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通行业年度策略关注物联网及军工通高景气成长[未来智库]仅作为参考!盈亏自负!!(下)

  • 作者:a绿叶a
  • 2023-02-03 19:42:38
  • 分享:

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按应用领域分智慧公用事业和智慧安防设备占比最高,智慧政 府、建筑自动化设备、智能汽车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增速最快。从物联网连接 设备应用领域来看,智慧公用事业设备和智慧安防设备连接规模最大,2020 年连接 数分别为 13.7 亿台和 10.9 亿台,占全球物理网设备总连接规模比例分别为 23.6%和 18.8%。从各领域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增速角度看,建筑自动化设备、智慧政府、智 能汽车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为发展增速最快的四个领域,2018-2020 年均复合 增速分别为 38.3%、32.3%、31.9%和 30.9%,2020 年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分别为 4.4 亿台、7.0 亿台、4.7 亿台、3.6 亿台。


从不同应用场景物联网智能设备出货量规模看,智慧楼宇自动化/安全及监控设备、 智能工业自动化设备、固定资产监控设备、便携式资产追踪设备出货量规模位居前列;互联消费电子设备、移动健康及个人健康设备、便携式资产追踪设备出货量增 速较高。按照出货量规模来看,2020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出货量 266.4 亿台设备中, 智慧楼宇自动化/安全及监控类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140.9 亿台,占整体比例 52.9%;工业自动化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31.2 亿台,占整体比例 11.7%;固定资 产监控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22.4 亿台,占整体比例 9.2%;便携式资产追踪物联 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23.7 亿台,占整体比例 8.9%,物联网设备目前主要应用场景仍 然以公共商业化建筑和工业/制造业为主,互联消费电子产品、移动健康设备、智能 家居等面向消费者的应用领域占比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4.3.2.可穿戴设备引领面向消费者物联网设备规模增长动能


全球面向消费者物联网设备市场结构中,智能家居设备占据主导地位,下游智能设 备中消费电子设备出货量增速放缓,可穿戴设备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引擎。2020 年全 球面向消费者物联网设备出货量中,智能家居设备占比达到 45.5%,消费电子产品 占比 27.3%,两者占比超过 72%的主要驱动因素源自以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为 主的消费电子设备以及以智能音箱、智能大小家电为主的智能家居设备与物联网技 术快速融合所致。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物理网设备作为新兴的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智能设备行业进入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以 PC 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 能平板电脑为首的智能设备主战场已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阶段,可穿戴设备引领 消费电子设备核心成长动能,发展态势强劲。1)全球 PC 个人电脑出货量—2021 年增速明显提升,2022 年前三个季度增速回落全球 PC 个人电脑从 2011 年 1 季度开始进入到市场饱和期,出货量增速大幅下降, 并在 2012-2018 年间受到移动智能设备的替代冲击出现明显规模下降趋势,年出货 量由 2011 年的 3.65 亿台下降至 2020 年的 2.67 亿台。2021 年全球 PC 出货量增速 明显提升,全年出货量 3.39 亿台,同比增长 26.7%。


2022 年 Q1/Q2/Q3 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分别为 7749 万台、7201 万台、6800 万台,同比下降 2.4%、12.6%和 19.2%, 主要是由于 2022 年受疫情影响导致 PC 出货量有所下滑所致。按 PC 不同品牌出货 量来看,联想在 PC 领域市占率自 2012 年 3 季度起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2 年 3 季度市占率达到 25.2%;惠普以及戴尔稳居市占率第二位和第三位,2022 年 3 季 度市占率分别为 18.7%和 17.7%;Apple 市占率第四位较为稳固,2022 年 3 季度市 场率为8.5%;Acer市占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由2009Q3市占率14.3%下滑至2022Q3 的 6.6%;华硕 2022 年 3 季度市场份额为 8.2%。全球 PC 行业整体集中度持续提升, 马太效应渐强,CR5的市占率由2009年1季度的55.5%提升至2022年Q3的78.2%。


图片




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21Q3 到 2022Q3 连续五个季度出货量负增长全球智 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产品形态,在 2010 年-2013 年间呈现爆发式增长 态势,智能手机出货量由 2009 年 1 季度的 5390 万台快速增长至 2015 年 4 季度最 高的 4.01 亿台。自 2014 年起,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在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核心亚太 市场不断提升并趋于饱和发展状态,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呈明显颓势,并于 2016 年开始呈现出货量不断下滑的趋势。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13.52 亿台, 同比增长 4.5%。


