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异象丛生!2023年中预报披露创新药企扭亏为盈反而暴跌50%?IVD盈利增长企业剩“独苗”?

  • 作者:腹黑熟男
  • 2023-07-21 10:49:32
  • 分享:

本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6.8%。

可观的宏观增长之下,综合看一下超100家中国大健康企业的2023上半年业绩预报。

*** 以下选取主要企业分析,仅供参考。

预报类型来看,

略增、预增、续盈、扭亏的公司约72家,占比约61%

略减、预减、首亏、续亏的公司约46家,占比约39%。

整体向好,但细看之下“异象丛生”。

“异象一”港股18A创新药械企业成为“正面盈利”的先锋军,实则暗藏“地雷”。

“异象二”新冠最后一波红利“殆尽”,IVD预报企业“唯一”利润增长的是?

“异象三”部分CXO公司由于去年新冠业务相关订单致使今年业绩增长承压。

“异象四”在原材料“疯涨”下,中药上半年利润增速仍是各赛道最高。

01

港股18A创新药械企业“扎堆盈利”

为何股价骤然下跌50%?

截止目前,港股18A公布业绩预报的7家创新药械企业全部都是“盈利预喜”。

*** “盈利预喜”指企业盈利大幅上涨。

利润增幅最大的是诺辉健康,达300%

净利润最高的是复宏汉霖,达2亿元

***和铂医药盈利主要源自其重磅管线HBM7008、HBM9161的对外授权合作。

***歌礼制药净利润大幅提升,依靠新冠口服药组合产品利托那韦销售。

虽然,其中依靠销售产品盈利的有

创新药企复宏汉霖、思路迪,

创新械企诺辉健康、贝康医疗、微创脑科学。

但是,有多少是“金蛋”又有哪些是“地雷”?

中国创新药企“盈利”队伍将再添两员大将?

按此前2022年业绩来看,中国创新药企靠销售产品盈利的只有贝达药业、艾力斯,而本次“盈喜”是否意味着复宏汉霖、思路迪也将加入年底的“盈利大军”?

复宏汉霖是本次第一个发布正面盈利预告的18A药械企业。预期2023上半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约人民币2亿元。

预报显示,盈利主要源于核心产品汉曲优(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斯状(PD-1单抗)的销售收入,及公司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

单从这两款产品来看,市场还有更多放量空间。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原研药)的出现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难题,截止目前仍是全球销量最高的乳腺癌药物。而汉曲优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借助先发优势,2022为其贡献了约17亿元营收。但是目前已有安科生物、海正药业、正大天晴等多家药企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未来其竞争压力不小。

H药汉斯状是复宏汉霖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众所周知中国的PD-(L)1市场高度内卷,而汉斯状目前已斩获三项适应症,包括一项大适应症“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项独占适应症“全球首个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

思路迪预计2023上半年总营收约3.438亿-3.614亿元(同比增长66.1%-74.6%)。毛利预期约3.19亿-3.358亿元(同比增长66.1%-74.6%),没有公布净利润。

预报显示,收入总额及毛利增加主要是因为产品恩维达(PD-L1单抗)收入大幅增加。

在上半年港股18A经历暴跌下,思路迪的股价是极少数逆势上扬的,截止7月19日收盘其涨幅高达130%。

市场给予思路迪高度期待一大重要原因或许就是其首个商业化产品恩维达(PD-L1单抗)。作为全球首款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30秒即可完成治疗,比通常的静脉给药更方便。2022上市首年销售额已达1.6亿元。恩维达的成功商业化让思路迪在不到半年内成功“摘B”、加入“港股通”,或许也可能助力其跻身盈利大军。

然而,就在发稿前,思路迪股价猛然下跌超50%,官方没有给出具体原因;但或许还是因为其产品管线

首先,恩维达不是思路迪自主研发(而是来自康宁杰瑞授权);

其次,思路迪临床阶段8款管线,仅有1款为自主开发(肿瘤药3D01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前药),因此其自主研发实力令人生疑。

市场质疑其“管线价值”是否能支撑起庞大市值,或许是此次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中国创新械企消费医疗产品进入“高增长”态势,国产化率不到10%的神经介入领域实现“扭亏为盈”

