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国内工业光伏电源龙头英杰电气

  • 作者:蔺蓉
  • 2022-07-01 13:32:58
  • 分享:


光伏电源龙头;平台化布局,向半导体、充电桩领域延伸,国内中高端工业电源龙头;光伏、泛半导体、充电桩平台化布局。

公司成立于 1996 年,2020 年创业板上市,为国内中高端工业电源龙头企业。基于对 工业电源底层技术的理解,公司横向延伸、下游覆盖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片)、 泛半导体(半导体、蓝宝石、碳化硅)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司向新能源车充电桩设 备布局,打开公司新成长点。

按行业业务分类 光伏业务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 年占比达 60%,核心产品包括硅料、硅 片、电池核心工艺设备电源,处行业龙头领先地位。

泛半导体业务主要产品包括 PD 系列可编程直流电源,用于半导体、碳化硅、蓝宝 石、金刚石等领域电源。公司已成为中MOCVD 电源稳定供应商,有望向刻蚀机电 源拓展。

充电桩业务主要产品为 JK32 系列/JY32 系列 7kW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ZF 系列直 流快速充电桩等。公司已成功在西南地区布局,与蜀道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望 逐步放量。

其他业务公司在钢铁冶金、玻璃光纤、科研院及其他业务发展稳定。

在手订单充沛;2022 年业绩有望提速,业绩表现受益光伏高景气,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2017-2020 年公司营收从 2.7 亿元增长至 4.7 亿元,CAGR=20%;实现归母净利润从 0.7 亿元增长至 1.1 亿元,CAGR=12%。2020 年营收同比-5.1pct;归母净利润同比5.8pct,主要由于 2018 年“531”新政冲击、订单下滑,叠加业绩确认滞后性所致。

截止 2021Q3受益于订单及客户数量双增长,公司营收达 4.7 亿元,同比增长 66%; 归母净利润达 1.2 亿元,同比增长 80.5%,业绩增速创新高。

2021 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5-1.8 亿元,同比增长 45%- 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 1.4-1.7 亿元,同比增长 44.9%-74.3%。

收入结构(按行业分)下游核心覆盖“光伏+半导体”电源行业

光伏电源(占比 60%)受益于光伏行业高景气度,光伏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上升,2020 年实现营收 2.5 亿元,同比增长 12%;毛利率 35.6%,同比-2.91pct。

半导体等电子材料电源(占比 10%)主要产品是 PD 系列可变编程直流电源,用于 生产 LED 外延片的 MOCVD 设备。

受到 LED 市场阶段性饱和影响,2020 年营收同比下 降 66.2%,2019 年毛利率 47%,维持高水平。

科研院所业务(占比 2%)主要客户来源于近代物理研究所、航空航天、船舶重工 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涉及产品为激光电源、加速器磁铁电源等用于科学研究和试验 测试。2020 年营收 0.1 亿元,2019 年毛利率 38%。

冶金玻纤及其他业务(占比 28%)2020 年实现营收 1.17 亿元,同比增长 55.3%; 毛利率 49%。

收入结构(按产品分)公司电源大多以定制化需求为主、主攻中高端市场,毛利率 处较高水平。功率控制系统装置(占比 80%)2020 年营收 3.4 亿元,同比下降 4.2%;

毛利率 40%, 同比-1.1pct。 特种电源(占比 14%)2020 年营收 0.6 亿元,同比下降 25.5%;毛利率 48.6%,同 比+2.23pct。

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技术底蕴深厚

董事长王军、总经理周英怀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 68%的股权。两人均为 技术出身,是公司多项专利的发明人,技术底蕴深厚。

核心技术团队在国内高端功率 控制市场具备较强的研发经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共有三家控股子公司,专注于充电桩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站研发及制造。

股权激励公司 2021 年股权激励已授予,覆盖核心中高层人员,限制性股票授予价 格 19.77 元/股。

光伏电源行业高景气;公司为硅料、硅片电源龙头,向电 池领域延伸,光伏需求未来 10 年 10 倍大赛道!行业迎扩产潮、催生电源需求

过去 10 年度电成本下降 82%,光伏装机量大幅增长 6 倍。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的数据,在 2010 年到 2019 年的 10 年间,全球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已经从 0.378 美元/千瓦时,降至 0.068 美元/千瓦时,降幅达 82%。

