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让“纯视觉派”特斯拉都反悔,4D毫米波雷达究竟有何魔力?

  • 作者:夜落吾身
  • 2023-03-01 22:47:31
  • 分享:

车载雷达迎来4D成像时代。

编辑 |  车东西内参

2 月 16 日,Twitter博主 Greetheonly 发布特斯拉 HW 4.0 的实物图片,指出该产品具备至少两个以太网接口。此前,特斯拉曾向 FCC 递交毫米波雷达相关文件。该产品采用由 6发射通道、8 接收通道组成的射频芯片组,工作频率为 76-77GHz。业界普遍推断该产品为 4D 毫米波雷达。结合上述息,Greetheonly 推断 HW 4.0 中新增的以太网接口将接入 4D 毫米波雷达。国内市场方面,4D 毫米波雷达已搭载于飞凡 R7、深蓝 SL03 等量产车型,渗透至 20 万元价格区间。若特斯拉 HW 4.0真正应用 4D 毫米波雷达,该产品的商业化趋势有望进一步确立。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中证券的报告《特斯拉或将搭载,4D 毫米波雷达趋势加速》,揭秘4D毫米波雷达。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可以在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回复关键词“nc690”获取。  

来源 中证券

原标题

《特斯拉或将搭载,4D 毫米波雷达趋势加速

作者李景涛 等

01.

特斯拉带头

4D毫米波放量

2022 年 6 月,特斯拉向 FCC 美国联邦通委员会递交了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材料。材料审核通过后,该产品可投放至美国市场。该毫米波雷达采用由 6 发射通道、8 接收通道组成的射频芯片组,工作频率为 76-77GHz,扫描帧率为 15Hz。另一方面,Twitter 用户 Greentheonly 在特斯拉软件更新中发现了名为Phoenix 的毫米波雷达选项,并推测其为 Arbe 的 4D 毫米波雷达 Phoenix。在特斯拉向FCC 递交的材料中,“Phoenix”字样再次出现。基于上述息,业界推断该产品为 4D 毫米波雷达,且可能搭载于特斯拉的量产车型。

▲特斯拉毫米波雷达设计图

2023 年 2 月 16 日,Twitter 用户 Greentheonly 发布了特斯拉 HW 4.0 的实物图。该产品将应用于特斯拉改款Model X,具备至少两个以太网接口。考虑到传统毫米波雷达通过 CAN 或 CAN-FD 连接,而 4D 毫米波雷达数据量大,需要使用百兆以太网。根据 Greentheonly 推断,HW 4.0 或将接入 4D 毫米波雷达,并应用于特斯拉 Model X 等量产车型。

▲特斯拉 HW 3.0(上方)和 HW 4.0(下方)

2022年 9 月上市的飞凡 R7 全系搭载采埃孚 Premium 4D 毫米波雷达。其中,飞凡 R7 旗舰版共配备 2 颗 4D 毫米波雷达,其他型号则可选装 1 颗。结合全车 12 个摄像头、4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搭载 4D 毫米波雷达的飞凡 R7 均有望通过 OTA 方式,实现高速 NOA、记忆泊车等功能。

纯电版深蓝 SL03 的价格区间为 18.99 万-22.19 万元,可选装一颗 4D 毫米波雷达。该 4D 毫米波雷达为森思泰克 STA77-8,其感知距离为 350m,角分辨率达 0.7°,有利于增强车辆的感知能力。结合全车 10 个摄像头、4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深蓝 SL03 能够实现上下匝道辅助、全速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02.

高性价比

市场规模前景广

传统毫米波雷达具有很强的测距、测速能力,且不受天气和能见度等恶劣环境影响,能够与摄像头形成互补。但传统毫米波雷达没有 Z 向分辨能力,容易将路边低小的障碍物、空中障碍物与路面上的静态车辆混淆,进而带来不必要的刹车。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结果被赋予了较低的权重。

目前,业界智能驾驶方案大多以摄像头为主传感器。视觉方案高度依赖于现有的目标模型库,且容易受到强光等极端环境影响,对白色物体的识别能力也比较弱。因此,若视觉方案未能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且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结果被系统过滤,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智能驾驶车辆多次撞上白色大卡车,即是出于上述原因。

4D 毫米波雷达通过增加发射、接收通道的个数,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增加了高度探测,能够在没有激光雷达参与的情况下解析目标的轮廓与类别,并将前向感知距离提升至 300m 以上。另一方面,当前激光雷达单价约为 600-2000 美元,采埃孚、大陆集团等 tier1 的 4D 毫米波雷达单价约为 150-200 美元,而 4D 毫米波雷达性价比优势凸显。

智能化为汽车行业的核心趋势,L2 级智能驾驶快速渗透,其渗透率已由 2017 年的 6%提升至 2022 年的 38%。预计 2025/2030 年,L2 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分别为 60%/52%。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相关零部件成本的下降与法律法规的逐步放宽,我们预计 2025 年 L3 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为 10%。2030 年,L3/L4 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40%/8%。

