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MCU芯片里的投资机会

  • 作者:咸鱼翻身
  • 2021-04-28 17:46:10
  • 分享:

MCU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按位数可分为 1、4、8、16、32、64 位。传统的低功率 MCU 设计都是以 8 位 MCU 为主,随着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园区的应用,8 为处理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2 位低功耗MCU 日渐兴起。预计 2020 年 32 位 MCU 市场占有率将超过 62%(较 2015 年占比提升 6pct),随着物联网的普及,32 位 MCU 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MCU应用于EPS和ECU中,ESP应用于1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ECU应用于各类汽车的控制系统中。MCU扮演着汽车内各类分散设备“小脑”的角色,分散在座位、雨刷、空调、影音、动力等多个部分,一辆车包含几十甚至上百个MCU。仅分析ECU所需MCU数量,普通传统燃油汽车、豪华传统燃油汽车、智能汽车的单车ECU数量平均为70、150、300个。考虑到每个ECU中均需要MCU,因此单车中MCU数量至少高于70个。

正常情况下MAU交付期在10-20周期间,本轮芯片荒中,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交付期预计分别延长至26周、24-30周、36周。芯片厂商普遍提价10%-20%,预计高价位将保持到2021年Q3。受本次芯片荒影响,汽车行业产量严重下滑,经济亏损预计超600亿。据Bernstein预,计2021年“缺芯”在全球造成汽车产量损失为200-450万辆,AlixPartners预测2021Q1本轮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140亿美元损失,2021全年将有610亿美元损失,其中中国占250亿美元、欧洲占140亿美元。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汽车需求萎靡,2020年4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3%,汽车厂商纷纷进行芯片砍单,导致芯片供应商或降低产能或暂时停工。2020下半年,疫情逐渐好转,汽车需求回暖,至2020年9月,汽车销量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而汽车厂商预测普遍偏悲观,低估需求反弹。芯片上游厂商产能规划所需周期长,产能调整具有滞后性。汽车芯片厂商需在整车出货前5-6个月完成产能规划,因此,车企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低估导致汽车芯片供应不足,上游供应链需要至少两个季度调整产能。

由于晶圆制造商更加偏向于将产能分配给高利润产品,因此用于低利润家电的芯片的生产已经被排到了最后。达证券研报显示,MCU龙头厂商的产能正在向价格和利润率更高的MCU倾斜,导致家电等领域MCU产能减少。在目前车用MCU缺货压力仍未缓解情况下,MCU缺货潮加速蔓延,中低端MCU产业进入高景气阶段。

“由于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MCU仍处于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义隆电子和盛群半导体都已经宣布“暂停接单”。盛群半导体交期在2022年的订单已经暂停接单;对于2023年交期的订单,该公司预计2022年5月晶圆厂提供2023年的产能后才会开放接单。

此外,盛群半导体透露,晶圆厂及封测厂通知近期将有另一波涨价,涨价幅度为15%至30%。汽车电子、物联网和消费电子等应用需求持续提升,推动了MCU市场稳步增长。自去年3月以来,MCU产品报价持续上涨。全球知名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预计,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有望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

半导体是世界上交易量第四大的产品,仅次于油、成品油和汽车,行业具备高度专业化的全球供应链。半导体供应链上有超过50个节,平均有来自25个国家的企业参与直接供应链,23个国家的企业参与支撑工作。所有国家产业链中相互依存,在部分环节发挥其相对优势。美国科技实力领先,在研发密集型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EDA、Core IP、芯片设计和先进制造设备环节占据全球主要份额;东亚政府支持大规模资本投资,因此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和熟练的劳动力,在晶圆制造环节处于前沿;中国则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度相对较低的组装、封装和测试环节积极投资,形成独特优势。

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虽然对华为等OEM厂商有负面影响,但却间接带动了“国产替代”热,为国内MCU厂商创造了大好商机。预计到2023年国内MCU厂商的出货量将增长到256亿元,其中在消费电子MCU市场的占比将达到86%。。国内MCU出货量中,主要以 8 位产品为主,占比 60%以上,而 32 位 MCU 占仍大幅低于全球占比。在国产替代背景下,我国 MCU 厂商凭借本土化优势,贴合消费场景,实现在中低端产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提前布局32 位 MCU 产品市场,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ARM 内核授权,现已经涌现了一批细分行业的优质厂商,在中低端市场上不断切合我国的消费品市场需求,塑造了细分行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并持续向32 位 MCU 市场渗透。

根据2020年国内MCU厂商的上市公司财报,中颖电子以9.5亿元的MCU销售额占据第一的位置;兆易创新的MCU收入为7.55亿元;上海贝岭的MCU营收为2.69亿元;东软载波为2.15亿元。以兆易创新为例,在国内MCU高端市场,兆易创新市占率为9.4%。该公司积极布局32位通用型MCU市场,目前已经形成近20个系列、300多款芯片的产品矩阵,以ARM Cortex-M4系列为代表的新产品跻身高端市场,同时也开始量产基于RISC-V内核的MCU芯片,公司MCU 产品累计出货数量已超5亿颗,客户数量超2万家。2020 年公司量产发布基于Arm® Cortex® -M23 内核的GD32E232 系列超值型微控制器,以及基于 Arm® Cortex® -M33 的高精度实时工业控制E507/E505/E503 系列微控制器。像兆易创新这样的国内MCU厂商,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新兴的物联网、汽车电子,以及工业控制领域。)在“MCU 全球供应紧张持续+工控国产替代+公司已从小规模验证过渡到量产”多重背景下,20H2 营收5亿元,同增 105%,21Q1 增速进一步提升,该业务已进入爆发阶段,预计产能将逐季释放,2021年全年增速超过 2020 年。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8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86.09
  • 江恩阻力:91.8
  • 时间窗口:2024-07-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9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