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中国平安为什么提前一个月发年报?中国平安利润真实吗?

  • 作者:尼古拉斯小熊
  • 2020-02-23 21:58:15
  • 分享:

章圣冶等

平安2019业绩出炉,市场和投资者拿到’定心丸’!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39.1%。

防疫复工两手抓,平安已经按下复工“快进键”!

昨天,中国平安率先打响年报第一枪,相比往年竟然足足早了一个月。

2019年报2020-2-20

2018年报2019-03-13

2017年报2018-03-21

2016年报2017-03-23

2015年报2016-03-16

2014年报2015-03-20

总体来,业绩一如既往地优秀。从平安发布的年报数据来,2019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8.1%至1,329.5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6.5%至1,643.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1%至1,494.07亿元。

中国平安2019年业绩: 利润连破千亿

2019年,中国平安深入推进“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转型,持续提升数据化经营能力,整体业绩及核心金融业务持续稳健增长,科技赋能成效显著,生态赋能效果初显,综合金融用户数、客户数、客均合同、客均利润均有明显增长。

2018年平安就跨入利润千亿俱乐部、市值万亿俱乐部,2019年净利再破千亿,保持一贯水准,业绩一如既往地稳健优秀。就像资深财经评论家水皮说的那样,“中国平安的业绩就像市场和投资者的’定心丸’”。

这个惊喜其实意料之中,因为平安这几年正处于利润释放期,会计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前新业务价值增长带来的剩余边际摊销。寿险剩余边际的释放,来自于“保险姓保”,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深耕保险业务。

平安年报数据显示,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4.7%至889.50亿元,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为25.0%;在保守的风险贴现率假设下,内含价值较年初增长23.5%;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3.6个百分至47.3%,创历史新高。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6.4%,持续优于行业;全年实现营运利润209.52亿元,同比增长70.7%。

因此,平安的周期性越来越弱,业绩逆势增长,这是平安不同于其他保险公司的特色。

科技贡献大幅提升赋能主业,打造生态圈

除了传统业务保持领先,平安通过研发投入打造领先的科技能力。平安科技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并广泛应用于传统金融业务。平安年报数据显示,通过向市场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公司科技业务发展迅猛,总收入同比增长27.1%至821.09亿元。

在赋能主业的基础上,公司打造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并孕育出了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等优秀的独角兽企业。2019年,金融壹账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7%至23.28亿元,平安好医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7%至50.65亿元。

申万宏源分析师马鲲鹏分析认为,中国平安发展金融科技的意义具备战略前瞻性发展科技赋能金融,利润模式更具长久增长动力。

马鲲鹏分析认为,金融科技对营运利润的提振一是实现正收益作为直接贡献,二是科技辅助提升用户数与客均价值。目前集团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如汽车之家与陆金所等实现盈利,正向贡献营运利润;同时金融科技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客户规模与客均利润。

平安的科技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赋能金融成果已经十分显著。平安运用科技深化金融主业赋能,在降本方面,平安智能语音机器人已覆盖集团83%的金融销售场景、81%的客服场景,全年累计服务量达8.5亿次,可实现每年坐席成本下降11%。在提效方面,截至2019年12月末,AI面谈官已累计面试超600万人次,累计减少人工面试68万小时。在风控方面,平安AI贷后管理人均管理贷款规模达5,400万元,较年初增长32%。

在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安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板块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医疗科技方面,全面利用医疗科技推动问诊线上化,管理智能化,检测移动化。平安好医生与56 个省、市、地区政府合作,提供实施在线问诊、抗疫义诊专线,APP 累计访问人次11.1 亿,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 倍。

综合金融发力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占比持续提升

“中国平安一直引领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不少分析师如是评价。除了“单兵突作战”之外,还能到中国平安综合金融的协同优势。

综合金融的本质就是交叉销售,协同效应;科技赋能就是互联网化,构建生态。其实无论交叉销售,还是互联网生态,最终都落到一个核心指标上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近两年,中国平安不断深化挖掘个人客户,庞大的现有客群,深度交叉挖掘,实现存量最大价值化。平安的“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和“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金融+科技,最终都是靠客户价值来体现的。

年报数据显示,得益于个人客户数、客均合同数的稳定增加和产品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集团个人业务价值持续增长。2019年,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5.7%至1,228.02亿元,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的92.4%,占比同比提升5.6个百分;集团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7,371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较年初增长19.3%,在整体客户中占比36.8%,占比较年初上升2.5个百分。


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H股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此后每一年,年报数据都准时披露,从2004年到2019年,上市15年的年报数据,可以清晰地到一支金融“潜力股”的增长轨迹。

无论是代表公司规模和价值指标的总资产、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内含价值数据,还是清晰展示股东权益和股东回报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ROE、股息分配数据,中国平安的历年数据,都呈现出“单边向上”的趋势。

然而中国平安在“藏利润”吗?


一纸与年报同时发布的会计变更公告,其具体内容是公司在2019年12月31日根据当前息,重新厘定对于长期人生保险的责任准备金经济假设(主要是折现率/投资收益率),该项会计变更的结果是增加计提责任准备金207亿元,这则公告也被人们广泛解读为“藏了207亿的税前利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变动的这个折现率/投资收益率,又该如何理解?

