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国内分子筛催化剂龙头中触媒

  • 作者:coolbooy
  • 2022-04-15 08:09:28
  • 分享:


催化剂市场全球 2500 亿,分子筛是组成核心

催化剂作为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在尾气处理、石化炼化及化学合成等领域广泛使用,分子筛是催化剂的主要核心组成。

除传统的石 油化工产品制造领域以外,已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以 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等多个新兴领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可分为金属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 化剂、固体酸催化剂等。

分子筛是一类具有规则而均匀孔道结构的无机晶体材料,具有“筛分 分子”和“择形催化”的作用。

分子筛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可调控 的功能基元,能有效分离和选择活化尺寸不同、极性不同、沸点不同及饱和程度不同的有机烃类分子

作为催化材料、吸附分离材料以及 离子交换材料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环境保 护、土壤修复与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催化性能为分子 筛的重要性能之一。分子筛的结构较多,根据型体可主要分为 A 型、X、 Y 型、ZSM-5 型、方钠石型等。

根据 IHS,2021年全球分子筛消费量超170万吨,高价值消费领域主要 在催化剂及吸附/干燥剂。

其中分子筛洗涤剂消费量为159.8万吨,占 据市场的大头;分子筛催化剂的消费量为 34.1 万吨,分子筛吸附和干 燥剂消费量为 31 万吨。

中国是分子筛催化剂最大的市场。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在北美和中国的 消费量分别为 12.4 万吨和 10.2 万吨,共占据全球总消费量的 66.8%。

由于不同的分子筛催化剂价格差异较大,从 2 万到 100 万以上不等,因 此全球分子筛催化剂市场规模可参考催化剂市场规模。

环保政策严格,尾气处理催化剂市场广阔

亚太区域的脱硝分子筛市场需求较大。日本、韩国、印度均已实行严 格的尾气排放政策,其中日本和韩国尾气脱硝政策已实行较长时间,每年均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印度 2020 年上半年推行严格的尾气脱硝政 策,市场增量空间较大。

据 IHS,2019 年全球移动源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24 亿美元,全球固定源催化剂市场为 12.37 亿美元,合计 136.37亿美 元。

移动源催化剂市场主要被外资垄断

随着移动源脱硝的标准逐渐严格,预计24年中国移动源催化剂市场达 37.7 亿美元。

根据 IHS 我国移动源催化剂市场的规模处于逐年递增的 状态,2019 年 31.5 亿美元,预计在 2024 年增长至 37.7 亿美元,2019 年至 2024 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 2%。

国六标准实施后,柴油车 SCR 脱硝将由钒基催化剂转为分子筛催化 剂,带来分子筛需求的纯增量。

分子筛凭借规整孔道结构、大的比表 面积、可调的表面酸性和高的水热稳定性,加之骨架结构丰富、种类 齐全、来源广泛,成为柴油车 SCR 尾气脱硝的最优选择,其中 CHA 型分子筛催化剂显现出较好的尾气处理效果而备受关注。

移动源脱硝催化剂市场主要被外资占据。2020年全球重卡产量约440万 辆,根据行业调研,乐观假设每辆车移动源脱硝催化剂用量为 4kg,全 球移动源脱硝催化剂消费量达 1.76 万吨。

保守估计移动源脱硝催化剂 均价为 18 万元/吨,则全球市场规模为 32 亿元,其中 2020 年中国的重 卡产量约为 298 万辆,对应的消费量约 1.2 万吨,对应市场规模为21.6 亿元。

固定源催化剂市场国内发展成熟

固定源催化剂主要用于煤电发电中,2019年中国固定源催化剂市场达 52 亿元。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9 年我国煤电装机量达到 10.8 亿千瓦,预计 19-24 每年新增装机在 0.3 亿千瓦。