从目前搜集的电力采购 协议看,预计 2021 年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电价将在 0.039 美元/千瓦时左右,较 2019 年仍下降 42%。

光伏新增装机量从 2010 年的 19GW 提升至 2020 年的 130GW,10 年光 伏装机量需求增长 6 倍以上。随着未来光伏价格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及行业之后的持 续降本能力,光伏发电侧平价有望提前来临。

未来 10 年伴随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迎 10 年 10 倍增长。 我们测算了 2030 年中国和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预计 2030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 需求达 416-537GW,CAGR 达 24%-26%;

全球新增装机需求达 1246-1491GW,CAGR 达 25%-27%。光伏装机需求未来十年迎来十倍增长,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需重视光 伏赛道带来的巨大增长机会。

受益于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以及光伏度电成本降低的需求,行业有望迎需求端+技 术迭代端催生的持续扩产潮,催生电源相关设备需求提升。

需求端预计 2020-2030 年光伏 10 年 10 倍需求增长,对应 2021-2030 年全球新增 产能需求有望达 98-120GW(年均)。

技术端光伏各环节叠加“颗粒硅、大尺寸、异质结、TOPCon”等行业技术变革,颠 覆性技术迭代将催生行业新增扩产需求进一步扩大(相当于存量产能全部更新)。

硅料电源行业迎百万吨扩产潮;2022-23 年市场空间合计达 24 亿元

光伏硅料属于重资产行业(单万吨投资额达 8-10 亿元),叠加其扩产的长周期性(扩 产周期平均约 1.5 年以上),使得行业周期性明显、面对下游需求变化具“滞后性”, 供需错配易发生。

本轮硅料周期的底部开始于 2020 年年中,供需错配使得硅料价格暴涨,致密料从 2020 年 6 月的 59 元/KG 上涨至目前的 240-250 元/KG 附近(据 PVInfolink 报价), 涨幅高达 4 倍。

需求端随着 2020 年下半年疫情得逐步得到控制+近两年全球经济放水+光伏度电成 本降低+全球“碳中和”目标确立,光伏需求高增长预期强化。同时下游硅片、电池、 组件的加速扩产(扩产周期短),进一步加剧硅料紧张局面。

供给端行业经历 2018 年的“531 新政”,2018-2020 上半年硅料价格持续走低(最 低降至 60 元/KG 附近),行业扩产动力弱、鲜有大规模扩产计划落地。

短期(新增需求)受硅料供给紧张+价格高企带来的行业高额利润,吸引行业新老 玩家纷纷扩产。

电源作为硅料还原炉设备的核心配套装置,通常由下游硅料厂直接 采购、组装,电源设备的稳定可靠性、及节能属性是下游客户考虑的核心指标。

据各公司公告统计,预计 2022-2023 年行业新增硅料产能有望分别达 56 万吨、87 万 吨(合计达 143 万吨),对应总产能达 113 万吨、201 万吨,行业扩产加速落地。

参考行业情况,假设 2022-2023 年单万吨所需电源数量分别为 22 台、20 台,电源价 值量保持在 80 万元。

预计 2022-2023 年硅料电源市场空间分别达9.8 亿元、14 亿元,合计市场需求达 23.8 亿元。

长期(存量替代需求)市场担心本轮硅料扩产潮将引发新一轮硅料过剩,未来扩 产需求将减弱。我们认为颗粒硅作为光伏硅料环节新一代技术,具备更大的成本降 低潜力(有望综合降本 20-30%)。

目前保利协鑫在徐州、乐山、内蒙古 3 地合计规 划颗粒硅产能达 50 万吨。如未来进展顺利,对光伏行业降低度电成本、在全球大范 围推广从而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有望催生行业新一轮对于颗粒硅新技术的扩 产潮,电源相关设备需求有望延续。

硅片电源迎“大尺寸”扩产潮,2022-2023 年市场空间达 438 亿元

大尺寸技术为光伏行业大势所趋,具有“降本增效”的优势,催生硅片设备迭代 需求大尺寸硅片能够摊薄非硅成本、生产成本,具有“降本增效”的优势。硅片的 大尺寸化符合光伏行业降低度电成本的需求,是长期发展的趋势。

