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深耕镜片领域二十载,明月镜片近视防控产品发力,新产能释放

  • 作者:Fairy0726
  • 2022-05-13 10:46:50
  • 分享:

1、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品牌企业

深耕镜片领域二十载,是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品牌企业。

公司2002年成立,2021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注册制背景下“国产镜片品牌上市第一股”,主要从事镜片、镜片原料、成镜和镜架等眼视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品牌方面公司推行自主品牌战略,以自有品牌“明月镜片”为主,聚焦中高端市场。

(2)产品方面以镜片为核心,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镜片产品可分为日常通用镜片和功 能性镜片两大类,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

(3)渠道方面以国内市场为主,形成了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立体销售网络。

1.1、发展历程深耕镜片领域多年,逐步成长为国产镜片龙头

根据公司产品、品牌和渠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可将公司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初创探索期(2002-2005)2002年,公司前身江苏明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04 年,公司建立起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引领行业从“坐商”进入“行商”时代。

(2)品牌定位期(2006-2011)2006年,公司拒绝外资收购,开启国产镜片民族品牌之路,与韩国 KOC 在国内合作建立镜片原料工厂。2008年,公司研发的 KR 超韧树脂镜片获国家发明专利。2009 年,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公司在大量同行陆续被外资收购的背景下,作为镜片民族品牌的代表增加媒体曝光度,立志成为国产镜片领军品牌之一。

(3)技术成长期(2012-2017)2012年,公司启动建设行业领先的视光产业园。2014 年,公司研发出 1.71 镜片,打破高折射率伴随高色散魔咒,攻克行业难题。2015年,公司在新加坡建立国际业务总部,产品畅销超过 30 个国家和地区,成绩斐然。2017年,公司成为国内镜片行业首家“绿色工厂”。

(4)战略升级期(2018-至今)2018年,公司全面进行战略升级,对不同产品实行差异化的品牌策略;同年与著名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了行业示范性的院士工作站。2019 年,公司变更为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升级终端形象,全国推进万店计划。2020 年,公司成为中国登山队官方赞助商,防蓝光镜片获得德国莱茵 TÜV 认证。2021 年明月镜片于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1.2、 财务分析营收增长稳健,盈利能力逐年增强

营收整体增长稳健,低基数下利润增长较快。

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26亿元增至5.76亿元,CAGR 为7.80%,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同期归母净利润由0.17亿元提升至0.82亿元,CAGR 为48.56%,低基数下整体增长较快。

2020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放缓,主要因疫情对零售端实体门店的冲击较大。

2021年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增速逐步恢复,分别为6.65%和17.27%,主要系2020年基数较低,且2021年国内疫情得到控制,销量有所增长。

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13.26%),归母净利润0.22亿元(+70.01%),收入利润实现高增长,或主要系近视防控产品快速放量。

分品类看,镜片收入占比较大,成镜收入增长迅速。

2021年,公司镜片产品营收4.52亿元(+3.72%),占比78.59%,传统镜片业务稳健增长;公司聚焦中高端市场,通过提升中高折射率、功能镜片占比实现差异化布局;同时,公司2021年全面进军近视管理镜片市场,先后推出“轻松控”和“轻松控Pro”,打造新的增长极。

成镜营收0.56亿元(+12.04%),占比9.65%,延续较快增长(2017-2021年收入CAGR为 74.79%)。原料销售营收0.62亿元(+26.69%),占比10.69%,公司积极切入镜片原料领域,与韩国 KOC 合作建立镜片原料研发生产中心实现原料自给。

分地区看,国内市场贡献主要收入。2017-2021年,公司产品国内收入分别为3.8/4.4/5.0/5.0/5.4亿元,在当年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88.0%/87.0%/90.8%/92.4%/96.1%。2018-2021年,公司外销收入从0.59亿元下降至0.38亿,占比也同步下降至3.9%, 外销收入减少主要系海外疫情影响。

品牌化转型下,产品提价和结构优化带来毛利率快速提升。2017-2020 年,公司毛利率从 39.01%逐年上升至 54.95%,年均增长 5.31pct,与可比公司依视路的毛利率差距逐渐缩小,毛利率提升明显主因公司从 2018 年开始持续推行自主品牌战略,聚焦中高端市场,带来产品普遍提价。

