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云从科技交流0701

  • 作者:brenna
  • 2022-07-05 14:44:38
  • 分享:

云从科技交流0701

2022-07-04 13:13

一、公司介绍和最新情况

云从是A股上市的平台型AI企业,特点是以软件为主,有两个核心产品,一是人机协同的操作系统,二是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核心是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主,搭配 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 of Things,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

云从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与其他AI企业的本质不同是,认为AI具备人机协同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合作。我们致力于摆脫AI黑盒子的问题,从产品的打造, 商业化落地,到规模化生产,都注重人机协同。最大的特色是KAAS(knowledge as a service,知识即服务)架构,能把AI算法、专家知识、行业经验、相关规则,通过计算机代码、神经网络、实时图谱等等技术整合到人机操作系统中,最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产品交付具备弹性业务流的设置。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以事件驱动,同时有决策和辅助决策能力,和传统的业务软件或 者操作系统最大的不同是,以事件而不是流程驱动。CRM或者传统的业务流程软件,流程是既定的,如果想再去改,需要很复杂的配置。人工智能是灵活的,出现了什么事件,系统会给你相应的指引。指引一方面来自行业监管的要求,比如防疫、金融的各项监管, 另一方面也会来自行业头部企业积累的经验,比如大的银行的案例,同时也会来自企业内部的制约。交互之后AI的能力能更好落地。云从基于此推出了二浪方案,云从始终强调,人工智能不应该仅限于人脸识别或者计算机 视觉,想要技术更好向客户落地,把解决方案和实际业务绑定,应该有全面的感知认知和决策的方案模型。

过去几年云从的收入、毛利、自主产品比例都提升较多,未来我们会更加深耕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及智慧商业这四大行业,还会通过打磨标准化的产品,交付合作伙伴,覆盖更多的长尾客户,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二、Q&A

Q1相比于其他AI公司,我们更强调人机协同的能力,这块能力依赖于数据的大规模训练,得出解决方案,但人结合计算机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来效率的下降,公司怎么去平衡?是不是某些场景更适合于人机协同,某些场景纯计算机解决的方案更好?

由计算机帮助大家做决策,可以做到低时延、低情感。的确是这样, 但是出于发展技术的初衷,以及对AI底层的理解,云从认为AI应该和人发展协作,赋能于人,而不应该直接取代人类。有些行业是可以由计算机完全做决策的,比如最近发展非常快的自动驾驶,也有很多行业计算机是没有办法完全取代人的。

比如金融行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在管理从业人员的行为,很多风险是人没有依照现有的规则引发的,而不是因为市场决策。比如券商的金手指,交易员的金手指,或者次贷危机,都不是因为决策时效性,而是因为在既有规则框架下,有的人没有很好地执行。在这种情况下,CWOS (Cloudwalk Opera ting Sys tem)能够帮 助提升监管层的能力。

传统的业务流程软件或者操作系统,能够告诉你按照流程下一步做什么, 但很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是否做了, 做的是否合理合规。举个例子, 银行存款纠纷, 明明存了或者他认为存了,存款没有了,或是买理财, 可能柜员没有做好风险披露,用户买了不应买的理财产品,回头来找柜员,大家各执一词。单纯的录音录像没有办法事后弥补,因为损失已经造成了 °AI技术通过感知算法,能知道是否做了风险披露,没有做就不应该引导客户签单。感知的范围大到风险管理,小到举手投足,是否在客户进来时抬手示意,是否在客户落座之后再落座等等。防疫领域能感知有没有戴口罩,戴了口罩或者没戴口罩以后做了什么。有感知能力才能制定详细的规则,帮助提升管理效率。

某些行业有机器完全取代人的情况,但大量的行业是人和算法共存的。我们选择这 四大行业是依据内在的标准以及头部示范效应, 外加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Q2公司深耕垂直的细分行业,和头部的一些玩家绑定,涉及后续的规模化效 应,模型的复用性以及拓展性怎么平衡?

公司把内部的发展的方向大概分成几块,第一是技术能力, 第二是商业落地能力,第三是规模生产能力。技术能力是指公司要发展立足,技术是生存之本。我们强调全面的技术能力,经过7年多的发展,现在AI的算法模型大概有1万多个,基本上覆盖客户日常的场景。第二是持续深耕商业落地能力。第三是规模生产能力,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有相对完善的,从研发到市场再到销售的一整套管理体系,称为AI的流水化生产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之前的大量案例浓缩到通用版的CWOS上,在通用版基础上,有行业版CWOS,四大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CWOS, 例如银行版、商业版、智慧治理版。通用版和行业版 CWOS 已经能解决大概百分之六七十客户的需求。再往前我们会根据客户对系统的要求,功能的要求做对应的解决方案组合。这个组合不是定向开发、定制化的,而是基于1万多种算法模型,做大积木式的挑选,产品的排列组合。未来希望把定制化的比例压缩到20%左右。现在因为公司产品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定制化的比例较高。在特殊的行业和项目上, 定制化比例在50%左右,预计2025 年定制化比例会在20%的水平。

 

Q3针对定制化,我们怎么理解不同行业的know-how?

