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海通电新锂电行业的供需格局会议纪要

  • 作者:捕捉黑天鹅
  • 2021-09-11 09:28:03
  • 分享:


宁德时代产能的指引十分明确 21 年依然是在 150GWh, 22 年在 300 GWh,超出投资者预期,景气度非常的高。
关键问题在于供给端,以下六大块材料未来两年都会是很紧张的供应状态,包括锂辉石、镍矿、 PVDF、 SP(导电炭黑)、石墨和六氟磷酸锂。
需求端最大的变量会是发生在美国,因为政策还没有落地,订单还没有通过电池传导到材料行业当中去。如果美国政策不落地,可能三十多倍的估值对应的是 40%多的增速,用时间换空间,明年的最高的估值水平也会到六七十倍,从现在到明年可能还是有一倍的涨幅,但如果是明年美国政策落地,那明年的增速就不是 40%而是 70%,估值会相应地下降,那可能就不是一倍的涨幅,可能还有更高的水平。这一点可以参照欧洲的渗透率的预期,从补贴落地的时候, 19 年的 11 月份到渗透率增加,从 4 个点增加到 12 个点,只用了 4 个月的时间;增加 20 多个点,也只用了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美国在今年年底政策落地,因为美国的锂电产能不足,更多的还会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受益。 
锂电池路线问题
目前铁锂电池一些变化比较符合当前大家投资的审美和投资的时间维度。21 年是中国的锂电池材料回归的一年,22 年大概率也是中国的锂电池材料进入欧美市场的一年,可能
23年会是在海外放量的一年。LG 宣布在中国寻找磷酸铁锂的合作伙伴,22 年会布局磷酸铁锂的电池的产线,特斯拉也宣布,美国会全面的引入磷酸铁锂的电池,去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 去配套美国的电池工厂。马斯克一直讲磷和镍之间的储量和长期发展的逻辑,他比较喜欢铁锂电池,认为性价比很高。还有一个变化,VC过去的磷酸铁锂一直是被 VC
卡着脖子,因为三元基本上不用添加剂,磷酸铁锂需要添加剂,但添加剂价格已经是疯涨,它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才 12 万块钱,但现在已经基本上在70~80 万一吨,而且如果是通过经销商可能会是 90 万吨的高价,因为它非常紧缺,它用量很少,但是它在卡住磷酸铁锂的脖子,它使宁德时代比亚迪的成本利用率有所受限,但是东西现在无论是非上市公司还是上市公司的永太科技,开始比较大批量的投产,可以缓解 VC 供应不足的情况。

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在 20 年的 9 月份,特斯拉的 model3 技术续航开始全面的采用磷酸铁锂,它使得磷酸铁锂的用量飙升;21 年的 5 月,中国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超过了三元;7 月份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超过了三元;8 月份特斯拉的 modelY 基础续航版本全面的采用磷酸铁锂的电池,这会导致国内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它会在很长时间内超过三元的水平;9 月份 LG 开始布局磷酸铁锂电池,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10 月份美国的弗雷蒙特工厂开始生产model3 配套的电池的 model3 和 modelY 的标准型号版车型。这一系列的事件会使得中国的磷酸铁锂的路线在中国的占比会超过 50%,另外会使得中国的磷酸铁锂路线在海外的占比会从 0 往上走,包括储能会高速的增长,也使得目前尤其是当上游的原材料疯狂涨价的时候,路线的优势地位得以凸显,因为它更具性价比,大家会更多的去选择它。还有一点磷酸铁锂在变化,如果是磷酸铁锂没有一点性质上的变化,环节是是没有生命力的技术方案,它一直是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的密度就受限,它的应用领域也会相对来说受限,但是如果是当磷酸铁锂也需要升级,技术方案就具有了生命力。下一代电池第三代电池,宁德时代称之为磷酸铁锰锂,原因是它在电芯方面,对磷酸铁锂方案进行了非常好的优化,磷酸铁锂的截止电压平台低于 3.2 伏,但是磷酸铁锰锂可以把 3.2 伏的电压平台提高到 3.8~3.9伏,这就意味着单位千瓦时磷酸铁锂正极的用量由原来的 2.2 公斤变成 1.8 公斤多的水平, 单位千瓦时正极用量下降,负极的用量下降,它会使得磷酸铁锰锂能量密度往上提,成本往下降,两个维度的变化,密度会提升接近 20 个百分点的水平,它会使得原来我们做六百公里续航的车,现在能做七八百公里,进一步打开了磷酸铁锂的应用空间。第二个单耗单位千瓦时正极负极的单耗下降,它会使得磷酸铁锰锂的电池成本会比磷酸铁锂的成本要低。当磷酸铁锂可以升级到磷酸铁锰锂的时候,磷酸铁锂的应用空间和成长空间可能就会更加景气, 所以对于一些磷矿的资产,比如德方纳米,我还是建议坚守一下。

