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案例简资科,688223晶科能源

  • 作者:超级炒股
  • 2023-02-16 11:12:24
  • 分享: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并以此为基础向全球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太阳能光伏产品,持续输送清洁能源。公司主要产品是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根据全球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DATA.L)发布的数据,公司光伏组件产销规模稳居世界前列,组件出货量于2020年末累计超过70GW,在2016-2019年期间连续4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名。

市盈率(动态) 65.25每股收益0.17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0.87元 分类 大盘股市盈率(静态) 127.74营业总收入 527.72亿元 同比增长117.4% 每股未分配利润0.66元 总股本 100.00亿股市净率 5.73净利润 16.76亿元 同比增长132.37% 每股经营现金流0.23元 总市值1458.00亿每股净资产2.54元 毛利率10.24% 净资产收益率7.19% 流通A股19.60亿股

 1、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上半年,随着双碳战略推进的不断深入、全球疫情影响趋缓带来的能源需求反弹,以及欧洲地缘政治局势对能源供需产生的扰动,国际能源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在此背景下,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更加凸显,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随着N型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市场对高效先进产品的需求更为旺盛。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组件出口量共计78.6GW,同比增长74.3%,欧洲、印度、巴西等市场保持了旺盛需求,光伏组件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51.5%、11.6%和11.1%。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其中分布式装机新增19.65GW,集中式光伏新增11.23GW。分布式占比63.6%,是我国上半年装机量的主要增量来源。 
  同期,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上半年各环节产出增幅均大幅增长。据CPIA数据,上半年,多晶硅总产量约36.5万吨,同比增长53.4%;硅片总产量约152.8GW,同比增长45.5%;晶硅电池总产量约135.5GW,同比增长46.6%;晶硅组件总产量约123.6GW,同比增长54.1%。与此同时,大尺寸、薄片化、N型产品等先进技术推广进程不断加速。据CPIA统计,2022年上半年新扩产的光伏电池片项目中,N型电池总容量占比达30%,已公布的国内N型组件招标需求已超过4GW,较2021年全年增长4倍。 
  2、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以光伏产业技术为核心、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长期专注于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现阶段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并以此为基础向全球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公司建立了从拉棒、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产品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光伏电站投资商、开发商、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终端客户。公司的终端产品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环节中间品包括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公司生产环节的终端产品,也是公司面向市场的主要产品,客户群体为全球范围内光伏电站投资商、开发商、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销商。公司光伏组件产品目前以单晶组件为主,结合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公司应用了PERC、TOPCon、双面(含双玻和透明背板技术)、半片、多主栅、大尺寸等电池及组件工艺技术,结合当下市场需求,差异化地开发推出了多个系列光伏组件产品。公司在2021年11月推出应用了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Tiger Neo系列高端组件产品,兼具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低衰减等特点,在户用分布式市场和大型地面电站的高功率应用场景中具有广泛受众。 
  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包括盈利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研发模式、销售模式等,在报告期内与前期相比无重大变化。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低氧低同心圆N型单晶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建立直拉单晶数值模拟及同心圆机理模型,开发同心圆缺陷对应控氧技术,确保大尺寸硅棒氧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显著降低同心圆缺陷比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N型硅片薄片化切片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开发薄片化切片工艺技术,改善切片品质,提升单位出片数,匹配电池、组件适配技术开发,确保电池效率、组件功率、可靠性、良率在标准范围内。 
  (3)N型HOT2.0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通过提升硅片品质,优化界面形貌以及先进金属化等多项技术,显著提升电池转化效率和发电表现,并于2022年4月创造了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换效率25.70%的世界记录。 
  (4)N型BC钝化接触全背电极电池技术 
  开发低复合金属化技术,匹配TOPCon电池钝化接触技术、电池背面图案化技术,形成全钝化接触BC电池成套工艺。 
  (5)Tiger Neo组件量产技术研究 
  开发基于大尺寸硅片电池的Tiger Neo组件量产技术,采用多主栅、半片、新型焊带等技术,全面增强组件性能、功率、能量密度和可靠性,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20W(182-78P)。 
  (6)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设计开发光伏幕墙及彩钢瓦等一系列产品,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工业厂房、商业大楼、车棚顶、阳光房等地方,助力建筑、交通、工商业等脱碳进程。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方面获得的奖项、资质 
  公司被国家工业和息化部认定为“光伏制造行业规范企业”。 
  (2)核心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公司研发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了解行业一流研究动向,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讨会,与全球学术专家共探光伏技术发展,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积极交流对话。参加的主要光伏学术会议包括IEEE光伏专家会议、欧洲太阳能光伏大会(EU PVSEC)、光伏国际会议(SiliconPV)、国际太阳能光伏论坛(SNEC)等,2022年上半年发表SCI论文2篇。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N型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大。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关键经营指标实现稳健增长。其中,营业收入334.07亿元,同比增长112.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60.1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019.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3.96亿元。报告期内经营业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组件销售的增长。2022上半年,晶科能源共向全球销售了18.92GW光伏产品,其中组件约18.21GW,规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组件出货预期为9-10GW。全年来看,公司有较强心完成35-40GW的组件出货目标。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全球主要市场销售领先 
