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联赢激光优势明显的激光焊接设备龙头,股价调整带来配置良机

  • 作者:zuodada
  • 2022-05-28 11:03:10
  • 分享:

(报告出品方招商证券)

一、技术立身,成就国内激光焊接设备龙头

联赢激光成立于 2005 年,于 2020 年登陆科创板,是国内激光焊接设备行业的领头羊。董事长韩金龙、副董事长牛 增强是公司的创始人,至目前仍是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公司 9.52%、4.24%的股权。自成 立十几年来,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2021 年总收入达到 14 亿,同比增长 59%,公司积极筹划扩大产能,相继在 惠州、溧阳、宜宾建立了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布局。

联赢激光早期以技术确立了品牌。公司成立初期,国内激光焊接普遍采用电流负反馈技术,能量波动率达 8%以上, 与国际水平有明显差距,无法满足高端用户要求,联赢激光经不断研发,成功以波形控制能量负反馈技术为突破口, 于 2006 年 11 月自主设计制作完成 HWLW-025A 精密激光焊接机,能量波动低至±3%,该产品推出后即获日本客户 二十多台订单,并逐步在国内打开市场,也初步确立了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带有明显的技术立身的特征,韩金龙和牛增强两位创始人均有资深的管理和技术背景

董事长韩金龙曾任深圳强华科技总工程师、大族数控副总经理、大赢数控副总经理等,2005 年创立联赢激光,对 行业发展特点有深刻理解; 副董事长牛增强曾任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工程师、西安制药厂工程师,随后在 1998 年获得中科院物理电子学博士 学位,1998-2001 年间,任日本米亚基技术会社工程师。在 2001 年-2011 年间,任深圳大学的讲师、工程师,期间 创立联赢激光。牛增强博士是激光焊接领域的专家,公司的多项核心技术由其领衔研发。 此外,根据公司 2021 年报披露,公司六位副总经理中,有四位来自公司此前的“核心技术人员”,包括卢国杰、周航、 李毅、秦磊等。

围绕着激光焊接,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激光器、工作台、成套焊接设备三大类

(1)激光器(及激光焊接机)激光器是激光焊接机的核心部件,各类激光器运行功率、可加工材质等参数各有不 同,该产品偏标准化,也可按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公司激光器从 YAG 系列起步,逐渐覆盖了光纤激光器、复合激光 器、半导体激光器、脉冲激光器等各种品类。公司自产的激光器,不仅自用,也向国内其他友商供应。高性能、高稳 定的焊接激光器自制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工作台这是一种偏标准化的产品,主要用来搭载激光焊接机,提供焊接环境。工作台由移动平台和运动控制 系统组成,多以集成的形式装配至成套激光焊接设备中,根据设计的工位数量、焊件属性、激光器等多种因素进行选 配。产品包括单工位三维工作台系列、多工位三维工作台系列、振镜台系列及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等。

(3)激光焊接成套设备这是一种具有明显定制化属性的产品,是由若干个激光焊接机及若干个工作台组成的自动 化成套解决方案,其中激光焊接机加载了自动化系统软件、应用环境设计等组件,根据不同下游行业客户的生产需求 进行设计,可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五金、消费电子、光通的诸多领域。其中在动力电池和储能行业主要应用包 括方壳电芯、方壳模组及 PACK,软包电芯、软包模组及 PACK,圆柱电芯、圆柱模组及 PACK,燃料电池双极板、 电堆绑带焊接等。

公司的历史业绩表现出明显的成长性,这主要得益于行业的快速成长,及公司自身优秀的竞争力。自 2014 年以来, 除 2019、2020 年因锂电设备大行业增长放缓,营收增速放缓外,其余年份公司收入均保持超过 30%的增长; 2013~2021 年间,公司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37%,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32%。业绩的快速增长充分 体现了联赢激光所处赛道的成长性和公司自身的竞争力。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 14 亿元,同比增长 59.4%,归 母净利润达到 0.91 亿元,同比增长 36%。

从公司的收入结构来看,成套系统业务占比最高,在 2021 年的收入中,激光器、工作台、成套系统分别占 15%、12%、 66%,其他业务合计占约 7%。 从各类产品的毛利率来看,公司的激光器产品毛利率最高,2021 年达到 40.84%,其次分别是成套系统 34.64%、工 作台 27.88%。自 2018 年以来,公司激光器产品的毛利率有所下滑,成套系统的毛利率稳中有升,工作台的毛利率 呈现较大波动。2021 年,公司的成套系统贡献了 62%的毛利,预计未来几年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成套系统仍将是公 司的核心商业模式。

