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几篇关于锂电的文章汇总

  • 作者:相机而动
  • 2021-12-20 09:50:53
  • 分享:

 

蓝晓科技

最近几年,国际风云变幻,大家熟悉了一个词自主可控。现在都知道了,高端芯片还没实现自主可控,中芯国际等中国芯片企业正在埋头搞发展。中国每年进口芯片超过3000亿美元,芯片是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谁是第二大呢?——原油。

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3%(2020年数据),绝大部分原油依赖进口。其中60%以上被炼制成了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因此,从能源自主可控的角度来理解新能源车,就豁然开朗。很多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去理解新能源车的,其实煤电并不太环保,就算这个冬天煤价有点贵,但煤电依然是可控的。

电动车就一定自主可控了吗?尤其是锂矿最近十分紧缺。

锂矿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角度是中国境内锂矿石很少,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南美、澳洲,但是中资企业控股或者参股很多海外锂矿,远比原油可控;另一个角度是盐湖提锂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青藏高原上的盐湖蕴藏着巨大的锂资源。

南京大学产业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寇晓康先生分别在2001年和2018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个获奖的项目有相关性,主要是高分子吸附技术,把特定物质从溶液里吸附出来。

寇晓康和妻子高月静,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高分子吸附材料专家,成立了一家公司,叫蓝晓科技(300487.sz)。高月静任董事长,寇晓康任总经理。爱她,就给她一家上市公司,前有孙飘扬,后有寇晓康。

这家公司专门研究吸附材料,往年业务遍布医药、化工等各行各业。近年来,尤其是盐湖提锂技术的需求迫切增加,公司的营收规模迅速扩大。

一、

看起来很优异的三季报

蓝晓科技的业务模式比较特殊,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到客户的生产现场,也就是盐湖工地,协助安装、调试、生产,并长期驻点。

这种模式赚钱很辛苦,由于客户从安装到投产耗时比较长,导致公司的回款效率也不高。同时,有盐湖提锂实力的企业不多,公司的业务非常依赖个别大客户。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8.91亿,较上年同期增加30.58%;净利润2.38亿,较上年同期增加44.81%。这是一个比较优异的业绩,但是,公司的另一个指标也在极速增长应收款。

二、

回款不及时,现金流捉襟见肘。对于一个营收规模10亿左右的公司来说,3.44亿的应收款,有点太高了。尤其是大客户一旦有一单坏账,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巨大。

2018年6月、2019年2月,蓝晓科技与锦泰锂业(锦泰钾肥子公司,兆新股份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分别签订3000t/a、4000t/a碳酸锂生产线建设、运营和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金额分别为4.68亿元、6.24亿元。其中,一部分款项已经回笼,优化了公司2020年的经营现金流,仍有不少应收款尚未收回。

9月17日,公司发布一则公告,称和锦泰钾肥、锦泰锂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开协议,眉头一紧,这哪里是战略合作?明明是锦泰锂业把欠款变成股权,抵账给了蓝晓科技。

这个协议写的非常绕,看了三遍才看明白,给大家翻译成大白话解释一下要点

1、锦泰锂业把全部欠蓝晓科技的款项转让给母公司锦泰钾肥,协议没披露总欠款数,但联系上下文,至少是3.26亿。欠款由锦泰钾肥偿还蓝晓科技,先提前支付1.26亿的本息。

2、蓝晓科技投资锦泰钾肥,将还拖欠的2亿元款项购买锦泰钾肥4.3908%的股权,对应889万注册资本。

这个股权比例非常有学问,金额不菲,高达2亿,还没有超过5%,因为超过5%就属于关联方,未来发生往来交易都要在关联交易进行披露。

最终,从协议上看起来是蓝晓科技投资了一个钾肥公司,本人却感觉这很可能是被人拿不太优质的资产抵账…
…(个人建议)

三、

锦泰钾肥是一家好公司吗?锦泰钾肥足够优秀吗?配得上蓝晓科技吗?

