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龙头能科科技

  • 作者:瀛洲
  • 2022-11-19 20:17:49
  • 分享:


公司概况智能制造与智能电气先进技术提供商,发展历程智能电气起家,发力智能制造

公司以智能电气业务起家,2015 年起发力智能制造业务,现已成为智能 制造与智能电气先进技术提供商

2006 年 12 月,公司前身北京索控欣博通电气有限公司成立,成立初期 主要从事工业电气节能相关业务;

2015 年 3 月,设立控股子公司能科瑞元,并开始筹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业务的工作团队,针对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开展专项研究;

2016 年 10 月上交所主板上市; 2019 年 1 月,并购联宏科技,完善了公司“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条,提 升了公司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优势;

2021 年 1 月推出了连续十年期的员工持股计划,加大对核心人员的激 励力度,持续确保公司人才优势;

2021 年 9 月自研产品乐仓生产力中台、后厂造新品牌正式发布,软件 系统与服务业务的平台化和产品化建设取得了进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 力;

2022 年 3 月,派发现金股利每 10 股人民币 1 元,预计现金股利 1665.7 万元。

智能制造+智能电气双核心业务布局,聚焦重点行业。智能制造业务方面, 公司主要服务于以型号产品为特征的制造业企业,提供 aPaaS 和 SaaS 相关 的工业软件产品与服务。

主要聚焦国防军工、高科技电子与 5G、汽车及轨道 交通、装备制造四个行业。

智能电气业务方面,公司以电力电子、自动控制 为技术基础,自主研发包括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智能电源、配套系统等智 能电气产品,深耕能源动力等行业客户需求。

自 2018 年起,公司智能制造业 务营业收入即超过智能电气业务,2021 年营收占比已超 8 成,成为公司重点 核心业务。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员工持股形成有效股权激励

祖军先生、赵岚女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前十名股东共计持有 47.24%股 权。祖军先生为公司控股股东,与赵岚女士为夫妻关系。

二人合计持股 26.56%, 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深岩投资为赵岚女士投资的合伙企业,其出资额占比 97.25%。

公司旗下有能科瑞元、能科瑞泉、联宏科技等子公司,协同发展增强公 司市场竞争优势。能科瑞元主要服务于离散制造业企业,目前已有百余人的 精英研发团队。

2021 年以排名第 59 的成绩成功入选,并获得推荐申请工 部专精特新“小巨人”。

联宏科技是一家为汽车、通用机械、工业电子等制 造业领域内的广大用户提供以产品全生命周期(PLM)软件、面向智能制造整 体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目前已积累了逾 2000 家客户,在 PLM 系统的实施和深度开发上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并与西 门子等国际知名工业软件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荣膺西门子大中 华地区、亚太地区最佳合作伙伴。

能科科技收购联宏科技后,完善了公司“智 能制造”全产业链条,提升了公司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 市场竞争优势。

十年期员工持股计划形成持续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积极性与公司人才优 势。公司自 2021 年推出了连续十年期的员工持股计划,加大对核心人员的激 励力度,持续确保公司人才优势。

2021 年激励对象主要为公司董事、监事及 高管,预计持有份数占当期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的 36.75%;2022 年员工持股 计划激励对象中,董事、监事和高管预计持有份数占当期员工持股计划总份 额的 20.27%。

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

公司具备人才优势,高管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专业背景深厚。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一支符合工业互联网行业人才标准的软 件产品研发团队、应用服务团队和数字工艺团队。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 技术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不仅具有息技术和软件业务相关能力,还 拥有工业工艺相关技术知识背景。

管理团队多为技术出身,核心高管稳定。公司董事长祖军先生工程师出 身(1992 年-1994 年任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北京通元件厂助理工程师);

副董事长兼总裁赵岚女士同为工程师出身,曾任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工程师; 董事范爱民历任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技术员、副主任、主任、副处长及石 化厂厂长。

祖军、赵岚、于胜涛均自 2010 年起即分别担任能科节能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于 2018 年更名为能科科技)董事长、副董事长兼总裁、董事兼副 总裁。公司管理团队多具备硕士、博士学历,核心高管稳定。

财务分析业绩持续增长,人均产能优秀

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自 2015 年起公司布局智能制造业务 以来,该业务迅速成长,为公司业绩持续注入力量。

营业收入近年来高速增 长,2017-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29、4.08、7.66、9.52 和 11.41 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近几年增速均超 30%,2017-2021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 润 0.38、0.51、0.90、1.2 和 1.59 亿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分业务看,智能制造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分行业看,国防军工营收占比 持续增高。分业务看,2017-2021 年,公司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营收占比由44.10%提升至 87.73%,超越智能电气,成为公司重点业务。

分行业看,2019- 2021 年国防军工行业营收占比分别为 27.15%、40.55%和 45.14%,军工客户 粘性强,其收入占比的不断提升强化了公司核心优势。

