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晶盛机电亮点

  • 作者:鱼仔
  • 2021-09-01 00:58:48
  • 分享:
晶盛机电的亮点


一、行业概况

1.光伏产业链总览

光伏电站由光伏电池组件组成,而光伏电池组件由光伏电池片组成,光伏电池片分为多晶电池片和单晶电池片,分别由多晶硅料和单晶硅料制成。

2.硅片生产工艺

在硅片的制作流程中,

第一步需要将高纯度多晶硅料铸成多晶硅锭或直拉成单晶硅棒,第二步将多晶硅锭或单晶硅棒切割成硅块,

第三步将硅块切片,

第四步是对硅片进行检测。

其中第一步需要的单晶炉是晶盛机电的主要业务内容,在整个硅片生产过程中该部分投资金额高,占比整个硅片制作成本的68%。

3.行业逻辑

①、光伏政策利好和技术迭代驱动,持续刺激硅片扩产需求

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随后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碳达峰和碳中和均被首次写入。碳中和进程中,需要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占比。根据CPIA统计,预估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量达到130GW,同比增长13%。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0年国内新增装机量达到48.2GW,同比增长60.1%;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53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70-90GW,全球年均有望达 210-260GW。

对光伏设备而言,其需求来自终端光伏装机需求和技术迭代带来的更新需求。碳中和背景下,要实现光伏发电量占比的快速提升,降本增效是主要途径,对光伏设备的要求是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受“十四五”及“碳中和”等政策利好,国内平价、竞价项目落地,叠加组件出口持续增长,全球行业需求回暖。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带动硅片一线厂商持续扩产。从硅片产品来看,在大尺寸硅片降本增效的优势下,大尺寸硅片已快速获得市场青睐,规模化竞争下将持续刺激硅片扩产需求。

 

②、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

2018年底中国大陆的晶圆厂产能236.1万片/月,占全球的12.5%。2018年中国本土制造的芯片价值量约占本土销售额的15%,到2023年可能提升至2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 年我国8英寸产能缺口达57.7万片/月,12英寸产能缺口达45万片/月,2020年后12寸硅片的需求量将更大,未来市场供给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2018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仅约109亿元,自给率约为12%。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对集成电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了我国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促进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③、2020 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掀起“缺芯潮”,硅片作为芯片制造上游也受到了下游产能调整影响,部分硅片厂商宣布涨价与扩产,预计8 英寸与12 英寸硅片都将进入供不应求局面。

4.单晶炉市场占有率

由于连城数控作为隆基的关联企业,其与隆基有深度合作。除去隆基以外的单晶炉市场需求中,有90%市场份额属于晶盛机电,目前综合市场占有率约占总市场的70-80%,是单晶炉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二、公司介绍


2006年上虞晶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研制出国内首台全自动直拉式单晶硅生长炉,打破国外垄断,

2008年收购慧翔电液,开始研发单晶硅生长炉控制系统,

2010年,成立晶机电和晶鸿机械,分别从事机电系统控制软件业务和机械配件制造业务,

2012年国家科技重大02专项8英寸区熔硅单晶炉研制成功,同年在创业板上市。

2013年合资成立晶环电子,从事蓝宝石晶体材料业务,

2014年成立晶瑞电子,从事蓝宝石材料加工业务,

2015年收购中为光电51%的股权,切入LED智能装备领域,

2017年参股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进军半导体业务,

2018年硅片抛光机、研磨机等新产品加速推向市场,

2020年与蓝思科技合资成立宁夏鑫晶盛电子,开展工业级蓝宝石晶体制造加工业务。

晶盛机电前身系上虞晶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由浙江大学教授和博士带领团队,于2006年12月正式创立。公司成立同月,晶盛机电就开始承担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全自动大规模集成电路单晶硅生长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装备和LED衬底材料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打造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先企业,发展绿色智能高科技制造产业”为使命,围绕硅、碳化硅、蓝宝石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开发出一系列关键设备,并适度延伸到材料领域。

在8-12英寸大硅片设备领域,公司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8英寸半导体长晶设备及加工设备已实现批量销售,12英寸长晶设备、研磨和抛光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销售,其他加工设备也陆续客户验证中。

在碳化硅领域积极布局和研发,碳化硅外延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同时在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规划建立测试线,以实现装备和工艺技术的领先。蓝宝石材料领域,已经成功掌握国际领先的超大尺寸700kg级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公司的蓝宝石材料 业务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与规模优势。

 

