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德赛西威最新调研

  • 作者:叶随风动
  • 2022-04-22 08:30:36
  • 分享:

去年年报里面收入的细分拆分情况?

超过70亿销售额是来自座舱。我们自己区分,第三代第四代座舱还没给我们业绩支撑,息娱乐系统,多屏化的产品,液晶仪表、空调控制器为主现在。

2021年我们在传统息娱乐新产品市场份额20%左右,占公司40-50%。在2021年提升比较大的是液晶屏产品,年化15个亿,占超过15%,液晶仪表类产品,空调控制器也不少。

智能驾驶端ipu01/02/03是我们业绩贡献最大,去年超过30%是来自ipu03,14亿左右总额。另外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类产品占比超过50%,这个基于ipu01和02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毫米波雷达出货。摄像头出货客户超过了1000w颗,从200-300w到500w,再到1000w。整体我们的出货主要还是整套系统为主,单个传感器还是比较小。未来我们主要是IPU02和IPU04两款产品。

年化订单从70亿冲到120亿订单。大概40亿是智能驾驶,80亿是智能座舱。这里面细分结构是什么样的?

40亿智能驾驶产品我们相对比较细化的区分,IPU04占相当大的份额,超过一半,这些都是未来的订单,车企是理想,今年下半年第一款。小鹏、上汽,吉利旗下路特斯,我们都获得订单了。其他的量产订单是ipu01和02。

80亿智能座舱涉及到车厂,长城、吉利、奇瑞这种本土自主品牌很多,理想我们也拿到座舱订单,日系的客户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未来像中控和高端平台的一些订单。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一些新平台的订单。

ADS大屏化产品,液晶仪表类产品我们都会做一些拓展,第三代域控、第四代域控的座舱平台都会在车企客户做一些延展。

Q2受疫情影响程度?

我们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相应的主机厂在项目的定点和落地,排产不会特别大。

在三月末,长春上海有一定影响,但是对西威不算大。现在我们关注二季度情况,还不好确切预测,但是会对上海、长春的客户有影响,我们也在做一些排产规划,前期有一些物料紧缺的,对主机厂造成影响,间接对我们产生影响。

120亿的年化订单释放节奏是什么,在手订单年化峰值可以看到多少?

我们现在订单是已经把他年化了,自主品牌的主机厂,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的项目周期会缩短,现在我们平均化项目周期是2.5-3年,目前更多的是西威销售构成,更多的是20年21年的获取的订单,现在在跑。最快的是去年拿到的,今年下半年可能进入收入确认期。按照大比例来看,去年获得的订单大部分会在2022年下半年,2023年确认的比较多。

简单来说是没有办法直接加上,过去全年的一些项目会在今年有一些变更,停掉,也会有一些新的项目开启。理想今年新的车型量产,去年才获取的,但在今年下半年才量产,所以订单只能算一部分。整体可以看到我们去年增长的服务,今年还是希望销售团队获取更大的项目订单。

我们接下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业务的客户突破?

智能座舱自主品牌,长城、吉利、长安、广汽都是我们重要客户,新势力也有突破。另外像在日系中,丰田、马自达是我们两大,欧系南北大众。客户中我们会有一些产品是白点,显示屏业务、仪表类业务,这种我们要从娱乐系统业务拓宽我们其他产品业务,在这些客户。去年大屏就在自主品牌有比较好的开拓。海外我们也想同步拓展。

智能驾驶业务上,自主品牌吉利、长城等给我们有比较好的业务关系,未来在自主品牌落地后,把智能驾驶产品向外资品牌突破。

三代和四代智能座舱项目从量产节奏上看什么时候能看到,三代相比二代价值量变化?

三代座舱还是基于8155来做的座舱方案,长城、广汽、奇瑞类型的自主品牌,今年最快是理想的X01落地,今年下半年。从产品来看对比我们之前二代座舱产品,有一定单机价值量有提升,价格区间还不是特别好预测,功能差别会导致价格差别。三代座舱是在未来2023和2024年上比较主打的产品。四代产品我们会和一些主机厂做一些预研项目开发。

去年人员新增1000人,今年是怎么考虑?

今年最大的人员投入是研发,我们应用类开发产品逐步增加,订单也在大幅度增长。项目开发也需要研发人员增加,所以这个人员投入大。另外,我们也注重新增人员效率值提高,我们的研发投入占比还是有一定程度下降的。从今年来看,我们本身项目有比较多的订单落地,还是会增加研发,去年到今年我们更重视软件类、系统开发类的高端工程师增加。

研发费用率已经连续两年下行了,今年还不太好说,比较确定的是我们对我们确定要去做的开发和预研,第四代座舱平台,IPU04这部分我们研发投入是坚定的,费率我们会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去年新工厂投产,能够支撑公司产值到多少,产能利用率?

