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转载 负极材料专家交流纪要20220602

  • 作者:孙顺岭
  • 2022-06-29 22:55:24
  • 分享:

心鑫乾诚 心鑫乾诚 2022-06-05 09:23 发表于北京 嘉宾某新材料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副总经理

一、传统锂电负极材料

1.1现有锂电负极材料

第一,石墨类,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

第二,无定形碳材料,包括软碳和硬碳。这两种都是比较小众的材料,软 碳可以石墨化,成为人造石墨;硬碳不能石墨化。软碳和硬碳在所有负极 材料中占比大概为4% ,有一定的特殊的应用领域,如早期的电动大巴。韩国市场大量使用软碳’主要原因是价格较低。但由于软碳能量密度较低, 所以随着人造石墨的兴起,软碳逐渐被市场放弃。最近硬碳在资本市场的 炒作也比较火,因为硬碳是匹配钠离子电池的良好负极材料。

第三,钛酸锂,无机相变材料,不属于石墨类的负极材料。钛酸锂循环性 好,循环10,000次都不会发生明显的衰减。已经经历过一轮资本市场的炒 作,但当时是用碳酸锂形成一种新型电池,除了循环性好,没有创新点。钛酸锂的缺点:第一,价格昂贵。钛酸锂200,000元人民币/吨,最便宜的 也需要170,000-180,000元人民帀/吨。此夕卜,钛酸锂能量密度比较低, 在动力电池中没有优势。石墨的容量可以做 到360mAh/g,而钛酸锂只能做到略大于170mAh/go所以专家团队基本 已经放弃钛酸锂电池,只是在一些需要长循环的特殊领域继续使用。

1.2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主要应用于储能、动力电池领域。国内动力电池走的是人造石墨 的技术路线,所以国内对人造石墨的需求量非常旺盛。天然石墨主要针对 电动工具和数码类电池。这类电池对负极材料循环性的要求相对不高,而 对价格、能量密度的要求较高。

1.2.1天然石墨

主要性能第一,长循环天然石墨。一般情况下比较低端的天然石墨,也 就是球形石墨,循环性能较差。但追求高端对循环的要求肯定是越来越高 的,所以专家团队开发了一款长循环的石墨,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其循环 性能。

第二,高安全负极材料。安全性较高,主要跟三元电池搭配,用于数码类 电池,要求针刺不爆炸、不起火。

第三,低膨胀、长循环天然石墨。天然石墨存在容易膨胀的问题,所以专 家团队开发了一款低膨胀、长循环的石墨。

第四,高容量、低膨胀、长循环天然石墨,可以将天然石墨的容量发挥到 极致。石墨的理论容量是374mAh/g ,贝特瑞的产品容量基本可以达到 365mAh/g ,离理论值很接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彳瞬。天然石墨最大的问题是循环性差,所以目前动力电池里一定要用人造石墨。

1.2.2 Ait 石墨

人造石墨的性能主要体目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容量。人造石墨早期容 量比駆氐,一般只能做到320-330mAh/go目前技术进步,一些高端的人 造石墨容量可以做到360mAh/g ,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第二,低温性能要 求。动力电池对低温性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市场有必要开发一款专门针 对彳氐温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低温性能是高端人造石墨负极具有的性能, 在-40°C的条件下的能量发挥、首效要不受到影响。第三,快充。主要是应 用在电动工具和动力车领域,这种高功率型的人造石墨也有在开发。

13新能源锂电产业链:负极材料需求测算

国内高端负极主流价格在6-8万元人民帀/吨左右,厂家以紫宸为首;中端 负极主流价格在4-5万元人民帀/吨’主要应用于普通的动力电池;低端负 极主流价格在3万元人民帀/吨,主要应用于储能、电动工具领域。负极价 碾体波动不大。而正极,包括电解液的价格波动比较大,比如磷酸铁锂, 低位价格约为4万元人民帀/吨2021年下半年上升到10万元人民帀/吨。所以专家认为负极是比较好的赛道,价格整 体较为稳定,全球市场空间在1,000,000吨左右。