2022Q3 出货量 3.02 亿台,同比下降 8.9%,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同比 下降。按智能手机品牌商竞争格局来看,三星 2022Q3 市占率 21.2%,连续三个季度 保持全球首位;苹果 2022Q3 市占率 17.2%,位居全球第二位;华为受到芯片限制因 素影响增长态势被严重遏制,市占率已跌出全球前五行列;小米由于在印度等新兴 国家市场快速增长,市占率呈稳定上升趋势,2022Q3 市占率提升至 13.4%;OPPO 和 VIVO 受益于华为手机出货量限制因素,2022Q3 市占率分别为 8.6%和 8.6%。


3)全球智能平板电脑出货量—2022 年 Q3 季度出货量下降全球智能平板电脑与 智能手机发展时间节点保持一致,2010-2013 年间呈爆发式增长,由 2010Q2 出货量 330 万台增长至 2013Q4 的 7860 万台。2014 年起智能平板电脑渗透率基本达到饱和 状态,出货量增速由 2013Q1 的 139.4%显著下滑至 2014Q1 的 2.9%,自 2015 年起 智能平板电脑出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驱动因素来自同为移动智能设备知智能 手机的冲击,平板电脑作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特定场景定位产品需求不 及二者所致。


2021 年全球智能平板电脑出货量 1.69 亿台,同比增长 2.8%。2022 年 Q1 和 Q2 智能平板出货量分别为 3840 万台和 4050 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3.8%和 0.0%,增速同比有所回升。2022 年 Q3 出货量 3860 万台,同比下降 8.6%。按智能 平板电脑品牌商发展格局来看,苹果 iPad 自 2011 年起始终维持领先地位,2022Q3 市场占有率 37.5%,市占率持续提升;三星市占率第二位置稳固,2022Q3 为 18.4%;华为受到芯片制约影响市占率明显下滑,由2020Q2的12.4%下降至2022Q3的6.2%;亚马逊 Kindle 出货量显著提升,市占率已升至全球第三位,2022Q3 为 11.1%;联想 保持第四位,2022Q3 市占率 7.0%。


图片




4)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2022Q1-Q2 出货量增速持续放缓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 目前仍处于较快速发展阶段,但 2021 年开始增速明显放缓。2021 年全球可穿戴设 备出货量达到 5.28 亿件,同比增长 20.5%,2014-2021 年均复合增速 51.7%。2022Q1- Q2 出货量分别为 1.05 亿件和 1.07 亿件,同比增长 0.8%和-5.9%,增速明显放缓。可穿戴设备成为消费电子设备细分领域增长最快的产品,主要驱动因素是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无线蓝牙耳机三大可穿戴设备爆发式增长。


此外,新兴可穿戴设备如智 能戒指(亚马逊 Echo Loop、NFC GalaRing)、智能运动鞋(Nike+)、智能眼镜(Google Glass、三星 Galaxy Glass、苹果 Apple Glass)正在迅速培育建立客户群体,通过物 联网、AR/VR 等技术的融合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生活、娱乐、消费体验。从全球可 穿戴设备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苹果一家独大占据绝对领先地位,2022Q2 可穿戴设备 市占率为 25.0%,市占率相对有所下滑。小米近 2 年来市场地位有所下滑,由 2018Q3 的 21.6%下滑至 2022Q2 的 8.9%,回落至全球第 3 位;华为近 8 个季度受芯片限制影响市占率略有下滑,2022Q2 市占率为 7.8%。三星提升至全球可穿戴设备第 2 位, 2022Q2 市占率为 10.5%;Imagine Marketing 近年来市占率持续提升,2022Q2 达到 4.8%。


物联网技术赋能推动消费者家居走向智能化网联化时代,TAM 市场空间快速增长。消费者家居场景目前受益于两大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化红利第一,包括空调、洗 衣机、冰箱三大白电,电视、抽油烟机等黑电/厨电这些传统家电设备智能化程度越 来越高,通过与手机端 App 网络连接能够与消费者用户进行实时/远程互动,在传统 的基础功能应用上发挥出更多价值功能;第二,诸如智能音箱、智能控制及照明设 备、智能厨房小家电设备(煮蛋器、电热饭盒)、智能家居清洁/环境设备(扫地机、 吸尘器、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新型式家具设备逐渐在家庭场景中普及渗透。家 居智能化带动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 年全球智能家居 TAM 达到 1044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达到 207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 14.8%。


