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捷荣技术大涨,谁受益?

  • 作者:涛哥de马甲
  • 2023-10-13 11:53:19
  • 分享:

国内央行继续降息与海外加息预期影响下,利差导致外资回流以及部分国内资金外流。据统计,8月北向资金的单月净流出就接近900亿元,创下北向资金单月流出的历史新高!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带来的影响就是A股整体交易量萎缩,9月中下旬有几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量不足6000亿。由此整体呈现震荡盘整趋势,不断在3100点附近徘徊。

从8月29日,华为Mate 60 Pro“未发先售”的消息,打破了手机市场的平静开始。产业链相关人士还表示,华为已将全年手机出货量从年初的3000万上调为4000万部。一时间,华为概念也成为了资产市场的核心热点,其产业链无疑成了热门话题,其中捷荣技术(002855.SZ)更是抢眼。

截止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捷荣21个交易日收获了16个涨停板,即使9月26日晚间,公司发布了股票交易严重异动公告,称连续2个交易日涨幅累计超过20%,同时连续十个交易日涨幅累计超过100%,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甚至在公告中,捷荣技术还对外澄清了与华为相关业务收入的占比。捷荣技术称,公司的客户代工厂(ODM)厂家向华为品牌产品提供公司的产品精密结构件,相关的营收占比较小,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但是挡不住资金的狂热,9月27日早盘,捷荣技术股价在短暂震荡后,继续封涨停。

据统计,从8月30日至今的21个交易日内,捷荣技术一共有16个交易日涨停,区间涨幅达到378.3%。随着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起飞”,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也得到了市场的关注,散户、机构、媒体,多次提问捷荣技术是否属于“华为概念股”?有哪些业务合作等。但公司一直回复的比较模糊,以“商业保密条款”等方式搪塞过去。

解剖捷荣技术的业绩预期

实际上,捷荣技术被各路游资追涨的根本还是盘子小,根据数据显示,捷荣总股本仅有2.5亿股,而且前十大股东占了并长期稳定在70%,换言之市场上的实际流通股不到1亿股,股价启动时大约在9元/股,总市值不到25亿,实际流通盘不到10亿,这样底部吸筹的时间和拉升的成本都不高。

总体来看,捷荣技术的业务纯度还相当高,根据最新的半年报显示,公司约90%业务为精密结构件业务,的的确确是一家消费电子结构件厂商。而公司的精密结构件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确实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3C行业,客户主要是华为、OPPO这类手机厂商,因此公司业绩与3C行业,尤其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周期性波动高度相关,但重点就是3C行业这两年并不理想。

根据权威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约12亿台,较上一年下跌11.3%。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7亿部,同比下降约15%,下降速度还在加速,行业悲观认为今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有可能创下新低。全球芯片板块为什么进入下行周期,一大部分原因正是在于智能手机等3C电子产品需求疲软,下游市场已然如此,严重依赖3C电子的捷荣,业绩预期也不会很亮眼。

实际上,2018年公司营收增速达到巅峰的44.97%后便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开始,营收增速开始下行。2022年,营收增速已经出现-13%的负增长。直至今年上半年,营收仅有9.47亿,同比下滑31.53%,预期今年的整体营收或将不足20亿,近五年新低。

净利润情况更惨,2021年虽然营收新高但归母净利润相反出现了大幅亏损,亏损幅度达到2.45亿,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而导致成本陡增,2021年的成本达到31.75亿,已经超过当年营收;再者公司当年计提了1.84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主要减值的是存货跌价(-1.79亿),从当年年报来看,3C市场需求萎缩,但公司产品壁垒较弱,狼多肉少,竞争加剧,导致高成本生产的产品出现了滞销和大幅降价,使得存货出现跌价,进而全年的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

行业需求萎缩,业务量缩水,产品降价,资产减值,最终的结果便是亏损。目前捷荣技术的基本面相当脆弱,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上半年,依然亏损0.45亿,下半年如果没有做些腾挪,增加营业外收入,依靠现有业务大概率是无力翻盘,连续三年亏损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含“华”量如何?