1.4新能源锂电产业链:负极材料竞争格局

负极最早为三强争霸,目前呈现四大三小格局向五大二小演变,整体格局 有所恶化。

贝特瑞、紫宸、杉杉行业地位相对稳定/其中贝特瑞偏向于天然石墨/紫 宸、杉杉主要为人造石墨。传统三强杉杉、紫宸、贝特瑞。国内人造石 墨、天然石墨行业呈现集中、垄断的局势,龙头企业清晰。天然石墨在全 球的绝对龙头是贝特瑞,杉杉和紫宸垄断皿石墨,而且贝特瑞目前在人 造石墨技术方面与杉杉的差距比较明显。

二线厂商中,中科电气扩产较快,技术实力不算落后,有望晋升一梯队。凯金受益于核心客户的需求增加。凯金的核心客户是宁德时代,给宁德时代做配套。宁德时代对人造石墨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说凯金的发展增速 会比较快。宁德时代对人造石墨的需求量非常大,与凯金、尚太科技和湛 江的东岛新能源都有合作,未来宁德时代的市场可能会逐渐由凯金变成三 家划分。

1.5负极材料发展趋势

目前趋势为负极企业通过布局石墨化、碳化等加工过程,向低电费区域转 移。负极行业的发展比较强调一体化’未来的这些龙头要体现自己的竞争 优势。除了技术方面,企业还需要把所有的利润空间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逐渐往上游发展。这就要求各企业做到,第一,掌握碳化和石墨化的生产。目前碳化和石墨化的自给率一般为50%以下。第二,企业在做石墨化代加 工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低电费区转移,主要的转移的方向是四川、贵 州。这这些区域主要是水电,国家比较提倡且电费比较便宜。内蒙等地早 期煤t傲便宜,但目前能耗管控比较严格。

向上游针状焦布局,构建成本壁垒。早期针状焦质量参差不齐,高端的针 状焦需要进口。目前国内针状焦基本完成布局,该市场基本可以实现国产 化。因此,目前针状焦的价格、利润空间均可控,市场比较稳定。贝特瑞, 杉杉、紫宸都有针状焦企业,也通过并购甚至合资掌握了针状焦的生产。未来将由人造石墨向硅碳负极发展,以提升能量密度。专家认为这部分还 是以人造石墨为主,人造石墨市场较好。但人造石墨始终是石墨,能量密 度很难继续提升。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比如需要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续 航里程,就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材 ——i负极。

二新型锂电负极材^——5圭负极材料

2.1硅负极分类

硅负极可以分为:硅碳、氧化亚硅和纳米硅三个部分。硅碳和氧化亚硅已 经实现了商业化,其中硅碳主要卖给三星,应用于电动工具,需要高能量 密度;氧化亚硅主要卖给松下,松下再卖给特斯拉,应用于动力电池,需 要良好的循环性和高能量密度。目前硅碳优势是能量密度高”但由于膨胀 率高、工艺方面、微观的结构方面的问题,不利于长循环。目前硅碳膨胀 的问题无法解决,所以专家目前比较看好氧化亚硅,因为氧化亚硅可以在 保证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同时拥有良好的循环性。而电动工具领域硅碳 材料更适用。硅碳和氧化亚硅目前主要的客户都是海外的高端客户,在国 内的渗透率较低。纳米硅目前资本市场炒作的比较多,比如海绵硅、气相 沉积硅。这种硅主要是实验室的小试开发,性能较好但制备困难,很难量 产。即便可以量产,价格也比较贵。此夕卜,纳米硅存在性能方面的缺陷, 比如能量密度很高但循环性不好。所以专家认为纳米硅从研究开发的角度 是可以做的,归纳为实验室小试开发阶段。