2021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54.69%(-0.26pct),主要系新会计准则影响,运输费用转入营业成本所致,还原后毛利率同比提升 0.74pct,主要系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率的功能镜片占比提升所致。2022Q1 公司毛利率 为 54.1%(-1.1%),主要系新会计准则影响。

品牌化转型下,销售费用率的快速提升抬高了整体费用率。2017-2020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由 31.44%增长至 38.10%,其较快增长主因公司致力于自主品牌战略,同期销售费用率增幅较大,从 11.56%提升至 20.87%。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0.62pct,主要系新会计准则下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1.48pct。2022Q1 期间费用率为 36.51%(-3.85pct),销售费用率为 18.28%(-4.29pct),主要系收入准则变化以及公司对销售费用动态调整。

净利率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逐年增强。2017-2021 年,公司净利率从 5.09%提升至 14.26%,盈利能力逐年增强。净利率的较快提升主因公司品牌化发展下毛利率提升幅度较大,整体高于同期费用率的提升幅度。2022Q1 公司净利率为16.24%(+5.42pct),在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1.3、 股权结构稳定,员工持股绑定核心骨干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为谢氏家族。截至 2022Q1,明月实业持有公司 55.09% 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谢公晚、谢公兴和曾少华合计持有明月实业 100%的股份,三人直接或间接控股比例为 61.21%,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其中谢公晚、谢公兴系兄弟关系,曾少华系谢公晚妹妹之配偶,三人为一致行动人。

设立员工持股平台,绑定核心骨干利益。公司于 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设立志远管理、志明管理有限合伙人员工持股平台,以此激励对公司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在职员工,与核心骨干绑定利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其中,志远管理主要面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共 5 位合伙人),志明管理主要面向经理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共 41 位合伙人)。


2、行业镜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成长空间较大

2.1、行业规模国内眼镜、镜片产品市场规模均稳健增长

整体上看,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大。据 Euromonitor,2014-2019 年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从 644.89 亿元提升至 884.25 亿元,CAGR 为 6.52%,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增速高于同期全球增速水平(CAGR 为 2.60%)。

未来随着我国眼镜产品人均支出额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Euromonitor 预计 2023 年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4.67亿元。拆分来看,国内镜片产品销售规模预计保持稳健增长。

据 Euromonitor,2014- 2018年,我国镜片销售量从2014年的1.08亿副增长至2018年的 1.32 亿副,CAGR 为 5.00%,销售量占全球比重由16.58%提升至18.99%。Euromonitor 预计到 2023 年,我国镜片销售规模有望增长至 1.57 亿副,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升至 21.23%。

2.2、行业空间多因素提振国内镜片产品行业景气度

国内镜片产品市场未来成长空间较大,主要驱动力有:

(1)庞大的视光矫正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 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2020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为 53.6%、50.2%、52.7%,高近视率和近视防控需求支撑了镜片行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消费意识先进且消费能力较强的 20 世纪 60-70 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渐步入中老年,成人多焦点渐进镜片市场需求也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2)政策利好青少年视力问题愈发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重视,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矫正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催生了对近视防控相关功能性镜片的需求。

电子产品普及、中小学生课程负担加重等因素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整体偏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2018 年以来国家卫监委、教育部等部门已多次出台文件,聚焦青少年近视防控。

2018 年 8 月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 2030 年,6 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下降到 38%/60%/70%以下;2021 年“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及“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

(3)技术推动顺应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镜片生产企业推出了多种新型产品,包括以依视路绿宝贝为代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以蔡司成长乐、明月轻松控为代表的周边离焦镜片,以豪雅新乐学、明月轻松控 Pro、依视路星趣控为代表的多点近视离焦镜片。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利于催化青少年功能性镜片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提升镜片及眼镜产品的附加值。