下游不是有遥遥领先的华为作为客户支撑嘛?再来看市场最关注的热点“华为产业链”。

捷荣技术成立于2007年9月,在2017年3月21日成功上市,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的客户主要为手机厂商,供货给三星、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从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市前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捷荣与华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18亿、10.33亿和7.26亿,占比分别为23.01%、44.55%和39.51%,2015年华为成为捷荣第一大客户。这三年捷荣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中确实有华为、三星和TCL这类消费电子巨头。

然而上市后公司与华为间的合作便出现大幅下滑。首年年报显示,华为直接从第一客户变为第五客户,相关营收仅剩8500万,占比仅5.62%。到了2019年捷荣的第一大客户已经换成华贝电子。

事实上,从目前可获得的数据和息来看,华为早已淡出捷荣的核心客户之列。而且今年6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公司与华为相关的营收占比情况,公司支支吾吾并未明确回复,就已经可以推测捷荣并不涉及华为的核心产业链,“含华量”早已不高,徒留“华为概念”作为噱头,而且9月27日公司也已经澄清了与华为的业务占比在近两年仅有3.5%左右。

不过资金和市场根本不管这些,市场认为你有你就有!

转型预期?也不现实

眼看3C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依旧不足,主业持续亏损,捷荣也开始考虑转型了。当然首选还是新能源产业。根据半年报显示,捷荣与深圳唯诺共同出资,设立了捷荣能源,准备发展储能业务,布局新型储能系统的集成、生产和销售。捷荣能源于7月11日刚刚注册成立,捷荣认缴出资1530万,快两个月了,截至8月30日尚未产生其他实际业务进展。

相较现有3C消费电子的业务,最近几年储能行业的景气度及资本关注度确实很高。根据企查查来看,合作方深圳唯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做系统集成、电池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等相关业务的,还是有产业背景,不过该合作方的息较少,能否交付可靠的产品还是未知数。

除了储能,捷荣还投资3000万,设立了捷永投资,作为投资公司。

跨界实际上需要大量资金,这一顿操作计划认缴4530万左右,然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捷荣账上流动资金并不充裕。虽然表面还有1.54亿的货币资金,这其中有4600万存于境外,等于可用的就剩下现金1亿左右,其他流动资产中5.34亿的应收账款和2.49亿的存货随时都有减值的风险,变现能力极差;剩下的就是约3.5亿的房屋、3.8亿的机器设备以及1.3亿的在建工程,这些都是固定资产,处置了就没有造血能力了,关键短期还要偿还3.5亿左右的短期付息债,这点流动资产完全不足以应付本金和利息,也就是说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几乎没有,最后实缴能有多少都不好说。

由此看上市公司的转型预期也并不现实。

资本游戏

此番股价大涨背后最大的受益人无非就是捷荣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赵晓群。

在捷荣技术的2022年度报告中,赵晓群的名字以英文ZHAO XIAOQUN出现,原因是赵晓群并非中国籍,她已于2013年11月6日取得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国籍。根据股权穿透,赵晓群通过三家香港公司实现对捷荣技术的控制。除了捷荣集团,另一家是立伟香港有限公司(赵晓群持股100%)通过全资子公司捷荣集团持有捷荣技术50.28%的股权;第三家是捷荣汇盈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赵晓群持股70.59%)持有捷荣技术12.21%的股权。

经过换算,赵晓群实际拥有的捷荣技术股权大约为58.90%,对应股本约1.45亿股,在上市公司中属于股权集中度比较高的持股情况。在9月份的这波股价大涨中,赵晓群的身价至少增加了约40亿元。

到今年9月份,上市近6年的实控人赵晓群已经有意出让所持的部分股权。根据捷荣技术于2023年4月10日公告,控股股东捷荣集团拟将73,679,484股,即29.9%的股权,协议转让给深圳中经大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德润世家(深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但这笔交易至今尚未完成,中间6月和8月分别推迟了签约时间。

按照公告日附近的股价来看,这部股权价值仅有7-8亿元,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截止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8.23元/股,捷荣技术这部分股权价值已经达到34.7亿。根据上市公司协议转让的价格指定规则,签署日前后无论是市价还是大宗交易价格范围的下限,这笔交易如果完成,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实控人。

至此,捷荣技术的股价大涨绝不是转型预期或是华为概念,最大可能就是股东联合资金带来的,为何协议转让迟迟未签署,核心还是股东想抬高交易价格,高位套现一部分。对于对手方,受让的两家投资公司除非参与了这一轮捷荣的股价上涨,从中赚取了足够的资本利得,不然这笔协议转让交易怎么都不会成交。

本文作者 | 刘超然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0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2.51
  • 江恩阻力:25.32
  • 时间窗口:2024-06-0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3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