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复盘2021年(五)新的一年我们该如何投资?

  • 作者:dmssxh
  • 2022-01-04 08:17:24
  • 分享:

著名经济学家Keynes(凯恩斯)的著作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有一句话
“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普通人都是羊群效应,宁可模仿别人而失败,不愿让自己成为异类,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

而Baillie Gifford的基金经理James Anderson则更进一步指出
“If you were conventional, you would fail.”

在投资领域,如果你只是走常规路,你注定失败。


我前面几篇复盘2021年投资的文章里,分别探讨了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霍华德马克思,Baillie Gifford最牛逼的基金经理James Anderson,《金融怪杰》(Unknown Market Wizards)里十几年涨幅一万倍的杰夫纽曼(Jeffery Neumann),特斯拉老板马斯克,互联网风投教父马克安德森,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国内著名基金经理高毅冯柳和景顺长城的基金经理杨锐文等人对于商业和投资的主要观点。

今天我汇总一下他们的观点,看看新的一年里要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思维?


1.最好的投资思维


Baillie Gifford的投资思维我认为是最好的,他们只投世界最稀缺的真正能给人类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成长股。

这种公司非常稀少,按照他们自己统计,美国90年股市历史,2万多个上市公司,牛逼公司才90个,千分之三的比例。
他们尽量在公司的早中期重仓投资,并长期持有,至少持股5到10年以上。
无论是千分之三的选股成功率,还是5到10年的持股周期,普通人都做不到,所以这条路也是最高难度的。

因为早中期的科技股投资难度大,所以必须通过分散持仓的方法降低风险。
Baillie Gifford单个仓位的最高占比原则上不超过10%,即使任何一个公司投资失败,对整个资产的影响都会比较小。

Baillie Gifford的投资思维更加类似风投,投资早中期的牛逼成长股,投资难度比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更高,但是获得的回报也比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更高。

(说明Baillie Gifford也投资非上市公司,也就是横跨一二级市场)

由于科技股的复杂性高,所以Baillie Gifford的基金经理和另外一个以投资科技股出名的美国基金经理比尔米勒一样,都喜欢去圣菲研究所(the Santa Fe Institute,SFI)取经。
因为圣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科学,理解科技股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2.次好的投资思维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比Baillie Gifford的投资思维更保守。
也正因为如此保守,在新时代按照巴菲特思维能找到的优质标的不多了。

例如,亚马逊和特斯拉,都不符合传统的巴菲特风格。
还不仅仅是亚马逊,连谷歌,微软等等,巴菲特都看不上。

巴菲特只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盈利模式,现金流最保险。
互联网就不同了,可能前期要长期亏损,大量烧钱,烧到后来成为剩者,才坐地收钱。
特斯拉其实也很典型,前期是不可能赚钱的,用户规模必须要到一定程度才能盈利。

巴菲特不可能像Baillie Gifford这样投资早中期的特斯拉,但是等特斯拉的竞争优势已经很明确了,市值也很大了,估值也便宜了,巴菲特反而可能有兴趣买入特斯拉了,就像他在苹果市值很高的时候买入苹果。

因为科技股的早中期的盈利模式往往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经典模型,巴菲特只能在公司的中晚期才开始投资。
这样做会有几个风险。

第一个风险,成熟期的科技股很可能是价值陷阱,它过去的竞争优势其实已经落伍了。
例如巴菲特投资IBM就是个例子。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11年宣布开始建仓IBM,并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然而,IBM的转型并未能提升公司的业绩。2018年,被套多年后,伯克希尔终于忍不住彻底清仓IBM,割肉出局。

第二个风险,成熟期的科技股往往成长空间已经有限,赔率不高,必须重仓才能获得高回报,而重仓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伯克希尔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持仓报告显示,293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由44家公司组成,前5名持股占总投资组合的76% 以上。持股前五名是苹果, 美国银行, 美国运通, 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
伯克希尔在二季度维持苹果持仓不变,总市值为1210亿美元,持仓占比为41.45%,为第一大仓位。