从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分布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占比最高。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五金、汽配、消费电子、 光通等诸多行业。自 2018 年始,公司来自动力电池行业收入的占比均超过 70%,2021 年达到 74%。我们预计至 少在未来 3-5 年时间内,动力电池仍将是公司产品最大的下游行业。从毛利率水平来看,光通讯行业产品毛利率最高,2021 年达到 57.21%,动力电池行业产品最低,2021 年为 31.74%。 预计未来动力电池行业产品的毛利率稳中有升。

公司提供的激光焊接设备产品,得到下游各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 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富士康、泰科电子、长盈精密、亿纬锂能、松下、三星等各行业的知名企业,且客户粘性 较强。在动力电池行业,公司始终与宁德时代等头部公司保持深度合作,2017-2019 年公司来自宁德时代的收入分别 为 1.98 亿元、1.64 亿元和 2.07 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 27.21%、16.67 和 20.50%。

自 2015 年开始,公司净利率水平逐年下滑,2021 年为 6.58%,较 2015 年高峰时期低 12.87 个 pcts。这一方面是因 为 2016 年-2018 年公司的毛利率持续下滑,随着竞争格局逐步改善,公司毛利率自 2018 年之后已逐渐企稳回升,未来下行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主要是由于过去几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仍将保持大力研发投入,但随着收入体量扩大,研发费用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

二、相比竞争对手,联赢在技术上的优势在哪?

1、联赢激光在国内,都有哪些竞争对手?

联赢激光供应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围绕着激光焊接设备,在这个领域,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包括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公司在内的锂电设备供应商,他们与联赢激光在锂电领域产生直接的竞争,目前先导 智能、利元亨等公司也有激光焊接设备产品;在其他下游领域,至少在短期内,它们较少与联赢产生直接竞争;

另一类是德国通快、大族激光、华工科技、海目星、逸飞激光等以激光设备为主业的设备供应商,他们与联赢激光之 间,既有可能在锂电领域产生竞争,也在汽车及零部件、3C、通等下游领域产生竞争。其中逸飞激光也是一家以 激光焊接设备为主业的公司,该公司产品在动力电池行业亦享有一定市场份额;德国通快、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是 综合性的激光设备公司,激光焊接设备只是他们众多产品之一,且目前较少用于动力电池行业;海目星也是一家综合 性的激光设备公司,其激光模切设备在动力电池行业市占率较高,激光焊接设备目前出货较少。

联赢激光是目前 A 股唯一以激光焊接设备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其他上市公司竞争对手较少披露激光焊接设备收入的具 体数值,但从各方面调研息来看,联赢是国内营收规模最大的激光焊接设备供应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哪些技术是激光焊接设备的核心?联赢是如何布局的?

激光焊接设备拥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首先,激光焊接、及其主要下游动力电池等行业,都具有技术快速迭代的特征; 其次,激光焊接设备,尤其是成套设备,常具有较强的定制化属性,需要设备供应商根据客户提出的应用场景提供适 当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对激光焊接设备供应商的技术积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决定激光焊接成套解决方案运行效果的 因素,主要有三个 (1)激光器的选择与控制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激光器的要求差别较大,做好激光焊接需对激光器的特性有深刻认知, 且相比激光切割、激光打标等工艺,焊接对激光器稳定性、亮度、光斑均匀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对焊接工艺的把握主要是指激光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各类工艺参数,它们对最终的焊接质量有很大 影响,需要设备供应商有长时间的积累; (3)自动化的实现效果激光焊接优点之一是更适合自动化,优秀的运动控制设计,保证了激光焊接产线的稳定高 效运行。

成立于 2005 年的联赢激光,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在基础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方面均有深厚积累。公司的研发活动 由副总经理牛增强负责,拥有系统且合理的研发架构。公司研发中心下设五个子级研发中心,包括焊接研发中心、工 艺研发中心、和三个行业应用研发中心,主要面向未来的新产品开发,同时兼顾基础研究,研发架构泾渭分明,目标 明确