(4)镜片人均购买量和支出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招股说明书,2019 年我国镜片人均购买量和人均支出额分别为 10.83 副/百人、3.14 美元/人,而同期美国人均购买量和人均支出额分别为 24.24 副/百人、39.83 美元/人(全球平均水平为 7.1 美元/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镜片产品的人均支出额、人均购买量较小,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理念转变等,国内镜片市场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2.3、 竞争格局外资品牌市占率较高,国产品牌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零售量,明月镜片市占率领先同行。目前,行业中的镜片公司主要分为全国性头部企业及区域性企业,行业格局较为分散,据欧睿统计,2020 年国内镜片市场 CR2 仅为 18.90%。2020 年,国产品牌明月镜片零售量为行业第一,市占率约为 10.7%,紧随其后的品牌市占率均未超过 10%。

对比外资品牌,国产镜片品牌销量领先但销额明显落后。

根据艾瑞咨询,销额视角下依视路和卡尔蔡司稳居前两位,国产镜片品牌销量领先但销额明显落后,直接原因在于国产镜片平均售价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国内镜片生产企业众多但多数为中小企业,长期深陷价格战泥淖,且绝大多数上规模的企业被外资收购,在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上动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低。(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3、公司看点品牌产品聚焦中高端市场、全渠道发力

3.1、品牌端推行自主品牌战略,打造“国产镜片第一品牌”

推行自主品牌战略,抢占 C 端用户心智。

2017年 12 月 21 日,公司召开战略发布会“相‘一’的力量”,宣告镜片行业迈入消费者品牌时代,公司战略核心向用户心智迁徙。

2019年 1 月 19 日,公司在新年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永久退出价格战,进一步深化自主品牌战略。公司品牌战略转型的目的在于打破 C 端用户此前忽视镜片价值的局面,增强用户镜片价值认知,通过产品升级在用户心智中建立“明月”品质稳定可靠的形象,并基于公司在 C 端积累的品牌势能提升对 B 端的议价能力。此外,公司深耕镜片行业多年,依托技术、渠道优势更容易打入中高端市场,打造差异化。

自主品牌中“明月”定位中高端,是镜片收入的主要来源。

公司业务包括自有品牌业务、贴牌业务,以自有品牌镜片业务为主。公司自有品牌包括“明月”品牌和“赛蒙”品牌,其中,主品牌“明月”定位中高端镜片市场,为公司重点推广和营销的镜片品牌;“赛蒙”品牌定位中端镜片市场,为配合整体品牌战略,公司逐步控制并缩减其市场规模。2018-2020 年,“明月”品牌镜片产品收入占自有品牌镜片收入比例分别为 95.92%、97.14%、98.24%,2020H1 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98.44%,呈逐年增长态势。

多维度进行品牌营销,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增长较快。

为提升“明月镜片”品牌影响力,公司进行多维度营销投入,包括线下体验店、线下广告投放、区域实地推广、聘请品牌代言人、电视广告植入、电商平台推广等。

较大力度的品牌推广使得公司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较快增长,2017-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从 4928 万元增长至 1.12 亿元,CAGR 为 22.67%,同期销售费用率也逐年提升至 2021 年的 19.39%;其中,广告费用从 2017 年的 633 万元大幅提升至 2021 年的 3931 万元,CAGR 达 57.86%。

品牌策略下公司各品类平均售价提升明显,且均价增速大于成本增速,带来毛利率的快速提高。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20 年,公司镜片、原料、成镜、镜架平均售价均逐年上涨,2 年 CAGR 分别为 18.27%、7.87%、26.09%、35.50%,除原料外,其他品类均价增长较明显。同期镜片、原料、成镜的单位成本的 CAGR 分别为 7.95%、2.43%、-15.27%,增速均明显小于对应均价增速,这带来各品类毛利率上行,进而拉升整体毛利率。

2021H1 镜片、原料、成镜、镜架均价进一步提升,分别至 17.51 元/片(+12.17%)、35.52 元/公斤(+1.89%)、176.11 元/副(+3.16%)、58.65 元/副(+23.27%)。

公司公告称,2021 年功能镜片和高折射率镜片占比双双提高,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和镜片平均片单价不断上升。

3.2、产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强技术壁垒

3.2.1、结构优化产品结构,聚焦中高端市场

为顺应品牌战略和市场发展趋势,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中高端镜片市场,重点研发并推广功能片镜片等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镜片品类,具体调整方向如下