战略合作协议上介绍锦泰钾肥拥有巴伦马海湖(采矿权面积 197.96 平方公里、探矿权 174.14 平方公里)的盐湖,卤水中钾、锂资源丰富,已开采钾肥多年,具有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不由让人想到刚刚霸气回归的盐湖股份。

然而实际上呢?

作为兆新股份的联营公司,在兆新股份的财报上有重要数据披露。近年年报都显示,兆新股份来自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一直是负数,其中锦泰钾肥2020年亏损2.01亿(2019年盈利仅2456万)。2021年半年报中,未披露锦泰钾肥的亏损数,但兆新股份总的投资收益为-573万。就算锦泰钾肥将来能盈利,按照不足5%的股权比例,蓝晓科技想通过分红收回2个亿,也将是数年甚至十数年非常漫长的过程。

这么看起来,锦泰钾肥也许并不是一家质地非常优良的企业。

所以,蓝晓科技把2个亿的应收款折算成4.3908%的股权,该不会打了水漂了吧?

假如这2亿确定收不回来,从财技的角度,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呢?

2亿的坏账,将会严重影响当年的利润,但转变成2亿的股权之后,就藏在了投资收益里。由于只有不到5%的股份,即便是锦泰钾肥亏损,按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负数对利润的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可真是妙蛙种子吃着妙脆角,妙进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

恩捷股份

中国有3个多亿的烟民,每年的卷烟销售量大约2.4万亿支,虽然烟草专卖,但烟草产业链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从印刷到纸张到标签到各种设备,只要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可以躺着数钱。

比如,一家叫做恩捷股份的上市公司,专卖给烟草公司生产封装烟盒的薄膜和贴在上面的标签。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公司的核心业务毛利23%左右,但比较稳定,从披露财报数据以来,公司的营收规模大致维持在10亿上下,一直到2018年。事实上,公司在2016年就在谋求变革了。2016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上市的目的只有一个圈钱,然后并购。2017年,公司披露4家子公司;2018年,公司披露13家子公司;2019年,公司披露16家子公司;2020年,公司披露22家子公司;2021年半年报,公司披露25家子公司。经过多年的并购发展,公司已经从一家小富即安的烟草配套厂家,华丽转型为锂电池薄膜产品厂家,并成为行业老大。

难能可贵的是,公司业务变了,名字变了,实控人却没有变,依然是李晓华李晓明家族。

当然了,这个家族也发生了些许变化,暂且不表。

一、

三季报业绩史上新高

受益于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是锂电池业务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作为锂电池薄膜厂商,恩捷股份自然也受益匪浅。三季报显示,和上年同期相比,公司营收翻了一番,从25.8亿增加到了53.68亿;净利润几乎翻了两番,从6.76亿增加到18.78亿。而扣非净利润增加了三倍还多。公司迎来史上最佳三季报,业绩已经远超上年全年数。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公司的年报业绩也将会非常靓丽。

但是,有一个指标,却让公司的业绩,蒙上了些许灰尘利息支出。

公司1-9月份支出的利息费用,高达1.49亿,和净利润相比,看起来不算太多,但再结合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借款情况看,就有点惊人了。公司账面长短期借款高达68亿,再加上应付债券,有息负债超过72亿元。

甚至超出公司全年预计营收!

二、

从现金奶牛到资金链紧张。

给烟草公司打工的时候,公司毛利不高,但也不需要额外操心。烟草公司誉很好,回款及时,公司现金流状况极佳。闲置资金多到拿去买理财。当公司开启爆买模式后,明显钱不够用了。在利润表业绩好看的同时,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却越来越难看。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不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也很少有人知道怎么看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需要结合起来看,一个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一个是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可以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可以衡量一家公司的回款情况。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越接近净利润,说明公司回款情况越好,盈利质量越高;反之说明公司的回款质量很差,赊销比较多,盈利质量不佳,有坏账风险。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则是衡量一家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包括并购、建生产线、买厂房、买地等。单独看这个指标没有意义,一定要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结合起来看,还要结合多年数据一起比较。

从长远看,投资应该是能带来经营方面的收益的,偶尔几年出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弥补不了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很正常,只不过常年弥补不了,就不正常了。因为公司赚的钱压根不够并购和修厂房的。疯狂并购虽然带来了一定的营收规模的扩大和业绩的改善,但并没有带来现金流的改善。公司的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周转,还没有转到“真”钱。

三、

减持、股权质押和分红

本文开头提到,公司的实控人家族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是什么变化呢?

