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湖北咸安“新农人”追梦沃野

  • 作者:泡沫与水333
  • 2023-06-06 00:28:04
  • 分享:

本报记者 魏昊星

胡剑芳 李婷婷 彭小津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涌现出一批见识广、头脑活、技术精的“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给农村带来了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让“希望的田野”未来可期。

小香菇“瞄准”大市场

在大幕乡桃花尖村的咸宁市幕景食用菌种植场内,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升柄展伞、长势良好,工人正熟练地对香菇进行采摘、分选、装箱、搬运。

“90后”小伙儿吴曦正忙着把香菇运送上车,准备送往温泉中心市场、亿丰市场等大型农批市场和商超。“香菇市场很好,不愁卖,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吴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前几年,吴曦还是个香菇种植的门外汉。本科设计专业毕业后,他辗转多家企业工作,最终决定回家乡咸安创业。他看中了大幕乡的自然环境,于是流转了12亩土地,开始种植香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首批香菇迎来采摘之际,种植基地遭遇大雪,24个大棚被全部压塌,损失近100万元。好在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和大幕乡政府及时帮助,让他获得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和银行贴息贷款等惠农政策支持,基地得以重建。

如今,香菇产销两旺,吴曦告诉记者“10万支菌棒每天的产量约3000斤,还可以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但吴曦的想法不仅限于“回本”,他想把香菇产业做成附加值更大的预制菜和小零食,让小香菇走出村子,走向全国大市场。

“圆桶”养鱼走出致富路

传统水产养殖离不开鱼塘,而在咸安区官埠桥镇紫潭村,“圆桶”养鱼的新技术不仅养活了鱼,还走出了致富的新路子。

紫潭村7组的养殖场内整齐排列着10个直径6米、深1.5米的巨型“圆桶”,马口鱼、鲈鱼、鳜鱼等品种被养殖在不同的“桶”里。提起这批“圆桶”,胡栩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2010年从水产院校毕业后,他一直在水产行业摸爬滚打,传统水产养殖效益低,他果断前往广东和四川学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有了行业经验和新型技术,胡栩决心回乡创业。最终在紫潭村建设了这批抗风险能力更强、水体更稳定的“圆桶”,并通过智能化温控系统、水净化系统、进排水系统、供氧系统及生化手段,创造出了适宜鱼类生活的环境。“圆桶”节约了土地、水源和资金成本,养殖出来的成鱼,肉质也更细嫩鲜美。

“大圆桶”的第一批成鱼推出市场,每桶利润有1万余元。胡栩还发现“马口鱼”在江浙一带备受食客青睐,于是开始培育鱼苗,如今马口鱼顺利出桶,他用“圆桶”养的鱼也从咸安“游”进了江浙市场。

有了致富新门路,胡栩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完善“高密度陆基圆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并把养殖经验推广给周边村民,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科技+农业”带起新风尚

梁能银是向阳湖镇宝塔村人,他从小就在田地里摸爬滚打,对农业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返回家乡,选择了农业作为创业方向。

2017年,梁能银自费购入两台植保无人机,却一度被农户们认为“烧钱且无用”。后来,通过实操展示,无人机的工作效率使得“刻板印象”得以扭转,附近的种植大户都纷纷向他租借无人机,梁能银也通过自学成为农业植保的专业飞手。

体验到无人机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梁能银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继续购入无人机,并为农机安装上北斗设备,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赋能,“科技+农业”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梁能银的合作社粮食年产量已达到1080吨。他还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奶牛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向阳湖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村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希望更多‘新鲜血液’注入乡村,我有能力、有技术、有干劲,努力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梁能银如此说。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34.3
  • 江恩阻力:38.59
  • 时间窗口:2024-05-2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