我们从一张保单说起。

假设保险公司今天卖出了200份同样的人身保险产品,每份保费1万元,保额30万元,期限10年,公司总共收到200万保费。

这200万元显然不全是公司的利润,因为未来还有运营支出和赔付支出等。我们把情况极简化,即不考虑运营费用和退保,所有保单的赔付都在10年后的那个时间发生,而10年后风险发生可能性为5%,这意味着在理论情况下,公司需要在10年后赔付200份x30万x5%=300万元。

保险公司现在应该计提多少保证金——这个问题也就变成了计算“我现在手里的多少钱到10年后会变成300万元?”,或者反过来想,“10年后我的300万折现到今天是多少钱?”

假设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现在拿180万去投资,可以在10年后增值为300万,那么眼下应该计提的责任保证金数量就是180万。而这180万经过保险公司的合理投资十年后变为300万,其背后对应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指的就是公告中的“折现率”。2019年12月31日变更后的即期折现率假设为3.29%-4.60%(P195)。

而180万的准备金,可以做那200份保单(200万收入)的预计成本,多出来的20万元,就是这些保单的税前利润,它会以“剩余边际”的形式在今后各个年份摊销释放(因为它也是被“折”回来的,所以它释放的总利润会大于20万元)。

当然,这20万只是理论上的盈利值,未来十年这200份保单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利润,还要实际情况与假设条件之间的各种偏差——如果风险发生率比预想低、费用控制比预期好、退保比预期少,那么恭喜你,实际释放的利润还会更多。这些偏差大部分都会体现在平安年报里的“营业偏差及其他”科目,与剩余边际摊销一起构成了营运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这里,你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折现率会影响保证金计提了。一旦社会无风险利率下行,投资回报率普遍下降,那么眼下就需要计提更多的保证金来满足十年后300万赔付的需要。

在一般情况下,折现率的变动与国债750天均线挂钩均线往下走,代表利率走低,折现率/投资收益率也走低,因此保证金就要多计提;反之,则少计提。

同时,保证金计提还受到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等假设变动的影响,这些都不难理解,比如说近年甲状腺癌高发,公司就可能会调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假设,从而更多计提保证金。

2019年报里,平安因会计变动新增计提207亿保证金,根据公告,主要因就在于折现率假设的变动,也就是把准备金的预期投资收益率给调降了。

然而,可以到2019Q4的各条国债750天均线,相比于2018Q4,其实都是在往上走的,按理说,应该少计提准备金才对啊。但平安或许是到了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国债收益率的大跌(尤其是疫情期间的跳水),防患于未然,主动大幅调整了流动性溢价,所以才反手给了一个计提。

而这个计提动作,考虑到2019年因为股市大涨、所得税减免的双重红利而业绩爆棚,以及2020年受疫情影响又较为困难,把它放在了2019年内,也就不难理解了。

需要强调的是,这207亿计提可以算是基于坏预期的“一次性到位”处理,真实情况其实远没有那么严重——短期的国债利率下行,只会让每年新到手的租金、分红、股息、续保保费等资产再投资时面临收益率下降,而它们在资产端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因此当前利差收窄造成的损失肯定连207亿的零头都不到。

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现在你“苗头不对”,把180万的准备金追加计提至190万,然而等保单到期,你发现真实的赔付(折现值)只有178万,如此一来这多计提的2万和10万,未来都还是会变成利润释放出来,这也正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这207亿计提视作“藏利润”的因。

不过事实上,读中国平安的年报,我们很多投资者更重的是营运利润而不是净利润(公司分红的业绩基数也是营运利润),而营运利润则是基于内含价值的经济假设,折现率变动等一次性影响都剔除在外。

2019年,平安的税前营运利润为1005亿,仅比2018年多了25亿(同比+2.6%),起来不太理想,可是,你认为营运利润就不能调节了吗?

我们继续拆分了细,税前营运利润增速低,主要问题出在营运偏差上,它比18年减少了113亿。

管理层对此给出的说法是“由于公司持续加大科技、队伍建设等战略投入,以及保单继续率短期波动导致”。

的确,续保率走低是平安2019年报里的一大瑕疵,13个月保单继续率从91.4%下降至87.8%,几款热门产品就更加明显,退保金几乎是成倍放大。

周五的业绩会上,姚波又进一步解释市场存在黑色产业链,诱导客户退保,且特别针对平安的产品,公司已将情况向监管层反应,后者已开始介入调。

黑产诱导退保的现象,叠加2019年的一些人事变动,我们可以部分相,这或许真的算作一次保单继续率的“短期波动”。

另一方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队伍建设等战略投入”,我认为调节的嫌疑就更大了——为什么偏偏在营运利润增长数字不太好的年份加大科技投入和队伍建设,而不是反过来呢?

以上就是人们评论平安年报“藏利润”的真相有通过准备金计提来调节净利润的嫌疑,也有通过营运偏差来调节营运利润的嫌疑,以达到以丰补欠的目的,毕竟2019年的“丰”和2020年初的“欠”都太过突出,但具体的操作手法,又都有一定的依据。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不应该只是跟风嚷嚷着“它在藏利润”,甚至直接把藏起来的利润给加回去,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手法背后的道理和逻辑,尝试着思考管理层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好像我们自己也是管理层一样。



15年,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国平安,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股东回报,都递交了一张稳步上涨的“亮眼”成绩单。面向未来,中国平安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0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38.95
  • 江恩阻力:43.82
  • 时间窗口:2024-07-14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1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