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天合光能研究报告210组件龙头,一体化布局再启航

  • 作者:隐藏的文件夹
  • 2022-08-26 11:46:26
  • 分享:

(报告出品方海通国际)

1. 全球组件龙头,提供光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1.1 组件业务为中心,光伏系统和智慧能源稳步推进

老牌组件龙头,多业务协同发展。天合光能成立于 1997 年,2004 年投产第一 座光伏组件工厂,2006 年登陆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TSL.N。2014 年,公司组件 出货量达 3.66GW,位居全球第一。公司于 2016 年进军分布式光伏市场,2018 年收 购西班牙 Nclave 公司,进入光伏支架领域,开展多元化业务。2017 年天合光能完成 私有化退市,并于 2020 年 5 月登陆科创板上市,回 A 再出发。公司定位于一家全球 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布局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及智 慧能源三大板块。

组件业务突出,210 大尺寸优势尽显。公司的光伏产品主要包括光伏电池和组 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 2022 年 4 月,公司组件累计出货量 100GW,2021 年 出货量 24.8GW,同比增长 55.8%,位列全球第二。公司抢先布局 210 大尺寸组件, 随着行业推进 210 尺寸标准化、主辅材料和逆变器等不断适配大尺寸组件,公司主 要产品在产能规模、产品性能和客户接受度上都有长足进步。 光伏系统和智慧能源业务稳步推进。光伏系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针对 户用与工商业的分布式光伏场景分别开发了“天合富家”和“天合蓝天”两大品牌,为 客户提供一站式家庭光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智能跟踪支架产品以及大型电 站系统解决方案。智慧能源主要包括储能解决方案、光伏发电及运维服务、智能 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以及能源云平台运营等业务。

1.2 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股权激励助力未来发展

股权结构集中,管理层经验丰富。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高纪凡直接持有公 司 16.24%的股权,并通过盘基投资、天合星元和清海投资间接持有公司 15.52%的股 份,共计持有 31.76%的股权。高纪凡兼任我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全球太阳能理 事会联席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创始成员,具备丰富的产 业经验以及战略规划能力。其妻吴春燕通过天合星元和清海投资间接持有公司 0.77%的股份。华福证券通过兴银成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合计 14.36%的股权。

员工激励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助力公司长远发展。2020 年,公司通过十堰凝 聚、十堰携盛、永州赢嘉、十堰锐泽和常州天创员工持股平台,以 10.26 元的价格 向 479 名激励对象授予 2400 万股限制性股票。2021 年 12 月,公司以 34.86 元的价 格向 600 名激励对象授予 600 万股限制性股票。截至 2021 年底,持股员工达 121 人,共持股 41,442.80 万股,占总股本的 19.99%。2020、2021、2022 年公司的净利 润目标值分别为 11.9 亿、22.9 亿、34.5 亿,展示了公司对于未来盈利能力的心, 通过股权激励,公司有望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1.3 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0 年回 A 以来,公司营收持续高增速, 20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294.2 亿元/444.8 亿元,同比增长 26.1%/51.2%,实现归母 净利润 12.29 亿元/18.04 亿元,同比增长 91.9%/46.8%。2022 年 Q1 公司营收 152.73 亿元,同比增长 79.2%,归母净利润 5.43 亿元,同比增长 136.09%,盈利能力不断 提升。

光伏组件持续放量,支架业务迎来拐点。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组 件持续放量。2020/2021 年光伏组件营收 220.53 亿元/343.95 亿元,同比增长 34.51%/55.97%。2021 年组件产量 26GW,同比增长 59.83%,出货量 24.81GW。组件 业务毛利率 12.43%,同比减少 2.47pct,海外组件毛利率为 11.76%,同比下降 5.6pct,主要受产业链上游价格上涨,以及海外运费涨价等因素影响,随着未来上 游原材料价格下行,公司产能布局逐步完善,组件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2020/2021年系统产品实现营收 39.93 亿元/45.64 亿元,毛利率为 14%/17%,公司依托“天合富 家”、“天合蓝天”双品牌持续扩大市场份额,2021 年实现分布式出货超 2GW,同比 大幅增长。2020/2021 年跟踪式支架出货 2GW/1.8GW,由于钢材价格快速上涨,支 架成本承压,略有亏损,随着地面电站的启动和成本的下行,支架业务有望迎来量 利齐升。电站业务实现营收 21.03 亿元/34.96 亿元,同比增长 66.1%,保持稳定增 速。

