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半年亏损6.22亿,寒武纪将继续加码芯片,拟募资26.5亿

  • 作者:伪装的坚强
  • 2022-08-15 17:24:28
  • 分享:

文/杨剑勇

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24.6%为1.72亿元。与营收稳健增长不同的是,亏损继续扩大。2021年上半年亏损为3.92亿元,到2022年上半年亏损扩大到6.2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8.67%。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亏损一直在扩大,2021年亏损额为8.25亿元,相比2020年亏损增加3.9亿元,亏损扩大89.66%。持续性的亏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且营收也面临增长困境。

研发费用增加导致寒武纪亏损进一步扩大

有意思的是,亏损规模日益扩大的局面下,寒武纪研发薪资则是水涨船高。针对净利润同比扩大亏损2.3亿元的情况,寒武纪指出,主要系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14亿元所致。报告期内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引进研发人才,研发人员数量和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均有增加;同时本期新产品试制费用和研发使用的资产折旧摊销费用较上年同期也有一定增加。

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支出为6.29亿元,同比增长51.4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66%。能看出ai芯片真烧钱,不仅扩大研发队伍,且研发人才高薪。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末,寒武纪研发人员数量为1207人,与上年同期增加了205个人,同比增长20%。与此同时,上半年研发人均薪酬同比增加20%,研发人均薪酬达到30.9万元,人均月薪达5.15万元。

因芯片设计人才稀缺,为吸引行业高端人才,稳定研发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也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芯片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因高昂的研发投入,使得寒武纪自身盈利能力堪忧,近五年累计亏损超过28亿元,且还将存在持续亏损风险。当然,高昂的研发投入是为了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是其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由此驱动营收稳健增长。

云端芯片外,寒武纪积极布局汽车智能芯片

凭借逐步提升的产品竞争力、持续优化的软件生态以及良好的客户口碑,寒武纪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67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1.23%,其中,云端产品线收入为1.3亿元,同比增长190.85%。报告期内,基于思元370智能芯片技术的MLU370-X8加速卡在发布后,凭借其优异的产品竞争力,与部分头部互联网客户的部分场景实现了深度合作,其云端产品在阿里云等互联网公司形成一定收入规模。此外,部分客户已经完成产品导入,正在进行商务接洽。

在云端产品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边缘产品的持续出货。上半年来自边缘产品线收入为3,400.97万元。其思元22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广泛运用于多家头部企业,历年累计出货量超过百万片。作为一家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的公司,已推出的产品体系覆盖了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其加速卡、训练整机、处理器IP及软件,可满足云、边、端不同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和处理器产品可高效支持机器视觉(图像和视频的智能处理)、语音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推荐系统等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任务,高效支持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相互协作融合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任务,可辐射智慧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智能+产业。与此同时,基于前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积极布局汽车领域,成立了控股子公司行歌科技,研发车载智能芯片。

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任务,除了车载智能芯片外,还需要在云端处理复杂的训练及推理任务,也需要边缘端智能芯片在路侧实时处理车路协同相关任务,在统一的基础软件协同下,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寒武纪是行业内少数能为智能驾驶场景提供“云边端车”系列产品的企业之一,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行歌科技还进行了独立融资,引入了蔚来、上汽及宁德时代旗下基金等战略投资人。行歌科技根据汽车市场对人工智能算力差异化的需求,规划不同档位的车载芯片产品。规划中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的车载芯片将采用寒武纪在研的第五代智能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支持寒武纪统一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当前,行歌科技亏损为7596万元。

AI芯片竞争激烈,寒武纪拟再募资26.5亿继续加码芯片

在行业风险提示中表示,当前,除寒武纪之外,在云端智能计算市场和边缘智能计算市场中,目前市场份额主要由英伟达等企业所占据;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市场,基于英伟达 GPU 产品的集群占据市场优势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产品,该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仍占有绝对优势。而在产业链生态架构方面,寒武纪自主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生态完善程度与英伟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要知道,寒武纪所处的芯片赛道上,汇聚了英特尔、英伟达、ARM等芯片大厂,与这些芯片巨头相比,寒武纪整体规模、资金实力、研发储备等存在较大差距。尤其英伟达是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导者,全球科技巨头都依赖于英伟达发展AI技术,包括微软、谷歌、Meta等全球科技巨头们均依赖于其来训练AI,带动市场对英伟达AI的需求激增。

还有谷歌、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发展相关AI芯片,百度发布了昆仑AI芯片、鸿鹄AI芯片。阿里云推出了一款为云而生的芯片倚天710,腾讯也推出了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转码芯片沧海、智能网卡芯片玄灵。芯片作为算力核心,各云厂商纷纷加大自研芯片投入,是云服务发展重要战略之一,以此提升云基础设施市场竞争力。

当然,寒武纪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也是要不断保持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优势。尤其芯片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整体来看,智能芯片研发需要大量开支,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存在持续亏损并面临潜在风险,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毕竟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的玩家,最终比拼的是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此外,寒武纪此前发布定增预案,拟通过定增方式拟募资不超过26.5亿元,继续加码芯片项目。资金投向围绕主营业务集成电路产业智能芯片领域进行,包括先进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稳定工艺平台芯片项目、面向新兴应用场景的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寒武纪指出,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基于先进工艺平台和稳定工艺平台的芯片设计能力及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储备等主营业务技术水平,增强技术研发实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实力的持续提升。

最后

息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今进入AIoT时代。在这个时代,数百亿各种设备接入网络,海量物联网智能设备对芯片需求强劲,从云端到网络再到边缘侧,能带来百亿美元市场机遇,为芯片厂商释放新增长点。只是,武纪的营收无法覆盖研发投入,导致寒武纪长年巨额亏损,以及AI芯片竞争环境日益环境,对其前景引发担忧。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4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90.09
  • 江恩阻力:207.38
  • 时间窗口:2024-06-2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