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我的投资经历及投资理念一、投资经历回顾我是2005

  • 作者:阳光普照
  • 2020-01-15 12:34:26
  • 分享:

                           我的投资经历及投资理念

一、投资经历回顾

我是2005年5月开始我的股市生涯的。当时股市正处于极度低迷的阶段,依稀记得吴敬琏教授提出“股市就是个赌场”,许小年教授在那个时期提出股市要“推到重来”。所有关于股市的一切都是“灰暗的”。我当时在一家政策性银行工作,公司楼下就是一个海通营业部。开户的时候印象很深,营业厅灯光暗淡,几乎没啥人,办理开户的小姑娘听说有人要来开立账户,显得特别热情。两年之后这里人声鼎沸,开户的窗口排起了长龙,办理开户的小姑娘也没有了当年的兴奋之情,满脸的倦怠,与当时情景真是天壤之别。

我很幸运,在股市冰进入市场,这让我对于股市的冷清和狂热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我“逆向思维”的基本理念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同时,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对我非常有吸引力,因主要是我不是个擅长和别人博弈的人,我打牌经常输,在头脑里就自觉地形成了“不擅长博弈”的观。所以了巴菲特的书籍以后,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象非常深刻,觉得这就是适合我的道路。但道路如何走,我那时候完全没有概念。

刚进股市买的两只股票仍然记忆犹新,一只是“【春兰股份(600854)、股吧】”、一只是“南钢股份”。买入春兰股份是因为一个朋友推荐它有重组的消息,另外当时的春兰空调可是鼎鼎大名;买入南钢股份是因为当时他的分红率一年达到4%左右,超过大部分银行存款。

我有个性格缺陷,就是习惯性的和别人争辩,喜欢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2005年-2006年股市虽然持续低迷,身边的老股民都劝我不要去参与这不到未来的股市,但是我一直在持续的买入中。有了工资盈余,就持续开始实践我的投资之路。我当时的持续买入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融资领域,国家层面不会一直着股市半死不活。在个股的买卖上就是听消息,另外自己摸索,没有什么章法。

2006年年初开始一直到2007年三季度,股市迎来了一波有史以来最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令人瞠目结舌。在此过程中,我不停的我感兴趣的公司的年度报告,自己计算营收、盈利、ROE等各种指标,并把自己测算的指标以及形成的模糊的思路和概念去和到的巴菲特书上说的去比照应对。同时,我也听着各种各样的消息,经常性的交易,把有盈利的股票卖出获利,再买入自己研究的、股吧上的、朋友推荐的所谓好股票。当然,这段时间的股票选择我已经不是完全听消息来确定投资标的了。算下来到了2007年三季度,我的盈利也达到了了400%左右。潮水来了,猪也会随着一起浮起来。

2007年底六千的时候,心中的贪婪无法压制,总觉得还能挣更多的钱。从6000向下跌的时候,心中又持续的不舍,总觉得当初赚了那么多,再到6000的时候,我一定退出。6000是再也见不到了,在2008年一季度末4500左右,我心有不甘的全部卖出了。事后证明,即使这样也是一种幸运了。

2008年7月,股市下跌到3300左右,只有来最高的一半了,我觉得又到了低估区域了,于是又开始买入。到最低1664的时候,市值腰斩。当然,当时买的很多股票都是低市盈率、业绩都还不错的股票,因此当股市2009年反弹到3300的时候,我的不仅解套了,而且还有30%左右的盈利。这次经历再次强化了我几理念1.逆向投资;2.选择盈利能力强的标的;3.不要去短期博弈,长期持有。当然此时的长期,我觉得一年半载就已经算是长期了。

2009年之后,我如饥似渴的阅读我能读到的所有关于巴菲特、林奇、格雷厄姆、聂夫等等价值投资大师的书籍,我越读得多越觉得价值投资的理念符合我的价值观、我的性格,因此就彻底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期间,我读到一本书《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我发觉这本书的基本理念和我之前的观、我的个人性格契合度非常之高,感觉简直就是为我而写的。