受益于光伏需求增长+大尺寸技术迭代,硅片行业迎扩产潮,预计 2022-2023 年行业 新增硅片产能分别达 156G、160GW(合计达 316GW)。

电源作为光伏长晶炉的核心配套设备,通常由下游单晶炉设备厂(如晶盛机电、连城 数控等)、或下游终端硅片客户(隆基、中环等)直接采购。

按照下游厂商规划,我 们对硅片电源设备需求进行测算 电源设备参考行业情况,假设 2022-2023 年每 GW 设备数量分别为 75 台、70 台。 设备价值量为 5 万元/台。

预计 2022-2023 年硅片电源市场空间分别达5.9 亿元、5.6 亿元,合计市场需求达 11.5 亿元。

电池电源迎“HJT、TOPCon”技术迭代,2025 年市场空间达 10 亿元,市值 空间 76 亿元

技术发展史铝背场 BSF 电池(1 代, 2017 年以前)→PERC 电池(2 代,2017 年 至今)→PERC+/TOPCon(2.5 代)→HJT 电池(3 代)→HBC 电池(4 代,可能潜在 方向)→钙钛矿叠层电池(5 代,可能潜在方向)。

光伏行业的核心是“降本+升效”、降低度电成本。单晶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带来 转换效率从 2014 年的 19%上升至 2020 年的 23%-24%,预计未来有望迈向 30%。

TOPCON 将为 PERC 打开天花板。从未来 2-3 年的维度来看,因存量 PERC 电池体量较 大(2021 年底 PERC 产能超 300GW)、且绝大多为近 2 年新上产能,有较强的升级需 求,叠加 HJT 设备投资短期不具备性价比等因素。

存量电池片厂商将优先选择通过 对原有 PERC 工艺进行技术升级(即升级 TOPCON),来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

HJT“降本增效”潜力巨大,有望取代 PERC 电池成为市场主流。异质结(HJT)电池 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有转换 效率高、工艺温度低、稳定性高、衰减率低、双面发电等优点,技术具有颠覆性。

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 HJT 国内规划产能超 100GW,新老电池片厂商均有开始布局。 预计 2022 年将迎来 20-30GW 扩产潮,2023-2025 年产线建设进入加速期。

HJT 电源工作频率是 PECVD 设备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薄膜沉积速率和质量等都 有影响。

出于 HJT 电池非晶硅、微晶硅镀膜质量的要求(要求更高的薄膜沉积速度、 和均匀性),设备需要用到 RF(射频)、VHF(甚高频)的高频电源,对于电源的性 能提出更高要求。

受益于电池环节“TOPCon、HJT”双重技术迭代,电池片行业有望迎潜在扩产潮。预 计 2022-2025 年行业新增 TOPCon 扩产有望维持在年均 50GW 左右(合计达 193GW), 新增 HJT 产能有望从 2022 年的 30G 提升至 2025 年的 208GW(合计达 410GW)。

按照下游厂商规划,我们对电源设备需求进行测算HJT、TOPCon 渗透率基于我们对于 2 种电池技术路径生命周期的未来判断,假设从 2021 年的 5%提升至 2025 年的 55%、27%。

电源设备假设 2022-2025 年,随着国产替代、成本降低,TOPCon 电源设备价值量 从 300 万元/GW 下降至 250 万元/GW,HJT 电源设备价值量从 560 万元/GW 下降至 440 万元/GW。

预计 2022-2025 年电池(TOPCon+HJT)电源市场规模有望从 3.3 亿元提升至 10.3 亿 元,4 年合计市场需求达 24.6 亿元,2022-2025 年 CAGR=73%。

假设电池电源净利率从 2021 年的 25%下滑至 21%,随着市场成熟后、逐年下滑。预计 2025 年电池(TOPCon+HJT)电源市场空间达 10.3 亿元,对应市值空间达 76 亿 元。(给予 30 倍 PE)

英杰电气硅料、硅片电源龙头;电池电源国产替代可期

公司于 2005 年开始进入硅料、硅片电源行业,过去 16 年间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完成国产替代,市占率常年保持在 70%-80%水平,行业已形成较为稳固的竞争格局。

受益于下游行业扩产,2021 年公司新增订单中光伏(硅料、硅片电源)占比达 60%以 上,同比高增长,公司是国内少数能横跨布局光伏硅料、硅片、电池多环节设备企业。

