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直窥市场的本质

  • 作者:呐喊
  • 2023-04-15 20:45:52
  • 分享:

投资要直指本来。什么是本来?就是那些让人顿悟、有灵性的判断。貌似简略,其实深刻。

价值观和情绪会影响我们对标的的判断,很难做到客观。但话说回来,何为客观?所谓的客观如果说是事实,也是由一群基于不同价值观和各种情绪的投资者在市场博弈的结果。所以所谓的客观其实也是由价值观和情绪构成的,只不过不是由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而是由一群人和一群机构的价值观和情绪构成。简言之,市场就是所有参与者价值观和情绪的博弈。

金融的很多设计,看似是基于防范风险的谨慎做法,其实不过是为融资多开几道门,为敛财骗钱找个合法的渠道而已。

什么是证券化?就是把不具有流动性的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证券的抵押。所有进入二级市场交易的金融投资产品,原始形态几乎都是在一定期限后收获交易本息。证券、股票是这样,基金、托是这样,衍生合约也是这样。二级市场提供了所有金融投资品的流动性。

铁打的国家,流水的富人,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资产升值——资产泡沫——泡沫破裂”,周而复始并非无意义。货币与利率这个现代社会的“摇钱树”,让财富重新分配、缓解阶层固化、创造新希望、维持社会活力的意义重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力又远小于战争和暴力革命,还能让政府永远成为这个游戏的大庄家。

全球化背景下,资源会得到有效利用,但是也会出现资源向富人不断倾斜的问题,导致富人和穷人分化日益严重,并且使贫富代际传递。从经济价值上是一个优化选择,从社会价值却是一个制造矛盾和问题的机制。

货币的本质是政府对居民的债务,而温和的通胀可以让政府秘密地向所有公民“赖账”,所以通胀就是收税,是一种“货币税”,是各国政府赖以生存的三大手段(税收、通胀、国有资产运营)之一。

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周期运转中,伴随着人心的膨胀和衰微的周期运转。可悲的是,经济和心的关系恰恰是人欲规避的正相关。合理的关系应该是,经济繁荣时理性约束心,经济衰退时感性伸展心。就是得意时冷静,失意时倔强的意思。心是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动物精神,但又是经济衰退时最缺乏的。历史告诉我们,实际上走出经济衰退最常见的还是新机遇的出现。譬如金矿的发现、新技术的采用(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等)。

几十年来的引进、同化、创新停滞导致的系统惯性使中国长期处于跟随模式。

中国的融资成本一直远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由此而来的通货膨胀在一定意义上支撑了投资的高回报。投资高回报、理财高收益伴生,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和经济环境恶化,支撑高回报的基础不再,融资端的成本问题逐渐成了经济和金融企业经营亏损积累而至资金链断裂倒闭跑路的重要原因。

宏观经济学不是科学,它的结论都是不确定的。宏观经济指标与股市的联系是不可靠的,不是一对一的!对A股而言,CPI对股市的影响超过了GDP。相比于经济的好坏,资金的流动性对股市的影响超过了经济。

流动性宽松带来的钱不一定会流向实业,也不一定会流向股市或者房地产,可能还是趴在银行的账上。企业家内心不安,就会更注重现金流和利润,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只涨不跌的共识打破,经济萧条,也不会有多少人杠杆买房;政府意在维稳,风险资产也不会流向股市。最后转一圈,大家发现还是把钱存银行比较踏实。这样一来,宽松货币就不会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宽货币紧用”“紧货币宽用”才应该是正常状态, “宽货币紧用”也不是什么中国特色。2020年美联储扩表76.8%,但美国商业银行贷仅增长9%,钱到了银行,但银行并没有贷给企业,钱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都买国债了,“宽用”想要立竿见影,还是要靠政府借债。

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本来就是一个庞氏设计,这一制度得以维持的前提是就业人口维持持续增长状态,至少要维持现有水平而不减少。但是在长期大力度的计划生育以及经济持续发展所引发的生意观念改变的状态下,低生育率成为人口再生产的新常态。而长期维持过低的生育率,甚至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必然会导致原有养老金制度的破产。因此,现收现付的庞氏养老金制度只能采取提高退休年龄、提升生育率或者引进移民的方式来延续和维持。