目前新增的火电装机 都需要安装 SCR 脱硝催化剂,参考国外平均值 0.8m 3 /MW 计算,平均每 年新增脱硝催化剂需求在 2.4 万立方。

根据 IHS,2019 年中国市场为 52 亿元并且预计在 2024 年增长至 63 亿元,19-24 年复合增速为 4%。

化学合成催化剂领域市场空间较大

分子筛可用于催化多种合成反应,在化学合成领域市场空间较大。据 IHS,2019 年全球化学合成催化剂市场为 159.60 亿美元。

化学合成催 化剂市场中,有机合成的市场规模达到了 11.82 亿美元,氧化、氨氧化、 氧氯化占据了 34.99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2019-2024 的平均增长达到了 2.4%。

钛硅分子筛能够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众多温和氧化有机合成反应。以钛为活性中心的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在以过氧 化氢或烷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时,能够参与烯烃的环氧化、芳烃羟基 化、醛酮氨肟化、烷烃氧化等许多重要的反应。

煤制烯烃催化剂

中国甲醇制烯烃市场规模较大,2019 年对应催化剂市场约为 29 亿。 2019 年底,中国 MTO 产能达 1463 万吨,根据 IHS,2019 年中国甲醇制 烯烃催化剂消费量达 1.13 万吨。

市场规模达 4.42 亿美金,单位价值量 为 3.91 万美元/吨,预计 2024 年该消费量达 1.52 万吨,2019-2024 年 规模复合增速为 6.0%,基本上与我国 MTO 产能增速相匹配。

环氧丙烷 HPPO 催化剂

PO 集中投产拉动 HPPO 催化剂需求,2022-2026年平均市场规模达5.5 亿元。2025 年前,有 300 万吨 HPPO 产能投产。

根据调研,平均每 1 万 吨环氧丙烷装置需要 5.5-6 吨催化剂,则对应新增 HPPO 催化剂乐观为 1800 吨。

假设 HPPO 装置催化剂每 2 年更换一次,则平均每年 HPPO 催化 剂更换需求达 735 吨,假设 HPPO 催化剂均价为 50 万元/吨,则中国 2022-2026 年 HPPO 催化剂消费约 5.48 亿元。

环氧丙烷可用于生产聚醚、阻燃剂、表面活性剂、DMC等多种重要化工 品,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环氧丙烷 将逐步扩大在建筑、涂料、服装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根据百川盈孚, 2021 年底中国环氧丙烷产能达 404.7 万吨,产量为 346万吨,实际消费 量达 387 万吨,同比+24.23%。根据 IHS 预计,中国 PO 的消费量在 2025 年将达到 430.4 万吨,2020-2025 复合增速为 4.8%。

HPPO直接氧化法凭借环境友好以及高生成率成为未来新增主流工艺 路线。

中国目前环氧丙烷制备工艺主要为氯醇法和共氧化法,氯醇法 由于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容易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后期新建的项目 都不再使用氯醇法工艺,近几年新上的大炼化项目则是以 PO/SM 为主。

最新的共氧化法工艺是未来主要的新增工艺,主要是陶氏/巴斯夫以及 赢创/德国伍德的双氧水直接氧化法路线,全球占比为 19%,中国HPPO 工艺产能为 50 万吨,占比在 12%。

己内酰胺催化剂

己内酰胺作为生产尼龙-6 的重要化工原料需求稳定,支撑对应催化剂需求。近年来己内酰胺的国内产能增长较快,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 己内酰胺生产国。

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的制备方法为氨肟化法,该方法 使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根据百川资讯数据,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 我国己内酰胺的有效产能为 539 万吨,2022-2023 年预计新增产能分别 为 38 和 140 万吨。

根据《一种降低己内酰胺加氢催化剂用量的方法》, 目前合成一吨工业优级品的己内酰胺,所消耗的催化剂的质量平均为 0.08kg,假设己内酰胺催化剂为 20 万元/吨,则 2025 年对应的市场规 模约为 0.8-0.9 亿元。

草甘膦 HDC 催化剂

HDC催化剂能够用于草甘膦 IDA 工艺路线。草甘膦是世界上用量增长 最快的农药之一,也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农药之一。

