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我为什么认为迪安诊断市值可以突破500亿?

  • 作者:羽涵
  • 2021-10-16 23:50:25
  • 分享:

        昨天迪安诊断发了三季度预告,业绩同比增长30%-45%,净利润中值在12亿左右,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和非经常性损益基本相等,可以认为上述净利润基本为公司经营性净利润。考虑到四季度公司会集中计提费用和奖金等,保守估计公司全年净利润在14-15亿左右。按照180亿估值计算,市盈率仅为12-13倍。当然,市场的估值逻辑有考虑到核酸检测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即使把这部分收入剔除掉,根据我的理解,目前公司估值水平依然处于非常低的位置。相对同处杭州的“牙茅”,公司估值就是白菜价。个人认为,悲观5年,乐观3年,公司市值会突破500亿元,此时买入未来实现超预期收益的可能性非常大。

        今天外面装修,吵得要死,索性爬起来码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迪安诊断的理解;

        一、行业和竞争格局

        ICL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不用赘述,虽然各个国家普及率会有差异,但在中国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时共识。IVD市场总量增长和ICL占比提升两个因素确保“赛道”优势不会减弱。从竞争格局看,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双寡头格局已现雏形,任何一家想通过弯道超车实现三足鼎立的难度很大,有望复制美国lab和quest的发展格局。至于为何是双寡头而不是三足鼎立?我也没想明白具体的内在逻辑。

        二、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的比较

        目前金域医学市值480亿,市值是迪安诊断的2.5倍还多。金域医学2021年半年扣非净利润10亿元,迪安诊断同期半年报扣非净利润为6.3亿元,显然估值水平比迪安诊断高出不少,市场更看好金域医学的逻辑是什么?

        我认为有几点

        (1)金域医学血统纯正,成立时即为纯粹的ICL公司,迪安诊断则是以代理起家逐步转型为ICL公司,中间还掺杂着一系列渠道公司的收购,产生了大量商誉。

        (2)金域医学在实验室布局、特检能力、渠道能力和品牌等方面都比迪安诊断要优秀一些,这些都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得到反映,不容否认。

       (3)金域医学的梁总医生出身,他的背景显然有利于公司贴近临床,也让公司在技术投入方面更显得执着。迪安诊断的陈总恰反是业务出身,这对公司快速发展强化技术能力肯定有一些影响。当然,我们不能用因此对创始人吹毛求疵,这是公司的基因,要理解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和背景。

        上述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并没有就此和公司有深入交流,都是来自于日常工作中的零散息,有不对支出大家可以指正。

        3、为什么我会看好迪安诊断?

         如果按照上面的观点,金域医学除了估值不占优势以外,从其他角度看都应该是投资的首选,为什么我在此时看好迪安诊断?因此迪安诊断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和机会。

        (1)如果考虑到迪安诊断为双寡头之一且估值便宜,再加上行业前景的判断,这应该可以成为买入的理由之一;

        (2)两个公司灵魂人物的背景不同,从过去看,梁总占了上风,但是陈总自上市以来也展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品质坚韧——2018年差点扛不住、执着——对迪安诊断有自己的梦想且持之以恒、专一——没有别的产业。他还有很轻的概念能力和宏观表达的水平,虽然迪安诊断的落地能力不值得恭维。

        (3)市场一直认为迪安诊断渠道公司的痕迹很浓,渠道公司在未来的集采中面临很大的政策风险,市场没有看好的长期逻辑,比如润达医疗这种。但是,迪安诊断调整业务结构的成果很明显,我相公司未来会持续增加ICL业务占比。当市场意识到公司不是一家传统的渠道公司时,公司估值水平理应得到提升。

        顺带说一下,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公司不应该重金在全国收购执系公司的渠道,核心逻辑是渠道公司前景不看好,同时不认为这些渠道有助于公司ICL业务的区域落地和突破。我认为在全国收购渠道公司和ICL业务协同这事儿,公司肯定是慎重考虑过的,虽然中间有些失误,但是不能否认其价值。

        (4)公司在持续的补短板和构建生态,比如增加特检业务占比、强化技术和学术能力、增加自产产品/耗材占比。我认为公司有可能打造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涵盖产品、渠道、ICL、C端业务,这种闭环会提高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和抗风险能力都会提高。

        (5)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人才短板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外委调研和得到类似的息,具体原因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希望黄柏兴的加入能够在这方面有显著改观,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6)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公司经过上市后的举债大量收购到2018年底的时候给公司造成极大的困难和风险,多少上市公司就此沉沦,还好公司熬过来了(也吃了很大亏),我认为这个过程代表着公司的成长和成熟,公司就此会进入一个稳定发展阶段,不大可能再出现类似的大起大落。我从一些访谈看,陈总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对迪安诊断是好事儿。

         总结一下,根据过去几年的持续跟踪,我能感觉到迪安诊断这两三年的变化明显,追随者最大的好处是有清晰的对标,知道努力的方向,我认为他和金域医学的差距是在缩小的。

        4、再说说疫情带来的核酸检测业务

        市场对公司的估值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核酸检测的收入不可能持续,未来收入和净利润会大幅下滑,公司在半年报的时候已经给出拆分数据,上半年核酸检测收入为9亿多,下半年估计会更少或持平。这块业务未来肯定会有收缩,也对净利润有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比实际的复杂一些。

        首先,整个世界在逐步接受和病毒共存的结局,核酸检测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常规性检测项目,不会完全消失,所以不能简单的以这块业务剔除的假定来给公司估值。

        其次,2021年和2020年核酸检测业务给公司带来大量的利润/现金且利润率高,这对改善公司的资金和财务状况,支持公司大力拓展其他业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试想一个公司凭空多出几个亿是不是对业务会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忽视了这种正向影响。

       再次,核酸检测业务应该有助于公司增强渠道能力,强化与客户的沟通,对公司未来传统业务和ICL业务的开展都会有积极帮助,所以应该对公司ICL业务的发展有乐观预期。

      总体上,我认为市场对公司核酸检测业务的前景判断过于绝对化和简单化,忽视了对业务的综合影响。

        5、为什么我认为估值可以到500亿?

        公司2018年扣非净利润3.3亿元,2019年扣非净利润2.7亿元(大额商誉减值)、2020年扣非7.4(4个亿的商誉减值),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2亿,全年预计在14-15亿,简单观察就可以发现公司即使在剔除核酸检测收入的情况下净利润是持续增长的,伴随着业务结构的优化(ICL占比上升)。在不考虑商誉减值的情况下,假设扣除核酸检测业务后公司2021年有12亿的净利润,以年化20%的增长速度,计算三年后公司净利润为20亿元,五年后净利润为29亿元。按照25倍市盈率计算,公司估值可以在3年后达到500亿元,按照20倍市盈率计算,公司可以在五年后达到500亿元市值。

        今天写这些东西一是实在睡不着,二是有感于资本市场估值的荒谬和不可理解,我们不好批评其他公司,但是可以为自己坚持的事情呐喊一下。

        以上是个人对迪安诊断的一些思考总结,欢迎探讨,拒绝攻击谩骂。

       最后强调本人持有迪安诊断的股票且仓位较重。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6.82
  • 江恩阻力:30.17
  • 时间窗口:2024-06-24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58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