欧洲市场收入稳定,新兴市场占比提升。2021 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 166.7 亿 元,占比 37.47%,同比提升 9 个百分点。海外市场来看,欧洲市场实现收入 89.02 亿元,占比 20.0%,同比基本持平;美国市场实现收入 46.89 亿元,占比 10.54%, 同比下降约 10 个百分点,判断主要跟美国市场政策变化有关。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保证盈利空间。2020/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 分别下降 2.4pct/1.1pct,2021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3.16%/3.33%/0.65%,同比下降 0.29pct/0.44pct/1.18pct,费用管理大幅改善。其中财 务费用下降 2.49 亿元,财务费用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当年收到美国海关退回 的反补贴和反倾销保证金,确认了利息收入。得益于费用的下降,公司在上游原材 料成本上升时仍能保持盈利能力的稳健,持续拓宽利润空间。 研发费用快速上升,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动力。研发费用方面,公司持续推进 新型电池、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发。2021 年研发费用为 9.25 亿元,同比上升 154%,研发费用率为 2.08%,同比上升 0.84pct。2017 年以来,公司的研发费用持续 保持上升态势,研发费用率由 2017 年的 0.77%上升至 2021 年的 2.08%,保障公司的 长期竞争优势。

2. 组件格局优化,龙头市场份额稳定提升

2.1 行业高景气,全球光伏装机量保持高增

减碳共识下,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保持高增。随着各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 源转型成为了全球共识。根据 Solar Power Europe 的统计,2021 年全球装机量为 167.8GW,同比增长 15.72%,随着硅料产能的释放,过去被压制的潜在需求有望持 续爆发,我们预计到 2025 年行业需求量 CAGR 有望维持在 30%以上。 欧洲市场需求猛增,美国市场政策向好。受国际形势影响,欧洲光伏市场景气 度不断提升。根据 2022 年 5 月欧盟公布的 REPowerEU 计划,到 2025 年新增光伏发 电装机容量超 320GW,2030 年安装总量达 600GW,预计 2022 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 量有望达到 40GW 以上,同比提升 49%。2022 年 6 月,美国白宫宣布对进口自柬埔 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太阳能电池相关产品给予 24 个月的关税豁免,美国组 件出口需求有望迎来修复。新兴经济体中,巴西需求加速提升,2021 年装机量达 5.5GW,韩国和澳大利亚分别达到 4.2GW 和 4.6GW,稳中有升,东南亚、中东非等 新兴市场需求加速启动。我们预计 2022 年海外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150-160GW,同比 增长约 40%。

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光伏需求保持高增。我国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 和,光伏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2021 年装机量达 54.9GW,占 全球市场的 32.7%。2022 年 6 月,九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提出可再生能源、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在 2025 年分别达 33%、18%。多项政策 利好支持我国光伏装机快速发展,2013 年至今,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九年位居 全球第一,截至 2021 年底,我国累计装机量超 300GW,稳居全球首位。

2.2 品牌+渠道构建竞争壁垒,行业加速集中

品牌和渠道是核心壁垒,组件格局持续改善。过去普遍认为组件环节技术壁垒 较低,固定资产投资较小,轻资产属性明显,但由于全球需求 2/3 的市场在海外, 对于组件公司来说,销往海外需要全面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产品质量。近两年硅料 价格持续高涨,上游压力渐增,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渠道优势及技术和管理优势,仍 能保持持续盈利,从而稳步扩张产能,不断提升市场份额。组件行业集中度由 2018 年的 38%提升至 2021 年的 63%,我们预计 2022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73%,成为光伏 主产业链唯一一个集中度不断提升的环节。

硅料高涨放大龙头优势,集中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在上游价格持续暴涨的压 力下,龙头企业凭借其优质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品牌渠道优势能够保持产能扩 张节奏,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抢占市场。随着行业规模化程度加深和品牌效应,一 线企业与二三线企业的出货量差距逐渐拉大。2021 年五家头部企业出货分别为 38.5GW、24.8GW、24.5GW、22.2GW、14.5GW,合计出货 124.5GW,测算 CR5 达到 63%,其中天合光能 2021 年市占率为 12.7%;我们预计 2022 年出货量进一步提升, 市占率有望达到 15%以上,同比提升 2 个百分点。

