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揭开巴菲特的投资神话

  • 作者:羽化小医生
  • 2018-07-02 21:07:56
  • 分享:

据说,巴菲特 25 岁时以 14 万美元起家,经过五十多年的证券和企业投资,财富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增长,在他 80 岁的时候已经拥有 600 多亿美元的个人财富。

其实,巴菲特并不认为价值投资适用于普通投资者,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晚年更是放弃了他本人创立的价值分析体系。多数人并不知道隐藏在历史角落的“股神”真相,因而对投资往往产生种种误解和误判。

巴菲特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投资不需要高等数学,只需要常识和智慧”。


一,“股神”可能只是幻象

人们读到的“巴菲特”不是真的巴菲特,人们眼中的“股神”可能只是幻象。

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 8 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的是,是他当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并且是由高盛董事接待的。

巴菲特选股经常看走眼,套牢、割肉也是常事,水平并不比普通散户高多少——如果没有特权的话。特权是巴菲特的财富之源,“股神”真正的独门绝技是控制公司的管理层,辗转腾挪让公司起死回生。

比如,1987 年 9 月所罗门兄弟公司(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现属花旗集团)遭到恶意收购,为了能够有效反击,所罗门兄弟公司希望巴菲特来充当“白马骑士”(白马骑士是一种反收购方法,就是让巴菲特充当正义的使者购买公司股份,和所罗门兄弟公司一起抵制恶意收购)。

巴菲特终归是生意人,没有“钱景”的事是不会干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同意开给巴菲特一个很吸引人的条件——发行一笔 7 亿美元、股息为 9%的优先股股票。

这绝对是个好买卖,意味着投入 7 亿美元之后,每年仅是免税的股息就有 6300 万美元。而且巴菲特在未来 9 年内还随时可以用 38美元的价格购买所罗门兄弟公司股票并趁机捞上一笔。这几乎是稳赚的买卖,只有巴菲特这种大鳄能享受这个特权,普通投资者是绝对碰不到这种好事的。

消息一出,另一家金融巨头美国国际公司(AIG)几乎惊呆了,脱口而出的评价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简直是在巴结巴菲特”,巴菲特由于其在资金和人脉上的优势,一直都是交易对象争相巴结的目标,他也因此赚了不少钱。

巴菲特轻松收了几年股息之后,1991 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出事了。在美国的国债市场发生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违规投标国债事件,这一丑闻使长期雄霸美国债券市场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受到致命打击,金融帝国面临崩溃。

即使是最专业的投资人遇到这种事情,也只能自认倒霉。

但巴菲特却要直接担任公司总裁,并出面找政府官员交涉,最后大事化小,通过支付大额罚款保住了所罗门兄弟公司承销资格,令其没有丧失市场地位。次年,担任了 9 个月的公司总裁之后,巴菲特辞职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股价比巴菲特就职之前足足涨了 30% 多。

这可不是一般的“坐庄”,一般“庄家”哪有这道行?

仔细审视这段往事,不免让人生疑,投资理念、操作技巧这类东西经得起考验吗?价值投资理论再好,没有“特权”护航,也很难找到安全感!

路透社专栏对此发表评论称:“巴菲特的成功神话基本是虚构的,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纳税人。要不是政府出手营救他投资的一些企业,巴菲特就赔惨了.......,巴菲特本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大力倡导更好的公共政策,可他最终还是决定用其强大的政治资本保护自己的投资。”

2008 年下半年,金融海啸肆虐之际,掠食的机会又来了,这次倒霉的是高盛。

9 月 23 日,也就是高盛宣布转成银行控股公司的第二天——高盛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它面临巨额亏损,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巴菲特向高盛伸出了“援手”,以 50 亿美元购得高盛的优先股,用另外 50 亿美元换取了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巴菲特之所以敢大胆出手,原因在于,他将对方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

第一,“股神”通过层层关系,了解到政府将救助 AIG。只要 AIG 不出大问题,高盛就必将屹立不倒。果不其然,当 AIG 拿到 1800 亿美元的政府救助资金后,立刻赔偿了高盛 129 亿美元(高盛下了 40 亿美元的“赌注”卖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第二,高盛也将从政府的救助资金里要到 100 亿美元。巴菲特深知,只要高盛缓过一口气,市场这块蛋糕还在,而分割蛋糕的霸主却少了,他就可以稳赚不赔。

转眼到了 2009 年 7 月,这期间,高盛股票的收盘价在每股 160 美元上下浮动。一年不到,“股神”就在此项投资上赚了 41 亿美元,100% 以上的回报。

“股神”毫不掩饰自己对高盛的信心:“我和高盛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40 年.......,我关注这家公司很长时间了,我对高盛集团的状况和管理层的信心,超过华尔街其他任何公司,他们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最为出色!”

当然,他如果不了解高盛与政府上层之间的关系,怎敢如此大胆下注?


二,“浮存金”的魔术

世界上股价最高的上市公司,是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截至 2014 年年底,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已经超过 20 万美元。

这么高昂的股价,凭什么?