三、投资要点


一、光伏设备硅片端持续扩产,单晶炉王者再出发

公司光伏单晶炉国内市占率第一,单晶炉销量显著领先,占据国内高端市场份额。当前国内光伏单晶炉供应商主要包括晶盛机电、连城数控、北方华创、京运通、天通股份等企业,根据部分企业已披露的单晶炉销售量数据,公司出货量显著领先,2021年3月下线第10000台全自动单晶炉,覆盖国内包括中环、晶科、上机等一线硅片厂商。当前公司几乎覆盖了所有公开外购晶体生长设备的光伏硅片企业,我们按照公司单晶炉在其潜在客户中市场占有率80%至90%,加工设备潜在客户市场占有率30%进行测算,2021至2023年晶盛潜在客户新增产能约为288GW,有望带来约336亿元光伏设备订单。

单季度新签订单与在手订单均创历史新高,后续增长确定性较强。2021Q1公司新签晶体生长设备和智能化加工设备订单超过50亿元,超过公司2020年全年收入。后续公司光伏业务高增长确定性较强。 中环目前至2023年的新增设备需求合计126亿元,其中国产设备需求合计71亿元。晶盛机电系中环核心设备供应商,且持有中环领先10%的股份,预计中环在扩产中将优先选择晶盛的设备,晶盛半导体设备订单具备较高确定性,订单落地速度有望大幅超市场预期。

 

(2)晶盛技术验证顺利,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大硅片国产化

公司通过多年研发投入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开发出一系列关键装备,完善了以单晶硅生长、切片、抛光、外延四大核心装备为主的半导体硅材料装备体系,能够满足半导体基础材料的生产、加工需求,目前产品已覆盖半导体硅片生产加工多个环节。公司目前是国内仅有几家掌握12英寸半导体单晶炉、8英寸区熔炉厂商之一。

在半导体单晶炉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已具备8寸线80%整线以及12寸单晶炉、抛光机等50%以上设备供应能力。晶盛12英寸半导体单晶炉已经通过技术验证,实现产业化应用销售;8、12英寸的半导体边缘抛光机的技术含量已经达到进口设备水平,并已通过客户技术验证;12寸硅片双面抛光机,已在客户端验证。伴随着2021年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的供需矛盾,产能紧张延伸至设备端,晶盛机电的半导体设备业务2021年有望超预期。 


研发持续突破,半导体设备稳步推广。公司目前基本实现8英寸晶片端长晶到加工的全覆盖,且已实现量产和批量出货;12英寸单晶硅生长炉、滚磨设备、截断设备、研磨设备、边缘抛光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取得良好反响,12英寸单晶硅生长炉及部分加工设备已实现批量销售,其他加工设备也陆续客户验证中。

三、蓝宝石材料MiniLED驱动市场,需求提升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蓝宝石材料性能优异,公司涉及中游晶体生长加工蓝宝石是氧化铝单晶形态的俗称,其强度高、硬度大、耐冲刷,集优良光学、物理、化学性能于一身,是现代工业重要的基础材料。蓝宝石的应用领域主要涉及LED衬底材料、消费电子和军事等应用,其中衬底为蓝宝石最主要的应用。

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主要涉及蓝宝石晶体生长及加工。公司蓝宝石材料业务主要提供LED照明衬底材料和窗口材料所需的蓝宝石晶锭和晶片,在蓝宝石长晶设备和加工设备以及蓝宝石晶体生长环节竞争力较强。

公司上市时已开始蓝宝石材料研发投入,技术不断进步。公司自上市时已开始蓝宝石材料研发投入,2017年公司国内首颗300kg晶体问世,2018年450kg级蓝宝石晶体打破该领域研发记录,2020年公司700kg晶体成功出炉再次刷新记录。公司长晶技术实现“三级跳”,走向世界领先水平。

公司占据国内蓝宝石材料市场一席之地,有望释放业绩弹性。当前国内蓝宝石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公司与天通股份、奥瑞德,公司2020年蓝宝石材料业务收入1.94亿元,在三家公司中占比约为20%,后续伴随公司与蓝思科技合作项目推进,收入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同时考虑蓝宝石材料业务固定成本较高,价格波动显著影响盈利水平,当前在需求回升价格回暖背景下公司蓝宝石材料业务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消息一、

近日,晶盛机电(300316.SZ)公告拟与应用材料公司共同出资1.5亿美元(约合9.69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科盛装备,晶盛机电持有科盛装备65%股份。同时科盛装备拟收购应用材料公司旗下丝网印刷设备业务及晶片检测设备业务在中国的资产。这次收购预计能给晶盛机电今年的收入带来30个百分点以上的同比增长。

应用材料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和显示设备制造商,2020年营收高达172亿美元,与它合作,也给晶盛机电未来在光伏和半导体设备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想象空间。

7月14日,中环股份(002129.SZ)公布由于公司210硅片规模提升加速、生产产品结构转型顺利,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97%-10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0%-188%。可以看到,相比166、182硅片,210硅片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