从全球智能家居出货量看,视频娱乐和家居安全设备出货量规模最大,智能照明设 备出货量增速最高。2020 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 9.24 亿台,预计到 2023 年将 提升至 13.96 亿台,2020-2023 年均复合增速 14.8%。其中视频娱乐设备和家居安全 设备出货量最大,2020 年分别为 3.58 亿台和 1.85 亿台,视频娱乐设备渗透率基本 达到饱和;智能照明设备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 2023 年出货量将达到 1.83 亿台, 2020-2023 年均复合增速 34.0%。


全球智能家居家庭数量 2021 年渗透率为 12.2%,在物联网、5G、人工智能和云计 算多技术融合加持下未来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智能控制/连接设备和智能照明设备 渗透率增长最快。2021 年全球家庭总规模为 21.47 亿户,其中智能家居家庭规模达 到 2.63 亿户,智能家居整体渗透率 12.2%。按智能家居产品类别渗透率来看,智能 控制/连接设备、智能照明设备、智能家居安全设备渗透率目前较高,2021 年分别为 5.4%、5.2%、5.0%。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智能家居家庭数量将达到 5.74 亿户,渗透 率提升至 24.8%,其中智能控制/连接设备、智能照明设备、智能家居安全设备渗透 率分别提升至 16.9%、16.8%、16.3%。


图片




4.4.供给端物联网模组竞争格局向好,国内企业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4.4.1.物联网模组市场快速增长,5G模组开始加速放量


物联网蜂窝模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 年 5G 模组有望进入加速放量阶段。2021 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约为 52.9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提升至 182.1 亿美元,2021-2027 年均复合增速 22.9%,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下游包括车联 网、智能家居、医疗、智慧工业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的加速渗透。从物联网模组出 货量角度看,2020 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 2.65 亿件,受到疫情影响相较 2019 年 同比下降 6.0%。2021 年前 2 季度出货量明显回升,分别同比增长 50.0%和 53.0%, 其中 2021 年 2 季度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首次突破 1 亿件,5G 模组进入放量周期, 相较 2020Q2 同比增长 800%。随着 5G 规模化建设稳步提速,预计 2022 年 5G 模组 将成为出货量主要增长引擎,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将提升至 9.36 亿件,2020-2024 年均复合增速 28.7%。


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按应用场景分,车联网、智能电表、工业互联网成为主 要应用领域。从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按应用场景角度看,2020 年智能电表、车联 网和工业路由器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占比最大,出货量分别达到 3300 万件、2700 万件和 2200 万件,占整体出货量比例分别为 12.5%、10.2%和 8.3%。从物联网蜂窝 模组营收规模角度看,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营收规模占比最高,分别占整体蜂窝模 组销售额比例为 25.5%(汽车模组占比 18.9%,车载息系统占比 6.6%)和 12.5%。


从全球蜂窝模组按技术类别出货量和市场规模角度看,NB-IoT 模组出货量最大, LTE Cat 4/ LTE Cat 1 需求持续上涨,5G 模组开始进入加速放量阶段。2020 年 NBIoT 出货量占全球蜂窝模组出货量比例达到 30%(其中中国 NB-IoT 出货量占中国 蜂窝模组出货量比例达到 54%,不包含中国其他市场出货量比例为 6%),成为最大 出货规模的技术类别模组,但由于较低的销售单价导致整体市场销售规模仅占11%;LTE Cat 4 和 LTE Cat 1 模组出货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 资产追踪、工业路由器和企业领域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所致。


5G 模组 2021 年 3 季 度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800%,随着 5G 大规模商用进程加快,预计将进入加速放量 阶段。从蜂窝模组销售价格角度看,4G/LTE 模组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预计 2024 年销售价格将分别下降至 14.2 美元/件和 8.8 美元/件。5G 模组随着万物互联趋 势持续发展,预计 2024 年销售价格仍将保持 62.5 美元/件。