硅料电源公司行业市占率达 70%,主要竞争对手为大全新能源。2008 年起,公司独 立开发 12 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实现了进口替代。

在此基础上,2010 年研制成功 24 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并陆续推出 36 对棒、40 对棒、48 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 源,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大全作为公司在硅料电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对手,受其下游自 身硅料产能的布局,其产品主要以自供为主。

硅片电源领域公司市占率高达 75-80%,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全数字单晶炉加热直 流电源的厂商,下游核心绑定光伏长晶设备厂(晶盛机电、连城数控、京运通、精工 科技等)、及下游硅片企业(隆基、中环等)。其行业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北京动力源 等。

电池片电源公司同时布局 TOPCON、HJT 电池电源,产品主要覆盖电池的中高端工 艺环节,已处于客户试用阶段。为公司在光伏电源领域打开成长第三极。

TOPCON 电源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扩散、PECVD 工序环节,下游合作企业包括红太 阳、捷佳伟创等,产品有望在 2022 年年中推出。(据公司公告).

HJT 电源公司电源主要运用于 PECVD、CAT-CVD,RPD、PVD 工序环节。 竞争格局目前 TOPCon、HJT 设备投资额分别达 1.8-2.1 亿/GW、3.5-4 亿元/GW。

相 较传统的 PERC 设备投资额(1.3-1.5 亿元/GW)有着较大差距,未来国产替代降本动 力明确。目前光伏电池片电源主要以美、德企业供应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可期。

半导体电源国产化替代正当时;公司为国内半导体电源行业先行者,半导体电源核心零部件将成为行业国产替代未来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据 SEMI 数据,2021 年前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 售额达到 752 亿美元,其中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 215 美元,占比达 28.5%,已成 为全球最大市场。以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晶盛机电为代表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加速崛起。

从国产替代的角度随着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进口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 代将成为国产设备商必须考虑的下一环。 半导体设备的关键子系统主要分为 8 大类

气液流量控制系统、真空系统、制程诊断 系统、光学系统、电源及气体反应系统、热管理系统、晶圆传送系统、其他集成系统 及关键组件,每个子系统亦由数量庞大的零部件组合而成。

其中电源作为半导体设备温场控制的核心,要求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进行电流电压无 扰切换,具备功率密度大、高稳定度、高控制精度、快速响应等特性,在 1400℃的 高温环境下温度控制精度要求误差达到 1℃以内甚至更低。

市场空间预计 2025 年国产电源达 14 亿元,合理市值空间 103 亿,我们核心对 MOCVD 设备、刻蚀机设备电源市场空间进行测算。

MOCVD 设备根据 Gartner 数据,2021 年全球半导体器件用 MOCVD 设备市场约 6 亿 美元,未来有望受益 Mini LED 需求快速增长。参考硅料电源,我们假设 MOCVD 电源 毛利率约 37%-40%,以 20%的年增速增长。

刻蚀机设备据 Gartner 数据,2021 年全球干法刻蚀设备市场规模达 188.6 亿美元, 同比增长 38%;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超 200 亿美元,成长空间广阔。参考硅片电源 毛利率,我们假设刻蚀机电源毛利率约 42%-45%,以 20%的年增速增长。

假设2021-2025 年,随着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占比从 28%提 升至 36、逐年提升趋势,其中电源设备将随着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使其国产化率由 5%提升至 50%。

假设电源在设备成本中占比 5%-7%、随着国产化进度、成本逐 步降低。 测算结果预计 2021-2025 年国产电源在半导体刻蚀机+MOCVD 设备市场空间由 0.7 亿元提升至 14 亿元,CAGR=112%。对应合理市值空间 103 亿(假设21%净利率、35 倍 PE)。

英杰电气中MOCVD 电源稳定供应商;泛半导体设备电源打开 成长空间

公司半导体电源核心产品(PD 系列可变编程直流电源)下游覆盖电子级多晶硅、 单晶硅;LED 用蓝宝石、LED 外延片;以及碳化硅、蓝宝石、人造钻石相关设备配套 的特种电源产品。