中文名都变成汉语拼音了。

年报中披露的李晓华李晓明家族六个人,有五个加入了美籍,只剩下李晓明还是中国籍,但也持有美国绿卡,意味着随时可以离开中国投入美国怀抱。虽然A股也有不少美籍华人当老板的情况,但恩捷股份的情况并不太一样,因为公司在没有真正赚钱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的进行资本层面的财富转移。

一是减持,公司上市的时候,大股东玉溪合益投资有限公司(高管持股平台)持股27.58%,二股东李晓华持股14.61%,如今玉溪合益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仅剩下13.39%,李晓华持股还有14.14%;

二是股权质押,李晓华个人减持股份不算很多,但他将38.09%的股份进行了股权质押;

三是分红,公司现金流状况比较糟糕,靠银行贷款周转资金,但公司的分红却慷慨大方,近年来分红额都在2亿左右,初看起来占净利润比例不高,但考虑到公司高达70多亿的银行借款,还如此大方分红,就存在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之嫌了。

比亚迪

今年是新能源车爆发年,9月单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20%,德国超过了30%。就连财大气粗烧油不眨眼的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也超过了5%。其中,大放异彩的是特斯拉。

2021年1-9月份,特斯拉销量突破62万辆,以绝对优势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霸主。销量排在第二位的,是比亚迪,32.9万辆。刚刚结束的10月,比亚迪单月新能源车销量超过8万辆。公司的市值更是高达9000亿,超越大众、奔驰,仅次于奔驰,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汽车公司。

在传统汽车行业面临寒冬的时候,比亚迪凭借其出色的混动技术和纯电技术,迎来了销量新高。在同价位品牌中,比亚迪的车型一车难求,甚至排队好几个月,重现了合资车当年的辉煌。

这么好的销量,业绩也是非常好看吧?

在打开公司的财报之前,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一、

业绩滑落,一夜回到十年前

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显示,1-9月份,共实现营业收入1451.9亿元,同比增长38.2%;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28.4%。把时钟拨回11年前的2010年三季报,公司归母净利润是24.3亿元…

对于一家营收超千亿的上市公司来说,净利润只有二十几个亿,而这二十多亿净利润中,还有15亿的政府补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公司的利润都去哪儿了?——公司的财报透露出来两点一是造车毛利太低,二是公司经营结构不合理。

比亚迪的造车业务,毛利率不足20%,作为对比,特斯拉的造车业务已经突破30%毛利率。要知道,比亚迪的芯片和电池都是自己的,毛利率如此之低从侧面也说明车价比较厚道。不过,这么低的毛利率,投资者是不开心的。

除此之外,公司的营收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毛利率极低的手机代工业务。

二、

再造一个“富士康”

大家印象中的比亚迪,是一家勤勤恳恳造车的公司。

但到了2021年,由于承接了一部分苹果iPad等产品的代工,比亚迪的营收构成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据半年报,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已经不是汽车业务,而是手机代工。手机业务主要由比亚迪电子承担,比亚迪电子是比亚迪的控股公司,参与并表。

因此A股比亚迪的报表中,是包含着港股比亚迪电子的数据。

从并表后的数据看,这么“不务正业”的企业,还真是不多见。手机业务最大的问题是毛利率极低,只有7%左右。如此低的毛利率,考虑到工资费用水电费利息支出,公司基本不赚钱,搞不好还赔钱。