布局海外产能,抢占美国市场。作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市场,国内组件厂商 为了规避高昂的关税,纷纷布局海外产能。隆基、天合、晶澳等一线企业在东南亚 建设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有效规避海外政策风险,抢占美国市场。截至 2022 年 7 月,天合拥有 6GW 电池产能和 6GW 组件产能,并在越南规划了 6.5GW 的硅片产 能,公司预计 2023 年初投产。

2.3 硅料供需改善,利润空间有望释放

硅料产能释放,供需关系逐渐缓解。2020 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硅料新增产能有 限,而硅片产能快速释放,下游装机需求不断超预期,导致硅料持续紧缺,价格快 速上升。2021 年硅料供应量 60 万吨左右,可支持约 220GW 组件生产,供需保持紧 平衡,2022 年随着通威股份、新特能源、亚洲硅业纷纷扩产,我们预计 2022 年国 内硅料供应量有望提升至 90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 49%。展望明年,硅料新进入者较 多,2023 年硅料供应量有望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到 2023 年底硅料产能有望达到 200 万吨以上,有效供应量 140-150 万吨,硅料供应紧缺程度得到进一步缓解。

硅料降价,释放利润空间。2021 年以来硅料毛利率持续处于高位,产业链主要 利润集中在上游,下游组件企业成本压力较大,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我们预计硅 料价格有望逐步下行。根据 PVinfolink 的预测,预计到 2023 年底硅料价格有望下行 至 150 元/kg,将利润空间更多让渡至下游,组件厂商利润空间有望提升,对于目前 承压明显的天合来说,未来盈利的弹性更大。

3. 分布式出货量第一,电池/组件环节盈利第一

3.1 产能有序扩张,加码一体化布局

回 A 后融资方式丰富,为产能扩张提供有力支持。2020 年公司登陆科创板上 市,募集资金 23.1 亿元,2021 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52.09 亿元,共募集 75.19 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外,主要用于投资 3GW 高效组件项目、铜川 250MW 光伏电站项目、研发及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盐城、宿迁等地 34GW 电池及 10GW 光伏组件项目建设。这两轮融资有效支撑了公司的产能扩张,加快业 务战略布局,抢占市占份额。2022 年 7 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 88.9 亿元的可转债, 其中 62.8 亿元用于年产 35GW 直拉单晶项目,26.1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 行贷款。

建设一体化产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2022 年 6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要在西宁 建立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包括年产 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 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 35GW 单晶硅、年产 10GW 切片、年产 10GW 电池、年产 10GW 组件以及 15GW 组件辅材生产线,分两期进行。此次建产一方面是为扩展 N 型 TOPCon 的上游产能,另一方面,一体化产能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链 稳定性,扩产后能迅速打通一体化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

产能不断扩张,出货量保持高增。产能保持快速扩张节奏,2021 年底电池/组 件产能为 35/50GW,我们预计 2022 年底将达到 50/65GW,同比增长 42.9%/30%, 210 大尺寸产能占比有望达到 85%-90%。2021 年公司组件出货量为 24.81GW,同比 增长 55.8%,位居全球出货量第二,我们预计 2022 年出货量将达到 40GW 以上。

210 渗透率不断提升,天合主导。更大尺寸的产品能够摊薄组件的非硅成本及 BOS 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根据 PvInfolink 的预测,2021 年 210 组件渗透率 为 13.3%,2022 年/2023 年有望分别提升到 26.4%/37.7%,到 2025 年 210 产品有望 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天合在 210 尺寸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截至 2022 年 Q3,天合 210 大尺寸组件产能将超过 50GW,位居行业第一,2021 年公司 210 组件累计出货 量达到 16GW,领跑全球。

PERC 电池效率接近极限,TOPCon 具备成熟度和经济性。目前 PERC 电池的效率 已逼近效率极限 24.5%,其成本下降也速度也有所放缓,而 N 型电池则有望成为下 一代主流技术。其中 TOPCon 具有高效、低衰减和高双面率的优势,N 型 TOPCon 电 池双面率达到 85%,较 PERC 电池 70%左右的双面率有明显提高。各企业纷纷扩产 TOPCon 产能,我们预计 2022 年底 TOPCon 产能将超 50GW。