公司已成为中微半导体 MOCVD 设备电源稳定供应商,实现进口替代,成为国内为数 较少的能够生产该类电源产品的供应商。且相比进口产品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 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MOCVD 设备生产所需电源完全依赖进口(欧美 企业垄断),对为其配套的电源产品的要求严苛,必须具备大功率密度、高稳定度、 高控制精度、响应快速、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进行电流电压无扰切换等功能。

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1 年公司半导体等电子材料行业电源订单增速是公司分行业订单增速最快的 (客户包括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客户数量大幅增长。

预计 2022 年公司在中微半导体订单预计可能继续增长。碳化硅、蓝宝石、人造钻 石订单增速有望保持较快水平。

除 MOCVD 设备配套电源外,某些其他电源公司的技术已经接近国外厂商,具备了替 代的可能性,客户已经开始试用(比如刻蚀机上用的射频电源)。

公司争取更早的 实现更多电源产品的国产替代。 半导体类电源订单确认周期大概需要 3-6 个月时间。

中长期,公司有望随着国内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中微半导体、晶盛机电、北方华创等) 技术突破、形成国产替代,推进国内半导体设备电源的国产化进程。国产替代市场空 间大。

充电桩全球千亿级市场;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第三极,充电桩汽车电动化加速,催生全球充电桩千亿级市场规模

新能源车市场加速发展,催生充电桩配套设施需求。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 售 650 万辆,同比增长 108%;其中,中国新能源车销售 350 万辆,同比增长 165%; 国内市场渗透率增长至 13.4%。

充电桩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前置条件,建设亟需逐步加强完善。截至 2021 年底,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784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 262 万台,车桩比 3:1,目前车 桩比仍存在较大缺。

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车行业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电动汽车至关 重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鼓励政策。

在 2019 年出台的政策中明确要求取消新 能源车的购置补贴后,资金将集中转向充电基础建设配套服务,充电设施装备将迎 来新机遇。

行业趋势向快充为主、慢充为辅趋势迈进。根据《2021 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 白皮书》显示快充桩因充电速度成为消费者首选。

目前 2021 年我国公共直流充电桩 占比为 41%,同比增长 2.7%,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进一步优化充电桩结构还具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

我们对全球新能源车充电桩市场空间进行测算,预计 2025 年有望达 1963 亿元。 核心假设 保守假设全球乘用车销量保持 2%的低增速稳定增长。

随着新能源车加速普及,新能 源车渗透率从 2021 年的 10%提升至 2025 年的 28%。 车桩比随着充电桩加速推广,车桩比从 2021 年的 3:1 降低至 2025 年的 1.4:1。

参考目前行业比例,假设为直流 vs 交流充电桩比例为 46。随着共享充电普及,公 共充电桩数量占比从目前 20%提升至 40%。

目前私人桩单价约 0.3 万元/个,直流充电桩单价约 2 万元/个、交流充电桩单价约 10 万元/个;预计随着成本优化、价格逐年下降。

测算结果预计 2025 年全球新增充电桩数量有望达 1399 万台,对应市场空间达 1963 亿元,2021-2025 年 CAGR=65%;其中,全球新增公共充电桩数量达 559 万台,市场 空间为 1746 亿元,2021-2025 年 CAGR=69%。

预计 2025 年中国充电桩市场有望近千亿元。 我们同样对中国新能源车充电桩市场进行测算。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加速普及,假设 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35%,车桩比下降到 1.4,他假设(公共充电桩数量占 比、各类充电桩价格、直流 vs 交流充电桩比例)保持其与全球市场空间测算模型不 变。

对应中国新增充电桩数量为659万台,市场空间合计925亿元,2021-2025年CAGR=58%。 其中新增公共充电桩数量为 264 万台,对应市场空间达 822 亿元,2021-2025 年 CAGR=61%,成长空间巨大。

竞争格局上游设备竞争充分、中游运营头部集中、下游服务模式仍待探索。 上游设备技术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盈利能力较低)。

目前国内充电 桩设备生产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超过 300 家,市场竞争较充分。主要企业包括国 电南瑞、科士达、盛弘股份、科陆电子、许继电气、和顺电气、思源电气、中恒电气、 森源电气、炬华科技、易事特、万马股份、奥特迅、英可瑞等。

中游运营2021 年公共充电桩运营商 top5 占比 72%,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国 家电网、云快充、南方电网这五家头部企业。