2009年之后,我开始持续不断的买入银行、白酒等我判断低估的股票。买入因两条1.市场上普遍都觉得银行坏账率高、未来会有大损失,但就我自己在银行的从业经历判断,市场过于悲观了;2.白酒经历了塑化剂、三公消费控制,但社会发展消费升级的大逻辑没变,白酒更多的是高端奢侈品属性,而非一般的饮料消费品属性。

2009年之后一直到2014年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特别是你持有银行、白酒的话,感觉不到曙光,近乎有些绝望。4-5年的时间里,银行的市盈率由15倍-18倍一直跌到3-4倍。所幸我不是个专业投资者,我不用天天盘,我只需要在发工资的那几天盘买入即可。直到2014年底,银行、白酒蓝筹股大爆发,我的市值开始转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翻倍再翻倍。

2014年开始,我逐步买入中国平安,主要是我非常好保险这个行业,中国平安又是其中的龙头。我有一些同学在平安集团工作,平安的狼性化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并在与我交流时从员工的角度给出了平安负面的评价,而这恰恰成为我持续买入的理由之一。

2009年之后,我继续学习别人的长处。从书本学、向网络学、向三观契合、志同道合的朋友、雪球大V学习,同时不断思考我的不足之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期间,通过持续、低估、逆向投资,给我带来收益比较大的股票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招商银行。给我带来较大损失的是栖霞建设。损失的因也非常简单我确实听到了非常可靠的内部消息!

二、我的投资理念

概括来说,我的投资理念的两大支柱,一个是概率,一个是人性。

1.概率理念。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我大学阶段所学内容中对我工作、生活最有用的一个观念就是概率理念。说极端一,万事万物都有概率,万事万物都有风险和收益,你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让有利于你的概率变得足够大,让风险和收益的概率尽量的偏向收益,而不是风险。

我养成了一个任何问题都会从概率角度去分析一下的习惯。我遇到的任何事,我都会习惯性的从概率、风险收益比角度去思考。有时候这变成了一种偏执。另一方面,从概率的角度去,价值投资的“安全边际”就太好理解了。而且在概率框架下,接受“安全边际”的理念就是一件非常顺理成章、符合逻辑的事情。

在概率理念的支撑下,“安全边际”在我的头脑中彻底安营扎寨。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化投资的门外汉来说,我把“市盈率”作为安全边际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我觉得这个指标简单、直接、有效。我感觉我选择股票的风格更类似约翰聂夫而不是巴菲特,虽然我极度推崇巴菲特。此后,我所有的投资活动都会在“安全边际”的掌控之下。当然,以市盈率作为主要参考指标是有失偏颇的,这让我失去了很多好的标的和机会,但总体来说,让我避免了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2.人性。我把人性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是人性的优,我把它定义为人类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和动力,是我长期纬度考虑的因素。二是人性的缺,我把它定义为贪婪和恐惧,是我短期维度主要考虑的因素。

(1)人性的优,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付出的持续努力,决定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会越来越好的。这构成了我长期投资获益的逻辑基础。

在人性的优角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我启发最大。我选择我的投资标的,基本上就是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逻辑基础的。

(2)人性的弱,即贪婪和恐惧,是造成阶段性动荡的核心因,这构成了我在交易层面“低买高卖”的逻辑基础。

三、目前的具体策略

概括起来,我目前的投资策略就是“1.行业层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纬度向上寻找优质潜力行业,如果行业有一定的进入门槛,那就更好;2.企业层面,充分考虑安全边际因素,选择高ROE、低市盈率、中等增长率的公司,如果这个公司已经有一定的护城河,那就更好;3.介入时选择上,充分利用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如果一家好公司受到负面消息的打,同时叠加股市整体向下,那就更好”