图片




4.4.2.物联网模组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厂商全球领先,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中国蜂窝模组企业凭借高水平综合服务和规模效应,已取代国际企业成为全球领先 者,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移远通 2022 年前 2 季度模组出货量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稳居全球市占率首位。中国物联网市场虽然起步慢于海外,但受益于下游万物互联 应用快速增长的需求,加上国内较低人工成本和庞大的工程师红利等后发优势,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迅速发展。上游物联网蜂窝模组企业抓住契机迅速成长,逐渐形成 规模效应优势,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迅速响应的优质服务持续抢占国际模组企 业市场份额。


中国模组厂商市场份额由 2015 年的 25%增长至 2021 年 44.4%,其中 移远通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地位,2022 年 2 季度市场份额上升至 38.9%,进一步扩 大领先优势;美格智能、日海智能、广和通处于全球第二梯队,2021 年 4 季度市场 份额分别为 6.6%、6.2%和 5.0%。其中美格智能近年来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1 年 Q4 市场份额首次跻身全球第三位,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移远通为代表的中国蜂窝模组企业营收增速显著高于国际同行业企业,通过高性 价比产品和 5G 先发优势成功赶超国际企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快速响应的 服务,以移远通为代表的中国模组企业在 2016-2017 年开拓海外市场迅速实现国 际规模化扩张,营收规模快速增长。


其中移远通营收规模从 2016年的5.73亿元 提升至 2021年112.62亿元,已成为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蜂窝模组企业,2012-2021年均复合增速 70.0%;广和通营收规模由 2016 年的 3.44 亿元提升至2021年41.09亿元,2012-2021 年均复合增速55.1%;美格智能营收规模由 2016 年 4.80 亿元提升 至2021年 19.69 亿元,2013-2021年均复合增速 30.5%;中科创达智能物联网营收 规模由2016年 1.28 亿元快速扩张至 2021 年 12.72 亿元,2016-2021 年均复合增速 58.2%。国际同行业企业近年来在中国企业的强势拓展下核心竞争力持续下降,Sierra Wireless 和 Telit 2012-2020 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仅为 1.2%和 6.1%。


图片




5.智能网联汽车关注重卡回暖及连接器高景气赛道

5.1.重卡销量边际向好,商用车智能化有望迎来反弹


疫情管控放开后物流基建需求增长有望带动重卡销量回升,商用车智能化进度稳步 推进。自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国六标准切换影响,叠加 2022 年疫情反复影响出 行物流及基建开工,商用车尤其重卡销量大幅下滑,截至 2022 年 11 月,2022 年重 卡累计销量 61.8 万辆,同比下滑 53.8%。


月度来看,在边际销量略有上涨及去年下 半年同期基数低影响,7 月以来重卡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幅度收窄,从最低点 4 月份同比销量下滑 77%收窄至 11 月的 9%,重卡行业边际向好。2023 年在管控放开 经济复苏背景下,物流基建行业预计将较快恢复,重卡需求有望迎来回升。重卡等 商用车相比乘用车智能网联化进程明显落后,监管及性能要求下商用车智能化网联 化程度将稳步提升。根据罗兰贝格数据,2020 年重卡 L0-L2 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 23%,到 2025 年或达到 52%,景气复苏+智能网联化需求推动相关商用车智能化产 品供应商迎来业绩反转。


商用车行驶记录仪新国标带来成长增量,T-Box 成长前景明确。《汽车行驶记录仪》 新标准 GB/T 19056-2021 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行驶记录仪功能增 加单价更高,随着重卡行业销量回暖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领先商用车智能化厂商 如鸿泉物联等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反转,伴随行业景气度复苏实现业绩深度反弹。网 联化产品方面 5G T-Box 将成为未来主流。T-Box(Telematics Box)由 MCU、定位 模块、蓝牙模块、通模块等组成的汽车息传输系统,可实现向用户提供汽车行 驶数据及远程车辆状态监测等功能,以前装市场为主。随着 5G 的发展及相关通 标准的不断完善,5G T-Box 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主流,而通模组将成为其关 键零部件。我们测算,2030 年中国 T-Box 市场将达 65 亿元。


5.2.汽车连接器前景广阔,买入高速发展红利期


2021 年全球连接器行业明显回暖,中国发展快于全球。连接器是用于连接端口及线 缆的电子器件。2019-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分别同 比下降 3.81%和 2.25%,进入 2021 年随着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下游行 业如通、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对连接器的需求快速反弹。2021 年全球连接器市 场规模达到 780 亿元,增速 24%,达近十年最高水平。中国连接器市场发展速度整 体快于全球,2021 年同比增长 24%至 250 亿美元,2011-2021 年 10 年 CAGR 达 8.26%,快于同期世界增速 4.30%。


