拆独立而成)

7. TI(美国德州仪器)

8. Cypress+Spansion(2015年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和飞索半导体合并,简称CS)

谁是中国的MCU芯片之王?我看网上乱七八糟的文章是真能误人子弟,我下面就按2021年中报的数据营收、净利润都列一下


乐鑫科技营收6.31亿、净利润1.02亿,市值150亿

士兰微营收33.08亿,净利润4.31亿,市值880亿

扬杰科技营收32.41亿,净利润5.65亿,260亿

捷捷微电营收8.52亿,净利润2.4亿,240亿

新洁能营收6.77亿,净利润1.74亿,200亿

中颖电子营收6.86亿,净利润1.53亿,200亿

兆易创新营收36.41亿,净利润7.86亿,1000亿

华润微营收44.55亿,净利润10.68亿,900亿

斯达半导营收7.19亿,净利润1.51亿,市值700亿

综合以上数据,兆易创新是存储芯片之王,兼职做点MCU,华润微是MOS之王,士兰微是MCU之王,斯达半导是IGBT之王。各方面数据最接近士兰微的是扬杰科技,所以这里就说一下,这家伙就比较骚了,功率芯片通杀MOS、IGBT、MCU全都做。所以不用我多说了,资本不喜欢不专注的企业,单独就MCU拿出来,杨杰肯定也不够士兰微看。所以谁是中国MCU芯片之王,应该是没有争议了吧?


以上我想对比三个数据,提出2个不算问题的问题

1. 扬杰科技和士兰微营收相当,且净利润更高,为什么杨杰科技市值才是士兰微的三分之一?

2. 斯达半导营收净利润都只是个位数,为何市值却高达700亿?

IGBT脱胎于MCU,随着现在电子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高铁、各类电力机组等功率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会让功率半导体保持较长时间的高增长期。


增长就是想象力!

但认真的说,我目前还是不敢推荐士兰微,一方是太高了,另一方面是牌打得还不够好。

士兰微,就暂且当个牛逼听听看看吧~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2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86.11
  • 江恩阻力:96.87
  • 时间窗口:2024-07-0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2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