去查了下工业富联(富士康)的财报,发现毛利率只有8%左右,看来代工行业竞争非常惨烈,怪不得富士康在努力造车。

造车的把业务拓展到造手机,造手机的把业务拓展到造车,有些人总是在南辕北辙之后,殊途同归。

三、

令人尊敬的研发投入

2020年,比亚迪研发费用75亿;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52亿,全年大概率突破85亿。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数据,在巨额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比亚迪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个是,刀片电池。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并且在今年迎来了全面开花。和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安全但冬天掉电太快,便宜但能量密度太低。刀片电池很好的减轻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当特斯拉宣布标准款车型全面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时候,比亚迪的技术路线得到了知音。虽然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暂时从宁德时代采购,但马斯克作为全球最渣的“渣男”之一,早就和比亚迪眉来眼去。特斯拉依托松下起家,在松下做大后很快投入LG的怀抱,当LG马上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又去找宁德时代合作磷酸铁锂。在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同时,比亚迪已经在试装刀片电池了…

对于马斯克来说,对特斯拉有足够的心,哪怕和最大潜在的竞争对手合作,也没有关系。

还有,DM-i混动。

市面上很多混动车型,是从油车向电车的过渡技术。而比亚迪的混动发动机,却是电车兼容油车的技术。比亚迪的这套DM-i技术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做带机械驱动能力的增程式电动车系统。有了这套技术后,比亚迪基本就抛弃了纯燃油技术。10月份销售的新车中,绝大多数是混动车和纯电车。

四、

令人担忧的固定资产

三季报显示,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以土地为主的无形资产个,超过1000亿。在计提相对较保守的情况下,比亚迪上半年的折旧超过50亿,全年稳破百亿。

尽管比亚迪融资手段繁多,在扩大生产规模方面不差钱。但这些固定资产当前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给公司的后续经营发展带来较大的隐患。作为重资产经营的企业,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也非常严重。2019年资产减值损失4.8亿,2020年资产减值损失9亿。再加上坏账,2020年资产端的损失接近20亿。未经审计的2021年三季报只体现了3.3亿左右,年报审计时可能会有较大额的损失出现。假如和2020年的情况接近,公司前三季度赚的利润都回去了。

分析比亚迪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一边希望比亚迪能加大投入,实现技术和销量的突破;另一边,比亚迪的盈利能力实在太拉胯了,公司还没走上稳定的盈利道路,前方有很多可能存在的雷。

贝特瑞

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以新三板精选层为主,10家已完成公开发行等程序的企业将直接在北交所上市,71家存量精选层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的相关流程已履行完毕,共计81家公司将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

从规则上看,北交所主要区别是涨跌幅限制进一步扩大,从创业板的20%增大到30%,对心脏的考验又大了。在所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无论是市值还是规模,排名第一的都是从事动力电池原材料的贝特瑞(835185)。

一、

业绩暴增的三季报

贝特瑞如果只看经营范围和业绩,我们会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公司不去科创板?

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份实现营收68.51亿元,同比增长154.18%;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207.91%。这个成绩,即便是放在科创板或者主板,也是中等规模上市公司了。

公司是如何“沦落”到新三板的?——原来,根源在公司的母公司身上。贝特瑞的母公司是A股的中国宝安。

如果贝特瑞在科创板上市,那么就属于分拆上市,必须符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该规定有一条,母公司最近3个年度需连续盈利,且最近3个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子公司的净利润后的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计算)。2016-2018年,中国宝安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1.33亿元和2.14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48.88万元、-8221.79万元和2.27万元。即使不扣除并表的贝特瑞的净利润数据,中国宝安最近3个年度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值也仅为5.80亿元,扣非净利润累计值则仅为1.31亿元,扣除并表的贝特瑞的扣非净利润就亏损了。

因此中国宝安的业绩不符合规定,不能把贝特瑞拆分到科创板。

二、

贝特瑞的核心业务

中国宝安本是一家房地产企业,2011年成立贝特瑞开始涉足新材料。另外,宝安还是知名中药马应龙的参股大股东…
…其中,主要是锂电池负极材料,兼营正极材料,目前公司的石墨占市场份额超过65%。半年报显示,为了改善经营情况,聚焦主业,公司还出售掉了磷酸铁锂业务。这个消息提醒了我,很多从事化肥的上市公司跨界转型来投产磷酸铁锂电池业务,究竟是好是坏,还是个未知数。公司的正负极材料覆盖了松下、三星 SDI、 LG化学、SKI 及村田等国际主流客户群体,也覆盖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及鹏辉能源等国内主流客户。