TOPCon 作为主要技术路径,效率节节攀升。公司从 2015 年起开始 TOPCon 技 术的研究,主推的 210mm 高效 TOPCon 电池实验室最高效率达 25.5%。公司新建中 试线平均效率突破 24.5%,良率达 97%。2022 年 4 月,公司在宿迁启动了 8GW 的 TOPCon 电池项目,目前处于爬坡阶段,我们预计爬坡结束后成本可以与 PERC 持 平,同时公司也在同步进行 HJT 和 IBC 的技术储备,公司 HJT 技术电池效率已达 24%,IBC 组件和电池多次创新高。公司 2015 年获得两项 863 国家项目,分别针对 HJT 和 IBC 的关键技术提升。

3.2 渠道布局充分,分销占比行业领先

加速全球化布局,业务覆盖 100+国家和地区。公司在美国、日本、瑞士、新加 坡等国家都设立了区域总部,并在近 20 个国家设立了全球营销和服务中心,业务覆 盖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同步在泰国和越南建立了电池和组件产能,真正实现 制造全球化。

经销渠道领先行业,使用天合品牌安装地区数排名第一。光伏市场需求逐渐分 散,全球市场呈多元化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完善海外渠道。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渠 道优势,在全球拥有超过 50 家长期合作的海外分销商,覆盖 60+国家和地区。截至 2022 年 7 月,使用天合品牌安装地区数达到 99 个,排名行业第一。公司是最早进 入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成熟光伏市场的企业之一,2021 在海外市场的出 货比例超 60%,占比持续提升。

天合获 100%的可融资性评分,品牌优势明显。可融资性评级是海外光伏电站 开发的重要条件,可融资性评级越高,与外国光伏电站开发商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2021 年彭博新能源报告显示,天合、隆基、晶澳三家企业的可融资性达到 100%, 体现了其品牌在全球的认可度。头部企业在高品牌美誉度下能斩获更多优质订单, 从而有效进行产能升级和渠道拓展,进一步强化自身品牌力。

全新 210R 产品瞄准分布式市场,功率与效率同升。2022 年 4 月,针对海外 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公司推出了新产品 210R72 片版型 430W 和 66 片版型 580W,采 用 G12R 的 210*182 的矩形硅片。具有发电量更高、投资成本更低、外形更美观等 优点,我们预计 2022 年底产能将达 10GW,2023 年超 20GW。 430W(1762*1134mm)产品针对户用分布式;与天合的 40 版型的 210 产品 410W(1754*1096mm)相比,重量仅增加 0.8Kg 至 21.8KG(仍符合国际劳工的单人 搬运上限 50 磅/22.68Kg),而功率提升了 20W,节省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电池排 布由 5 列变为 6 列,去掉跳线,效率提升 0.4%至 21.5%,进一步降低系统 BOS 成 本。

580W(2384*1134mm)产品针对工商业分布式;与天合的 66 片版型 210 产 品 670W(2384*1303mm)相比,宽度更窄,重量减少 0.9KG 至 33Kg;与同业的 72 版型 182 产品 545W(2278*1134mm)相比,宽度一致,可向下兼容 182,而功率提 升了 35W(约 6%),公司表示约降低 BOS 成本 2.4 分/W,发往荷兰的物流费用节 省 0.01 分/W。 天合目前在分布式市场的占比和布局在行业中处于领先,随着国内和海外分布 式市场的逐渐崛起,我们预计更高功率、更高效率、更具兼容性的 210R 产品有望进 一步提升公司在分布式领域的领先地位。

3.3 分布式市场火爆,分布式系统出货保持高增

分布式高速增长,2022H1 分布式装机占比 63%。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1 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29.3GW,占全部新增光伏装机量的 53.4%,首次突破 50%。2022 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 30.88GW,同比增长 137%,截至 2022 年 6 月, 累计装机量 336.2GW。细分来看,集中式装机 11.22GW,占比 36.3%,同比增长 162%,截至 2022 年 6 月,累计装机 209.4GW;分布式装机 19.65GW,占比 63.6%, 同比增长 125%,截至 2022 年 6 月,累计装机 126.8GW。分布式表现突出,保持高 速增长。 公司从 2016 年开始前瞻性布局分布式系统领域,针对户用和工商业光伏分别 推出“天合富家”与“天合蓝天”两个子品牌。2021 年公司分布式系统出货超 2GW,累 计安装客户数量超 20 万户,处于行业前列,我们预计 2022 年分布式系统出货有望 达到 5GW 以上,保持高增。