2.1.1硅碳负极材料

硅碳分为很多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每一代的技术都不 太一样,但合成的东西都是类似的。首先要得到纳米硅,然后把纳米硅与 碳材料(主要是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结合做成特殊的微观结构,最终得 到一种复合物,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就叫做硅碳。硅碳要达到这些性能, 首先容量要比石墨高很多,目前单品的能量密度可以做到l,000mAh/g以 上,在实验室可以做到l,800mAh/go另外,只要能够解决硅碳的长循环、 低膨胀,加之本身容量很高的性能,很适用于未来的动力电池、电动工具 等领域。目前做的比较好的、真正商业化的产品是硅碳第一代、第二代。性能指标。硅碳的单品能量密度可以做到l,200mAh/g左右,首次充分的 效率可以做到86%。石墨首充效率可以做到 95% ,但是86%在单品上的表现是不错的。硅碳与石墨混合以后(石墨复 合品)首充效率也可以达到90%以上,容量约为400-600mAh/go目前 市场上销售比较多的是420-450mAh/g容量的石墨复合品。这部分目前 贝特瑞已经批量出货,三代和四代产品主要是三星用到电动工具中。用到 电动车中需要解决产品低膨胀的问题,提升循环性能,达到1,500周或者 是2,000周,基本满足动力电池的需要。目前三代和四代技术不太成熟, 但动力电池主要还是依靠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技术。现有的二代品容量比较 低,循环性能较差,所以说现有的量产是用到电动工具中,随着技术发展, 第三代、第四代品能够达到l,500mAh/g. l,800mAh/g ,与人造石墨搭 配以后容量可以做到大概500mAh/g,循环稳定性能够稳定在1,500周甚 至2,000周,这个材料就可以成为动力电池里非常好的材料。

2.1.2氧化亚硅负极材料

最开始是松下比较看好这种技术,然后松下主要卖给特斯拉的。氧化亚硅 现有技术也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单品容量可以做到 l,600mAh/g,但首充效率比较低,只有77% ,不能发挥容量。目前氧化 亚硅主要有两种技术:预镁、预锂。预镁技术韩国用的比较多,首效通过 预镁,可以使得容量达到l,400mAh/g ”虽然相比第T弋产品的容量有所, 但首效有提升的,整体能量密度呈现提升趋势。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日本的 一种技术,叫做第三代氧化亚硅。除了解决高首效、高能量密度以外,还 要解决它的长循环,这样才能够用到动力电池中,主要采用预锂技术。氧化亚硅技术路线:CVD碳包覆技术、原子掺杂技术、粉体预锂化技术。第一 ,CVD碳包覆技术,也就是气相包覆技术。气相包覆技术需要用到一 种特殊的设备——气相包覆炉,才能做到均匀的包覆,而目前国内没有这 个设备,需要从日本进口且价格较贵,所以国内真正掌握这种技术的不多。所以目前国内做第T弋氧化亚硅,在前期设备方面的投入会比较高。2014 年,贝特瑞就开始研究碳包覆工艺,用6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实际上, 碳包覆技术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用碳包覆技术生产 的单品容量可以做到1600mAh/g ,首效最高可达77%。这是专家团队 2014年开始给松下开发的产品,2017年左右实现量产,2018-2021年稳 定地给松下供货。因为早期技术不成熟,所以产品早期不曾用于电动工具。大概从201& 2019年,贝特瑞也实现了量产,产品性价比提升,逐渐用 于特斯拉等。特斯拉的北美市场目前主要的就是第一代CVD碳包覆技术生 产的氧化亚硅。

第二,预镁。2000年开始,特斯拉对镁掺杂技术产生兴趣。专家团队在产 品中添加金属镁,这个过程也叫预镁化,贝特瑞、韩国大洲等企业在做。预镁化使得产品首效大幅提升到82% ,结构也更加稳定。专家预测短期内 氧化亚硅材料技术会从第一代过渡到第二代。因为预镁技术相对难度不大, 所以国内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在开发圆柱电池,特别是大的圆柱 电池的情况下,会重点考虑预镁技术生产的材料。该扌支术在2016、2017 年开始研发,于2019年实现了商业化。目前贝特瑞已经在向松下批量供 货。