毛利率相对稳定,净利率有所提升。2019-2021 年公司总体毛利率稳定 在 40%左右,分别为 40.05%、39.89%、39.93%。

分行业来看,国防军工及能 源动力行业毛利率略高于其他行业,国防军工收入占比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增 高公司整体毛利率。2021 年公司净利率为 14.61%,较 2020 年提升 1.94 个百 分点,盈利能力增强。

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财务费用率略上升。公司销售费用 率持续下降,2017-2021 年分别为 13.97%、9.07%、7.18%、5.88%和 5.70%;

管理费用率近三年相对稳定,分别为 7.83%、7.35%和 7.62%,较 2018 年前有 较大幅度下降;2020-2021 年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95%和 0.88%,较 2019 年 前略有上升。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现金流表现良好。公司始终重视技术研发,不断加 大研发投入力度。2021 年公司费用化研发投入及资本化研发投入分别达 0.93 亿元和 1.48 亿元,合计较 2020 年增加 0.13 亿元;

研发费用达 1.15 亿元, 同比增加 0.21 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自 2019 年起取得了明显改 善,2019-2021 年分别为 0.38、0.79 和 0.49 亿元。

2021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 较上年有所减少,主要为业务量增加采购货物及研发费用增加所致。人均产值优秀,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2017-2020 年公司人均产值分别为 50.00、75.28、97.58 和 112.13 万元,人均净利润分别为 8.30、9.41、11.46 和 14.13 万元,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公司 2021 年年报,公司本科及以 上员工人数占比 72.51%,员工质量较高,持续强化公司人才优势。

智能制造大势所趋,整体行业向好,智能制造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

软件+硬件,智能制造助力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是以数字化息 为驱动力,由智能化软件系统、智能化硬件和人共同组成的,具备实时自主 分析、判断、应变和调整能力,以匹配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的新型制造模式。

智能制造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调配资源的 ERP 系统、负责息传递 的 PLC 系统,以及连接 ERP、PLC 等系统、控制生产的 MES 系统等;智能制造 硬件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 标签,以及传输息的线路、工业以太网等。

相比于传统固定式生产,智能制造具备高生产速率、高产品质量和高生 产弹性等优势。

传统固定式生产采用流水线制造的方法集中控制、按流程顺 序进行生产,具有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生产机器与生产机器之间通讯受限, 实时监控位置息无法实现的缺陷。

智能制造采用单元化制造的生产方式, 通过分散控制来达到自律生产,无线通讯的应用使得实时追踪位置息成为 可能。

智能制造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柔性生产、生产过程息化

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在传统制造业模式下,大规模生产与定制化产品需求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大规模生产成本低,但无法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定制化虽可满足客户个性化追求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智能制造通过 RFID、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制造企业摆脱批量化、同 质化产品的束缚,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实时生产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

其有效解决了规模化工业生产与个性化定制产品之间的矛盾,实现由传统制 造企业批量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顺应了下游客户需求决定上游生 产供给的全新商业运营逻辑。

柔性生产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相比,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产 订单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智能制造通过生产机台功能模块化和生 产机台之间柔性传输系统实现快速调整。

在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四个方 面提高机器小批量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精准反应能力,从而实现柔性生产,避 免产能不足或产能过剩。

生产过程息化随着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的增多,息管理及计划调 度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流程息化管理需求增大。

息管理包括采集生产数 据、OEE 等指标分析、订单调度、产品质量追溯、订单跟踪等。

生产流程性 息化管理系统将客户、供应商和分销合作伙伴纳入生态系统中,跟踪生产过 程数据,并通过仿真、建模等技术进行评估与分析,使得厂商具备自我学习 和纠错的能力。

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多元,需求确定性高

汽车、计算机通讯、家电等制造业领跑智能制造,纺织服装、机械装备 制造业等改革需求强烈。

智能制造领导者包含计算机、通和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家具建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这些行业普 遍下游市场较大,市场更新换代需求高、制造过程较复杂,其中电脑、手机、 汽车、医药等是科技应用最广泛、更新换代最快的市场。智能制造挑战者包 含

纺织服装业/机械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航空航 天、铁路及船舶制造业。

这些行业产品普遍偏中游,市场没有领导者规模大, 客户对产品更新换代要求较低,但行业中劳动力成本影响较大,智能制造改 革需求强烈。

汽车零配件行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快速定制化选配生产、 JIT 管理系统、供应链保障、成本核算控制、供应商评估系统和质量控制等 六个方面。

智能制造将企业所有经营数据在同一个数据库集中处理,实现降 本提效的同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和决策。3C 电子制造流程存在数量多、重复工作多等特点,产品制造自动化趋势 明显。