根据百川盈孚, 2021年中国草甘膦产能为76万吨,其中IDNA路线工艺产能为19万吨, 产量为 16.28 万吨,由于 IDA 法路线更加绿色环保,后期草甘膦 IDA 路 线占比将会逐步提高,带动 HDC 催化剂需求。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 司自 2018-2020 年持续给扬农集团子公司优士化学供应 HDC 催化剂约 1400 万元,扬农化工 IDA 产能为 4 万吨,则保守估计中国 IDA 法 HDC 催 化剂市场约 0.7 亿元。

分子筛催化剂可应用于石化行业

石油化工行业对催化剂的需求量高,分子筛可以作为石化反应催化剂。石化反应中超过 90%的反应均需要催化剂参与,其对催化剂的需求占整 个工业催化剂需求的比例接近 70%。

石油化工催化剂品类繁多,主要有 氧化、加氢、脱氢、羰基合成、水合、脱水、烷基化、异构化、歧化、 聚合等过程需使用催化剂。

据 IHS,2019 年全球石化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55.64 亿美元。石化催化剂市场中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分别高达 23.03 亿美元和 22.22 亿美元。

2019-2024 年全球石化催 化剂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为 1.1%,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重整和加氢裂 化的增速较高。

β、Y 分子筛用于催化裂化与加氢裂化中

中国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催化剂有近 46亿市场规模,β、Y分子筛用 于其中。β分子筛在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领域应用广泛。

具有很高的 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催化活性和对直链烷烃的吸附能力,并有良好的抗硫、氮中毒能力,将其运用在石化反应中的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 的反应中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 IHS,中国催化裂化催化剂消费量 20.4 万吨,价格约为 3000 美元/ 吨,中国催化裂化的市场规模为 6.12亿美元,预期 2019-2024年的年化 复合增速为 2.0%。

中国加氢裂化催化剂消费数量 3200 吨,价格为 29688 美元/吨,中国加氢裂化的市场规模为 0.95 亿美元,预期 2019- 2024 年的年化复合增速为 4.2%。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亟需加快产业升 级转型和产品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催化剂作 为石油化工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保证。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市场规 模将继续提升。

烯烃异构化是生产 MTBE原料的重要来源

全球异构化催化剂约 0.9 亿元。在通常的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的 C4、C5 馏分中,正构烯烃占 40%-60%,而作为生产 MTBE 的异构烯烃的 产量占比较少。

因此正构烯烃异构化可解决原材料的生产,其中必不 可少的就是异构化催化剂。甲醇和醚类之后异丁烯能够根据纯度的不 同从而生产不同的产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ZSM-35 分子筛可以应用 于烯烃异构化反应,作制备异丁烯的催化剂。据 IHS 统计,2019 年全 球异构化催化剂市场为 0.9 亿元,消费量达 600 吨,2019-2024 年复合 增速为 1%。

公司分子筛催化剂技术高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技术根源有保障

公司结合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应用市场。公司是辽宁省、国家技术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被认定为辽宁省省级企 业技术中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连市绿色催化与分离 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大连市尾气净化吸附分离工程实验室。

公司与中国 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建立 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与巴斯夫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合作进行下 一代脱硝分子筛的研发工作。

对外联合,引进外部技术力量为公司服 务,能够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完善的 迭代研发机制,确保每一代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成为 BASF 亚洲独供。2014年公司进入BASF供应商 遴选程序中,经过 3 年多轮的考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2017 年与 BASF 签订为期 10 年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采购合同,总金额为5.58 亿美元,平均每年约 3.77 亿元采购额。

2021 年 6 月公司与 BASF 签订 《第二次联合开发协议》,约定了公司拥有独家供应巴斯夫及其附属公 司亚洲市场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权利,并拥有供应巴斯夫及其附属公 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模板剂及铝源 70%全球市场份额的权利。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行业领先的技术带头人。公司具有完善的 研发体系,建立了严格的 研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研发从立项到 完成的全过程管控。

公司研发以技术委员会为核心,研发部为执行机 构,质监部、销售中心、生产部等其他部门进行协同支持,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公司聘请了首席科学家 Gabriele Centi 教授 (意大利 Messina 大学工程化学系终身教授、现任国际催化协会主席、 ChemSusChem 主编)等定期与研发部技术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推 进实验室研发工作,提高实验室科技创新水平。