焊接研发中心下设光学、电源、软件、机械四个部门,负责激光器相关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工艺研发中心下设产品开发研究组、工艺材料研究组及行业应用研究组,产品开发研究组负责激光器配套光学 传输系统的设计开发;工艺材料研究组负责针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开发焊接工艺以及验证激光器适合焊接应用的材 料;行业应用工艺研究组分别对应不同的下游应用领域开发适用于该领域的焊接工艺; 行业应用研发中心对应不同的下游应用领域开发适用于该领域的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激光器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积累了众多核心技术,奠定了公司 产品差异化的基础。

3、高稳定激光器的自制能力,是联赢重要的差异化优势

熟悉激光器的特性,对激光焊接设备厂商非常重要,主要原因有两点 成套激光焊接设备往往有很强的定制化属性,下游应用场景多而复杂,不同应用场景对激光器的要求差别很大; 激光器自身种类繁多,特征各异,它们与不同焊接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差别也很大,导致焊接质量差别较大。 联赢在激光器方面有深厚积累,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的能量负反馈技术、以及自制多种类型激光器的能力上。

能量负反馈技术能否稳定输出能量,是评价激光器优劣的重要依据。相比切割和打标,焊接对激光器的稳定性要求 更高。联赢激光自主设计开发的激光能量控制单元及控制软件,能够使自产的激光器实现极低的能量波动率,可以将 YAG 激光器的能量波动控制在±3%以内,光纤激光器能量波动控制在±1%之内,且使用寿命范围内激光输出能量保 持恒定。

市面上常售的光纤激光器,控制精度多在 1%-3%,例如德国通快的 TruFiber 1500 激光器不稳定性均在 1%左右; IPG 的 YLR-1000/5000-AM 激光器不稳定性均在 1%左右;中国锐科 RFC-500/RFCL-6000 不稳定度在±1.5%;大族 HFQ 20W-50W 光纤激光在 1%-3%; 创鑫 MFSC 300-500 1%-2%;热刺 FSC 系列为 3%。 详细数据可查各公司官网。由此可见,联赢自主研发的激光能量负反馈系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根据公司披露,2017 年-2019 年,联赢激光自制激光器的数量分别为 1053 台、789 台和 808 台,外购激光器的数量分别为 146 台、161 台和 232 台,自制激光器的比例分别为 87.82%、83.05%和 77.69%,高于激光焊接行业公司的平均水平。

可以说激光器既是联赢的产品种类之一,也是公司做好激光焊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联赢的激光器除自用和销售给国 内友商外,也曾实现对韩国和日本的出口,说明了公司在激光器技术方面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联赢的激光器产品, 多是基于其自研的能量负反馈系统。目前联赢的激光器产品,除了市场上常见的光纤激光器、YAG 激光器之外,还 包括了半导体激光器、复合激光器、蓝光激光器等特色产品。

特色产品之一,复合激光器该类型激光器采用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复合光源,通过复合焊接头实现两种 激光共同作用于工件,通过 CPU 核心控制系统实现双激光器的协同控制。复合激光器可有效减少铝材的焊接缺陷, 使得铝材的焊接效果大幅提升,该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顶盖、密封钉、极柱、软连接等环节焊接,可在 250mm/s 的 高速焊接速度下,有效解决铝材焊接过程中飞溅、气孔、裂纹等工艺难题,目前已成为国内在动力电池领域焊接速度 最快的焊接技术。

特色产品之二,蓝光激光器该类型激光器被认为是下一阶段激光器行业的重大变革之一。相较于常用的光纤激光器 发出的红外光,金属材料对波长为 450nm 左右的蓝光吸收率显著提升,铜、金等高反射金属材料吸收率的提升更为 明显。理论上,蓝光激光器在铜的焊接上所需的能耗比红外激光器低 84%,在金的焊接上低 92%,这意味着当红外 激光器需要 10kW 的功率来焊接铜或金材时,使用蓝光激光器仅需要约 1600W 或 800W。