而身处上游的晶盛机电,作为中环股份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则是在210硅片发展过程中率先受益的公司。

晶盛机电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6.36亿元,同比增长100%-130%,与下游光伏和半导体材料厂商的产能增长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

210硅片替代带来的机会

设备替换空间大,晶盛机电市场占率高是优势。

单晶硅取代多晶硅,造就了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大单晶硅寡头,技术创新不带一滴血地革了老玩家的命。而自2019年中环股份推出业内最大尺寸的210硅片以来,“尺寸之争”就从未平息。

大硅片带来的发电功率的提升是不争的事实,210硅片是未来的标准也是行业当前的共识,问题在于如何推进它的发展。

原先有观点认为中环股份想要凭借210硅片快速上量、在行业中大规模应用,取代较小规模硅片,需要较长的过程去实现,因为下游厂商尤其是光伏产业已实现一体化的厂商接纳210硅片要出于经济性、实用性等多角度考虑,这可能会让他们倾向于使用166或182硅片,并延缓对210硅片的使用。

中国光伏协会的数据,2020年我国硅片产量为161GW,2015-2020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7.43%,协会预测,2021年、2023年和2025年,210硅片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0%、40%和50%。按照协会对210市占率的估测,2021年210硅片的产量约为62GW,相比2020年产量增速超40%,而中环股份作为目前占据210硅片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厂商,上半年收入增速超100%,实际上透露的号是210硅片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

那么210硅片能否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呢?

这个可能性是较大的。对于下游电池或组件厂商来说,用210硅片制造的产品发电效率更高,与此同时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人力、辅料等成本与其他小尺寸硅片接近,其实就相当于生产成本被摊薄,进而带来利润的提升以及发电成本的下降。在平价上网时代,控制成本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存活下来。

在中环210硅片推出后,电池厂商爱旭科技新投产的电池产线就宣布能够兼容210硅片;组件厂商东方日升、天合光能等也都推出了基于210硅片的组件新品。东方日升组件研发高级总监刘亚锋曾表示,新建产能都会兼容210硅片,这是因为太阳能产业技术更迭很快,投资商出于避险心理,会选择兼容210硅片。另外,兼容210mm硅片的电池、组件产线,如果市场需要,只要很小改动,就可以兼容较小尺寸的硅片,比如166mm、158.75mm等尺寸硅片,“无非是损失一些效率。”

所以,210硅片市场也变成了国内硅片厂商的必争之地,根据公开资料,2020年中环股份、上机数控、协鑫、京运通已有的210硅片产能为42GW,在建的产能为82GW,增速高达95%。

晶盛机电成长逻辑正是来自于硅片大尺寸工艺普及带来的设备换代机会。

根据券商预测,未来3-5年存量市场有1万多台单晶长晶炉需要淘汰,考虑“3060”碳中和目标,预计未来硅片产能可以达到400GW,对设备企业而言,未来2年可以看到200GW订单容量,对应250亿元左右的订单规模。

在上述乐观预期的基础上,以50%的市占率来看,晶盛机电光伏设备业务在2023年预计获得约125亿元的收入,按照20%的净利率测算,净利润约为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区间在38%-46%。

竞争压力与野心

竞争对手实力较强,晶盛机电通过收购扩品类、增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光伏设备这条产业链上,下游硅片领域呈现高度集中态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硅片总产量的88.1%,来自下游的议价压制也始终存在。设备厂商想要突破这层议价压制,只能依靠技术创新,而要想像半导体光刻机厂商ASML那样形成垄断,则需要更精进的技术。对于晶盛机电来说,是否有议价能力,要进一步看大尺寸硅片的制造壁垒高不高。

硅片的制造需要经过拉晶、切片、磨片、抛光等工序,对于大尺寸来说,难度主要集中在拉晶环节。

在半导体领域,生产12英寸的单晶硅棒并不难,目前已有多家国内晶圆厂商拟建12英寸晶圆厂了,210硅片的拉晶对应的也是12英寸的单晶硅棒,所以生产光伏所用的210硅棒也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壁垒。另外,部分前期投产的单晶炉可以升级兼容210硅片。

目前国内设备厂商中除了晶盛机电,北方华创(002371.SZ)和京运通(601908.SH)也可以生产拉制12英寸单晶硅棒的炉子。

其中,北方华创与隆基股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隆基股份什么时候想要做210硅片了,供应商都有保证。