(1)常规产品高折化。

“更轻、更薄、更清晰”是镜片行业发展趋势,其中“更轻、更薄”可由提高镜片折射率实现,“更清晰”可通过优化镀膜、涂层和光学设计等实现。由于折射率 1.56 和 1.60 系列常规片产品属于“红海”市场,且经济效益一般,公司主动放弃部分市场,主推高折射率 1.71 系列产品。该系列为公司独有,较折射率 1.74 系列产品性价比高,且毛利率明显高于其他系列,是公司着重打造的旗舰产品。

(2)低折产品功能化。

低折射率 1.50 和 1.60 系列产品由于可生产厂家较多,激烈竞争下价格较低,目前的市场占比仍最高。低折射率镜片产品除了需要满足消费者基础的视光矫正及保护需求外,镜片供应商开始逐步挖掘、迎合新的功能性消费需求。

此背景下公司通过调整镜片基础材料、光学设计或镜片膜层等赋予镜片多种功能性,如近视管理、KR 超韧、PMC 超亮、蓝光防护、智能变色、驾驶偏光、渐进等,通过提升功能镜片占比实现差异化竞争。

产品结构调整下,1.71 系列和防蓝光系列是公司主打的两款镜片产品,近年来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二者收入分别由 2017 年的 0.18/0.57 亿元提升至 2020 年的 0.65/1.56 亿元,CAGR 分别为 53.4%/40.0%,均显著高于公司整体营收 CAGR(8.23%),预计未来二者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将继续提升。2021 年公司功能镜片销售额占比为 49.88%,同比提升 0.08pct。

3.2.2、供应“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确保产品供应

镜片市场具有大批量、多品类、多屈光度的需求特性,而且对产品品质稳定性、产品体系的完整性要求很高,进而对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能力及生产体系有着严苛的要求。

公司拥有产业链式的生产模式及一站式服务体系,能为市场持续提供品质可靠、品类丰富的镜片产品。“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确保产品供应。生产模式上,对标准产品的现片和镜片原料等,根据销售计划和战略性备库的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对定制镜片和镜架,公司按订单需求排产。采购模式上,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的备库制定采购计划,同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单,确保原料供应的品质和及时性。

该模式下公司主要产品(镜片、镜片原料)产销率近年来来维持高位,均在100%左右。

产业集群利于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中国眼镜之都”江苏省丹阳市,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地拥有全球最大的眼镜产业集群,生产的镜片占据全球总销量的一半、中国总销量的八成。

产业集聚降低了公司的运输和制造成本,利于实现规模化效应。对核心供应商依赖程度可控。

2018-2021 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在采购中占比约 33%-40%,其中第一大供应商韩国 KOC 及关联方在采购中占比较大,约 20%-26%。

公司在原料供应上对韩国 KOC 及关联方存在一定依赖主因

(1)用于高折镜片的树脂单体等原材料生产技术由日韩厂商(韩国 KOC、MITSUI CHEMICALS、日本三菱等)所掌握,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品质与之相比尚存一定差距。

(2)对于 1.67 及以上系列镜片、成镜,公司已掌握实验室制备相关树脂单体的配方及生产工艺,考虑到经济性及长期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向韩国 KOC 及关联方采购。

我们认为该依赖程度可控主因

(1)公司集中采购下议价权较强,同时在高折射原料已储备替代供应商。

(2)韩国 KOC 及关联方在采购中占比逐年下降,由 2018 年的 26% 下降至 2021 年的 20%。

3.2.3、革新重视研发,技术壁垒较强

公司重视产品、技术、工艺的创新与开发

(1)研发投入稳定,未来有望加大公司重视自主研发,2018-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加,三年累积超过 6700 万元。研发费用率整体稳定在 3%附近,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3.10%。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通过研发促进技术水平及产品性能提升。

(2)校企合作提升开发效率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及著名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团队、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团队达成产学研用合作,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研究中心、研究所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人才培养,开发出更符合国人使用的镜片产品。