无论是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还是联赢官网发布的结果均显示,蓝光激光器大大降低了有色金属焊接对光源功率的要求, 且在焊接过程中几乎不引入气孔和飞溅,尤其适合高反金属的焊接。目前联赢小功率蓝光激光器已经给客户生产线试 机,1000W 蓝光激光器已完成样机产品化,正在开发第二代千瓦级以上蓝光激光器。预计未来蓝光激光器的稳定量 产,将显著提升公司在激光焊接设备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将对扩展更多下游应用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 在全球范围内,能成熟量产蓝光激光器的厂家,亦属少数,较有名的包括德国 laserline、美国 nuburu、及国内的凯 普林激光,国内的其他报导基本上局限在科研领域之内。联赢在该方面的积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也代表了联赢激光 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前瞻性和领先性。

4、焊接工艺和自动化技术的积累,使公司从容应对广泛下游需求

焊接工艺和自动化技术,也是激光焊接效果的重要保证。 焊接工艺积累是否足够广泛、深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商能否及时的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这往往需要设备商有 足够的研发投入和足够多的案例实践。在工艺研发方面,联赢激光积累了 1300 多种产品焊接工艺数据,并建立了消 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分析\非金属焊接等工艺研究实验室,公司一直自主研发激光焊接头等光学系统, 激光焊接头的适用功率从 5W 覆盖到 6000W 量级,波长从紫外 266nm 覆盖到 2000nm,并且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款 多波长同轴复合焊接头,可以达到合成功率 6000W 的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决定了成套焊接系统运行的流畅和稳定性,也一定程度影响焊接效果。在自动化研发方面,联赢 先后研发出实时图像处理技术、智能产线息化管理技术和工业云平台技术等核心技术,完成汽车转向系统、新能源 电机部件、汽车换挡拨叉、AGV 式自动 PACK 线等焊接系统设计,完善升级转接片焊接机、超声波焊接机、顶盖高 速焊接机、密封钉焊接机。以公司的密封钉焊接系统为例,其可以实现生产效率 20ppm,良品率≥99.5%,焊接速度≥ 250mm/s,产品 CPK=3.73,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积极拓展下游行业应用,产品行业已涵盖动力电池、光通讯、计算机、家用电器、太阳能、汽车配件、厨卫五金、 仪器仪表、医疗器件、眼镜及航空航天等 28 个激光加工领域。扎实的技术积累,及快速的技术迭代能力,是设备企 业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至少 3-5 年内,联赢在国内激光焊接设备领域仍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光焊接 向更多下游行业渗透的过程中,仍将扮演引领的角色。(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激光焊接渗透率不断提升,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 300 亿

1.激光焊接优点突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激光加工是一种高效、精密的加工方式。得益于光纤激光器较充分的国产化,近年来激光加工在国内快速发展和普及。 “非接触加工”和“高能量密度”是激光加工的重要特点,使得其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有着高效率、高精度、低能 耗、材料变形小、易控制等先天优势。激光加工设备正在对各种传统的加工设备进行广泛替代,如激光打标机替代油 墨喷码机、激光切割机替代火焰切割设备、激光焊接机替代传统焊接设备等。在面板、半导体、锂电等新兴制造业中, 激光设备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美国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曾有统计,2010 年,美国 GDP 的 50%与激光技术的 应用及拓展相关,国内该比例大约在 10%-15%,行业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上游激光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突破,目前国内的激光产业已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上游的激光芯片、有源光纤、发光晶体,到各类激光器、控制系统,再到各类激光设备,都能在国内找到优秀的供 应商。 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激光行业过去 10 年表现出明显的成长性。

在所有的激光设备中,用于工业加工的比例,大约占 60%。焊接是激光工业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是利用高能量密度 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高效、精密的焊接方法。从技术突破的路径上来看,我国激光设备沿着打标、钣金切割、焊接、 微纳加工的方向不断突破,目前打标和钣金切割设备的技术已比较成熟,技术迭代已放缓;焊接和微纳加工,将是激 光加工技术下一个阶段技术迭代的主要方向。相较于激光切割和激光打标来说,激光焊接非标准化属性更加明显,对 加工精度和运动控制的要求也更高,有更深的技术 know-how。

我们预计未来我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规模仍将较快速增长,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一种新兴的焊接方式,我国激光焊接的渗透率还很低,提升空间大。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焊机分会) 的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各类电焊机产量为 1109 万台。联赢激光 2020 年的营业收入为 8.78 亿元,而当年我国激 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为 51.2 亿元;根据联赢激光公告,2020 年联赢激光共生产激光器及焊接机共 701 台;若简单假 设联赢激光在激光焊接设备领域的销售额市占率约等于其产(销)量市占率,由此推算 2020 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在 电焊机中的渗透率尚不足 1%。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不断下降,激光焊接的渗透率 将持续提升。