户用市场天合富家渠道网点庞大,提供全流程支持和多种金融模式。天合富 家提供原装标准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全流程质控体系和营销支持,具有质量保 证。2021 年天合富家成为户用市场现款销售业务第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 1500+ 县级经销商和 17000+ 乡镇服务网点。针对光伏系统的融资问题,公司推出 了全款购、光伏贷、租电赞和惠农宝四种金融模式,向不同用户提出不同融资模 式,可以共同分享收益。

工商业市场天合蓝天根据用电曲线设计光伏系统,推出 BAPV 和 BIPV 产品。 天合蓝天涉及 100+行业,具备 500+项目经验,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用电曲线精准匹 配光伏系统,解决了同质化竞争的行业痛点,能够实现更低成本和更高效能。天合 蓝天同样提供全流程质控体系和营销支持,并推出天合原装 e 金融,为用户提供定 制化金融方案。2021 年天合蓝天推出 BIPV 产品天能瓦,将产品从单一发电需求拓展 至智慧新能源应用场景。

分布式场景更偏好大尺寸,公司的 600W+更具经济性。由于分布式场景面积有 限,因此更加追求组件效率。近年来随着大尺寸和高效电池的发展,组件功率不断 提高,2020 年起 500W 占比提升,未来 600W+将成为行业趋势。600W+组件可以减 少工程量和投资成本,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对于户用市场,公司的 600W+组件减 少了 PV 电缆用量和支架导轨,组件块数的减少也相对节省了安装费用,综合能够节 省初始投资超 6 分/W。对于工商业市场,670W 组件组串功率更高,大幅减少 PV 电 缆用量和支架导轨,组件块数的减少也相对节省了安装费用,节省系统初始投资成 本超 4 分/W。

3.4 经营管理不断提升,电池/组件环节盈利第一

电池和组件单环节盈利水平行业领先。天合主要的产能集中在电池和组件端, 相比其他同业公司,并没有硅片环节的产能。在 2021 年硅料价格高涨、硅片盈利能 力保持高位的情况,凭借其优异的品牌优势及成本管理能力,在电池及组件环节的 单瓦净利仍达 6 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体现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未来 一体化产能投产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的盈利能力突出,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分销占比高, 议价能力强。由于分布式光伏收益率高于集中式,对于组件价格的接受程度更高, 因此溢价能力强,盈利能力优于集中式,天合凭借优秀的品牌和渠道布局,2021 分 销占比 55%,高于同业竞争对手。2)大尺寸出货占比高,盈利能力好。2021 年硅 料价格高涨,大尺寸凭借规模优势,成本相比 166 更低,因此盈利能力更强。2021 年天合大尺寸出货占比 65%,高于同业对手,天合在 2020 回 A 后坚定了 210 的路 线,新建产能多为 210 向下兼容,大尺寸电池产能占比领先同业竞争对手。3)海外 出货占比高,海外市场毛利率更高。海外市场如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对于组件 价格接受度高,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4)电池自供率高;当电池产能不足时,外 购电池必然会提升成本,2021 年天合电池自供率达到 70%,处于行业前列。

签订长单提前采购备货,保证供应链稳定性。公司为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与 上游企业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通过提前采购备货等方式锁定部分利润。同时,公 司与通威股份共同投资了年产 4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 15GW 拉棒项目、年产 15GW 切片项目、年产 15 GW 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合计投资额约 150 亿元。双方形 成优势互补,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下游竞争力,其中通威持股 65%,天合持股 35%。