我国 3C 电子智能制造业自动化渗透率还不高,仅覆盖了 20-30%的生 产流程。未来行业将进一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革,减少人力成本,进 一步释放产能。

政策端基础已夯实+技术提供支撑,行业具有高景气度

智能制造政策端基础已夯实,力度持续加码。智能制造助力制造业提升 生产力和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路径。

国家层面持续强调智能 制造,陆续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工业互联网”连续 5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 告。

政策目标明确,制造业智能化趋势逐渐清晰。2021 年 12 月,《“十四 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提出多个量化指标。转型升级方面。

到 2025 年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达 70%等;供给能力方面,工业软件市场 满足率达 50%等;基础支撑方面,建成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 平台 120 个以上。

技术成熟驱动智能制造推广,我国智能制造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数字孪 生技术、人机交互、云制造、3D 打印与工业软件的成熟将推进智能制造的优 化。

从而提升其渗透率。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制造业对我国 GDP 贡献巨大,智能化是不变的目标,预计智能制造行业 将维持高景气度。

2020 年,我国工业行业完成的 GDP 为 31.3 万亿元,占全 国经济总量的 30.8%,其中制造业完成 GDP26.59 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26.2%。制造业对全国经济重要性极高,智能制造将成为不变的目标。

工业软件为智能制造基础,行业解决方案需求增高

软件定义制造,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与基础。工业软件被看作是 智能制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基础性工具,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机械 化、电气化、自动化)相比,智能化是工业 4.0 新的内涵。

软件承载着从 设计、制造和运用阶段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并根据数据对制造运行规律 建模,从而优化制造过程。软件是智能化的载体,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 心。

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可期。当前我国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基本被国外占据, 西门子、达索等为主要厂商;生产控制类系统中,MES 是连接管理层和执行层 的重要软件,ABB、西门子等占据主要市场;

业务管理系统在中国普及较早, 应用较广。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息 技术的兴起,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迎来技术红利,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且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市 场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内外虽已出现部分龙头企业,但未来对优质企业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大规模、自主化、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 需求增高,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持续加码,技术基础逐渐成熟,智能制造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头豹研究院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市场规 模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达 21.1%;预计 2025 年行业市 场规模将达 5.3 亿元,5 年复合增速 13.9%。

公司端智能制造业务为公司核心增长点,乘行业东风,智能制造业务成为公司强劲增长点,覆盖全场景需求,赋能客户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以数字化咨询为牵引,以平台化产品提供为载体,赋 能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场景的需求与应用。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主要服务 于以型号产品为特征的制造业企业,主要聚焦国防军工、高科技电子与 5G、 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四个行业,提供 aPaaS 和 SaaS 相关的工业软件产 品与服务。

从产品和服务形态来看,公司的智能制造业务可划分为软件系统与服务、 数字孪生产线建设与服务、数字孪生测试台建设与服务三类。

在智能制造大背景、国产化趋势下,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增长迅猛

智能制造业务高速增长,占比提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2017-2021 年,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1.01、2.18、5.66、7.77、10.01 亿元, 复合增速达 77.43%;

智能制造业务营收占比由 2017 年的 44.10%提升至 2021 年的 87.73%,超越智能电气,成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

细分来看,智能制造业务中软件系统与服务为核心,增长较快。软件系 统与服务方面,平台化与产品化建设取得了进展,自研产品乐仓生产力中台、 后厂造和基于场景的数据治理平台均已上线。

2021 年营业收入为 8.48 亿元, 同比增长 29.14%;数字孪生产线建设与服务方面,2021 年营业收入为 1.11 亿元,同比增长 60.36%;数字孪生测试台建设与服务方面,2021 年营业收入 为 0.43 亿元,同比减少 37.99%。

毛利高速增长,毛利率略有提升。2017-2021 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分别 实现毛利 0.46、1.12、2.22、3.08、4.00 亿元,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筑厚公 司整体业绩。

受上海联宏并表等因素影响,公司 2019 年毛利率变化较大,此 后毛利率平稳提升,2021 年智能制造业务已实现 39.98%的毛利率。

业务发展趋势产品化、平台化、云服务化

智能制造业务由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主向产品化、平台化和云服务化转变, 有助实现规模经济。

公司生产力中台、数据资产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创新云 的建设将促使公司软件产品服务模式由传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主向产品化、 平台化和云服务化转变。

由单点业务子系统的建设需求向企业层面的业务集 成和应用集成的转变,将大量的工业原理、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算法模型 等以微服务的形式封装成为可重复使用的资产。

通过平台为客户提供开发接 口,实现敏捷开发、持续交付、快速迭代等功能。 2021 年,公司软件系统与服务业务的平台化和产品化建设取得了进展。

公司发布了 aPaaS、云服务平台及数据平台——自研产品乐仓生产力中台、 后厂造和基于场景的数据治理平台均已上线。

乐仓生产力中台(aPaaS 产品)以数字孪生为核心产品理念,以 aPaaS 中台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重构。

