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比成长更成长,一个投资科创50指数更犀利的选择

  • 作者:捻妖成魔
  • 2023-07-03 08:27:36
  • 分享:

话说今年以来的市场可谓先扬后抑,年初一月份的一波上涨让人依稀看到了一丝市场转牛的希望,不过随后几个月市场持续震荡,而近两个月的这波下跌,更是让不少宽基指数年内的涨幅归零甚至小负。
好在市场的羸弱对于投资而言有时候也并非坏事,逆向思维而言,弱市才适合布局。
比如在这一众宽基指数中,当下最值得看好的一个特色宽基指数便是科创50指数(这个指数也是后台小伙伴留言询问较多的一个指数),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这个指数的一个投资新选择,也就是于7月3日(也就是今日)开始认购的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增强发起式(A类018177;C类018178)
这里说“新选择”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并不缺科创50指数的投资标的自2020年9月28日首批四只科创50ETF成立以来,目前光是跟踪科创50指数的被动ETF就有8只,总规模更是超过千亿元,光是华夏科创50ETF(588000)的场内规模就超过670亿元。
说其“新”是因为这只基金并不是一只被动指数产品,而是一只增强指数产品,其投资目标是在被动跟踪科创50指数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增强的方式,捕捉科创板中高成长、高弹性股票的投资机会,以追求超越标的指数的业绩表现。

我认为这是一只颇为值得期待的指增产品,不仅因为我个人一向较为偏好指增类产品,同时也是因为国内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具备足够的指数增强空间。
接下去,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这只科创50指增产品的投资价值。
首先,从指数编制规则来看,科创50指数增强改进了科创50指数的单一市值加权模式,引入成长、动量和机构观点因子以寻求超额收益。

就科创50指数而言,其编制规则同市面上很多宽基类指数类似,就是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众所周知,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较为普遍,其本质上只考虑了规模因子和流动性因子,但其并不会从企业经营质量、成长性等基本面角度考虑,也不会反映行业的景气程度等,总体来说并不能全面的反映个股的投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创50指数增强在其指数编制过程中,在被动跟踪科创50指数表现的基础上,在加权方式上引入成长、动量和机构观点等因子进行增强,以期战胜基准指数,实现长期收益目标。
也就是说,科创50指数增强本质上可以认为是科创50指数的一个(多因子)Smartβ增强指数
其次,以与科创50指数增强相同策略的创成长指数来看,其收益率更好,表现也更稳健。
科创50指数的历史较短,并且科创50指数增强也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和分析,所以科创50指数增强相对于基准指数的表现无法直接给出对比。
好在市场上有个叫做创业板成长的指数(简称创成长),其采用的是与科创50指数增强相同的投资策略(通过成长因子、动量因子做指数增强),并且其基准指数(创成长的基准指数是创业板指)与科创50指数在风格上也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来看一下创成长指数的历史表现情况做个参考。

上图是创成长指数基日以来(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收益表现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创成长指数相较于创业板指、创业板50指数具备更强的进攻性,自2012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创成长指数累计涨幅439.49%,大幅跑赢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同时创成长指数的夏普比率(收益风险比)相较于创业板50指数和创业板指也更高。
由此可以侧面证明科创50指数增强这种因子增强方式的有效性。
第三,科创50指数增强的拟任基金经理荣膺,深耕指数研究和管理12载,创新产品管理经验丰富。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增强这只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是荣膺。
从工作履历上来看,荣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硕士。2010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研究发展部高级产品经理,数量投资部研究员、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2015年11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具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和7年以上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荣膺现任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同时担任华夏上证主要消费ETF、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创业板成长ETF、科创50ETF等10余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管公募基金规模864.02亿元。
这里可以关注的一个点是,荣膺既是被动指数产品——科创50ETF及其场外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又是指数增强创新产品——创业板成长ETF的基金经理,相关的指数产品管理经验丰富。
第四,从市场规模来看,科创板近几年的IPO规模快速增长,可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投资规模容量。
科创板自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以来已稳健运行4年多,目前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企业最为重要的股权融资市场之一,近几年来,科创板的融资规模更是加速增长,科技创新领域的龙头公司不断加入。
仅以2022年为例,当年共有123家公司登陆科创板,融资规模为252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截至2023年6月27日,科创板已有个股539只,总市值高达7.19万亿,流通市值超过3.58万亿,如果再叠加上个月初(6月5日)科创50ETF期权上市的催化,更是进一步为科创板创造了流动性,这就为科创50指数增强提供了足够的流动性和较大的投资规模容量。
第五,从行业属性来看,科创50具备突出的科技创新特征,指数本身就具备高成长高波动特性。
众所周知,科创板本身就定位于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挂牌上市,这一点在科创50指数的行业分布中就有充分体现。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截至2023年5月31日,科创50指数中权重占比最高的三大申万一级行业分别为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权重占比分别为52.9%、17.2%和10.7%;

进一步细分的话,权重占比最高的申万二级行业分别是半导体和光伏设备,两者的占比接近60%,因此板块本身的高成长高波动特征十分明显。
而相较于科创50指数,科创50指数增强在动量、成长因子上的暴露度更高,这就使得科创50指数增强在牛市的进攻性会更强,这就是标题所谓的“成长之成长”
第六,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科创50指数当前的估值具备一定性价比,盈利能力较优。
科创50在2020年上市的时候是1000点,当前依然还是1000多点,但同样是1000多点,当前的科创50指数在经过3年多的“新陈代谢”之后,不仅消化了新股上市的高估值,同时也扛过了第一轮股东的减持压力,当前的点位反而给了投资者一个较好的入场机会。

不仅如此,如果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PE估值还是PB估值来看,科创50指数的估值水平都不高,均处于近3年来历史较低水平,估值下杀的空间小、修复概率大,也因此当前科创50指数具备一定的投资性价比。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虽然受全球半导体周期影响,2023年一季度业绩增速放缓,但科创50指数一季度的10.64%的ROE(TTM)仍超出市场平均水平,显示出板块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仍有一定的韧性。

讲到这里,关于科创50指增的投资价值就分析得差不多了。
最后部分,我们再来探讨两个问题
一是科创50指数和创业板指的区别和联系。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我用两个图来加以说明。

上图是创业板指、创业50指数和科创50指数的申万一级行业情况。

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同样是重仓电力设备、TMT和医药生物三大板块,创业板的两大代表指数重仓的板块主要是电力设备(新能源主题的主要行业板块)和医药生物,两者合计占比超过50%;而科创50指数重仓的板块主要是电子(确切来说是半导体),单一板块的占比就超过50%。

上图则是创业板指、创业50指数和科创50指数的投资风格情况。
同样是成长风格板块,创业板的两大代表指数在个股市值层面更偏大中盘,而科创板50指数则相对偏中小盘一些,主要是中盘,两者在市值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二是如何投资科创50指数,以及投资标的?
这个问题更是简单。
基于科创50指数的高成长高波动特性,其最佳的投资方式自然是定投,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增强(A类018177;C类018178)这只科创50指数增强产品则是更好的投资标的。

并且正如前文所述,当下不管是估值层面还是盈利层面,都是科创50指数定投开始的好时机。

写到这里,我觉得今天的文章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25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