第二,相比传统的焊接工艺,激光焊接在精度、效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焊接是最常用的材料连接方式之一,按照加工原理不同,焊接分为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 熔化焊通过熔化基材表面的部分区域形成熔池,冷却结晶后形成焊缝,用于熔化基材的热源包括乙炔等燃烧气 体、电弧、激光、电子束等;锂电中的激光焊,就属于熔化焊; 钎焊将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焊件同时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利用液态钎料填充固态工件的缝隙使金属连接的焊 接方法;按照钎料熔点的高低,分为软钎焊(钎料温度低于 450℃)、硬钎焊(钎料温度高于 450℃);用于熔化焊 的热源,通常也可以用于钎焊,除此之外,高温热风、高频电磁感应也可作为钎焊热源; 压力焊对焊件施加压力,使接合面紧密地接触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完成焊接的方法,主要包括电阻焊、摩擦焊、 扩散焊、超声波焊等。

激光主要用于熔化焊,少数情况下也可作为钎焊的热源,几乎不用于压力焊。相比传统的焊接工艺,激光焊接有以下 特点和优势 (1)适应的材料更广激光焊接不仅适合于碳钢的焊接,也更加适合铝、铜等有色金属的焊接,尤其是对焊接精度 要求高的薄铝板等材料;基于微纳激光、超快激光等新兴技术,激光焊接甚至可以应用到有机玻璃之间的焊接; (2)更大深宽比激光焊接功率密度更高,可实现 10 倍以上的深宽比,高功率激光对于厚板的焊接强度较电阻焊更 高; (3)热变形更小更高的功率密度也使得激光焊接的焊缝更窄,热影响区更小,且由于激光焊接属于非接触式加工, 焊接时热变形更小; (4)焊接质量更高合适的气体保护下,激光焊缝质量更高,连接强度明显高于电弧焊和电阻焊; (5)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激光焊接属于无接触加工,更容易实现自动化。

在汽车领域,不少车型以激光焊接作为卖点,如大众、Audi、奔驰等。大众汽车将激光应用到白车身顶部的焊接中, 由于激光焊接近完美的外观和良好的密封性,使得其不用再在焊缝处使用密封条,且焊接强度和在潮湿环境下的使用 寿命显著提升。

在动力电池领域,激光焊接也凭借高效、高质量等优点,快速取代了其他焊接手段,成为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标配设备。 目前动力电池的生产中,使用激光焊接的环节主要包括中道工艺极耳的焊接(包括预焊接)、极带的点焊接、电芯入壳的预焊、外壳顶盖密封焊接、注液口密封焊接 等;后道工艺包括电池 PACK 模组时的连接片焊接,以及模组后的盖板上的防爆阀焊接等。

第三,激光焊接的性价比在逐渐提升。从成本角度来看,激光焊接一次性的设备购置成本大,是制约激光焊接渗透率 提升的重要原因。

焊接效率方面,激光焊显著优于电阻焊激光焊的焊接速度可达 5m/min,电阻焊为0.5m/min。理想情况下,一台激光焊接机器人,在效率上等同于 10 台电阻焊机器人;耗材成本,电阻焊明显高于激光焊电阻焊需要消耗包括伺服电机、电极杆、汇流排、刀具等耗材,平均每 1 万个电阻焊点需要80元耗材成本,而激光焊使用耗材极少,主要为保护镜片。制造一个汽车白车身,一般需要 1000-5000 个焊点。假设工厂每年生产白车身 6 万台,每台车上 3000个焊点,则白车身工厂每年产生 1.8 亿个焊点,如果这些焊点均由电阻焊产生,则对应耗材成本144万元,平均到每台电阻焊机器人上约为7024元(台·年)/ 。

一次购置成本,激光焊接设备明显高于电阻焊。根据海关数据,2014-2022 年间我国进口的激光焊接机器人平均 单价为 19.6 万美元/台,大约是电阻焊机器人的 3 倍左右,是电弧焊机器人的 2 倍左右。实际操作中,布局激光 焊接机器人的成本也更高。假设设备 10 年折旧,每台激光焊接机器人和电阻焊机器人年折旧成本分别为 1.96 万 美元/(台·年)、0.63 万美元/(台·年),两者相差 1.33 万美元(台·年),该数值仍远高于前述的每台电阻 焊每年产生的耗材成本 7024 元/(台·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总的来说,在汽车白车身的焊接中,激光焊接的成本仍高于电阻焊。但另一方面,由于激光器等零部件的不断国产化, 激光焊接设备的国产化也迎来黄金时期,成本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预计激光焊接的渗透率将随性价比而提升。