首先,云从始终深耕四大行业,不去拓展太多的行业,原因是做新的行业,比如汽车,需要花很多时间了解,真正做好一个行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首先,内部要有足够多的算法架构师,要重新搭建技术团队。第二,要找到行业专家指导,比如说想做汽车行业生产线,就要了解汽车行业生产线管理,要素是什么,光线怎么打,机器人怎么协作, 误差怎样,需要跟汽车行业的人做深层次的沟通、打磨、调试, 满足他们的生产规则。

第二, 四大行业有共性,除了常规的市场规模、头部效应以外,有很强的规则因素,抽象出来,无非几种逻辑,管人的,管事的,管流程的,什么时间出现什么事,到了某一个阈值做相关动作,跟代码if-then—样。抽取共性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抽象得好不好,是否简化,在于怎么深层次了解逻辑。银行基本是存贷汇三个业务,存款细分为公司的存款和个人存款,贷款细分为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汇是资金的往来和流动, 内部都有对应的服务标准和管理流程, 抽象出来就是通用的。因为存贷汇不是只有工商银行有,农业银行,渤海银行,辽沈银行,吉林银行或者是山东银行都是这样的业务流程,区别仅仅在于标准不同,比如说工商银行贷款达到了某一资质就放款,辽沈银行可能是另外一个标准。

Q4公司2021年的单人效大概接近百万,对比其他家非常高,背后主要的驱动力是什么?

人效是我们考核的重点指标,公司的管理不单单考核收入,还要考核毛利、回款、人效,这四个是对前台的考核。有考核的目标,就能知道怎样管理资源。前面的人在做商业拓展的时候,就会明白什么项目不去做,一个几十万的项目,人效不过关,就立不了项。2020、2021年收入增幅有所放缓,主要原因在于主动放弃了一些低人效的项目。

第三, 云从提供的方案越完善, 跟业务流程绑定越深,销售卖单自然越来越大,单人效会越来越高。2019年之前,云从提供的是单点技术,比如人脸识别、人证比对、测温、物体识别、文字识别。那时算法和技术很稀缺,是AI行业的一浪时期,单点技术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做单点技术的厂商能利用技术红利夺得一些市 场。带来的问题就是人效比较低,因为都是项目制的,今天做门禁闸机, 明天做刷脸闸机,后天做手持的。2019年之后我们发现客户有很多业务流程上的需求,比如云从最开始做机场的安检、人脸比对、闸机,后来做机场楼的人流管控。再后来 做流程管理,国内机场大部分机位利用率、起降时间都不是很好,平均的飞机起降时间比香港或者纽约长, 但中国跑道数、候机楼登记口的位置甚至比国外多,原因是什么?机场的人也很困惑,所以把这个问题给了云从,云从就进入机场进行管理,现在正在探索中。整个服务流程的管理,包括飞机选择近机位还是远机位,以前都是靠人的经验指挥,现在有息化智能化的支持。类似工作能提高业务复杂程 度和单合同收入, 也带来人效的提升。

 

Q5人工智能场景的渗透率在提升,场景在扩张,对于人员的需求也会不断增 加。我们怎么样保证人员的稳定性,怎么做人员的激励?

人才的管理首先是梯度性管理,把小部分核心的人才放在上海、 北京或者广州,给出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方案, 做数据、代码、产品开发、产品运行的人会在重庆或者其他二三线城市。搭配产生人员的梯度,既能保证给高层次的人提供优秀的薪酬待遇,又不至于给公司的费用管控造成太大压力。同时公司因为上市,有员工激励平台、定期受益计划,内部各种分享等等。

 

Q6最近大半年很多龙头公司往海外走,咱们出海这块情况和想法如何?

因为国内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大家比较关注出海,尤其是互联网、消费电子行业。对于我们来说,国内AI的渗透率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友商和客户还有特别多的事情可以做, 还有很多市场空间和机会, 所以短期公司没有把出海考虑的特别重。

第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在美国的实体清单里,出海短期之内难以直接去发达国家,往往优先考虑东南亚或者非洲国家。但是AI公司会考虑前提条件,息化、数字化要足够完善才能做智能化,因为数据需要基础的息化系统和硬件支持。如果没有数据,AI没有办法训练和使用。印度、非洲大部分公司的息数字化程度 较低,甚至要考虑合规问题, 因此想要打开海外市场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三五年只够做前期的积累。未来公司会考虑把算法市场拓展到海外, 但短期对出海比较谨慎。

 

Q7疫情对项目的开展有一定影响,在疫情影响下,原有的项目进展怎么样,增量有没有变化?