第三,粉体预锂化技术。氧化亚硅材料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硅材料方面的 解决方案,首效低本质上是因为缺锂,预锂化技术就是一种补锂技术,基 本可以解决氧化亚硅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终使得产品可以在数码电池、动 力电池等产品中大批量使用。粉体预锂化技术目前在小试阶段,中试也在 做量产,通过预锂首效可达90% ,能量密度可达l,400mAh/g ,在实验室 中可达l^OOmAh/g ,能量密度和首效高,最终就可以实现长循环。能够 达到长循环,材料就可应用于高端手机,t匕如ATL给苹果做的旗舰机;还 可用于动力电池领域。目前普通的动力电池,包括特斯拉,氧化亚硅材料 不多,因为目前氧化亚硅第一代的问题比较多,加多了会使负极性能下降。如果未来能够提升氧化亚硅材料的首效和能量密度,大批量使用氧化亚硅 就有望提升续航里程等能力。特斯拉续航里程目前大概是460公里,实际 是460公里或者是500公里,最终希望提升到800公里以上。这也是专 家团队给松下,然后松下再给特斯拉再做的方案。

2.2负极材料的技术迭代

材料开发主要是配合下游的锂电厂,主流还是以石墨材料为主。但在国内 节能减排大环境之下,人造石墨石墨化温度高(3,000度),能耗非常大, 国家不支持人造石墨的石墨化,所以产能较低。此外,人造石墨石墨化的 成本较高,用该材料生产的电池产品价格就会更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 势。因此给了天然石墨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未来的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国内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为主, 目前天然石墨的需求量比专家团队预期高出不少,这有利于贝特瑞的发展。目前动力电池从早期的只用人造石墨发展到现在的人造石墨加天然石墨的 格局,对于下游锂电厂来说,优势如下长循环主要是靠人造石墨,通过 加一定量的天然石墨降低成本,同时对循环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比如宁 德时代,加20%的天然石墨。而松下考虑得更为深远,首先以人造石墨或 者天然石墨来进行石墨方向的搭配,逐渐往石墨中加氧化亚硅或者硅碳。需要解决的问题氧化亚硅和硅碳本身的性能要做到非常好。对于杉杉、 紫宸、贝特瑞、中科电气等头部企业来说, 硅材料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未来要将石墨搭配氧化亚硅或者硅碳进行销 售,所以需要良好的硅碳或者氧化亚硅技术,否则可能连石墨都无法成功 销售。

资本市场比较关注的锂金属负极,但锂金属负极进入市场后,石墨、氧化 亚硅、硅碳也不会被市场抛弃。以松下为例,松下未来的解决方案是锂金 属负极,但主要搭配全固态电池使用。在全固态不成熟的情况下,无法使 用锂金属负极,专家认为锂金属负极成为解决方案是比较远的事。专家认 为短期内锂金属负极可以做长远的布局,因为全国电池有一定的商业化前 景。但是3-5年内,锂电池的核心主材,比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 被替代的可能性不大,主线还是人造石墨。随着人造石墨产能和成本的限 制,天然石墨的优点会凸显,专家认为未来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发展都 会比较快。目前海外市场为了追求高能量密度,会逐渐在石墨中加入硅碳 和硅氧,三星、松下等厂商都在做开发。事实上,订货方不是特别关注材 料加的是硅碳还是硅氧,关注的是负极材料是否做到了第一,高能量密 度,与石墨搭配后容量能达到500mAh/g以上;第二,长循环,目前数码 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对使用寿命,也就是续航里程的要求非常高,至少 要做到1,500甚至2,000次循环。硅碳和硅氧在做快充电池的也比较有利, 因为石墨是层状的排布,影响快充性能,但硅材料是跟硅和锂形成锂硅合 金,是合金化而不是把嵌入锂离子。专家判断未来负极材料的方向是以硅 材料为主,搭配90%以上的人造石墨、天然石墨。