2. 2025 年激光焊接设备市场有望超过 300 亿,锂电发展仍是主要驱动力

我们通过拆分激光焊接设备在动力锂电、消费电子、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的需求,对未来我国激光焊机设备行业规模 进行了估算,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有望突破 300 亿元。 (1)动力电池行业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消费者认可度越来越高,预计 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渗透率接近 20%,与此 同时,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全力扩产,带动了各类设备的需求。

(2)消费电子行业 消费电子的终端下游包括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前两者当前已是存量市场,可穿戴设备预计 22 年仍 然增速可观。我们预计 22~25 年,我国计算机、通和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购置投资额的同比增速均为 10%。此外, 预计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设备购置投资额中,有 3%的比例为激光加工设备,并假设其中 5%的设备为激光焊接设备, 做此估算的依据是,通过比对大族激光的小功率激光设备的销售额和苹果公司的 capex,二者比例大约在 3%~5%之 间。最终估算,2022 年全球消费电池激光焊接设备需求量为 16.3 亿元,2025 年达 31.9 亿元,行业整体稳步增长。

(3)汽车行业 激光焊接在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中,都有应用。在整车制造中,激光焊应用于车身底板、侧围车架、车顶、车 门及车身总成,及大型车身覆盖件的焊装中。整车白车身制造中,一般会用到激光飞行焊(利用激光机器人扫描焊接, 机器人携带的激光工作头通过振镜高速扫描,实现零接触焊接)、激光填丝熔焊(工前纵梁总成)和激光钎焊(加工 轿车门尾)。相较于传统焊接,激光焊更适合于铝材的焊接,在汽车轻量化的路线越发清晰的背景下,全钢车身的乘 用车逐步被钢铝车身的乘用车替代,全铝车身(一般并非 100%的全铝制)、铝+碳纤维材质的车也有望陆续推广, 有助于激光焊渗透率的提升。

焊装是汽车加工制造的四大工艺之一,一般占白车身制造设备投资的 30%。当前我国激光焊接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率 较低,根据汽车轻量化在线的报告,我国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激光焊接应用比例低于 10%,全钢车身为 2%,钢铝车身 为 4%,全铝车身约 2.5%,铝+碳纤维车身约 7.4%。我们估算 2020 年我国整车制造中的激光焊接应用率为 5%,汽 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率为 3%,并预计未来都将持续提升。

四、如何展望联赢激光未来的毛利率和净润率?

自 2016 年开始,联赢激光的净利润率连续下滑,2016 年公司的净利润率达到 16.69%,随后持续下降,到 2021 年 为 6.63%,在主要竞争对手中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随着未来收入体量的上升,公司的利润率该如何变化? 从影响净利润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毛利率、费用率来看

(1)毛利率下滑,是 2018 年之前净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6 年-2018 年期间,联赢激光的毛利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对公司净利润率产生的较大的影响。2016 年公司的 综合毛利率为 48.3%,2018 年为 33.5%(也是历史最低水平),两年期间下降了 14.8 个 pcts,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大 族等激光设备行业龙头进入动力电池设备行业,竞争格局恶化,虽然期间联赢激光放弃了一部分低价订单,但动力电 池行业订单的毛利率仍受到较大的影响。

2018 年以后,联赢激光的综合毛利率逐步有企稳回升的趋势,2021 年达到 37%,比 2018 年提升了 2.5 个 pcts。我 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伴随着动力电池行业阶段性的扩产低潮,对应的设备行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分化,目前 竞争格局已经比较明朗,仅靠价格竞争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路径;二是公司逐渐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在降本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效。