本人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公司负极材料的毛利率高达36%左右,远远高于正极材料的毛利率。

一提到动力电池,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去考虑三元锂电、磷酸铁锂电,这都是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竞争激烈。即便是行业龙头,正极材料的毛利率普遍在10%-20%之间。负极材料相对较高毛利的背后,是因为产品有相当高的工艺壁垒,材料的制作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导致负极材料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20年,负极材料市场CR2都高达30%以上,CR5高达60%以上。负极材料的五大龙头企业分别是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凯金新能源、中科星城。

三、

现金流趋势

最近被几个消息刷屏,一是海底捞临时关了300多家店,另一个是茶颜悦色临时关了7、80家店。

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比利润还要重要。受到零星散发疫情的影响,很多餐饮门店门可罗雀,临时关店是瘦身过冬的无奈之举。

从今年财报看,中国宝安的现金流情况不佳,公司每年支付的利息支出高达数亿。

贝特瑞的现金流如何呢?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公司2018年以后,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正数值都要远远大于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的负数值。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的和,可以近似理解为“自由现金流”。这是一个比较高端时髦的名次,用公式解读起来非常繁琐。

从资金面来说,公司度过了大规模资本性投入阶段,处于稳定的成长期。2021年尚未发布年报,从当前的经营情况看,受益于新能源车的畅销,大概率四季度开始大幅回笼资金,从而让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非常优异。很多To B的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都有一个相似的问题前三季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一塌糊涂,四季度收回失地。这和B端用户上半年谈合同、下半年尤其是年底之前支付款项的经营模式有关。

四、

不得不面对拉胯的中国宝安

北交所上市之后,贝特瑞的后续发展必将前程似锦。

宝安三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总额15亿,而其中贝特瑞净利润11亿,这意味着公司七成以上利润来自于贝特瑞。更为惨淡的是,宝安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只有3.7亿。剔除掉贝特瑞的业务,宝安扣非净利润是亏损的,谁曾想,母公司竟然拖了北交所一哥的后腿。

中国宝安有三大板块,分别是房地产、新材料和医药。(个人建议)

以贝特瑞为首的新材料板块,已经是宝安的核心资产,公司应该以贝瑞特为主导进行资产重组,从而实现资本获利最大化。随着房地产业的趋于平淡,宝安应该从上市体系剥离房地产业务,减轻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并把优质医药板块做大做强。

国轩高科

今年6月,王传福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发表看法,认为中国品牌在技术层面已全面超越合资车企,到2030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为了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传统车企宣布将逐步停售燃油车型。日产计划的是2025年后;本田计划的是2040年,而大众计划2033年在欧洲市场停售,中国市场稍晚一些。

新能源车的竞争形势愈演愈烈,内有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飞速前进,外有特斯拉来势汹汹。相比之下,老牌车企大众集团的处境似乎有些尴尬。已经在中国推出的5款ID系列车型,整体表现中规中距,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在转型过程中,和蔚小理、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相比,稍显迟钝。

大众原计划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00万辆,中国市场承担其中40万辆。但近3个月的月交付量才刚刚过万,全年实际销量可能不超过10万辆,大众的转型之路颇为艰难。去年牵手国轩高科(002074.SZ),开始布局电池产业。但今年以来,国轩的电池产品又频频陷入质量纠纷,令人担忧大众是否选错了对象。

国轩高科主营业务为动力锂电池和输配电设备,电池产品贡献了90%左右的收入,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乘用车装机占比12%,国内排名第三;三元电池方面,去年引入大众11亿欧元投资,正在建造年产3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一、

三季报增收不增利

今年第三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收57.25亿,同比增长40.4%;归母净利润6783万,同比下降20.45%;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73亿,同比增长10.33%。归母净利润的下降存在多重因素,其中营业成本、利息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带来的影响比较大。