专家团队给松下的商业化方案是将硅碳和硅氧加到3% ,未来加到8% ,最 终希望能够加到15% ,这对循环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从这个角度看’硅 碳和硅氧是未来的技术方向。目前已经量产的产品要做到长循环是比较难 的,500圈、1,000圈、2,000圈主要是实验室的是产品,数据优于量产品。宁德时代、LG做大电池测试时,循环都达不到要求。目前氧化亚硅的循环 性稍高,所以现在动力电池也在大批量地使用氧化亚硅。而硅碳无法做到 长循环性且容易膨胀导致其发展受限,但随着硅碳技术的进步,硅碳也会 逐步走入市场。目前除了贝特瑞,三菱化学、日立化成,也在做一些特殊 结构的硅碳,比如海绵硅或者是比较特殊的气相沉积硅,本质上就是让硅 和石墨形成一种特殊的微观结构,即便硅膨胀也不会影响整个材料的稳定 性。比如在硅碳里造孔,预留膨胀空间,减少碎率;进行特殊的表面包覆 限制膨胀。比如贝特瑞的第三代、第四代产品,都有做表面修饰。硅碳技 术在实验室的进展比较厮I」,但如何实现量产,如何提升量产技术和工艺, 问题依然存在。专家比较看好硅碳,认为如果可以解决空隙率、表面包覆 的问题,硅碳是比较有希望去竞争氧化亚硅的动力电池市场的。对于氧化 亚硅,预锂技术比较适合,可以做到长循环和高能量密度,使得材料更有 竞争力。目前硅碳和硅氧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亿纬、宁德时代等企业都 在同时对两种材料进行开发,从中选择达标的材料。

松下的总体技术路线,是面向无钻的咼镰方向和硅负极方向,其实是和特 斯拉的高能量密度方向完全吻合。特斯拉的技术路线叫做无钻的高镇,

NCM、NCA都是镰钻锂。钻价较贵,且钻金属位于非洲,国内供需关系 失衡。因此,特斯拉、松下等企业希望开发出无钻的错镣做正极材料。负 极方面,各企业主要针对锂金属做开发,但硅材料才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松下制定这样的负极技术方案,主要是为了配合特斯拉,在此情况下,专 家为上游贝特瑞等厂家做方案。负极的技术迭代不取决于上游,主要是取 决于电芯厂。真正在做负极时,国夕卜把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混用,而且每 个厂家混用的比例都不一样。国内在制作负极材料时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 天然石墨较少’但国外电解液和天然石墨的质量较好,所以国外是以天然 石墨为主。在做高端品的时彳唉,国夕卜厂商会有意识的多加硅碳和氧化亚硅。三星、LG、松下等国夕卜厂商已经在大批量地使用硅负极,而国内硅负极技 术还不成熟。

2.3硅基负极主要的生产厂家

国际厂商越化学、韩国大洲;技术上越化学最为领先。第一,越 化学。真正的氧化亚硅技术是越化学开发的,包括早期氧化亚硅的生长 技术、表面儆布技术,不屈技术,但量产情况不佳。在日本量产、工业化, 加上人工的成本很高,所以早期氧化亚硅的价格很高,可达150万人民帀 /吨。但目前贝特瑞解决了氧化亚硅的生长技术,国内氧化亚硅产品价格约 为30万/吨,因为国内做量产比较有优势。以上是对第一代氧化亚硅的阐 述,对于第二代氧化亚硅产品,预镁技术,即在生长氧化亚硅的过程中, 预先加入镁。目前全球做的比较好的是韩国大洲,主营半导体设备的,目 前在给亿纬锂能送样。