不是因为业绩高增长,巴菲特只追求每年 10% 的业绩增长,有几年还达不到这个增长目标。这样缺乏追求,使得伯克希尔的股价一直缺乏爆发力。但长远来看,伯克希尔一直是业绩和股价平稳上升的长线牛股,稳定性高、风险小。

巴菲特习惯用“浮存金”指标判断一个公司的资本实力,浮存金就是廉价的负债。长期持续获得廉价的负债,将使企业在资本层面赢在起点。

一个私募基金经理曾经这样说道:“巴菲特钻了美国法律的空子,用保险公司的钱去买股票,这是其核心秘密。保险资金很多年都不用赎回,没有还债压力,难怪巴菲特在股票下跌 50% 时还可以气定神闲,因为他根本不用考虑资金被套而拿走。”   

巴菲特最偏爱保险业,这是很传统的一个行业,难以获得爆发式的业绩增长。巴菲特旗下至少拥有 10 家知名的保险公司,简直是一个大型保险帝国。

保险公司最吸引巴菲特的,是浮存金。财产及意外险保险公司预先接受保险费,事后支付索赔。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某些工人的事故赔偿金问题,会导致索赔支付期限长达几十年。这种“先收钱、后赔付”的模式使保险公司能够持有巨额现金(浮存金)。
“这些浮存金并不属于我们,最终将会进入别人的口袋里。但在持有期间,我们可以用这些浮存金进行投资。”

浮存金就是巴菲特可以暂时支配的“别人的钱”,但这个“暂时”可以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形同长期的“无息贷款”。

保险公司什么最难?不是精算,而是投资——这恰恰是巴菲特最擅长的。

当巴菲特发现一个好生意和好公司时,他的出发点是用合适的价钱把整个企业买下来,实现长期持有和增值。但巴菲特不介入企业管理,包括他 100% 控股企业的管理。他的利益点是:做简单生意,年复一年地挤出“现金牛奶”。

比如,巴菲特多年前投资的可口可乐,他的持股比例超过 30%,已成为实际控制人。巴菲特不需要可口可乐追求业绩的高增长,关键点是,可口可乐能为巴菲特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又转化为实业投资——以公用事业为主,同样是现金流充沛。

这样,即使在低增长甚至不增长的环境下,巴菲特依然能稳定赚大钱。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快慢并不重要。在巴菲特看来,做企业、做投资都是穷尽一生的跋涉,什么时候到达,只是时间问题。

巴菲特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资美国运通公司,这最初是一家快递公司。在巴菲特持有运通股票的五十多年里,美国运通逐渐崛起为一家在信用卡、旅行支票领域占领先地位的金融公司。

巴菲特在美国运通还是一家小公司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其信用卡与旅行支票业务,并断言该公司具备难以被模仿的实力。
美国运通其实是一家“非典型金融公司”。比如旅行支票,从购买到兑现有个时间差,在此期间,美国运通等于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而且是现金。美国运通每天有超过 60 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可供支配。经营旅行支票业务,只有微小的账面利润,但把 60 亿美元用于投资将带来非常大的回报。


三,金融投资的逻辑

中国已经进入“大众金融”时代,在这个时代,不懂金融,很难活得明白。

金融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工具,它自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让财富流动起来,从一个国家流到另外一个国家,从一个人的手中流到另外一个人的手中。有些人之所以能空手套白狼,其背后的推手就是金融。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少数人占有大多数人的财富?其背后总有金融的影子。
金融最终只会制造少数赢家,而且只有玩 OPM 的才能稳赚大钱,什么是 OPM ?即“Other People&39;s Money”,俗话说的“别人的钱”。赢家是在金字塔顶的,输家是在塔底的;而赢家赚到的钱,就是从输家那儿来的。

很多基金经理都有一个奇怪的逻辑:并非好企业一定是好股票,只有当“好企业出现危机”时,有了冒险机会,赌对了时机,能“富贵险中求”的股票才是好股票。

那些基金经理的逻辑为何这么畸形?反正是用别人的钱炒股。富贵险中求,更显示自己的魄力、胆识,更有成就感,更容易一举成名。

而不论基金经理是否为投资者赚到钱,每年 1% 或者 2% 的资产管理费是跑不掉的。哪怕费率只有 1%,在复利的作用下,5 年、10 年累计被收取的资产管理费,也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数字。

前瑞士银行研究主管张化桥曾坦白:“古今中外,做生意而发达的大有人在,炒股票而发达的只是极少数人。而且在炒股票发达的这极少数人中,绝大多数是依靠赚取管理费和利润分成而发达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发达靠的是玩别人的钱,他们是卖铲子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老板。单单依靠掘金而发达是罕见的(利用内幕消息者除外)。”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和舒尔茨,遵循“金融工程”的思想,创立了长期资本基金,没几年就破产了。默顿曾为此痛心疾首:“我们的模型没有错,是世界错了。”
人性和人心是计算不出来的,而风险就暗藏其中。

金融市场中翻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只赚不赔,永远赚钱,其要诀是只玩别人的钱。巴菲特、彼得· 林奇、索罗斯和罗杰斯这些金融大鳄,每年收入上亿,甚至几十亿美金。他们成了“股神”。他们还在玩自己腰包里的钱吗?早就不玩了。他们是在“帮”别人“做投资”。 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万华化学(600309,股吧)上证指数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9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本吧详情
吧 主:

江恩笑笑

会 员:

213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