公司拥有配套工艺综合技术服务优势。公司在多年的技术开发研究过 程中掌握了多种化工产品的成熟工艺技术,能够为客户设计相适应的 工艺技术路线并提供工艺技术服务。

公司能够根据不同需求,采用小 试验证实验数据、中试放大介入、工业化生产运营数据共享、完整技 术路线适配导入等可定制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与工艺服 务。

公司具有多种工艺包产品的核心技术,包括HPPO法环氧丙烷生产工 艺包、丁酮肟生产工艺包、甲氧基丙酮生产工艺包等,工艺包技术成熟, 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

产品种类众多,产业链配套完善

公司拥有种类丰富的催化剂产品。公司产品主要有CHA分子筛系列、钛 硅分子筛系列、ZSM-35 分子筛系列、Y 分子筛、β分子筛系列、ZSM-5 分子筛系列等多个分子筛系列产品及 HDC 催化剂等非分子筛催化剂。

广泛 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环保等领域,并已与多家客户达成 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在上述领域的产品技术较高,均为市场所需的技 术迭代产品,其中吡啶合成催化剂已于部分客户中实现了对国外进口 产品的替代,石油裂化分子筛已实现向巴斯夫等国际优质客户进行销 售。

公司对现有产品进行不断改进升级的同时,也积极研究开发各类 新型产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逐步扩大产品在能源化工及精细化工 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及应用优势。公司拥有完整的催化剂生产链, 生产工艺涵盖从模板剂的生产、分子筛的合成、改性到催化剂的制备 等多个方面,并拥有规模化生产线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通过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公司产品在成本、能耗、环保等 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投资收益率更加突出,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较 强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

投资分析

从业务布局上看,公司主攻方向为进口替代。公司的移动源脱硝催化 剂成本低,催化效果好,巴斯夫选择与公司合作,并建立联合实验室, 打开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的钛硅分子筛技 术先进,曾在 2013 年产生了示范效应,占据了中国市场。2020 年,公 司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和钛硅分子筛的毛利率达到了 44.69%/43.42%, 处于行业领先。

财务数据上,公司整体呈现出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的趋势。营业收入于 2020 年达 4.06 亿元,与建龙微纳的 4.52亿元相近,虽低于蓝晓科技和 凯立新材的 9.23/10.52 亿元,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

归母净利润于 2020 年达 0.92 亿元。销售毛利率维持在 40%-50%的区间,稳中有升, 远高于凯立新材,与建龙微纳和蓝晓科技相近。净利率从 2019 年起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催化剂,我们对公司 未来业绩预测基本假设如下

假设公司扩建项目能够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假设公司订单合同如期交付;假设公司催化剂新品不断推出,销售价格和毛利率能够稳定。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 年营业收入为 8.96/13.37 亿元,同比增长 60%/49%。预计公司 2022-2023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2.49/3.56 亿元,同 比增长 90%/43%,对应PE为 29/20X;对应净资产为27.86/30.59亿元, 对应 PB 为 2.56/2.33X。

我们选择了凯立新材、建龙微纳、蓝晓科技、万润股份、国瓷材料作 为估值样本。

凯立新材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催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废旧贵金属催化剂的回收及再加工等业务,开发 的多种贵金属催化剂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与公司同处于催化剂行业;

建龙微纳产品主要为分子筛吸附剂,后期也会推出分子筛催化剂产品, 与公司业务相似度高;蓝晓科技商业模式与公司相似,都是为化工企 业提供反应耗材,且树脂同样具备催化剂功能,产品和业务相似度高。

万润股份从事脱硝分子筛业务,分子筛产品供应庄万丰,该业务与 公司脱硝分子筛业务高度相似;国瓷材料产品包含分子筛催化剂,与 公司同处于催化行业。

综上,由于公司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行业中具有成 本低的优势,国产替代优势明显,我们按两种相对估值法的平均值, 估算中触媒合理估值为 117.26 亿元,对应 2022 年目标价为 66.63 元。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8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9.43
  • 江恩阻力:21.86
  • 时间窗口:2024-07-01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