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彩票收益。

中国自来就有“明税减、暗税增”的传统,由于没有提出相应的政府开支缩减,每一轮减税后,企业和百姓的实际税负一般很少减少,更多的时候是负担反而更重。减税后的财政缺口怎么弥补?政府会不会玩结构性税收调整,比如加强征管、提高征收效率,减少各种地区性、行业性税收补贴、减少政府的奖励和鼓励措施等等,来弥补税收减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也就是替政府代收的钱,减不减其实与过一下手的企业盈利无关。所以增值税对企业的盈利影响不大,对股市的正面预期影响不大,其意义低于市场预期,甚至可以说对股市其实是一个中性或偏负面的解读。

深度干预市场与严格税收征缴是相辅相承的。前者抑制经济活力,降低税入,后者可以补窟窿。实际上,运转庞大的官僚体系才是根本利益所在。经济下滑、税收减少,为运转计,自然会严格税收监管。

中国人的行为趋同性很明显,大家习惯一窝蜂去干一件事,非独投资,各类事情概莫能外。这让中国人整体变成一个投机性非常强的民族。

个人在A股市场,是有天花板的。做到一定份上,要么中庸沉寂,要么转型,要么死掉。

A股是个浮躁喧嚣的市场,投机性强,资金缺乏耐心,喜欢快进快出。像银行、保险等金融类股票,在A股市场是长期受资金歧视的。要不是外资入场,推动了17年金融股的大丰收,市场的偏见仍然很难改观。事实上,市场偏见除非受到特别原因影响,不要轻易相它可以消除。

A股市场过度的投机和炒作不是来自投资者,而是来自制度和监管。监管层维稳优先的观念一日不破除,过度和低效的管制一日不消除,炽热的投机和炒作就不会停止。

不稳定是市场经济的天性,也是活力所在。自由市场天生就是不稳定的,但如果妄图消灭市场的不稳定,但首先消灭的更可能是市场的自由,然后就是市场本身。

中国对待风险就像玩打地鼠游戏,哪里冒头就敲哪里。为了降低风险而实施的各类管制,对股市绝对算不上友好。市场喜欢包容、有活力的环境。当太多的敏感词、太多的痛点都成为舆论环境中被屏弊的理由时,也难免会引发市场对美丽的谎言和惨酷的真实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的揣测。

面对政策,要深入独立思考,判断可能的影响。尤其是趋势性的影响。另外,一只眼盯着公布出来的政策,一只眼质疑它的决心和执行效果。譬如证监会模仿美国推出的退市制度,不能简单相我们能像美国那样执行的坚决和彻底。很多红头文件实际上后来都是不了了之。

中国制造天下无敌,只要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产能很快就会过剩的。

个企要想在市场上做到差异化是需要关键条件的要么有专利壁垒(如创新药)、专营壁垒(如烟草),要么有几十年的品牌(如消费),要么有规模优势(如半导体)等。以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规模优势往往是最大的门槛,谁能最先取得规模优势,很有可能就是最大的赢家。

所谓规模经济,指随着产量的增长,单位成本降低;反之,规模不经济就是产量的增长无法让单位成本降低,甚至提升,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关键在于固定成本的占比。

大企业不一定会是创新源头,但它往往是最容易嫁接创新的载体。所以,强者恒强。大企业走向穷途末路就像小企业破茧成蝶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能够选出黑马股绝尘而去,是非常幸运的。但又有多少小企业能顺利成长为大企业呢?零售企业一箩筐,哪一个是下一个苏宁?哪一个是下一个沃尔玛?关门歇业的零售企业,倒是一个接一个。

传统行业小公司很难有机会成长为龙头,只有新兴行业或者市场集中度很低的行业,一些优质小企业才有望成长为龙头。在市场饱和的行业里,小公司逆袭的可能性非常小,大概率是强者恒强的格局。投资就是买龙头;在新兴行业,市场空间还在不断拓宽,竞争格局很难固化,有小公司跑出来非常正常,只是要把握住能跑出来的公司很难。另外,像互联网和半导体行业,基本上是赢家通吃,虽然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但是小公司跑出来的概率也比较低。投资仍然是买龙头。

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除非换条赛道竞争,如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燃油车升级为电动车、化学护肤品升级为功能性护肤品等。否则,原有格局极难被打破。所以,越是天花板高、技术更新速度慢(最好没有)的赛道,越有利于头部公司的养成,其护城河也就越发坚固。

未来90%的企业没有发展空间,加速增长就是加速死亡。2017年以来的中国,特征上更接近于一个防御型经济体,10%能活下来的企业,要么处于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要么有规模成本优势,要么有长期积累的垄断资产,要么有优秀的管理层。