苹果一个公司占据了40%的仓位,从这个角度,巴菲特的投资其实和满仓赌博已经接近了,如果这个重仓股一旦发生黑天鹅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Baillie Gifford的“早中期分散投资科技股”的模式,比起巴菲特的“中晚期重仓投资科技股”的模式,承担的风险更小,获得的收益更大。
所以,在科技股为王的时代,我认为巴菲特价值投资思维不如Baillie Gifford的投资思维。


3.更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思维


无论是Baillie Gifford,还是巴菲特,在新时代的投资难度都很高,因为符合他们投资标准的公司太少了,千分之几的概率,普通人很难找到。

普通人要求更高的容错率。
即使我们买的是垃圾股,普通股,投机股,概念股,我们也能赚钱。

所以,适合普通人模仿的对象有三个,杰夫纽曼(Jeffery Neumann),高毅冯柳和景顺长城的基金经理杨锐文。

这三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是都喜欢投资高赔率公司,仙股,垃圾股。

区别是什么?
杰夫纽曼和杨锐文喜欢亲身调研,高毅冯柳则不强调深研。
因为高赔率股票,往往非常冷门,成交量稀少,股价维持低位,券商研究报告都很少,你可能找公开的资料都很少。

如果不去亲身调研,你也很难判断这个公司究竟好还是坏,基本面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

但是亲身调研难度很高,对人脉,资金,时间,还有投资者自身的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

我们可以看看牛逼的机构都是怎么做调研的。

譬如研究一个公司的产品销量,机构可以拿到电商平台每天,每周,每个月的销量息,可以在工厂,零售店铺现场统计货车,顾客数量等等。

之前几年的CDN牛股网宿科技,据说有人是从网宿科技的大客户腾讯那里搞到了采购息。

据说股神林园每年花几百万,上千万购买各种医疗数据库,行业的风吹草动人家第一个知道。

据说机构通过汇总海底捞店铺内充电宝的使用数据,发现海底捞业绩下跌。

普通散户有这个资源去获取这些息吗?
不太现实。

大部分高赔率股票,必须要有获取息差和理解息的优势,否则就只能分散持仓来规律风险。

当然,外行要获得一个行业的独门息和深入理解也非常困难。
所以投资自己从事的行业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国内这样的案例已经有不少。
第一个是张国荣,武汉一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生物医药行业已经工作了20多个年头,发现了长春高新的投资价值,重仓买入赚了几十倍。
第二个是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因为自己就是从事电动汽车行业的,所以对特斯拉的投资价值很懂行,重仓买入获得了巨大成功。
第三个是深圳某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大神,他很早就从事独立站建站和推广工作,因此认识到了shopify的投资价值,重仓买入赚了几十倍。

如果只有某个行业的丰富经验才能投这个行业的股票,那么对普通人就太不利了,因为你从事的行业可能压根就没有多少上市公司。
那还有最后一个好办法,就是仅凭借公开息就能重仓买入的高赔率股票,才是普通投资者要追求的圣杯。

那也许你说,真的有这样的高赔率股票吗?
其实真的是有的,还不少,关键是投资者首先要排除各种教条主义。





长城科技底部时,市值才20多亿。
而公司的利润其实也很稳定,都是1亿多。
算起来PE才20倍。

那么这个PE会稳定吗?
其实长城科技所在的电缆行业主要面对电力领域,需求是很稳定的。
只要看看各种电力建设的行业数据,铜加工的行业数据,电缆行业的统计数据,我们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即使我们没有去长城科技公司现场调研,仅仅凭借行业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利润至少不会继续下滑了,那么20多倍的公司真的不贵了。

然后再考虑到,电机扁线的技术门槛并不算高,而他们电磁线公司是最适合生产电机扁线的,技术协同性最高。
一旦考虑到电机扁线这个蓝海第二曲线之后,20多倍的长城科技就太便宜了。