行业集中度高,市场参与者主要为第三 方专业运营企业,还有部分车企、能源/电网企业也涉足充电运营服务。行业是重资 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赛道,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显著。

下游服务充电桩将通过与智能电网、物联网、5G 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车联网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将产业链向后延伸,拓展新的增值服务领域,以提 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具体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

英杰电气充电桩业务进展顺利,有望成公司第三大业绩支撑

业务背景2016-2017 年,公司分别成立 2 家全资子公司(蔚宇电气、晨冉科技), 以自身工业电源技术平台优势,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桩产品,切入新能源充 电桩行业。

蔚宇电气于 2020-2021 年两次获得充电桩领域全国性创新金奖,并获 2020 年中国充电桩行业十大新锐品牌奖,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充电桩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成长第三大业绩支撑。2021 年公司充电桩业务增长较快、 已实现 4000 多万收入(2020 年不足千万),新签订单实现数倍增长。

2022 年 1-2 月,公司充电桩业务已开始为公司整体经营贡献利润、打破盈亏平衡点。充电桩市场 (设备、及运营)是光伏、半导体电源市场的数倍,如进展顺利有望打开公司成长 第三极。

竞争优势技术研发、渠道拓展、及一体化服务支持。 研发优势公司基于自身工业电源技术的平台优势,加码研发,已获多项专利, ISO9001、CE 证书。

2021 年 1 月 27 日,公司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获得德国专利, 其他国际专利在陆续认证中。

渠道优势国内外市场均有布局。

国内公司已与蜀道集团(截至 2021 年底,蜀道集团在营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 区)321 座,占四川省的 80%左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产品已覆盖全川 50 余个高 速公路服务区。

公司有序推进与成都交投、重庆交运、云南能投、成都城投的商 务洽谈,预计在未来落实后有望逐步放量。

我们观测特来电官网的充电桩分布网络可知,中西部地区充电桩数量与东 部地区有明显差距,未来提升潜力较大,预计将成为公司市场端主力布局方向。

国外公司已在美国、菲律宾市场推广新能源充电桩产品,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在手 订单部分来自国外。海内外充电桩业务有望同步提升。

一体化服务支持公司从自研、生产检测、及推广售后等拥有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提供售前咨询帮助快速整理需求提供方案、24h*7d,远程电话服务,一小时内提 供方案,48h 内提供现场服务,并积极开展培训及对回访,更好的抓取对客户的需求 变化。

盈利预测

公司作为高端工业电源设备龙头,下游覆盖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充电桩等板块, 未来业绩有望接力放量。

基于以下判断,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光伏电源收入同比增长35%/110%/30%; 半导体电源收入同比增长 40%/80%/80%;充电桩收入同比增长-/150%/100%;冶金玻 纤电源及其他保持 30%的稳定增长。

光伏设备短期受益光伏硅料、硅片行业加速扩产,预计 2022-2023 年硅料电源 市场空间合计达 23.8 亿元,硅片电源市场空间合计达 11.5 亿元。

公司龙头领先, 市占率达 70-80%,将充分受益。中长期公司向电池片(HJT、TOPCon)电源延伸, 预计 2022-2025 年电池(TOPCon+HJT)电源市场规模合计达 24.6 亿元

2022-2025 年 CAGR=73%,打开公司光伏电源中长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光伏设备板块 2021-2023 年收入同比增长 35%/110%/30%。

半导体设备随着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进口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将成 为国产设备商必须考虑的下一环。

公司已成为中微半导体 MOCVD 设备电源稳定供应 商,实现进口替代,成为国内为数较少的能够生产该类电源产品的供应商。

相比进 口产品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计 2022 年起公司 半导体电源订单有望逐步放量,预计 2021-2023 年收入同比增长 40%/80%/80%。

充电桩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车行业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电动汽 车至关重要。

预计 2025 年全球充电桩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 1963 亿元、中国充电桩 市场空间有望近千亿元,市场空间是光伏、半导体电源市场空间的数倍。

公司以自身 工业电源技术平台优势,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桩产品,切入新能源充电桩行 业。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充电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100%。

冶金玻纤电源及其他公司主要产品为传统行业工业电源,预计保持 30%稳定增长。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2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37.77
  • 江恩阻力:42.49
  • 时间窗口:2024-06-2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