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老鼠”支撑的CMC,CXO也看上了这门生意?

  • 作者:露营
  • 2022-04-19 15:01:46
  • 分享:

“老鼠”支撑的CMC,CXO也看上了这门生意?

来源药智网/凡凡


在俄罗斯一座实验室前,有一尊很有意思的雕像,它是一只由青铜铸造的老鼠,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有学问,正在专心致志地编织一条双链DNA。这座实验室老鼠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以科学的名义牺牲生命的无数实验室老鼠。

长期以来,老鼠一直被用来帮助研究人员取得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它们不仅体积小,成本低,寿命短,繁殖周期快,而且与人类的基因相似,这意味着科学家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许多世代,还能够在它们身上看到许多相同的人类症状。

人类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实验小白鼠功不可没。

近年来,创新药物研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投资热点,随着制药企业资助的临床试验数量不断增加,对实验动物的需求与日俱增,催生了一批快速发展的专营实验动物企业。南模生物已于2021年年底登陆科创板,药康生物正在等待上市阶段,百奥赛图也即将在港交所亮相,这个赛道正在变得越发热闹。

药物研发带动CMC行业快速发展,“小白鼠”功不可没



小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结果表明99%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具有同源基因。

关于小鼠模型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09年,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通过近亲繁育获得了第一个等位基因纯合、遗传背景一致的近交系小鼠品系DBA,这是公认的第一个现代实验小鼠株系。

1929年,美国缅因州杰克逊实验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创建,开创了现代实验动物产业先河,也成为今天实验动物企业的绝对霸主。

1940年之后,小鼠微生物控制技术始创,1966年,科学家发现了具有免疫缺陷表型的自发突变的裸鼠,1976年第一只转基因小鼠诞生,1987第一款基因敲除小鼠出世,2002年小鼠基因组序列被解读,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更是使基因编辑模式动物的应用更加普及。

我国实验小鼠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市场相对处于发展早期。

1918年,齐长庆教授开始饲养我国最早的实验动物小鼠。

1946年汤飞凡教授引进Swiss小鼠,后来培育成为广泛使用的昆明小鼠。

上世纪50年代,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先后建立,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实验动物饲养繁殖基地。

随着近年来国内“医药研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非CMC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也在高速增长。小鼠模型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为28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元;预计到203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亿元。

中国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来源药康生物招股书


国内雄心万丈的参与者




目前,国内实验动物企业主要参与者包括维通利华、南模生物、赛业生物、百奥赛图、昭衍新药等。

其中市占比居于首位的是“维通利华”,核心小鼠模型群来自Charles River,主要业务为大鼠、小鼠、豚鼠等动物模型生产。2019年其业务收入2.2亿元,业务类型基本都是成品小鼠的销售。

而维通利华作为Charles River在中国的子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讲并非本土领域参与者,而是本土参与者的主要替代对象。随着近年来国内本土企业异军突起,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国内实验动物的主要参与者都制定了十分宏伟的发展计划。

百奥赛图拟定的发展计划为“千鼠万抗”。

“千鼠万抗”计划拟逐个敲除1000多个潜在抗体药物靶点,以创造1000多种目标敲除小鼠。截至目前,百奥赛图已敲除超过980个目标基因,每种敲除RenMab小鼠能针对给定系靶点蛋白质的不同表位制备400至600个抗体,包括采用多物种交叉免疫方式识别从小鼠到人体保守表位的抗体。

2020年百奥赛图总收入为2.53亿元,其中模式动物销售收入6594.8万元,占26%。

来源百奥赛图官网


药康生物最具竞争力的业务要数“斑点鼠计划”。

自2019年起,药康生物便大规模开展小鼠编码基因全敲除计划,旨在预先构建小鼠所有2万余个蛋白编码基因的KO(全身性基因敲除)和CKO(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品系库,即为“斑点鼠计划”。

“斑点鼠计划”小鼠品系库实现了KO/CKO小鼠模型的产品化供应,交付周期由4-7个月最多缩短到7天,同时降低了费用。截至2021年6月底,药康生物“斑点鼠计划”资源库已拥有约19000个品系,数量全球排名第一,涵盖了肿瘤、代谢、免疫、发育、DNA及蛋白修饰等研究方向的基因。

2020年,药康生物总营收2.6亿元,其中,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收入1.53亿元。

来源药康生物官网


南模生物在服务于创新药研发的药效评价动物模型方面具备优势。

紧跟国际肿瘤、免疫、代谢、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趋势,南模生物针对上述治疗领域的主流靶点,如PD-1、PD-L1、CTLA-4、CD47等,系统性地建立了接近300种人源化小鼠品系,广泛地应用于动物模型药效评价领域。

另外,针对基因修饰动物模型需求新的特点,南模生物选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成药前景的基因建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资源库,已基本完成建立200种Cre/Dre等重组酶工具模型资源库,为基础科研提供模型支撑。

2020年,南模生物总营收1.96亿元,定制化模型、标准化模型和模型繁育收入1.53亿元。

来源南模生物官网


看着国内本土实验动物企业拥有如此清晰的发展计划,让人十分欣慰。但其实事实上,大出意外的是,随着行业的不断推进,实验动物行业主营企业的真正竞争并非来源于同行,往往被忽略的“跨界”竞争反而是蛋糕被分走的主要原因。


CXO染指实验动物行业,试图完成上下游统一




就国内目前情况而言,行业除了小鼠模型研究上的诸多技术性问题与人才问题,近来最被关注还属“国内CXO企业对行业的不断跨行侵入”。

2021年,康龙化成为了加强对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和供应体系的稳定,以收购金额6862万元,增资金额4140万元的代价取得了肇庆创药生物的控制权,并以2.06亿元代价收购了中科灵瑞(现更名为“康瑞泰”)100%股权,截至2021年结束,康龙化成实验动物存栏数近10000只。

2022年3月,康龙化成又耗资8360万元收购了北京安凯毅博生物100%股权,北京安凯毅博生物主营也为饲养、繁殖实验动物。

2021年,昭衍新药子公司苏州启辰的基因编辑平台成功创建了针对不同疾病的基因编辑细胞系、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以及基因编辑犬模型等系列模型,这些模型已应用于药物非临床评价。

以上种种,看似是CXO企业为了保持实验动物稳定供应链以及实验动物行业其行业本身的“卡脖子”效应,但随着未来更多新药研究的进行,有了昭衍新药、康龙化成自控实验动物的先例下,难保其它头部CXO企业不会随之染指“实验动物行业”,这也必将极大的增强行业本身的竞争压力。

结   语



一只小白鼠就能带起百亿市场规模,这是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高速发展的衍生成果之一。

而无论实验动物行业最后如何与下游CXO行业相处,至少随着实验动物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行业前景是客观的,繁荣且竞争血腥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而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种种处于生命科学上游的企业迈出了婴儿蹒跚的第一步,给予时间,给予耐心,多年以后,或许我们能看到世界级企业的诞生。


参考资料

各大上市公司招股书、年报、公告等

《“千鼠万抗”的雄心百奥赛图冲刺港交所》,贝壳社,2021年8月31日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0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0.7
  • 江恩阻力:12.04
  • 时间窗口:2024-06-2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