所以,底部的长城科技,其实赔率很高。主业有稳定的利润,股价往下继续暴跌的空间不大,有电机扁线这个第二曲线,业绩增长的空间很大。

只可惜,我之前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我对终局思维太迷,我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机方面机会不大,因此整条产业链我都不太关注,第二个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有偏见,对低毛利的行业特别瞧不上,正好铜加工是毛利最低的行业之一。

像新能源汽车电机扁线这样“从0到1”的产品,其实谈不上竞争格局,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所以精达股份,长城科技,金杯电工等同行大家都成为了牛股。

投资高赔率股票,买入很重要,卖出也同样非常关键。
因为大部分高赔率股票的质地并不好,所以股价的过山车波动特别厉害,如果不及时卖,可能是一场空,甚至公司清零了,你血本无归。

特别是美股和港股都是T+0交易而且不限制涨跌幅,一旦碰到利空,股票直接跌90%,跌成零头都是很正常的。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电机扁线这种低门槛的行业,可以预期,他们很快会产能过剩,一地鸡毛。

所以行业景气投资需要及时卖出,不要老想着长期持有,因为大部分公司迟早会坐过山车回到解放前。



杰夫纽曼买的公司,很多后来都破产了,那为什么杰夫纽曼能够赚到钱还全身而退呢?
因为人家确实厉害,买入和卖出都要做到be first,在股价底部时通过亲身调研获取的息差比任何人都更早的买入,在股价高位时碰到风险也比任何人都更早卖出。

杰夫纽曼在几种情况下都会出货
在利好消息发布当天;
在上市公司调研会议室碰到其它投资者;
有任何其它投资者向他推荐这个股票;
有任何重大利空(店里的营业员告诉他CBD商品有杂质,他第一时间卖出这个CBD公司);
股价跌破长期重大趋势线。


杰夫纽曼只做第一个吃鱼的人,即使只吃个鱼头也无所谓,反正他买的都是高赔率股票,鱼头也能赚很多倍。
如果有鱼身,鱼尾,让别人赚,他也不心疼。
但是如果碰到风险,他绝对第一个跑掉。
即使有暴雷,也套不住他。


总结一下,投资需要综合权衡赔率,胜率(确定性,概率)和仓位。

一般来说,高赔率的股票往往伴随着低确定性(低胜率),高确定性的股票则伴随着低赔率。

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喜欢确定性,所以往往通过重仓来提高盈利。
巴菲特本人重仓苹果的仓位达到40%以上,这个其实很吓人。
如果这个重仓股看走眼或者碰到黑天鹅,对整体资产的损失会超过想象。

反过来,如果喜欢高赔率,那么往往确定性很低。
买10个高赔率股票,可能一个赚了10倍,其它9个都赔了,甚至有些破产了,到头来赚10倍的钱全吐回去,还把本金也赔了。

所以,无论高赔率,高确定性,都会有失败的风险。
赌性更大的喜欢满仓一个股票甚至加上几倍杠杠,那一旦出错更加完蛋。

2021年上半年,我还是喜欢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侧重基于竞争优势的确定性投资。
然而下半年,除了新能源等少数行业,符合巴菲特价值投资思维的赛道股们纷纷崩溃了。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投资环境终究是不同的。
考虑到老龄化等长期风险,可以推导出很明显的结论,在A股已经很难找到长期持续成长的阿尔法投资标的了,应该多考虑基于景气的贝塔投资。
雪球大V药神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对我有不少启发。


不管是高赔率投资,还是高确定性投资,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投资的胜率。
而要提高胜率,只能在息获取和息解读两个方面下苦功。

只可惜,被价值投资理念洗脑太久了,思维会比较教条。
举个例子,价值投资者看到毛利率比同行高的,怕造假,不敢买,看到毛利率低的,又嫌商业模式不好,不想买。
条条框框太多了,那么很多高赔率股票就别看了,因为他们的基本面缺点都很明显,所以赔率才那么高。


进化论告诉我们,投资环境变了,投资思维也必须跟着进化。
投资思维越多元化,我们能挖掘的投资机会越多。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1.43
  • 江恩阻力:22.85
  • 时间窗口:2024-06-11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2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