可关注的标的 

碳酸锂到了 9 月份 10 月份的时候,正极企业普遍没有了库存,之前德方和富力精工还有一些碳酸锂的库存,但是现在比较困难,现在很难去做库存,只能是现场现货去采购。富力精工也是觉得很多企业现在已经是零库存了,而且很多小企业买不到碳酸锂,马上就要停产检修了。他认为一个月之后的碳酸锂的价格就不会是现在的价格的调整方式,可能就会是跳涨的方式,而且供需紧张的层面 22 年大概率也不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二 PVDF和 142B 已经涨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时间维度上判断明年底之前东西依然紧缺,价格依然会往上走。像 142B,上市公司这边反馈有可能到25万一吨,现在的成本很便宜,1.5-2万的成本,现在的价格是 13 万,吨利润可以做到 11 万的水平。但是如果是如果目标价格是 25 万,利润可能做到 20 多万的水平。PVDF 有可能做到 60~80 万的目标价,也是相关的公司给出来的数字。如果是自供 142B 能做到 5 万块钱一吨的成本,目前的价格是30 万,吨利润可能做到25 万的水平。但是如果是目标价格是60~80 万,吨利润能够做到55~70 多万的水平,所以我们还是觉得无论是 142B 的联创,还是 PVDF 的东岳,我们确定涨价的时间维度,还有一年。

第三个环节铜箔,无论是嘉元还是诺德都提到再次涨价5000 块钱,铜箔领域有两个逻辑, 一个是产品结构的变化,4.5 微米嘉元已经到了 20%的占比,6 微米占到百分之 60 左右的占比,这是向更薄的方向发展,更薄的铜箔占比越来越高,会使得加工费会越来越高,吨净利会越来越高;第二个逻辑在于供需,加工费往上调,3月份的时候通过公司普遍上调了 5000块钱的加工加工费,无论对于宁德还是对于比亚迪,这一次的上调,也还是普遍上调 5000 块钱,最近一两周就会完成,因为供需目前十分紧张,诺德目前是4 万吨的产能,22 年的产能可能不到 7 万吨的水平,嘉元目前是 33,000 吨的产能,在建产能也有 6600 万多吨,嘉元的吨净利在二季度有 2万,诺德的吨净利是 1.3 万左右的水平。而这两家公司反馈海外的设备订单现在已经排到了 25 年,这两家公司基本上都锁定了自己的设备,如果是现在时间点再去海外购置设备,可能要排到 25 年以后才能拿到设备。国产设备,现在在推进的过程当中,5 微米以下国产设备还做不出来,尤其是 4.5 微米,可能 6 微米以上的产线能够去替代海外的设备,但是订单周期也会比较的长一些。

还有销量超预期的标的,星源材质,公司受磷酸铁锂需求的高增,受比亚迪电池排程高增, 星源材质出货的预期增加了4 亿平,原来公司给的预期是13~14 亿,2022 年目前给的预期是 17~18 亿的出货量,4 亿平是来自于干法,因为干法更多的是中国的设备,扩产周期会比较短一些,另外湿法拿到了 LG4680 大援助项目,湿法隔膜独家供应的资质,明后两年它的海外的占比会快速的提升,对于公司单平米的售价和利润会很快增长。LG 这边,今年的干法是 1.5 亿平,明年是 1.8 亿平,湿法今年不到 1 亿平,集中在下半年出货,明年大概能够到 2 亿多平的水平,合计明年 LG 就有 4 亿平的出货量,是基本上是涂覆隔膜。21 年的三星大概是 6000 万,明年大概是 1.2 亿平,22 年开始给 SK 供货,都有几千万平的出货。