现在我们的厂房还有一部分产能在规划当中,还是可以满足我们未来几年的战略规划需求,当然还会做额外的产能规划。

英伟达下一代芯片定点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1-2年内可能开始了,需要的费用不算多。

智能座舱营业收入结构2021年?

智能驾驶领域销售额提升去年14亿,另外的是大座舱,45%左右是传统的息娱乐系统,大屏化的显示屏产品15%,液晶仪表、双平化的产品,初级阶段的智能座舱产品。液晶仪表占比超过10%。双联屏、大屏化产品也归在液晶仪表产品。

毛利率略有一定下滑,是产品结构还是成本变化?

去年看全年毛利率是体现西威盈利能力的体现,他不受淡旺季影响。毛利率下降还是以一部分产品有价格提升,今年还有一些物料储备上也有价格提升,整体上还是可控的。


智能驾驶毛利率提升很快,但是低于智能座舱,这个两年内能追上么?

去年我们智能驾驶毛利率已经明显提升,19.6%去年半年,提升是来自于规模化的效应,逐步产品线体现。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也会带动。IPU03这个产品占他的单BU30%的业务了,所以也提升。我们希望IPU03和04带来盈利能力提升。

整体上我们希望西威毛利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一部分产品会比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高一些,但如果拉长来看,应该是和我们目前毛利率水平接近。

智能驾驶产品03/04和01/02的毛利率差异会不会因为产品属性差异越拉越大?

我们目前还没有ipu04量产,毛利率刚开始阶段会高一点,达到一定的规模化量产后,在不同的主机厂推广后,毛利率会和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比较接近。

01/02会对中级别车上用,04会推给算力要求高的。长期来看02和04的毛利率水平应该差不多。

西威是希望提供全栈解决方案,算法、域控、传感、雷达全套。目前智能驾驶还是以提供整体方案为主,未来理想、吉利落地的项目也是这类。也不排除我们单独出货一些硬件、传感这种模式。

我们如何看待高通和蔚来这种竞合关系?

我们认可产业链开放,共同发展,过去几年我们和上游核心供应商,合作伙伴,下游的主机厂,零部件供应链都是抱着共同发展心态。高通、瑞萨、英伟达我们都有合作关系,不一定每个都签战略,但是合作范围都比较广。


公司收入拆分中智能网联这些拆分?

我们在成都、南京、新加坡,投入的软件技术积累还是力度很大的,现在能形成的营收贡献幅度不会很大,但是提供OTA服务,软件服务等还是贡献了不少的订单。从利润贡献来说,还不能很完整体现出盈利水平。

一季度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什么业务?

一季报收入领域的增加,主要的核心客户还是吉利、广汽、长城、小鹏、理想,这部分增长贡献都很大,新项目量产,大屏、双屏产品有不少业务贡献。

日系的一丰和广丰给我们贡献还不是特别大,但是爬坡还是明显的。

主机厂受疫情影响,我们的产能受影响么?

一季度情况来看影响比较受控,西威自己生产不受影响,基地在惠州,我们持续关注二季度。长春、上海产能影响会在二季度影响比较多一点。

汽车缺芯的情况是否有缓解?

我们在目前阶段芯片紧缺还是存在的,海外货运、战争、疫情有影响,所以今年周期里是相对紧缺,我们做了一些前期规划,和客户、供应链端有比较好的协同,在2021年芯片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实现了量产和新技术落地的预期。

两个层面比较关注,第一个是紧缺的情况,第二个是价格方面的压力,这对我们是挑战。

我们在晶元代工厂的优先级是不是比较靠前的?

我们和几个芯片厂商是多年合作关系,我们和核心供应商是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因为整个行业都紧缺。

座舱里面有两个细分产品,未来布局的想法和规划,一个是HUD,另一个是座舱音响?

HUD我们相应的业务部门有做研究,预研阶段,目前还是聚焦智能座舱。车舱内的功能我们会根据我们座舱产品和主机厂要求去配套实现。

域融合研发情况?

HPC两域融合,目前还是在预研的阶段,目前还是考虑比较多种的方案,还没有太缺定。

财务的问题,合同负债高的比较多,和车企的收入确认有多少周期?

我们会收取客户的一些费用,做一些项目的预研,如果超过了时间就放在这个科目里。收入端的确认,销售的产品,客户开了票当月我们进行收入确认。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5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85.7
  • 江恩阻力:96.41
  • 时间窗口:2024-07-0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34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