▲2017-2030 年各级别智能驾驶渗透率

在 L3 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车型中,4D 毫米波雷达将作为激光雷达的补充或替代方案。而对于 L2 级别车型,我们分为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进行测算1)悲观情况下,4D 毫米波雷达仅渗透至搭载或计划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2)中性情况下,4D毫米波雷达将渗透至搭载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 L2 级别车型;3)乐观情况下,4D 毫米波雷达的潜在渗透范围进一步拓展至 L2 级别所有车型。基于上述假设,我们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2025 年 4D 前向雷达在 L2 级别中的渗透率分别为 5%/6%/10%,4D 角雷达在 L2级别中的渗透率分别为 2%/5%/6%。

▲4D 毫米波雷达在各级别智能驾驶中的渗透率

价格方面,预计2025/2030年4D前向雷达的单价分别为945/662元,4D 角雷达的单价分别为 378/265 元。配置数量方面,我们预计 L2 及以上级别车型至多搭载 1 颗 4D 前向雷达,L2(非域控)/L2(域控)/L3/L4 及以上级别车型至多搭载 2/4/4/6颗 4D 角雷达。结合上文对 4D 毫米波雷达渗透率的预测,我们预计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2025 年国内 4D 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分别为 23.2 亿/30.3 亿/36.8 亿元,2030 年国内 4D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分别为 106.2 亿/146.1 亿/150.1 亿元。

▲4D 毫米波雷达价格趋势(单位元)

▲各级别智能驾驶的 4D 毫米波雷达搭载量预测

级联方案以成熟的标准雷达芯片为基础,在业内得到广泛应用。级联方案通常应用德州仪器、英飞凌、恩智浦等公司的标准雷达芯片,通过 2 级联、4 级联或 8 级联方式增加天线数量,形成多发多收通道。由于该方案基于成熟芯片打造,前期开发难度低,有利于加快产品上市节奏。目前,大陆集团、采埃孚、博世、安波福、华为、华域汽车等零部件供应商,均基于级联方案打造 4D 毫米波雷达。但由于级联方案由多颗芯片级联而成,产品尺寸较大、功耗较高。另一方面,天线之间存在互相干扰的问题,零部件供应商需要解决噪比较低的问题。

▲德州仪器级联系统实物图

集成芯片方案通过将多发多收天线集成在一颗芯片中,以 ASIC 芯片实现上述功能。与级联方案相比,集成芯片方案集成度更高,有利于大幅缩小 4D 毫米波雷达的体积,降低产品功耗。但由于芯片方案尚未完全成熟,该方案成本较高。根据 Vehicle 数据,现阶段集成芯片方案的 4D 毫米波雷达单价约为 300-400 美元,级联方案则为 150-200 美元。同时,采用集成芯片方案的厂商需要解决天线密集布置、天线之间互相干扰等问题,对技术应用的要求更高。目前,Arbe、Uhnder、Vayaar 为该技术路线的代表性企业。

对于传统毫米波雷达而言,产生多种波形的唯一方法是增加接收天线数量。级联+虚拟孔径成像方案在标准雷达芯片的基础上,借助虚拟孔径成像算法进行相位调制,使得每根接收天线在不同时间产生不同的相位响应,从而将原有物理天线虚拟至十倍甚至数十倍,角分辨率能够从 10°提升至 1°。与级联方案相比,该方案使用的芯片数量更少,有利于缩小产品尺寸,降低产品功耗。与集成芯片方案相比,该方案使用的芯片更加成熟,且不依赖于特定厂商的芯片方案,兼容度更高。该方案在虚拟孔径成像算法、天线布局等方面具有较高壁垒,目前的主要参与者为傲酷和几何伙伴。

▲傲酷的 4D 毫米波雷达产品规划

03.

多家供应商布局

订单突破临界点

经纬恒润基于Arbe 雷达芯片组开发的 4D 毫米波雷达,具有 48 路发射和 48 路接收通道,探测距离达350m,并可实现方位向 1°和俯仰向 1.5°的真实孔径分辨率,能够满足 L2+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系统的需求。根据公司官网,公司 4D 毫米波雷达研发进展顺利,且预计将于今年实现量产应用。公司已于 2022 年 11 月向 Arbe 订购 34 万个雷达芯片组,计划应用于2023 年和 2024 年的 4D 毫米波雷达量产产品。

▲经纬恒润 4D 毫米波雷达探测效果

威孚高科同样基于 Arbe 雷达芯片组,开发集成芯片方案的 4D 毫米波雷达产品。公司官网显示,公司于 2021 年实现 4D 毫米波雷达的首批原型样件试制和交付,目前处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快速发展阶段,并已获得干线物流项目定点。

