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风口已现!复合集流体有望解决电池起火问题,有公司已实现

  • 作者:玩玩模拟盘过把瘾
  • 2022-11-22 11:04:33
  • 分享:

技术迭代是锂电池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永续追求,作为主要工艺路线之一的复合集流体,终于等到风来。近日,中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复合集流体即将迎来量产,2023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由于有望解决电池的起火问题,新型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被认为是锂电材料端的重大革新,甚至有机会重塑产业链。 

盘面上看,截至11月21日收盘,双星新材(002585.SZ)、宝明科技(002992.SZ)、大东南(002263.SZ)收获涨停板。其中,宝明科技自10月以来股价已经实现翻倍;骄成超声(688392.SH)涨超9%。

复合集流体优势突出

据了解,“集流体”是指汇集电流的零件或结构,比如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集流体是铜箔和铝箔,而“复合集流体”则是一种新型的动力电池集流体材料。它以“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叠加的“三明治”结构替代原来的纯金属箔(正极为铝箔,负极为铜箔),中间高分子层主要是PET、PP等更轻更便宜的材料,大约能够代替4微米厚度的金属。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箔材在遇到穿刺时(比如发生交通事故时)会产生大尺寸毛刺,造成内短路,进而引起电池发热爆炸;而复合集流体在遇到穿刺时产生的毛刺尺寸小,并且高分子层在高温下会发生断路效应,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热失控。因此,复合集流体在安全性、能量密度、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

中证券认为,目前两步法技术方案是最成熟的,其在生产效率、良品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将共同推动该技术的迭代升级。此外,PET和PP基膜都极具潜力,其中PP耐酸性更好,未来或有更多应用。

事实上,锂电池并非新鲜事物,但不可否认的是,锂电池依然是目前全球最主流的电池类型,并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锂电池仍然会占据重要地位。随着锂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包括复合集流体在内的相关技术也会持续迭代和升级,率先实现复合集流体量产的相关公司或将优先受益,对业绩形成积极的提振作用。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近日,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美新材料”)宣布新一代复合集流体MA产品正式量产下线,这是国内第一家公开宣称实现复合集流体量产的企业,相关产品已实现对某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供货。

与此同时,A股中的多家上市公司也先后宣布进入复合集流体领域。

今年7月,宝明科技投资60亿元用于在江西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胜利精密(000407.SZ)在9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56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功能膜项目,其中包含115条高性能复合铜箔生产线;此外,阿石创(300706.SZ)、方邦股份(688020.SH)等公司也积极在该领域布局,目前已开展相关设备的安装及试产工作。

在订单方面,宝明科技、双星新材都已在今年年中为客户送样,并且宝明科技已经收获小批量订单。

可以说,提前布局复合集流体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有望抢占先发优势,而复合集流体实现量产,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打开新局面。

应用层面的问题仍需解决

复合集流体的发展前景可以持续看好,但目前这个广阔的市场仍需进一步开拓,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复合集流体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它的制造工艺需要大量开发工作。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在于各种装备设计规划、工艺方法和材料选择,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步形成规模化的量产能力。

除此以外,下游客户缺乏应用经验,也是产品推广面临的难题之一。据了解,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电池厂商拥有复合集流体的装机应用经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应用端的加速落地,未来在应用层面的问题也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技术路线都有不同的适用场景。未来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后的复合集流体将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中证券预计,2023年有望成为复合集流体的量产元年。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7.36
  • 江恩阻力:50.51
  • 时间窗口:2024-07-1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