4.跟踪支架市场广阔,储能赛道持续高景气

4.1 跟踪支架市场广阔,协同组件持续发力

2021 年受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海运价格上涨影响,跟踪支架市场不及预 期。跟踪支架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电控箱、回转减速装置、镀锌费用等,其中 原材料占比 65%,而钢材和铝材的成本占原材料成本的 50%以上。根据 CPIA 的测 算,钢材价格每上升 1000 元,单瓦支架成本将上涨 0.04 元/瓦。2021 年大宗商品持 续波动,跟踪支架成本处于高位,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跟踪支架市场空间广阔,北美地区占比 50%,国内渗透率有待提升。跟踪支架 能根据光照方向调整角度,提升 12%的发电量,是光伏行业降本提效的重要方向之 一。根据天合跟踪,2021年美国市场跟踪支架需求达14.9GW,占全球市场近50%, 其次为拉美、亚太和欧洲市场,全球跟踪支架市场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021 年国内市场跟踪支架需求为 1.6GW,渗透率偏低,部分原因是由于初始投资成 本较高;随着风光大基地的建设,国内跟踪支架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我们预计 2025 年将提升至 20%。

供应商以海外企业为主,中国企业加速扩展。公司 2018 年收购 Nclave 后进军 跟踪支架业务,目前覆盖 40 多个国家,累计安装超过 7GW。2021 年受全球原材料 价格上涨及地面电站项目延期影响,国内跟踪支架企业出货有所放缓,2021 年天合 跟踪支架出货 1.8GW。预计随着国产跟踪支架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市占率有望持 续提升。我们预计 2022 年公司跟踪支架出货超 3GW,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和海运费 用下降,支架业务盈利有望逐季修复。

与组件形成协同,依托渠道与技术优势开展业务。跟踪支架与高功率组件产品 有较强协同性,公司将组件与跟踪支架整合,发布开拓者和安捷两个系列产品,全 面适配 600W+组件,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技术方面,公司开 发了智能跟踪控制系统 SuperTrack,其具有智能跟踪、诊断监控、数据分享三大功 能,发电增益达 3%-8%。SuperTrack 的算法可以在阴天等高离散天气下捕捉更多散 射光,提高 12%的发电量。同时,SuperTrack 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形调整角度,减少 遮挡与漏光现象。此外,公司还具备智能跟踪软件“天合云”,可以远程监控光伏电 站数据,达到实时响应和反馈,提高电站效率。

4.2 储能赛道持续高景气,未来的盈利增长点

储能赛道持续高景气,国内政策引导需求。国外储能市场起步较早,居民的光 储意识和消费习惯已经形成。2021 年受国际形势影响,电价持续攀升,海外市场光 储需求持续旺盛。国内储能市场尚处起步阶段,2021 年 7 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 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2025 年国内储能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 90%以上的地区政府也发布了强制性配储要求,配储比例为 5%-10%,配储时长为 2- 4 小时。受益于政策推动,我国储能进入高速发展期,2021 年我国新增储能装机 7.4GW。 深耕用户侧、电网侧、新能源侧三大应用领域,打造光储协同。公司2015年成 立天合储能,布局储能业务,覆盖用户侧、电网侧和新能源侧应用场景,为客户提 供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2021 年公司储能系统出货 200MWh,其中国内出 货 115MWh,首次进入中国储能集成商新增装机量 Top10。2022 年公司加大储能推 广力度,截至 2022 年 4 月,公司已拥有全球储能储备项目 5GWh,储能市场未来前 景广阔,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5.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根据 2022-2024 年全球装机量及公司市占率,我们预计公司 2022-24 年组件 出货分别为 43.05GW/60GW/75GW,贡献利润分别为 27.04 亿元/43.50 亿元/50.63 亿 元。 2)预计 2022-24 年公司电站业务(电站销售+EPC+天合智能优配)营收分别为 32 亿元/45 亿元/45 亿元,贡献利润分别为 1.3 亿元/2.3 亿元/2.5 亿元。 3)预计 2022 年后硅料价格下行,大型地面电站装机逐步提升,刺激跟踪支架 出货量。预计公司 2022-24 年跟踪支架出货分别为 3.9GW/5GW/8GW,贡献利润分 别为-0.03 亿元/0.5 亿元/1.5 亿元。 4)预计 2022 年后分布式市场持续旺盛,公司 2022-24 年分布式系统销量分别 为 5.1GW/8GW/12GW,贡献利润分别为 7.5 亿元/10.0 亿元/15.0 亿元。5)预计智慧能源业务 2022-24 年分别实现营收 12 亿元/30 亿元/50 亿元,贡献 利润分别为-0.7 亿元/1.0 亿元/2.0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5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99
  • 江恩阻力:19.11
  • 时间窗口:2024-06-2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