研发成果优秀,技术壁垒较强,上新节奏稳定

(1)专利储备较丰富,技术壁垒较强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合计拥有 143 项专利,包括 13 项发明专利、107 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23 项外观设计专利,在行业内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公司已掌握 1.56、1.60 折射率树脂原料生产的核心技术,已实现自主生产;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 1.71 超薄高折射率镜片产品,弥补了高折射率材料先天色散度过高的缺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创新消费品”已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公司防蓝光镜片也于 2020 年获得德国莱茵 TÜV 认证。

(2)新品推出节奏平稳2018-2021 年公司每年均推出新品,如 2018 年的 1.71 高折射率防蓝光系列、2019 年的防蓝光 PRO 系列、2020 年的户外偏光系列、2021 年的近视防控系列等。

3.3、渠道以直销渠道为主,电商自营渠道增长亮眼

产品销售以直销渠道为主,经销渠道为辅。公司同时面向 B 端和 C 端客户,其中 To B 销售中,2021 年直销/经销/代销渠道对公司收入贡献分别为 60.08% /30.33%/0%(2021 年已无代销收入)。To C 销售均为直销渠道,2021 年对公司收入贡献为 9.59%,其中自营实体门店和电商平台旗舰店收入贡献分别为 0.40%/9.19%。综合来看,2021 年直销渠道收入贡献为 69.67%,为公司主要销售渠道。

直销客户数量众多,收入分布较为分散。2020 年公司直销客户共 3187 个,遍布全国,以终端眼镜门店和眼镜连锁企业为主,数量分别为 2523/292 个,合计数量占比 88%,合计收入占比 61%,单店平均收入贡献不足 20 万元,收入分布较为分散。2021 年公司直销客户数量提升至 3262 家。

经销客户数量稳中有降,结构优化下出货价稳步提升。2018-2021,公司经销商数量由 95 个逐年下降至 78 个,数量下降主因公司持续优化经销商结构,淘汰未满足公司考核要求、违反公司合同条款的经销商。

公司通过提高合同完成指标、降低返利比例和逐步取消供货价格折扣等方式逐渐收紧返利政策和销售优惠政策,以此配合整体品牌战略,间接提升镜片销售价格。

2018-2020 年,公司对经销商的出货价稳步提升,经销收入占镜片收入的比重由 27.76%提升至 36.61%。

电商自营渠道快速发展,营收贡献增长迅速。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公司积极拓展线上自营零售渠道,2018-2021 年,线上自营收入由 426.26 万元增至 5290.59 万元,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由 0.85%快速提升至 9.19%。2021Q3 公司成功地在抖音上开设店铺,进一步拓宽了线上渠道。随着“明月镜片”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电商自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4、未来增量品牌强化、新品扩充、产能释放

4.1、中高端形象深入人心,有望引领均价上行

公司坚持走中高端品牌建设路线,强化品牌效益。

公司 2017 末调整品牌战略,2019 年宣布退出价格战,目前仍处于品牌建设期,广告宣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17-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增长较快,全渠道进行品牌营销,预计未来将维持 高营销费用投入,继续增强品牌知名度。

目前“明月镜片”品牌溢价和依视路等外资知名品牌仍有一定差距,未来有望借助高端形象,继续推动公司产品均价上行。建设营销网络产品展示中心,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据招股说明书,IPO 后公司拟投入 6456 万元建设营销网络及产品展示中心项目,公司未来将于数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开设超级体验店,提升品牌势能,打破眼镜店的传统形象和用户认知,探索出效率更高、体验更好的全新模式,并将成熟模式免费提供给合作伙伴,为其赋能,实现公司与客户在业务增长方面的“多赢”,同时引领镜片行业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发 展。

4.2、近视防控高景气,新品“轻松控”系列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近视防控市场景气度较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 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2020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为 53.6%、50.2%、52.7%,处于较高水平。

青少年视力问题愈发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重视,叠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时间长、户外运动时间少等影响,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矫正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催生了对近视防控相关功能性镜片的需求。