早筛、基因测序这些产品仿佛仍然遥远,殊不知已在中国市场开始广泛放量。

被称为“癌症早筛第一股”的诺辉健康,2021年亏损还高达31亿元,2022年已将亏损额缩小到0.8亿元。观其研发投入和销售开支仍大幅上涨(2022年研发投入增长61%,销售开支增长105%),亏损缩小主要依赖其营收高达260%增长,因此,强劲的产品销售额才是企业盈利的坚实稳定来源。

目前其有三款早筛产品销售噗噗管(2018年3月中国上市,2018年6月取得CE认证)、常卫清(IVD于2020年11月中国上市)、幽幽管(2022年1月中国上市)。

2023上半年,其集团营收已超去年全年,达8.2亿元(保持三位数百分比高增长)。

噗噗管收入1.18亿-1.26亿元(同比增长72.1%-84.5%);

常卫清收入4.8亿-5亿元(同比增长553.4%-580.6%);

幽幽管收入2亿-2.09亿元(同比增长139.8%-150.5%)。

其中,常卫清临床市场准入和上量加速,对集团总收入贡献持续提高,占比达60%。

贝康医疗专注于辅助生殖领域。2023上半年,得益于辅助生殖门诊量恢复,其产品PGT-A试剂盒及超低温存储设备的销售额有所增长,同时,收购的BMX公司产品在若干亚洲国家的销售额也取得了增加。

PGT-A填补了中国在三代试管婴儿中胚胎基因测序的临床空白。

随着更多地区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将进一步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向临床转化,相关产品进入加速渗透阶段。但是,辅助生殖市场潜力是否有那么大,令人生疑?

微创脑科学是微创医疗旗下专注于介入神经医疗器械公司。2023上半年预计营收约2.9亿-3.1亿元(同比增长约41%-51%);净利润约0.45亿-0.6亿元(同比增长约156%),在经历了2022年的亏损之后,重新扭亏为盈。

其将此次扭亏为盈主要归功于下列原因

1、核心产品(包括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不断提升市场渗透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2、多个新产品(包括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U-track®颅内支撑导管系统、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等等)持续推进招标入院,助力开拓空白市场。

神经介入是国产化率低于10%的高端领域,但在2022年底神经介入弹簧圈也被纳入了21省“联盟集采”,降幅近50%。因此,随着2023年神经介入集采在各省纷纷落地,微创脑科学是否能继续保持盈利?还需要验证。

02

IVD企业唯一的“优等生”是?

对于本次“期中考”,最令人关注的或许就是IVD领域。在最后一波新冠潮水完全褪去后,有多少大跳水?而就在近日,还有IVD业内人士发朋友圈预示行业寒冬,“深圳一家免疫诊断IVD企业倒闭了,另有一家分子诊断IVD企业去年年底破产了。”

从目前发布预报的IVD企业来看,也仅有一家盈利上升,其余皆下滑;而下滑最多的贝瑞基因-383%,其他企业下滑幅度也都超过50%。

IVD体外诊断,涵盖免疫、生化、分子诊断、POCT等。疫情下的分子诊断(核酸检测)、POCT(抗原检测),对该细分领域助力明显,近几年创下该赛道营收、净利率新高峰。然而,疫情过后“反噬”似乎更厉害。

如今常态化下,免疫化学发光、生化等传统产品开始驱动营收增长。

预报里唯一盈利增长的九强生物,之前很少涉及防疫产品,因此在全国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后,其业务也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产品覆盖生化免疫、血凝、血型、病理诊断和精准诊断大类,预计2023上半年净利润上涨超过50%。

而其他发布预报的如科华生物、迈克生物、达安基因作为IVD各细分领域的龙头,或许也将较快从常态产品里重获盈利增长。

但是,中国IVD赛道也是高度内卷的领域,在分级诊疗、带量采购政策下,不仅外资、民营“贴身肉搏”,此前的“仪器免费,卖耗材盈利”的赚钱模式或许也将不再适用。企业需要更多变革举措应对。