横向对比来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展望未来,在预计竞争格局不会严重恶化的 前提下,三个主要因素将对公司动力电池行业的订单毛利率有影响一是下游客户较强的议价能力,没有明显技术升 级的产品将会被要求每年有小幅价格下降;二是技术迭代明显的产品,公司将对下游阶段性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三是 公司持续在管理方面的优化,降本的效果持续体现。综合来说,我们判断未来公司动力电池行业订单的毛利率以稳为 主,下行空间不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各项费用中,管理费用率的快速提升,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都给净利率带来了较大压力 2021 年公司的总费用率达到 32.2%,在此之前,除 2018 年、2019 年出现短暂的下降外,其他年份均高于 30%。分 拆来看 管理费用率近两年来提升最快,2021 年达 18.9%,而在此之前,该项值波动较大,最低出现在 2019 年为 12.7%; 销售费用率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2016 年为近五年来最高值 10.7%,此后连续下降,2021 年仅为 6.0%; 研发费用率历史上波动较大; 财务费用,历史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历年的有息负债体量均较小,不是影响净利率的主要因素。

综合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上升,是导致公司净利润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波动较大;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增大,公司在销售端体现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细观管理费用横向对比,联赢激光的管理费用率显著高于主要的竞争对手,对于这种情况,公司在招股书中作出了 解释,系一部分研发人员薪酬计入到管理费用所致,“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工资包括行政管理人员薪酬及未纳入研发费 用中的研发及技术人员的薪酬”。将该部分人员薪酬扣除后的管理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明显下降。将所有管理费用 中的职工薪酬扣除后,占总营收的比例相对稳定,在 5%上下。

我们预计 未来除职工薪酬外的管理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未来仍会缓慢有所下降,随营收规模上涨体现出一定的规模效应; 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数在 2021 年快速上升,与公司上市和收入体量上升有一定关系,但从历史规律来看,行政管 理人员的人均创收整体呈上升趋势,预计 2022 年将大幅上涨。 综合来说,预计 2022 年,在当前管理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公司应对订单的增长,没有明显的管理半径受限的压力, 公司的管理费用在扣除其中研发技术人员薪酬后,占总营收的比例同比 2021 年将有一定程度下降。

细观研发费用最主要的特点是研发人员人数持续的上升,即使是在订单量减少的 2019 年、总收入负增长的 2020 年,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数量仍均有 20%以上的增幅;订单和收入均大幅上涨的 2021 年,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增长了 77%。我们认为 公司一方面有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的意愿; 另一方面,定制化的成套设备订单快速增长,对研发技术人员有刚性的需求。 因此,展望来年,随着订单量进一步增长,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仍将有所上升;除人员薪酬外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将 有所下降,整体研发费用率将有所下降。

公司曾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经营有“费用前置”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动力电池行业订单占比较大,且交货和确认周期 较长,“设备出厂后,需经安装调试、量产、验收等阶段,一般而言,从发货至验收时间间隔一般 7 至 12 个月”, 甚至也有超过 12 个月的情况,而导致当年所获订单,在来年才确认收入,但在当年,一部分的费用已经在投入,导 致在当年确认的费用较多,也使得费用率波动较大。费用前置的现象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中体现更为明显,尤其是 对研发人员薪酬,影响比较大。如果我们假设 2021 年的新增订单全部在 2022 年确认收入,可以看到“预期的 2022 年收入/2021 年研发人员数量”这个比例为 200 万/人,略低于五年来的最高点 2016 年 202 万/人。因此我们判断目前研发人员的配备,足够应付当前在手订单。

细观销售费用销售人员数量近两年也有一定增长,但增幅不如研发人员明显;此外,过去几年销售费用率在不断降 低。这些现象均显示,公司在销售端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我们认为这主要与公司的客户结构特点有关。公司来自动力 电池行业的收入占比较大,2021 年达到 74%,而动力电池行业自身的集中度又在逐年的提升,2021 年公司来自第一 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达到了 39%。订单量增加,但客户变化不大,使得销售端的效率有所提升。 展望来年,我们认为公司的销售人员数量或仍将有所增长,但幅度不会太大,未来销售费用率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作为本章的总结,我们认为 (1)动力电池行业订单作为公司主要的收入和毛利来源,毛利率下降的空间和概率不大; (2)公司仍将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但实际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考虑管理费用中研发技术人员薪酬后), 有一定下降空间; (3)随着营收规模继续扩大,公司在销售费用端,仍将体现出一定的规模效应。 整体判断,公司 2022 年的净利润率将有显著回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7
  • 江恩阻力:17.81
  • 时间窗口:2024-07-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