产业链利润犹如一条微笑嘴型的曲线,中间是制造生产,左边是研发设计,右边是营销品牌。中间环节的门槛是最低的,全球竞争激烈,供过于求,因此利润率最低。两端环节的门槛相对较高,对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更多,因此利润率也会更高。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不断向两端环节靠拢,争取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如此才能实现企业的高水平发展。

当前国有及国有控股资本投资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基本维持在1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上游要素行业。而部分服务业中国企占比超过80%,且存在资本准入限制、竞争障碍、监管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分具体行业看,纺织、餐饮、快递等充分竞争的行业通常效率较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而存在行政管制、垄断的行业,如钢铁、石油、天然气、电力、电服务、金融、教育、医疗服务等,存在社会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低等问题。

国企和民企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国企多在垄断行业,拥有行业定价权。民企多是充分竞争行业,靠打价格战生存;国企多在产业链的上游,民企多在产业链的下游,民企在产业链位置上低于国企;国企有政府补贴和融资优先权,民企比不了。但这些差别只是表面上的,核心在于国企有特权阶层利益在里面,民企很少特权阶层利益,所以不像国企一样,很难得到特权阶层保护。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区分国企和民企谁优谁劣,也不是用行政权力保护民企和民营企业家。关键是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确立规则意识,实践司法独立。

任职期越长,对民企老板来说,是一个增魅的过程。而国企领导的任职过程,是退魅的过程。有可能原本是比较有个性的,但是到了国企以后,只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按照标准的意识形态的语言去讲话,按照政府文件的规范去做事,慢慢地就退魅了,他个人的特质就会减弱。在公司内部,在组织内部,大家看到的,只是代表委派单位的一个符号,而很少感觉到他个人的特质。

央企的垄断是国家给的。国家授予的垄断意味着它的定价权受到政策限制。市场喜欢的是垄断带来的定价权,定价权受限的垄断没有意义。

国企老总经常调整,管理层普遍也都有“不做不错”的心态,大家都懂。活力和经营效率自然比不了民营企业。因此,同等情况下国企的估值就会打折扣。

也有比较罕见的案例,比如万华化学,多年前就能够做到管理层持股,这不仅在被认为官本位思想较为浓厚的山东很罕见,放眼全国都不多。也因此让管理层有干劲,成了中国的“巴斯夫”。市场自然愿意把估值给上去。

投资决策五个维度看行业、看公司、看团队、看产品、看市场。

股东重要、门脸重要、规模重要,但所有这些加起来都没有商业模式重要。不赚钱的商业模式在金融历史的长河中只会是流星,不会成为恒星。

好的商业模式各有各的妙处,而糟糕的商业模式都有共同的问题——对核心资源的控制上力不从心。

虽然商业模式非常重要,但是商业模式又容易被模仿。只有建立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过去的经验证明,一波产业热潮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和产出跟进,用以维持市场期待,在概念狂欢后,便会陷入资本冷静期。

好公司无论比烂公司贵多少倍,都是合理的。但好公司和一般公司之间的差距,是一种货币现象。无风险利率越低,差距越大;无风险利率越高,差距越小。

世界是随机的,不符合“决定论”,更不是线性的。“复利”制造了一种虚幻的确定性。我们的工作、生活、投资,大多是通过寻求事实和真相,来寻求生活中的确定性。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脑逐渐变成了一部预测机器,它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想象,来分配资源,采取行动。但是,什么是确定性?假如你不能在某个“确定性”之前,加上一个概率数值,那么这个确定性就是一个大坑。你对于事实的“确定性”的判断,本质而言,其实只是某种念。人类事务,就是由一大堆念在随机性的沙滩上堆砌而成的。复利,滚雪球,大规模复制,在一个概率化的世界里,某种意义上就是让自己多扔几次骰子,从而让大数定律发挥作用。复利神话里描述的那种“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年赚一点点,就能成长为巨人”的场景,在现实中并不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并非是功到自然成,而是“成事在天”,无法设计,只待“涌现”。复利神话,是对“躺赢”的另外一种包装。很不幸,这个世界并没有“躺赢”这回事。也许用滚雪球形容复利公式很生动,但我们要意识到,现实中的滚雪球,其实是将巨石推上山顶,而不是毫不费力的顺势而下。时间并不是复利的朋友,更多时候是敌人。全世界所有人的头发的数量相乘,结果是多少?只要有一个人没头发,就是零。这是复利公式的残忍之处。投资的复利思维其实是一种全局观做对的事情,以全局视野,以未来目标做价值评估,将资源聚焦在正确的事情上,并且动态地调整。