还有永太,AC在 7~8 月会爬坡结束的产能大概是 5000 吨的产能,比较看好后续磷酸铁锂的放量,这里全行业在等待放量,然后又有新增 2.5 万吨产能,公司类似的产能大概有 3 万吨。成本在七万,但现在市场价格已经到了六七十万,如果是通过经销商,可能 70 万 80 万的水平,他跟宁德签了协议价,协议价有比较多的折扣,是按照30 万去算,这一块也有 10个亿的年化利润。FEC现在普遍的市场售价是在 30 多万,是 6 万的成本,大概也有
5~6 个亿的年化利润。

第三个鼎盛新材的出货量有 12 万吨,提升到了 15 万吨的水平。现在每个月在6000 多吨的体量,这 6000 多吨,包括宁德时代的 3000 多吨,ATL 的 1000 多吨,LG 的 5500 多吨,比亚迪的 600 多吨,还包括特斯拉中航锂电等,市占率估计能够到六七十个点左右的水平,全球的市占率能到四十左右的水平。现在 6000 多吨的出货,然后明年可能有 1~1.5 万吨每个月的出货。它现在建成了四个和锂电铝箔有关的工厂,一个是杭州工厂,大概产能是 6000 吨一个月的水平,到 12 月份能够提到接近 8000 吨一个月。第二个是镇江工厂在爬坡,它的产能规划跟杭州工厂类似,意大利工厂 9 月份可以做到 1500 吨的体量,是对应着欧洲的 LG、欧洲的宁德时代和 NorthVolt,泰国工厂,对应的是美国市场,对应的是美国的 LG,美国的SK 和美国的松下,目前全球的电池它基本上都是它的客户。但是宁德时代的一供、是 ATL 的一供、是 LG 南京工厂的独供、是比亚迪的二供,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供的水平,所以这家公司利润上十分优秀,明年是 10 个亿的净利甚至以上,估值上很便宜,大家可以更多的去关注。

还有斯莱克,公司也是处于产业发展趋势的风口,特斯拉认为圆柱的生产效率可以做到非常高的水平,圆柱的生产速度可能会很快,但如果是卷的是方形的形状,在四个角上可能就会产生加速度和减速度。就效率上确实大圆柱的方案是优于软包优于方形的工艺技术,但是之所以国内的企业没有选择圆柱,原因也很简单,在效率层面还有另外的发展脉络,做大电芯, 大电芯的方案是更多的去降本的、提高效率的措施。但是在历史上技术水平下,我们做不了圆柱的大电芯,我们可以做方形的大电芯,做软包的大电芯,因为做圆柱的大电芯散热是大问题。但是现在的变化。特斯拉引入了无界的生产工艺,无界的生产工艺可以比较好的解决圆柱中心内部散热的问题和导电通路的问题,都通过直接导电的方式传输到正负级,而不是一层一层的去导电,散热问题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易拉罐的拉伸技术,在行业当中的应用是得天独厚的应用方案,它可以把这大圆柱的壳体做到非常的薄,可以做到0.1 毫米内; 第二它可以把大圆柱的壳体的生产效率做到方形的 1/10,投资额做到方形的 1/10。跨界所引入的技术方案,带来的附加值的提升,带来的门槛和壁垒的提升,是很值得关注的领域

涨价对于利润的侵蚀

涨价对于电池利润的侵蚀要分几个层面看,第一,如果是美国政策落地,涨价的时间维度可能会被拉长。比方说现在预期六氟磷酸锂明年的 6 月份之后可能会跌价,但如果是美国政策落地那有可能是跌不了价,但是他们签的长协也涨价,对于宁德对于龙头的电池企业可能会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目前最对对他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于锂,而不是其他层面。其他层面,像 PVDF 像 142B 成本占比实在是太小,构不成成本端对于宁德公司太大的影响,其他的层面或多或少的都签了长协,无所谓,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锂,如果锂再疯狂的涨下去, 比方说现在13 万 14 万或者是有些有些报价情况里已经到了 15 万,那如果再涨 10 万块钱, 那可能会对电池企业侵蚀,我们测量下来大概是接近 70 块钱的利润,70 块钱的利润意味着什么?宁德时代净利润单位千瓦时也 90 块钱,可能还不到接近 90 块钱,如果锂价再涨 10 万,电池企业的利润可能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8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84.8
  • 江恩阻力:207.9
  • 时间窗口:2024-06-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95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