国内厂商贝特瑞硅基负极性能最为领先,已进入松下供应链,为特斯拉 的动力电池配套。预锂、预镁技术在国外都有龙头企业,只是很难做好量 产。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厂商是贝特瑞,在普通的氧化亚硅、预镁的氧化亚 硅、预锂的氧化亚硅方面都做的比较出色,算是全球硅负极的龙头。目前, 贝瑞特除了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也非常重 视硅基事业部。也就是说,贝瑞特要在硅负极方面要做到龙头企业,而且 也会把未来的利润主要放到硅负极。石墨类的负极利润率不高,在今年缺 货的情况下,人造石墨净利润接近20% ,天然石墨约为15% ,硅负极可达 40%。另外”硅基负极市场发展处于初期,所以真正做硅基负极的厂商不 多,这是贝特瑞比较领先的原因之一。贝瑞特目前在技术和量产能力方面 都较为领先,专家预测,在硅基负极市场发展起来后,贝瑞特也是龙头。贝瑞特已经进入了松下的供应链,也进入了特斯拉的动力电池。特斯拉的 北美市场主要采用贝特瑞的材料,部分采用越化学,但越化学的产能 跟不上需求。事实上,原始技术层面,国外厂商更好,贝特瑞在开发第三 代氧化亚硅的时也存在需要规避越化学专利的问题。专家预测,国内硅 基负极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真正的进入了特斯拉和松下的领域之后,要做 技术的革新。所以贝特瑞虽然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但随着未来出货量的增 加,肯定要解决技术创新的问题,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专利。

三、总结

专家认为2025年左右的负极材料主要还是以石墨类为主,现在软碳、硬 碳、钛酸锂都是很小众的产品。尤其是硬碳,主要针对钠离子电池来做。钠离子与锂离子有一定的差别,在做负极筛选的过程中,市场发现硬碳更 适合钠离子电池。而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硬碳会成为钠离子电池的主 要的负极。锂电用硬碳的比较少,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始终是主流。硅材 料目前主要是存在于日本和美国市场,以松下为主,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而电动工具领域是以三星为主,需要硅碳材料的高能量密度。硅材料主要 应用于国外的高端品,国内没有大批量地应用。但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 比如特斯拉汽车续航里程可以做到500公里左右,小鹏汽车或者是蔚来 NIO要做到800公里,只有一种解决方案一J口硅。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 加硅碳还是加氧化亚硅。随着国内龙头企业倒逼锂电厂做硅负极,专家认 为硅负极在未来的渗透率会比较高。

专家看好硅负极的增长率,预测每年随着锂电厂的放量,年复合增长率处 于50-60%。锂电这一市场,目前以碳负极为主,正在逐渐向硅负极转遍。目前国内市场对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的技术要求已经没有那么高,未来主 要是放量,而人造石墨在放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会导致天然石墨的比 例逐渐增加。随着硅负极技术的成熟,硅碳和氧化亚硅材料会逐渐加入负 极材料,但添加比例不会太高,专家预测比较理想的比例是10%-15%o

Q&A

1•碳化硅材料的应用技术及市场发展预测可以请您介绍吗?

碳化硅主要是指的是硅碳。Za早在2014年,贝瑞特就立项了硅碳项目, 在2017年趋于成熟,所以国内使用硅碳材料也较早。最早用硅碳的是比 克电池、力神,但由于早期价格昂贵、循环性能差、膨胀等问题,加之当 时的企业,包括比克本身有财务问题,所以硅碳高端的应用方案都被砍掉 了。目前硅碳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用于动力电池还需要时间打磨技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硅碳如果可以实现量产、解决膨胀和循环的问题, 市场还是客观的。目前硅碳大批量销售的厂商就是贝特瑞,与石墨混合后 整个石墨负极大概是6亿的销量。专家团队认为这个市场如果只是针对高 端的电动工具,相对增长不快,预计2022年销量在10亿左右,真正起量 还是要靠动力。

2.如何评价杉杉、贝特瑞、紫宸的能力和前景。

专家最看好贝特瑞,因为客户最优质。贝特瑞始终绑定三星、松下、LG、 SK等企业,并且产能充足、技术先进。从这个方向来说,贝特瑞有先天的 龙头的优势,加之背靠宝安集团,资本市场融资容易,所以专家认为短期 内贝特瑞的龙头地位很难动摇。这一点也可以从股价看出,但目前贝特瑞 在北交所受限。回到公司基本面,专家认为贝瑞特的发展前景良好。专家 认为贝瑞特最好的发展前景就是从2021年开始,兼顾人造石墨和天然石 墨,补上了从前在人造石墨上的缺口。专家同样看好紫宸的人造石墨咅分, 贝特瑞的人造石墨优势在产能,而从单独的人造石墨的技术层面来说,人 造的龙头是紫宸。杉杉相较贝瑞特和紫宸较差。紫宸与宁德时代合作关系 良好,而宁德时代目前对人造石墨有极大的需求量。综上,贝特瑞绑定海 夕卜客户,紫宸绑定宁德时代,不管是ATL还是CATL ,销量都很大。