乐仓生产力中台是面向大型企业产品管 理和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同时支持公有云、混合云和私 有化的灵活部署。

后厂造(云服务平台产品)为工业制造业从业者和企业用户提供资 讯、培训、资料、软件、工具和资源等服务的一站式平台,为大量的中小企 业和创业者提供支持。

基于场景的数据治理平台从汇聚企业全局数据出发,全面打通业务 -应用-数据三者关系,进行系统架构解藕,降低系统开发难度和成本。

在上述平台产品基础上,公司已形成了一系列云产品及智能制造产品线。

智能电气业务保持一定规模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深耕能源动力等行业客户需求。公司智能电气业务依托 电气传动、机械传动、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聚焦于工 业电气领域的电能控制和电源系统,自主研发工业电气产品与系统、电源产 品与系统两类。

智能电气业务以工业能效管理解决方案为核心,通过技术指 导、核心设备研制、应用服务、运维服务等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整体服务。

节能减排目标明确,公司智能电气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发展。2017-2021 年, 公司智能电气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8、1.90、2.00、1.75、1.37 亿元, 毛利率略有下滑。

智能电气业务作为能科科技发家业务,公司深耕十余年来, 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与客户基础。在“碳中和”大目标下,节能减排目标 明确,公司未来智能电气业务将保持一定规模发展。

优质客户基础为公司核心优势

智能制造业务聚焦国防军工、高科技电子与 5G、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 制造四个行业,具备客户布局优势。

智能制造领导者包括计算机、通和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这些行业普遍下游市场较大、 市场更新换代需求高、制造过程较复杂,智能制造需求确定性高。

公司对这 些行业布局较完善,具备较强优势。 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防军工行业需求确定性较高。

公司国防军工收入 占比较高,而军工客户粘性较强,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军工客户 需求确定性较高,有利于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通过行业头部客户的数字化平台布局带动产业链的需求。公司聚焦头部 客户,以推动头部客户的方式带动整个产业链的需求,拓展垂直行业客户。

具体来讲,公司一方面依靠长期业务积累形成的客户关系和息网络,主动 进行市场开拓,挖掘潜在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经过持续的市场开 拓与案例积累,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公司通过参与招投 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取得客户订单。

在生态合作中,公司与行业伙伴紧密合作,加强业界交流。公司积极与 西门子、华为等公司开展数字化生态建设,分别获得了“西门子 2021 财年全 球最佳合作伙伴”和“华为优秀央企重工合作伙伴”。

2021 年,公司组织举 办市场活动 70 余场,参加全国重大论坛会议数场,包括第十一届航空航天 息化建设合作峰会、2021 年先进汽车动力系统国际会议、贵阳工业博览会。

2021 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SAE 2021 汽车智能与网联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等。 通过线上线下市场活动整合,能够系统化展示公司品牌形象。

短时间内覆盖 更多精准客户,打通公司在华北、以及华东和华南等新兴地区和大民用领域 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渠道。

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打造持续增长点

研发投入力度大,南京研发中心建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 有完善的数字化咨询、技术研发、软件服务、售后维护等组织结构,始终将 技术研发工作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21 年公 司南京研发中心建设完成,进一步完善研发布局。根据公司 2021 年年报,公 司研发人员人数为 723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达 69.99%,在同行业中遥遥领 先,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接近 7 成。

研发成果突出,获行业认可。2021 年,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发明专利 4 项、 实用新型专利 2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99 项。

2021 年,公司再次获得由北 京市经济和息化局颁发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证书;公司全资子公司 能科瑞元分别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资质和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 人”资质。

研发创新能力强劲,自研产品已上线。公司自研产品乐仓生产力中台、 后厂造和基于场景的数据治理平台于 2021 年均已上线,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提 升公司盈利能力奠定了基础。

盈利预测,营业收入基本假设

智能制造业务我国智能制造方向目标明确,目前仍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需求不断提高,预计公司将持续获得行业红利。

公司拥 有优质客户基础,自研产品逐渐放量,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 营收增速为 30%、30%、25%。

智能电气业务预计公司智能电气业务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发展,考虑到 2021 年基数较低,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智能电气业务营收增速为 15%、5%、 5%。

毛利率假设

智能制造业务公司自研产品乐仓生产力中台、后厂造、基于场景的数 据治理平台均于 2021 年上线,后期产品逐渐放量有助于拉升智能制造业务整 体毛利率,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40.3%、40.5%、40.5%。

智能电气业务预计公司智能电气业务 2022-2024 年毛利率稳定在 40% 左右。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9.97
  • 江恩阻力:22.47
  • 时间窗口:2024-07-01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