图片




中国是全球最大连接器市场,通、汽车领域需求维持较高景气度。从细分区域来 看,中国稳居全球连接器细分市场榜首,2021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占全球比重提升 0.85pct 至 32.03%,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比北美、欧洲的领先优势较为 明显。从应用领域来看,通、汽车为前两大细分领域。随着云计算快速发展对数 据中心建设需求及流量的快速增长,通领域对连接器需求不断增加,2021 年通领域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为 23.47%。汽车端随着智能网联的普及对于数据传输的要 求也快速提升,但受限于疫情影响整车销量,2021 年占比略有下降,占比 21.86%。


连接器市场集中度逐渐增加,Top10 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从竞争格局来看,连接器 市场头部厂商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根据 Bishop & Associates 数据,从 1980-2020 年,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从 38.01%提升至 60.77%,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 集中,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从厂商来看,泰科、安费诺、莫仕位居 2019 年连接器 市场份额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 15.45%、11.44%和 8.26%。中国立讯精密市场份 额 4.64%,排名第六位。


短期疫情所致波动消退后整车销量回暖,汽车连接器市场有望快速提升。随着疫情 影响逐步消退,整车销量修复反弹助力汽车连接器市场回暖。2021 年全球汽车连接 器市场扭转连续两年下降趋势,同比增长 21%到 170 亿美元。其中中国汽车连接器 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21%至 43 亿美元,随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及新能源车快 速普及带来的单车连接器价值量提升,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提升。分地区来看,根据 Bishop & Associates 数据,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份额占全球比重 大约四分之一。从车内应用领域来看,舒适娱乐价值占比最高,达 31.2%;动力总成及安全分别占比 22.8%、17.9%。


汽车连接器包括低压、高压及高速连接器三类,用于车内不同场景。从产业链角度 来看,连接器厂商从上游采购金属材料、电镀材料、塑胶材料等通过加工、压铸等 工艺组装成连接器产品供给下游通设备、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客户。低压连 接器是传统燃油车广泛使用的连接器,用于低于 14V 的三电系统。高压连接器用于 实现 60-380V 的电压传输和 10-300A 的电流传输,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PDU、OBC 等。高速连接器包括 FAKRA、Mini-FAKRA、HSD、以太网等,主要用 于对数据传输要求大的息娱乐系统、导航与辅助系统、摄像头、传感器等。


图片




本土连接器厂商有望受益新能车快速发展新机遇,依靠本土优势提升市场份额。与 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应用交流电机导致电磁干扰强烈,为保证线 束可靠性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电磁干扰性,汽车线束将从原料材质、生产工艺、产品 特性方面寻求升级突破,实现高压化和抗电磁干扰发展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使 汽车线束市场由低成本战略市场逐步转为技术含量更高的性价比市场。我国本土部 分优质的线束企业已在高压线束的设计开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拥有领先的研发实 力,发展潜力巨大。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 将达到 81.17 亿元,2018-2023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22.02%。


车内通架构向以太网演化驱使下高速连接器迎来发展机遇。域集中、区域集中架 构相比传统分布式总线 ECU 和线束数量大大减少,低压线束应用将越来越少,息 娱乐系统、自动驾驶数据传输处理及车内以太网及大算力域控建设的大趋势使得高 数据传输井喷式增加,高频高速的连接系统及线束成为行业新动能。2019 年汽车连 接器领域集中度较高,泰科占据近 40%的市场份额,矢崎 15%,安波福 12%,三家 市场份额占比近 70%。


随着我国汽车智能化迅速发展本土企业或将凭借本土定制化 优势逐步打开局面,在高速连接器增量市场取得进展。L1 及以下车型数据传输要求 较低,单车价值量 200 元左右;L2 车型 ADAS、OTA 及智能座舱已较为成熟,高速 连接器应用大幅增加,单车价值量约 1000 元,我们认为随着 L2 及以上更高等级自 动驾驶渗透率的逐渐提升,高速连接器单车用量将逐步提升,2025 年我国高速连接 器市场规模将达到 187 亿元,2020-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20.10%。国内厂商如瑞 可达、电连技术等均具备一定卡位优势,增长前景广阔。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4.25
  • 江恩阻力:49.78
  • 时间窗口:2024-05-13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5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