最终总结下来,本质上其实也就是邱国鹭之前说的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长虹股份。股市初期的牛股,那个时期为什么是长虹股份、海电器成为牛股,而不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我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讲,长虹股份、海电器的产品契合了那个时代的需求,而贵州茅台、五粮液即使品质再好,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那个“金饭碗”要一直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2.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在2009年-2013年的估价爆发恰好契合了汽车消费的爆发式增长,而汽车消费的爆发式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了这个需求层次。

3.贵州茅台。贵州茅台上市后基本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而且它是好行业里的最好公司,但三公消费之前的价格以及现有的价格,我个人理解已经偏离“好价格”这个因素了,介入之后很难获得超额收益。与之类似的,还有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反之,在塑化剂、三公消费影响下人人喊打的贵州茅台才真正值得下重手投资。

四、目前主要持有的股票

1.中国平安。理由好行业,保险行业有准入门槛,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满足的是人们“爱和尊重”以及“安全”等更高层第的需求,是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行业;好公司,中国平安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机制灵活,ROE持续高水平;好价格,中国平安的估值水平中等偏低。

2.陕西煤业。理由算不上好行业,但算是个好公司。业务简单清晰,毛利率非常高,分红优异;营收有增长空间。

3.中国太平(H股)。理由好行业中的中等公司,估值极低。

五、个人主要缺陷

1.对行业研究不透。许多行业只知道个大概情况,能够做出个大致的判断,但不具备行业深入分析能力。

2. 对企业探究不深。所投资的企业也只知道主要的情况,关注几个核心指标,细节了解不深。

3.量价、K线等市场指标知之甚少。不擅长市场指标的把握,不擅长市场博弈。

4.对高科技类公司、医药公司学习不够,难以静下心来做深入的研究,错过很多好的机会。

六、个人从业经历

最后,补充一下个人从业经历,希望能对各位有些启发和借鉴。个人从业经历其实比较单一,从2004年4月-2018年6月,我一直在一家政策性银行工作。政策性银行本质上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只能算是半个银行。因为在负债端他不要吸收存款、没有对私业务、仅有少量中间业务。他的主营业务就是发放贷款、控制风险。并且,这家银行主要的贷款客户都是政府融资平台类客户或者与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有企业客户。当然,由于平时工作中和银行同业有大量的接触,所以对商业银行的一些情况也略知一二。如果说对于我从事的银行业有发言权,那么主要还是在发放贷款和风险控制方面,特别是在政府融资平台类客户的风险控制方面。所以下面我主要讲讲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的法。

我的从业时段经历了政府融资平台类客户从大发展到严格控制整个阶段。从风险的角度说,无论是在政府平台贷款大爆发阶段,还是在后来谈平台色变、避之而不及阶段,我的法都是始终如一,那就是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极小,甚至可以说没有风险。理由非常简单第一,中国是一种政府掌握核心资源的国家体制。仔细想想,土地、自然、人民生活相关的核心资源、优质资源都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只不过各级政府没有进行资源整合或者说没有变现而已。第二,无论是多低级别的政府,在中国都没有破产一说。上级政府隐含着救助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的观是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特别是财政实力强的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风险很小,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城市,宁波银行做的风生水起。据宁波银行内部人士讲,主要成功经验就是别的银行都不做政府平台类融资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产品继续做。这些贷款风险小,收益高

再从整个银行业贷款风险角度简单说几句。中国的银行不同于美国、欧洲,中国的银行整体上是社会融资的绝对主体,拥有绝对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说句不好听的,银行挑剩下的客户才会流失到银行体系之外。换句话说,中国最优质的贷款人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客户,其它的诸如托、租赁、保险资金等客户,大部分是银行筛选之后剩下的、用能力相对弱一个层次的客户。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个人倾向于在中国整体经济不出大问题的环境下,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是让人放心的

我从2018年6月开始进入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由于进入这个行业时间短,对行业理解不深刻,因此没有什么发言权。简单一感受融资租赁不同于银行业,这是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想在这个行业做好,最终必然要走到专业化、差异化的路径上,去赚专业化的钱、差异化的钱。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9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5.94
  • 江恩阻力:28.83
  • 时间窗口:2024-05-13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8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