决策只与未来有关,过去的“你”要么是存量资源,要么是沉没成本。但未来是极度不确定的。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轨迹,让你像爬坡一样每天进步一点点。笨人很难理解随机性这回事,而聪明人总觉得自己可以控制随机性。

对未来的预测,和算命没什么区别。那些关于所谓周期预测的神话,当事人其实是像算命先生那样,提前说了很多模棱两可的预测。人们总能从中挑出偶尔对的只言片语。连一个不走的钟一天都能对上两次呢。

格雷厄姆多年以来,证券公司一直在进行股市的预测,但没有人将这种活动当真。与该领域的其他人一样,它们的预测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在我们看来,它们从事的这部分工作,除了揭示证券市场的人性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当然,它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预测更具有权威性和启发性。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这个“海”,就是资源平台。“日拱一卒”,是一个增厚资产、配置资产的过程。你需要有一个资源平台--可能是你的名声,你的一个视频号,你的公司,你创立的品牌,把你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可以装起来,以此作为滚雪球的内核。当然,前提是你的专业和独特价值。

投资有没有神话我不知道,但在大多数投资者眼里,很少有别人会被称许为神话,不过很多人倒是自认为自己是个神话。

不要把市场风格“送”的钱,错当成靠自己的能力赚的。2017-2021年的大盘股革命,一改此前市场对小盘股的风格偏好,低估值大盘股坚持拔了三年多估值,很多长线投资者赚了几倍,以为是自己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结果,殊不知这就是四年大盘风格送给你的钱。市场风格“送”的钱,不管是赛道也好,白马也好,都是暂时放在你那儿,随时会拿走的收益。

券商写出来的东西观点很圆润,而且总能自圆其说。但投资者需要的是直接的买卖建议和决策。不落实到交易层面,再好的建议也没有价值。但交易总会有风险,谁也不会有百分百的把握。各人情况不同,也很难给出标准的方案。何况具体的操作往往是动态变化的,今天的判断明天不一定有用。说到底,投资是投资者自己的事儿,谁也帮不了你,而且也不应该依赖别人做决策。要靠自己去研究,去决策,去交易,去调整,去承担。

除非自身有切实的利益,否则分享经验在投资界几乎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发文表示很多次基金接待,大多数都想赚快钱,几乎没有基金愿意到工厂看流水线。

二级市场最多的是满脑子零和博弈思维的投资者,整天琢磨的都是怎么把手里的股票高价卖给别人,或者忽悠别人把低价股票卖给自己。当然,这些人中大多数嘴巴上都是讲要做时间的朋友,跟企业同成长。但实际上,腿比嘴诚实。不要开口闭口巴菲特,巴菲特更多是幸存者效应。跟企业同成长是投资的梦幻泡影,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是毒品,既毒化你的认知,也麻醉你的神经。

当上市公司宣布筹资进入新领域时,A股总体倾向于当成利好,而海外股市倾向于中性或利空。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少中国企业是在经济高增长的环境创业并发展壮大,对开拓新市场有种天然的乐观,对“投资导向”的高增长有明显的路径依赖;而欧美日本企业家和资本市场都经历过从高增长到降速的时期,大量盲目进入新业务扩张导致的惨败案例记忆犹新,对“二次成长”的态度更保守。事实上,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企业并购的失败率也会上升,中国企业家以前赖以成功的方法,最终会反噬过去积累的成功。

业内人士表示,自己亲自出手增持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并不多,倡议员工买,自己却不买,或许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资金紧张有关。有分析称当时公司股价下跌,导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加大,部分资金紧张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无力补充质押品,倡议员工增持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送股与转增的区别在于送股是动用年度净利润中的一部分购买股票送给投资人,转增是将部分资本公积金转为股本。

资金净流入(净流出)并不代表金钱流入或流出,只是记录主动买卖力量对比的一种方法。所谓资金净流入,就是当这一分钟末价格高于上一分钟末,则这一分钟的成交总量记录为资金净流入,反之记录为资金净流出。

报喜敲锣打鼓,报忧遮遮掩掩。

时下所谓的“她经济”,来自于销售专家普遍认可的族群消费力排行榜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31
  • 江恩阻力:18.35
  • 时间窗口:2024-06-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