华域汽车布局两款4D毫米波雷达,LRR30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华域汽车采用级联方案,规划了 LRR30 和 LRR40 两款 4D 毫米波雷达。其中,LRR30 采用 2 片 MMIC 级联,具备 6 路发射和 8 路接收通道,最多可以输出 1024 点 4D 点云,能够追踪 64 个目标,最远探测距离达 300m。LRR40 采用 4 片级联,具备 12 路发射和 16 路接收通道,最多可以输出 3072 点 4D 点云,能够追踪 128 个目标,最远探测距离达 350m。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4D 毫米波雷达产品已实现对友道智途相关项目的小批量供货。

▲华域汽车 4D 毫米波雷达

保隆科技的两款 4D 毫米波雷达正处于开发测试阶段。保隆科技规划了 24 发 12 收、48 发 48 收两款 4D 毫米波雷达。上述产品的最远探测距离达 300m,水平/垂直视场角分别为 110°/30°,并可实现方位向 1°和俯仰向 1.6°的真实孔径分辨率。目前,公司的4D 毫米波雷达产品正处于开发测试阶段,有望提升 ACC/AEB/FCE 等 ADAS 功能的用户体验。

由于 4D 毫米波雷达相较传统毫米波雷达存在阵列设计、抗干扰、高性能等提升,对PCB 尺寸、层数、材料、孔加工密度等规格提出更高要求,单颗雷达的 PCB 价值量由 50~70元提升至 150~200 元。我们认为,Arbe、沪电股份、景旺电子、生益科技等头部元器件供应商有望受益于 4D 毫米波雷达的应用趋势。

Arbe集成芯片方案头部芯片供应商,生态体系日益丰富。Arbe 为集成芯片方案的代表性企业,其雷达芯片组具有 48 路发射和 48 路接收通道,形成 2304 个虚拟通道,芯片典型功耗低于 4W。同时,Arbe 提供专用的毫米波雷达处理器芯片,通过在其中增加雷达号处理硬件加速模块,解决数据高吞吐量的问题。目前,Arbe 已经与法雷奥、维宁尔、经纬恒润、威孚高科等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生态体系日益丰富。

沪电股份全球PCB领先厂商,汽车相关技术底蕴雄厚,4D车载雷达已实现量产。公司是全球 PCB 领先厂商,专注于企业通讯市场板、汽车板市场,根据其 2022 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整体收入 83.36 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 13.61 亿元,同比+28%,收入中企业通讯/汽车/其他占比 63%/23%/14%(22H1 数据)。聚焦汽车来看,产品端,公司产品覆盖广泛,应用于 4D 车载雷达、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车载网关等领域的产品已量产。此外,公司自 2014 年 4 月起与 Schweizer 开展深度合作,并于2017 年 4 月投资持股 Schweizer,目前持股比例约 19.74%,助力汽车测距雷达发展。能端,沪利微电(150 万平米)、黄石二厂(75 万平米)、黄石一厂可支持不同规格汽车产品,满足客户各类需求。客户端,公司与博世、大陆等汽车 Tier1 保持深度合作,受益 4G毫米波雷达商用化。

景旺电子内资全品类PCB龙头,汽车占比35%+,配合客户供应4D毫米波雷达。内资 PCB 龙头厂商,产品包括 RPCB、FPCB、MPCB、HDI 等,是目前国内少数集成全面 PCB 产品线的优质 PCB 厂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控等行业,根据其 2022 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整体收入 105.14 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 10.58 亿元,同比+13%,我们测算其汽车相关收入占比 35~40%。

聚焦汽车来看,产品端,公司技术产品种类繁多(如厚铜,HDI,高频,高速等),应用于车联系统、自动驾驶和电动化汽车,掌握高可靠测试独立、高追溯性能力、散热管理等关键技术。在雷达领域可支持供应传统毫米波雷达、4D 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产能端,江西、龙川、珠海、深圳均具备生产基地,均可生产汽车相关产品。客户端,公司是全球领先 tier1 厂商的供应商,包括博世、法雷奥、德尔福、海拉、北京恒润等;公司亦切入整车及重点供应链公司,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客户,在 4D 毫米波雷达上与客户积极合作。

生益科技覆铜板龙头,具备4D毫米波雷达CCL能力并常年与国际Tier1保持合作。公司是全球覆铜板龙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在 5G、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高频高速产品持续突破,亦不断拓展封装基板、HDI、柔性覆铜板等。聚焦汽车来看,产品端,具备多规格(不同 Tg/Td/CTE/CTI)汽车 CCL 产品,亦拥有传统毫米波雷达、4D 毫米波雷达(不同 Dk/Df)等产品。产能端,苏州生益(2002 年成立,覆盖消费、汽车、高速型应用等)、江西生益(2017 年成立,覆盖汽车、高速型应用等)具备汽车领域能力。客户端,公司是博世、大陆等汽车 Tier1 的核心供应商,拥有常年合作关系。

▲生益科技汽车相关产品介绍

车东西认为,相对传统毫米波雷达,4D成像雷达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阵列对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感知,在距离、速度、方位的三维息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息。4D毫米波雷达弥补了传统毫米波雷达的性能短板,有望成为高阶自动驾驶的优质传感器选项。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42
  • 江恩阻力:18.47
  • 时间窗口:2024-07-1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