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1、认知差不是息差,散户有“息劣势、研究资源劣

  • 作者:Norrman
  • 2023-04-19 12:55:15
  • 分享:
1、认知差不是息差,散户有“息劣势、研究资源劣势”,但不应该有认知劣势,如果觉得自己认知上也不行,那还炒什么股呢?回家买点指数基金不是很好吗?

2、剩下的观点,文章中的原文都有涉及,比如

投资者都喜欢第一类息,厌恶第二类“息”,因为后者并不是息,而是一个拥有极高“息熵”的系统。面对这样的系统,追求确定性的投资者就会本能的回避,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到一个“题材炒作,都是泡沫”的结论,以让自己心安理得。

这个心态实际上符合前面说过的持续盈利的投资方法的“成本特征”——降低获取息的成本,但问题在于,它错过了“收益特征”——寻找对应息量更大(即可以消除的不确定性更大)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不能屈从于心理上对这种巨大不确定性的恐惧,富贵险中求,不是让你随便去冒险,而是指这一类可以通过认知来消除的不确定性的风险

3、对于AI是否成熟的观点,不能从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文章中也阐述

判断产业趋势的两个角度(估计大部分人看到第四部分已经没耐心了,加上这两段也不太好理解,忽视了本文最有价值的部分)

一、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居然发生了,具有极高的息量。
二、独立事件具有息增量的性质

产业趋势并不是平滑的,不是说今天30%的进度,明天40%的进度。有可能今天10%,接下来几个月一直都是10%,再过一个月突然一下从10%跳到50%,也就是边际变化出现拐点。

4、远离巴菲特,多接触一点产业界的人。钢印兄台的文章一如既往地过硬,不过本文的几个观点,尚觉得有讨论之空间
1. 投资是赚“认知差”的钱,这应该是有“时间维度”作为前提。作为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息劣势、研究资源劣势极其明显,所以能赚的也只能是中长时间维度的“认知差”的钱。产业趋势投资高度依赖与景气度指标的高频跟踪,个人投资者很难及时跟踪,参与短期的产业趋势投资博弈很不利。


2. 宏观叙事也应该是有“时间维度”作为前提,长期看正确的宏观叙事,未必代表短期、中期内有投资空间。最大的历史案例是1995-2000期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从现在回溯过往,2000年互联网股如日中天的时候,所有的宏观叙事的逻辑全都是正确的,但依旧无法阻止泡沫破灭, 牛叉无敌的超级龙头微软照样股价10年低迷,如果是高位投了其他杂七杂八的互联网股,那大概率裤衩都亏没了。


3.目前的人工智能AI,宏大叙事方面完全没问题,说它是未来的时代发展必然趋势,个人也100%赞同,但这种宏观叙事即便完全正确,也不代表当前或者短期内就能形成所谓“产业趋势”,个人以为,目前的AI完全处于行业最初期的概念炒作阶段,一无可供跟踪的景气度量化指标,二无成熟落地的商业模式,三无真正牛叉的龙头上市公司引领,四无业绩基本面的爆发迹象,说它要形成“产业趋势”,言之尚早,未来有一天,AI行业肯定会出现产业趋势大爆发,但很显然,当下还不到产业趋势爆发的时刻。

4.以最近的两波超级产业趋势投资机会光伏板块和新能源汽车板块为例,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旧能源的宏观叙事,早在十年前就盛传了,现在回看,当年的这个宏观叙事判断完全正确,当时也炒作过几波,但最后都是炒作一波涨过后就跌回去,直到2018年底光伏和新能源车才双双形成真正的产业趋势,其根本驱动力在于基本面根本反转带来的业绩的大爆发,光伏产业趋势形成标志是光伏发电平价化的实现,新能源车产业趋势形成标志是特斯拉 model3横空出世引发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真正认可,从而引发渗透率飙升。类比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投资发展阶段,目前的AI人工智能板块,个人以为还远不到产业趋势爆发阶段,当前就是概念炒作阶段,大概率怎么涨上去怎么跌回来。


以上仅是个人拙见,欢迎理性探讨。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9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
  • 江恩阻力:
  • 时间窗口: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