首先,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4%,超过营收增幅,其中80%是原材料成本。

近5年毛利率持续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已跌至18.3%,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还不及市值稍低的杉杉股份,更不用说和市值第一的宁德时代相比。在动力锂电池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上游材料包括锂盐、电解液、铜箔、石墨、BMS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进而造成材料成本上升。为了获得稳定、价格适中的原料来源,国轩高科也逐渐布局全产业链,从矿产资源端到材料端、再到产品端,投资了锂矿、正极、正极前驱体、负极、隔膜等领域。飞速扩张带来的不仅是预期产能的增加,还有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资产损耗风险。为了应对多个地方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公司多次增发、配股、发债以及借款。

截止今年第三季度,长、短期借款余额为81.0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2%,资金压力有点大。利息费用随之升高,在业绩不理想的年份成为沉重的负担,近2年几乎是归母净利润的3至4倍(暂不考虑所得税)。

最后,由于产能的扩张、销售业绩增长等原因,资产减值损失居高不下,主要是存货跌价和坏账带来的损失。

存货主要包含原材料、成品电池和发出商品等,目前余额为46.62亿,较年初增长了45%。存货周转天数达到227天,虽然比去年快了128天,但比起行业平均水平121天还是慢了很多。按照国轩高科的解释,今年销售需求旺盛,因此备货量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产品的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技术投入的要求很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若存货积压半年以上,很可能会因过时而跌价。

存货不能及时变现,同时应收账款还在持续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70.54亿,占营收的比例为123%。应收账款高似乎是动力锂电池行业的通病,主要是下游车企因获得补贴的时间不定、可能无法及时回款。但国轩高科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存在很高的坏账风险。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接近一年,回款速度处于行业下游水平。

从今年中报来看,按单项计提坏账的单位有七家,余额接近6亿,坏账准备就计提了1/3;按组合计提方式下,所有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比例为11.57%,其中一年以内的款项即使计提比例低,但由于基数大,坏账准备也超过2亿。中报已确认坏账损失5296万,三季报却没有确认坏账损失,令人好奇,年末时货款能全部收回吗?按照往年的惯例,很有可能坏账还不少。

二、

折旧对利润的影响

动力锂电池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一方面在扩充产能方面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项目建成后转入固定资产,资产损耗将通过折旧逐年体现在利润表中。

目前国轩高科的固定资产有69亿,其中房屋和机器设备占比95%左右,折旧方法的确定将会对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相比宁德时代,两家公司在房屋和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上差距明显。

首先,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通常为20至40年,国轩高科的房屋折旧时间跨度不同,没有超过40年,但最低也可以10年折完,相当于折旧速度是可以自行选择的,随意性比较大。

其次,生产锂电池的机器设备通常损耗较大,折旧年限也会相应短一点。宁德时代选择3至10年,而国轩高科的折旧时间较长,定在8至15年。按照目前机器设备价值42亿、以8年和15年计算,年折旧额分别为5.25亿和2.8亿,差距明显。2020年国轩高科与宁德时代的平均折旧率分别为6.28%和14.29%,假设按照宁德的平均折旧率计算,国轩当年折旧额为12.98亿,比原折旧额增加了7.28亿,将直接亏损。对于重资产企业来说,折旧年限的选择对利润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

严重依赖政府补助

除了折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外,还有其他收益掩盖了部分真实业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差异巨大,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补助。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补贴政策,政府补助逐年增加,一度挽救了下滑严重的业绩。

但严重依赖政府补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以及锂电池技术发展的逐渐成熟,提升产品性能和保证质量安全成为锂电池行业持续发展的趋势。

四、

弱弱联手的未来

近几年国轩高科急于扩充产能,多个项目的资金需求导致资金链比较紧张,借款压力倍增。更难的是,公司存在大量担保,对外担保余额7亿、为子公司担保93亿以及子公司之间担保1亿。总担保余额约为102亿,占公司净资产的91.16%,一旦资金周转不畅,很容易引发连锁效应。

攀上了大众的高枝,就一定能行吗?商场如战场,弱弱联手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以上为个人写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有其他观点,请移步评论区讨论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2.8
  • 江恩阻力:48.15
  • 时间窗口:2024-07-03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