京运通不只是设备厂商,还是硅片生产商,2020年8月,京运通自主开发的210尺寸大硅片试产成功,其大尺寸长晶炉、切片专机核心设备均为自主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对晶盛机电来说,京运通对其设备采购需求就不会很强,同时还是直接竞争者,换句话说,210硅片的产能规模增长红利有一部分会被京运通抢走;对中环股份来说,京运通设备和硅片一体化,带来成本的降低,在210硅片市场竞争力将更强,中环股份为了保证自身生产成本,也有像上游压价的动机。

中环把对晶盛的单晶炉订单直接下到了2026年,直接买断,深度绑定,210的拉晶技术核心是晶盛与中环共同打造的壁垒,只有良率高并且能量产才能真的创造出规模效益,而对于其他的公司,能做出≠能赚钱。

总的来看,晶盛机电与中环股份绑定较深,所以中环股份率先在210硅片发力,带给晶盛机电比较高的增速。战略层面,晶盛机电也不仅仅在光伏硅片设备上发力,同时还布局了碳化硅、蓝宝石、半导体硅片设备等业务,并通过外延并购增加产品品类,大有做“跨半导体光伏双行业、跨材料设备双领域”的平台公司之意。

消息二

公司8月26日晚发布中报,2021H1实现营业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长55.54%;归母净利润6.00亿元,同比增长117.23%。截至 2021年6月30日,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114.5亿,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6.44亿。

光伏硅片设备主业高速增长,蓝宝石等业务同样表现优异

①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尺寸硅片推动的技术升级驱动,光伏硅片厂商积极推进扩产进度。目前正在积极扩产中的下游客户包括中环、上机、高景、双良等;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半导体需求回归高景气,下游需求旺盛带动上游硅片产能紧缺,加速半导体硅片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目前正在积极布局8/12寸硅片的下游客户包括中环、有研、合晶、上海新昇等。随着国内8-12英寸硅片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公司积极推动单晶炉、抛光机、外延炉等设备面向国内主流半导体材料厂商的销售工作,相关半导体设备的出货及验证加速推进;

②在此驱动下,公司上半年实现晶体生长设备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14.58%;智能化加工设备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101.74%;设备改造服务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359.00%。而毛利率方面,晶体生长设备、智能化加工设备毛利率分别达到39.98%、37.14%,同比分别提升6.00、6.58pct;

③此外,在蓝宝石领域,受益于LED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需求增长,蓝宝石材料需求量持续快速增加。在此驱动下,公司上半年蓝宝石材料营业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145.07%;

④就Q2单季度看,公司营业收入13.76亿、归母净利润3.19亿,同比分别增长82.29%、124.33%,创下近四年来增长最好水平。

在手订单饱满,半导体设备订单又有增长

2021年Q1,公司新签订晶体生长设备和智能化加工设备订单超过50亿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104.5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5.6亿元(以上合同金额均含增值税)。截至 2021年6月30日,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114.5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6.44 亿元,半导体订单又有增长。

未来如何看晶盛几大业务再梳理,平台型公司战略持续推进

近年来,晶盛机电围绕硅、碳化硅、蓝宝石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开发出一系列关键设备,并适度延伸到材料领域。

①在硅材料领域,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光伏和集成电路领域两大产业的系列关键设备,包括全自动晶体生长设备(单晶生长炉、区熔硅单晶炉、多晶铸锭炉)、晶体加工设备(单晶硅滚磨机、截断机、开方机、金刚线切片机等)、晶片加工设备(晶片研磨机、减薄机、抛光机、外延设备、LPCVD 设备等)、叠瓦组件设备等;

这其中,光伏单晶炉和加工设备领域,公司目前是市场龙头,占据7成以上份额。在上机数控、京运通、高测股份等一批设备厂商逐渐切入下游布局之后,公司是最后两家专注于硅片材料设备本身的公司之一,并且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在半导体8-12寸大硅片设备领域,公司产品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外延等晶片材料环节已基本实现8寸设备的全覆盖和国产化替代,12寸长晶设备及部分加工设备也已实现批量销售,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在碳化硅领域,公司的产品主要有碳化硅长晶设备及外延设备。

这其中,公司碳化硅外延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同时在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已规划建立测试线,以实现装备和工艺技术的领先,加快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业务的前瞻性布局;


③在蓝宝石领域,公司可提供满足LED照明衬底材料和窗口材料所需的蓝宝石晶锭和晶片。

这其中,公司与蓝思科技合作,成立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公司,从事蓝宝石材料的生产及加工,为蓝宝石材料在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的规模应用提前布局。目前宁夏鑫晶盛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中,厂房建设和设备进场按预期计划顺利进行。

④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以高纯石英坩埚、抛光液及半导体阀门、管件、磁流体、精密零部件为主的产品体系以配套半导体关键零部件、辅材耗材方面的需求。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1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8.73
  • 江恩阻力:32.32
  • 时间窗口:2024-06-2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7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