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6.21新闻(蓝月亮,晶科能源)1.2020年12

  • 作者:思考
  • 2024-06-21 09:48:11
  • 分享:
6.21新闻(蓝月亮,晶科能源)
1.2020年12月16日,蓝月亮集团新股上市的时候总股本是57.47亿,2021年1月11日超额配售之后总股本增加到58.59亿,之后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期权行权,到最后一次期权行权之后,蓝月亮集团总股本已经增加到58.63亿,股本较上市时扩张1.16亿。第二个可能原因是,投资者不傻,看得清楚蓝月亮集团管理层在干什么!最典型的一个问题是,蓝月亮上市之后实现的净利润总和才32.59亿港元,分红总额已经达到21.75亿港元,特别是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分红金额超过净利润总额。上市才3-4年就这么干,这是不想发展公司了吗?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多好,这么重视分红、这么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上哪找去?然而,当知道蓝月亮超75%的股份都在创始人夫妇潘东、罗秋平手中时,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截至2023年,潘东、罗秋平夫妇通过ZED和Van合计持股75.83%,相当于蓝月亮上市后的21.75亿港元的分红有超16亿港元落入潘东、罗秋平夫妇腰包,这个数字超过上市之后公司实现净利润总和的一半。
这种玩法是不是与A股很多炒概念的上市公司手法很相似?这还不算完。IPO前,2020年6月向唯一股东Aswann分派高达23亿港元的中期特别股息。
创始人夫妇中的丈夫罗秋平,公司每年都要给他开超800万港元的年薪。2022年年薪853万港元,2023年年薪812.1万港元。而罗东领取的年薪则更高,2022年年薪1438.1万港元,2023年年薪1211.6万港元。
试问,这样的公司,哪个投资者敢长期投资?即使是洗衣液、洗手液连续超10年双料第一的蓝月亮,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吧。估计也只有早在上市之前就低价入股的高瓴资本敢一直持股到现在!营销翻车后,产品质量问题同样待解从以上分析来看,好像关于蓝月亮集团上市之后业绩持续下滑的原因,似乎已经浮出水面。但实际上,还可以更具体的分析,其实导致蓝月亮集团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营收增长跟不上成本支出。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双料第一限制了市场份额的提升,自2018年以来蓝月亮集团的营收增速始终不突出,2018年营收已经达到67.68亿港元,到2023年才增长到73.24亿港元。所以,蓝月亮集团的毛利一直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45亿港元左右。
然而,以2023年为例,毛利45.4亿港元,怎么最后净利润就只剩下了3.25港元?中间的42.15亿港元全是期间成本。蓝月亮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销售及分销支出32.44亿港元,一般及行政开支11.14亿港元。其中,推广开支12.9亿港元,广告开支3.54亿港元。
从蓝月亮集团的推广开支变化可以看出,2023年蓝月亮的营销有多么疯狂。根据蓝月亮集团财报显示,公司产品推广主要通过知识营销,包括线上营销、线下营销、特别活动、商业广告。总之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蓝月亮现在似乎就是在用好的产品质量抢占用户口碑与砸钱营销抢占用户心智之间,选择了砸钱营销,一遍一遍的对消费者重复蓝月亮有多好,但同时又要反反复复的解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满的投诉。这种选择好像没有对错,也是很多消费品牌的选择,但却可能不是最有效的。
2.6月13日,光伏及储能企业晶科能源携多款全新升级的光储方案亮相2024上海 SNEC太阳能光伏展。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公司组件全球出货总量已超过230GW,第五次登顶全球光伏组件销量第一,卓越成绩领跑行业。产品获得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背后,是晶科能源对于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指出,晶科能源的优势在于“研发一代,量产一代,领先一代”。
2021年三季度,晶科率先采用N型TOPCon技术,发布了第一代Tiger Neo组件,成为全球首个规模化量产N型的光伏企业。TOPCon相较于HJT和BC类技术,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前最重要且主流发展方向。今年5月,公司公开宣布其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电池研发效率达到33.24%,实现了第26次打破光伏产品效率和功率的世界纪录。
在量产效率方面,晶科也总是抢先一步。目前晶科已经大规模量产并出货24%以上效率的TOPCon组件,领先于其他企业对于提升23%TOPCon组件良率的研究。与之相比,跟TOPCon同时代的HJT、BC类技术却发展缓慢,使用者寥寥。良率和成本便是最大问题之一——这类技术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效率,良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而晶科98%以上的TOPCon良率,使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研发一代,量产一代,领先一代”是晶科务实的研发理念,持续为客户提供能稳定供货的、成熟的、可靠性高的、风险低的产品是晶科所踏实践行的。
智能极致安全我们只关注,把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政策走向、产能出清、业绩分化,这些因素都会加速行业重新的所谓的洗牌。”在SNEC光伏展的媒体交流会上,面对光伏行业内部的不稳定性与挑战性,钱晶表示,“我们只关注,把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晶科能源始终从客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向市场推出了全系统解决方案。晶科蓝鲸SunTera 5MWh源网侧储能系统作为最新研发的全新一代大储系统,具备安全可靠、高效灵活、智慧运维三大核心优势。另外,晶科海豚SunGiga 261 液冷一体柜集成了电池模组、BMS、PCS、消防等设备,为用户提供了1000V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具备性能强悍、便捷灵活、安全可靠三大优势特性,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性能提升,可对应满足多元应用场景需求。
在未来,光储融合也将会成为晶科能源发力的一大趋势。从技术上来说,光储、风储天然匹配。光储融合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未来更多将是做在控制调用上的。晶科能源储能事业部产品总经理吴殿峰表示,未来晶科会重点发展光储融合控制技术,特别是智能控制技术。储能需要调节电网频率、电压等功能,还需要实时地监测电网的状态,让光伏真正的像传统能源一样进入电网,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这一块光储融合上,我们会坚持这条线上走,我们未来会在光储融合,和谐地去控制,这成为晶科一个重点的发力点。” 吴殿峰表示。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指出,市场化能力是晶科能源的优势之一。“尤其是在现在情况下,最关键的是你的市场化能力,你有产品,你有产能,不代表能卖得出去,不代表客户会买单。”钱晶表示。
本次展会中,晶科能源正式宣布与曼城足球俱乐部达成为期数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此次强强联合,晶科能源将进一步加速提升在全球商用和消费者端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份额,扩大品牌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而曼城俱乐部也将在基础设施及场馆运营上获得强大助力,成为国际足球领域可再生能源计划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同时,晶科能源还将助力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的升级计划——共同打造国际足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站”。
与曼城的强强联合,只是晶科全球市场化的缩影之一。面对瞬息万变的海外市场,钱晶表示,在同样的压力下或者同样的风险下,相对来讲晶科是比较有准备的,晶科海外的产能比较多,也比较好分配。据悉,晶科能源在九大区,190多个国家,有多达3000多个客户,目前的出货量目标是100-110GW,订单可接度已经到了80%-90%左右。正是这样完备的海外市场布局,让晶科有能力应对不同国家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5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7.1
  • 江恩阻力:7.99
  • 时间窗口:2024-07-0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