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近视防控镜片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各品牌之间尚不存在 实质竞争。据公司公告,中国有 1.2 亿适龄儿童拥有近视管理需要,但 2021 年仅有 5%-6%的近视儿童接受了相应治疗(包括近视防控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市场渗透率较低,公司预计未来近视防控市场高速圈地将持续 2-3 年,未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推出新品“轻松控”,有望增厚整体销售规模。现在主流近视防控产品有近视防控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但后两者普及率不高,仍以验配流程简单的近视防控眼镜为主。

公司抓住近视防控机遇,2021 年 6 月联合庄松林院士团队推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轻松控”,该产品采用了周边离焦眼轴控制技术,通过在镜片四周添加专为中国孩子定制的离焦量,更符合国内青少年用眼习惯。招股说明书显示,“轻松控”产品已展现良好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公司对传统折射率产品新增业务机会的扩展。

公司于 2021 年末推出了“轻松控 PRO”,该产品性能和价格同步升级且较同类产品性价比较强,有望进一步打开近视防控市场,带来收入规模和品牌效应的同步提升。2022Q1 公司轻松控系列附加了双重防蓝光功能的新品上市,市场给予了积极反馈。

公司计划 2022 年继续推出多个近视管控产品(不同折射率和功能,预计 2022Q2 末将有 8 个近视防控 SKU 在售),持续丰富产品线和价格带,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4.3、 IPO 项目后加强产能与研发投入,支撑品牌转型升级

IPO 项目后加大产能与研发投入,支撑品牌转型升级。据招股说明书,IPO 后公司拟用募集和自筹资金共 6 亿元建设高端树脂镜片扩产项目、常规树脂镜片扩产机技术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机产品展示中心建设项目。

其中,扩产项目拟使用资金 4.73 亿元,高端/常规树脂镜片扩产分别占比 53.94%/24.95%;研发项目拟使用资金 0.62 亿元,占比 10.35%。

我们认为公司加强产品端投入利于提升产品力,为品牌向中高端转型提供品质保障

(1)生产端,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毛利镜片产能。

公司将 79%的资金用于高端树脂镜片扩产和常规树脂镜片扩产及升级,利于提升公司高端镜片、功能性镜片规模生产能力,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符合公司聚焦中高端市场的品牌战略。未来随着新产能的释放,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产品结构优化下盈利能力也有望同步提升。

(2)研发端,坚持研发投入,打造技术壁垒。

公司通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从基础研究、产品技术开发、工程化技术研究、产业化和应用的角度进行布局和规划,能够更好的发挥创新资源整合和集成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实现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技术壁垒,同时为市场提供性能、品质更优的产品。

5、盈利预测与估值

5.1、关键假设

(1)镜片行业近年来稳健发展,在国内较大的近视人口基数、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成人渐进镜片需求的拉动下,镜片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2)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端,重视研发构筑技术壁垒,预计产品力的提升将带动高折、功能产品销量的进一步增长;品牌端,推进自主品牌战略,多维度提升品牌势能,预计产品均价逐步提升。

(3)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为17.2%/20.5%/26.0%,其中镜片收入增速为18.1%/21.0%/28.3%,原料销售收入增速为26.5%/21.3%/19.4%,眼镜收入增速为23.7%/19.0%/16.6%,镜架收入增速为1.2%/1.0%/1.0%。

5.2、估值

明月镜片是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生产商。

我们认为,国内眼视光产品需求庞大,在消费升级、政策、技术等因素推动下镜片行业有望继续扩容,公司作为国产镜片龙头有望受益。

另外,公司坚持自主品牌战略,聚焦中高端市场,并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通过高折化和功能化提升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未来随着持续的品牌推广建设,以及 1.71 系列、防蓝光系列和近视防控产品的持续放量,公司有望实现进一步的业绩增长。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1.13/1.42/1.84 亿 元,对应 EPS 为 0.84/1.06/1.37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41.7/33.3/25.6 倍。

6、风险提示

(1)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丙烯醇、DMT 等化工原料以及树脂单体等,且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其价格波动将会影响公司产品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2)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外资品牌通过收购国内镜片制造商快速发展国内业务,镜片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波动。

(3)疫情反复的风险 公司部分客户和终端供应商来自境外,若全球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国内疫情防控情况出现反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0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1.7
  • 江恩阻力:24.41
  • 时间窗口:2024-08-04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