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亏损超10亿、持续经营能力遭质疑,思必驰IPO闯关失败

  • 作者:zlzjcdd
  • 2023-05-15 16:53:44
  • 分享:

文/杨剑勇

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及广泛应用落地,以及ChatGPT所带来的AIGC人工智能热潮,继而使得AI独角兽们在资本市场吸睛无数,包括科大讯飞、寒武纪、云从科技等人工智能概念公司在今年均得到大幅度上涨。但对于AI独角兽而言,持续的亏损等成长性也是市场关注焦点。

科创板闯关失败,思必驰IPO按下暂停键

作为智能语音赛道上的独角兽的思必驰,因持续亏损等经营能力受到质疑,导致科创板IPO闯关失败。早在2022年7月15日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拟募资10.3亿元,投向全链路对话式AI平台建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项目、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扩大主营业务规模,进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遗憾的是,在经过三轮问询后,最终上市被否,意味着IPO按下暂停键。上交所审议结果显示,思必驰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息披露要求,终止思必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决定。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发行人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相关息披露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相关规定。

在上交所公告指出,本所上市审核中心在审核问询中重点关注了以下事项一是发行人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关注发行人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二是发行人预测了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审核关注相关预测的合理性和审慎性,发行人报告期内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以及发行人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亏损超10亿,思必驰持续经营能力受质疑

过去几年,在人工智能风口下,涌现出无数AI独角兽,从AI芯片寒武纪、地平线机器人,到AI四小龙的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科技,以及智能语音赛道上的思必驰、云知声。受益于AI技术落地,AI独角兽营收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其中,思必驰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收入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4.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与营收高速增长不同的是,也难逃亏损命运。要知道,持续性亏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之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亏损2.51亿元、1.8亿元、2.98亿元、2.64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亏损为7826万元,这期间累计亏损10.72亿元。

当然,不仅思必驰,包括已上市的寒武纪、商汤、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AI独角兽同样亏损巨大。2022年,商汤营收38亿元,同比下降19%;年度亏损为60.9亿元,2018年至今累计亏损达438亿元,这期间经调整亏损总额81亿元。2022年,云从科技营收5.26亿元,同比下降51%;亏损由2021年的6.32亿元,扩大到8.69亿元,2018年至今累计亏损约31亿元。

云天励飞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由于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存在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的需求,收入规模有可能无法支撑进行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等活动,可能将面临持续亏损的风险。整体来说,持续性的亏损是AI独角兽争议点之一,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17%、69.74%、58.15%和57.91%,毛利率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思必驰预计未来2-3年毛利率仍存在进一步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下降至40%。

在毛利率下降风险提示中指出,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产品结构、具体项目情况、外购材料和服务成本占比变化、市场竞争等因素对毛利率的变化均将产生影响,若未来新产品推广未达到预期效益,或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公司毛利率的因素出现较大不利变化。

毛利率的持续性下降,给人感觉是产品越卖越亏,显示出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在智能语音赛道上,汇聚了不少重量级玩家,既有科大讯飞、云知声等智能语音厂商,还有BAT等互联网巨头。

以IDC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之智能语义市场格局越来越聚焦在头部厂商中。主要代表厂商为科大讯飞、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构成了25.6%的市场份额。从竞争格局来看,科大讯飞仍位居市场第一,但排在第二三名的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的市场份额正在逼近。在未列出的其他厂商中,华为云、腾讯云、微软小冰也贡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最后

人工智能市场巨大,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应用落地,赋能千百行业转型的同时,由此驱动该市场快速增长。其中,我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场,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预计,2026年中国AI市场将实现264.4亿美元市场规模。

长远来看,AI技术的创新迭代驱动了应用场景的进一步落地,以AIGC、数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决策为代表的热点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想象力和可能性。同时,企业对自身“数字化”、“数智化”转型的积极推动催生出对AI技术的多元化需求,为中国AI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尤其今年在ChatGPT点燃下,身处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厂商备受资本青睐。只是,对于AI独角兽而言,营收增长乏力、持续的亏损、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前景面临着巨大挑战。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7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90.09
  • 江恩阻力:207.38
  • 时间窗口:2024-06-2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