  上半年公司全球组件出货量目的地中,欧洲市场占比最高(27%),中国(26%)、亚太(20%)和新兴市场(19%)均有较高贡献,北美市场占比较低(8%)。中国和欧洲有望成为公司今年最大的两个出货市场,公司也将通过领先的全球布局抓住不同市场间的轮动机会。 
  在欧洲市场,公司凭借在当地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建设、本土化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布局,以N型产品优势提升分销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客户光伏装机收益,N型TigerNeo系列组件产品在欧洲市场实现了大量签单和较高溢价水平。在中国市场,公司布局大基地同时,通过调整销售组织架构,设立新场景营销部,专注分布式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实现出货量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容量的增长成为公司销售增长重要来源。此外,在拉美市场,公司与占据巴西分布式市场份额约30%的AldoSolar签署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N型组件分销协议,实现了公司在巴西市场领先的市占率水平。在印度市场,根据BRIDGETOINDIA研究机构数据,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已并网项目中组件供应的市占率为19%,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上半年公司出货结构不断优化,分销出货占比约50%,大尺寸产品出货占比超80%。 
  (二)先进高效电池产能投产 
  垂直一体化能力是光伏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能力。报告期内,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及产能的稳定性,公司在做大产能规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做强产业链,优化垂直一体化产能,有序推进组件、电池片和硅片的逐步扩产。 
  2022年上半年,公司产能一体化率进一步提升。公司年初投产的16GW大尺寸TOPCon电池产能已于二季度满产,关键指标均符合预期。后续尖山二期11GW和合肥二期8GW电池产能已在建设中,并将有更高的提效降本目标,以保持公司在N型技术领域的领先性。2022年年底,公司在单晶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预期将达60GW、55GW、65GW。未来,公司将继续夯实行业领先的一体化产能水平,最大化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实现技术革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快速嵌入,不断降低一体化生产成本。同时,高效N型产能在公司一体化产能结构中的占比也将持续提升。 
  (三)提效降本持续推进 
  公司在TOPCon领域有丰富的技术储备,量产规模和核心工艺优势明显。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N型TOPCon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超过24.8%,且效率仍在逐步提升,并在未来2-3年有清晰的降本路径,通过在IBC、叠层、钙钛矿等新型技术路线上的持续探索,公司有心在行业持续保持领先。报告期内,公司一体化非硅成本下降显著,在技术创新引领下,通过持续对标工作,结合跨体系联合量产提升攻坚作战,在TOPCon关键降本指标上持续领先于同行业。公司硅片减薄及降本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减轻了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目前,公司N型、P型一体化同成本项目总体进展符合预期。N型技术在硅片、组件环节已体现成本优势,在电池环节降本工作也在持续推进,未来N型产品有更大的提效降本空间。 
  (四)运营管理提质增效 
  息化、智能化是公司提质增效的核心手段。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息化平台优化一体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优化公司人力配置以提高公司整体运转能力;通过上线智能化订单产品管理PLM系统,有力提升了BOM设计、技术文件及铭牌生成等方面的效率及准确性;通过上述息化、智能化提质增效提高决策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快原材料及库存周转,降低成本。此外,公司借助自身行业地位优势,携手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链战略联盟,加强光伏产业链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共同打造专业分工、共促共赢的行业发展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因硅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能及时有效传导至下游光伏电站,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若未来硅料价格继续上涨,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未来,若发生行业政策不利调整、市场竞争加剧、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公司不能有效拓展国内外新客户、公司无法继续维系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或现有客户因经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向公司采购规模下降等情形,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使公司经营业绩面临下滑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迭代风险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速度较快,近些年在拉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要求行业内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化能力。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发方向,未能对具备市场潜力的技术投入足够的研发力度,或前沿光伏技术出现革命性突破而公司未能及时掌握,则可能出现技术落后的风险,从而使得公司面临丧失竞争优势甚至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2、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光伏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公司自主掌握了拉晶、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该等技术及相关光伏产品是保持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公司重视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管理和保密制度,且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尽管公司采取了多项核心技术的保密措施,公司未来仍存在核心技术被他人抄袭、核心技术息保管不善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导致的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从而将对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尖伏大牛。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7.1
  • 江恩阻力:7.99
  • 时间窗口:2024-07-0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