03

CXO“荣耀回归”为时尚早

CXO赛道从2021年底的“颠覆”跌至谷底后,何时“荣耀回归”,从2023上半年业绩来看,现在还远未到时候。

CXO领域目前发布预报的仅昭衍新药、博腾股份。然而因为盈利大幅下降,刚发布就掀起资本市场轩然大波。

率先发布预报的昭衍新药,预计归母净利润约0.73亿元-1.1亿元,同比下降约70.4%-80.4%。

发预报当日,昭衍新药跌停,整个CXO板块行情也因此受到拖累。

昭衍新药解释称,“本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生物资产因市价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业绩产生了消极影响。”带来的净损失约为1.77亿元-1.89亿元。

其提到的生物资产即“实验猴”,是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及评价中的重要工具

*** 2019年下半年,“实验猴”价格约为1.5万元/只。由于供给危机,2022年10月“实验猴”平均单价超过18.4万元/只。

2022年4月,昭衍新药斥资18亿元收购英茂生物和玮美生物100%股权,猴子存栏量再次增加2万只。而不到半年一只降价近8万,囤猴的昭衍新药净利润受此牵连。

此后,博腾股份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报,预计归母净利润3.7-4.5亿元,同比下降63%-69%。

其解释下滑的主要原因

1、公司前期收到的重大订单去年同期交付较多;

2、人员规模增加,导致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

3、随着公司的部分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投入运营,公司的运营费用及固定资产折旧较去年同期增加。

“重大订单”指的应该就是2022年与辉瑞合作的新冠口服药

2022年2月,博腾股份与辉瑞签订了金额约43亿元人民币Paxlovid相关订单(相当于其2020年总营收的2.1倍,2021年总营收的1.4倍)。此后周一开市,博腾股份直接“一字涨停”。

业绩预报公布后,博腾股份股价即下跌超过4%。

中国CXO龙头“药明系”虽然还未发布业绩预告,但此前6月20日,药明生物用股价暴跌17%侧面印证了CXO行业紧缩的现实。

截至2023年5月31日,药明生物共有项目613个,2023年前五个月新增25个综合项目,而2022年前四个月新增47个项目,同比明显腰斩。

04

中成药“国粹”就是“国粹”

纵观一众药械企业,之前新冠疫情吃下的红利,仿佛如今都尽数吐出;然而放眼望去,中药领域似乎并不为之所动,哪怕是此前被指“发新冠财”的以岭药业,2023上半年的净利润仍高达16.3亿元,涨幅55%。

目前发布预报的中药企业,似乎“全数上涨”,

涨幅最高的太极集团,达340%

净利润最高的云南白药,达28.1亿元

中药企业的净利润高增长都与核心产品销售增长有直接关系。

太极集团表示,其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重点产品的销售是主营业务增长的原因;

康恩贝称,其核心产品“康恩贝”牌肠炎宁系列产品等,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以岭药业,除了主导品种连花清瘟之外,其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中成药营收逐渐引领增长,包括益肾养心安神片、解郁除烦胶囊等;此外,其中药创新药参蓉颗粒也已获批临床。

此次扭亏为盈的天士力,通过重点提升核心品种如复方丹参滴丸、芪参益气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等增长空间,利润相应增长。”

而针对上半年大批中药材价格上涨(较去年同期上涨36.57%)影响,中成药厂商几乎都有自建种植基地和常备库存,因此能平稳度过。

此外,从二级市场子行业来看,截至6月30日,中药(+9.1%)成为年初累计涨幅度最高的二级行业。

随着近日全国中成药集采中标逐渐在各省份落地(本轮中成药国采,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9.36%),中药企业在下半年是否仍然能保持高增长仍需观察。

公开消息显示,2023上半年,十大主动型医疗主题基金持仓,CXO、医疗服务、中药占基金净值比例前三。

外媒近日表示,2023下半年Biotech情况会好转,2024年会更加光明,全球生物技术创新的乐观情绪正在回归。

CXO、医疗服务、中药、Biotech谁将成为大健康领域下半年增长的主要动力?

欢迎留言讨论。

· END ·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39
  • 江恩阻力:18.44
  • 时间窗口:2024-06-15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3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