疫情带来新的市场,比如防疫常态化。未来几年疫情会过去,但是国家强调防控管理的常态化,为下一期的疫情做准备,体系变化带来新的机会,云从坚持要抓住这样的机会。2020年就在广州做隔离酒店的措施方案,和医院、卫健委一起探讨解决方案,目前以上海为主,开始推广数字哨兵,已经成为智慧治理比较大的应用场景。也有挑战,整个二季度,尤其是前两个月,没有办法去北京上海出差,大量的项目暂停、 延期,所以开放以后从商机的签约、拓展,到已有的项目的确认,都在往前赶。目前全年的业绩目标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还是朝着原有的迈进。明年、后年,防疫、大健康等战略方向能带给云从更多的机会。

 

Q8之前披露的在手订单大概有8亿,预计在22年做收入的确认,这些订单目前 有没有影响?

云从的收入大多在当年确认, 项目周期最多 9 个月, 所以一两个月的延迟不会对全 年的目标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二季度或三季度的数字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整体来说 有希望在年内完成现有签署的订单。

 

Q9数字哨兵目前主要是和哪些城市在合作,采购数字哨兵怎么确认收入? 

数字哨兵项目刚刚开始,和上海、 成都等有合作, 采取 ODM(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模式,云从主导,建指标,由华南地区做测温等的厂商去做,他们 做完以后云从去对接客户, 部署实施, 跟踪性能。供应链合作伙伴方面,我们不会和海康大华这样的公司合作,而是和珠三角地区很 多未上市、大家不熟悉但产品质量不错的供应商合作。

 

Q10一些AI公司在拓展业务时订单量猛增,但是人员配置或者定制化业务匹配的时候很头疼,看起来很繁荣,但是一算账算不出来。公司什么样的领导或者组 织架构,能够比较敏锐的顾及,或做到比较均衡、理性?

早年各种各样的行业,交通商业甚至农业, 比如矿山、 港口、码头,都来找云从, 需求很旺盛, 老板不清醒的时候就会招人, 结果发现财务数字和产品积累没有特别 大的改善, 之后引入华为的管理经验, 完善配套管理,产品卖得更快更好。第一,公司2019 年开始引入华为的管理经验, 请华为的团队做全方位的流程搭建,即IPD (产品集成开发)。公司大概花了两年时间做完IPD,打通后面的产品 开发和前面的销售,摆脫研发和销售不通的项目制问题。IPD管理流程让前端知道 什么样的商机是好的, 研发知道盲目开发要负责任。第二,完善配套管理,包括项目管理、CRM商机管理、预算管理、资源倾斜、绩效 考核、 薪酬管理等等。今时今日云从再去拓展项目, 销售侧知道应该找哪些客户, 公司能提供什么产品。找到客户以后, 销售要立项, 立项过程中大家会对商机的优 先级,企业靠谱程度,人效, 毛利等等进行考核, 没有达到不予立项,如果立项就 不断倾斜资源完成项目, 并进行追踪。这样整个公司的项目资源管理会上一个台 阶。作为商业化运营的公司,技术只能够解决生产,不能解决销售,过去几年我们让产品卖得出去,现在借助上市,我们会把产品卖得更快更好。

 

Q11高科技或人才密集型的公司内部的管理跟互联网不一样,跟一般计算机公司 也不太一样。公司内部的核心管理层上市后的分工或者管理是怎么样的,和可比 公司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作为人工智能的独角兽,我们管理这块应该比较松 散、自由一点,还是怎么样?

我们公司的风格跟互联网公司不大一样。互联网大厂有能力去创新风格,是因为他 有能力养闲人, 允许一定程度上管理的松散和浪费, 采取赛马的机制,最优秀的可 以脱颖而出, 飞速成长,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团队的构成主要来自中科院或是国内, 所以比较务实。和一些友商从海外回来, 管 理相对比较松散不同,我们更多强调目的性。但管理不像传统的企业那么严, 对技 术的人才很爱惜。未来团队、 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始终秉承这样一个观点,更多了解或者探讨微软、IBM怎么做。微软只有10%的人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剩下的人都要去做工程师,开 发商业化的产品, 谷歌、 亚马逊其实都是这样。人工智能企业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前 沿分析,有人做研究院的工作,有人要做商业化的拓展, 达到管理上的平衡。微软 比例是10%,我们作为新兴的行业, 比例会稍微高一点, 但是、不会盲目地拓展。这个比例需要长期的打磨,现在云从不能说完全正确,实际上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 空间, 这恰恰也是公司长期发展能够带来的提升。云从有试错的勇气, 愿意根据市 场的反馈,不断迭代成长。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0.51
  • 江恩阻力:11.82
  • 时间窗口:2024-06-18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