3•硅碳除了贝特瑞,国内还有哪些玩家?比如漂阳天目先导评价如何呢?天目主要做氧化亚硅,也有一部分硅碳。天目氧化亚硅最大的问题是产能 严重不足,并且与海外客户相比较弱。天目与比克有合作,但目前市场主 要是国外的高端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国内锂电厂的合作才是机会。用到 硅材料的肯定是头部的锂电厂商,比如说亿纬锂能、宁德时代、比克。比 克技术实力较强。专家认为天目先导是小微企业,对外公布的产能很多但 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比如硅负极是10,000吨、20,000吨,但算入了石 墨。而市场上一般说产能就是说纯的氧化亚硅的产能,贝特瑞纯的氧化亚 硅的产能在5,000吨左右,天目预计为1,000吨。专家认为天目的技术主 要是第T弋硅碳、氧化亚硅的技术,第二代、第三代技术正在开发。

4是否单独做硅碳负极材料是不靠谱的,一定要既做石墨又做硅碳放在一 起卖才可以,廖否意味着硅碳负极材料轄石墨的龙头来主导?

第一,硅碳负极材料未来肯定还是由石墨主导。专家认为石墨有现成的客 户关系、健全的测评体系。另外,在有实力和供需关系的前提下,下游的 锂电厂才愿意帮做测试做导入。第二,不做石墨不一定不行,现在石墨产 品并祎殊,并不是一定要某个特定品牌的石墨,因为差距不大。在越卜 的锂电厂,比如松下,确实有可能单独买硅碳或者是氧化亚硅,然后找杉 杉、紫宸购买人造石墨,然后自己混合。这 个方法的前提是,硅碳和氧化亚硅能做到贝特瑞的水平。所以主要还是技 术的问题,而不是销售模式的问题。技术方面,现在有石墨的龙头企业, 因为硅碳方面领先。但不是小企业一定不行,前提是解决好产品性能。

5.负极行业是否有工艺和技术的壁垒?未来3-5年会不会有很多新玩家融 入导奸能过剩?

负极材料的门槛不高,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玩家,包括翔丰华、中科电气, 尚泰、东岛等,这些厂商的份额会越来越大。专家认为不会产能过剩,这 些新加入的玩家只是分出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容量。以紫宸、杉杉、贝瑞 特为例,之前这三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可能占据80%以上,但在未来可能 会降低到50%左右。目前整个市场,尤其是动力电池发展起来以后,负极 市场的增长率很快,现在石墨现在是产能是不足的。因为动力电池起来发 展以后,宁德时代等公司需求量非常的大,但新来的玩家主要面向中低端, 高端客户的需求很难达到,还是老玩家供货,只是老玩家要把中低端的容 量分给新玩家。像贝特瑞,分出了很多天然石墨的市场,让给了翔丰华, 未来可能会让一部分给东岛。东岛现在也被宁德时代给收购了 ”但是由于 它整个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专家认为对这几家不会有什么影响。

5.碳化硅材料的应用技术及市场发展预测,请您介绍。

目前硅碳已经商业化,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特别是比较高端的电动工具。但是电动工具是比较饱和的市场,容量翻倍是很困难的,所以硅碳如果要 翻倍或者是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取决于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这一块有两个 技术路线之争,一个是硅碳,一个是氧化亚硅。如果最终动力电池选择了 硅碳,硅碳的发展就会比较迅猛,专家认为保守估计有5万吨左右的市场, 纯的硅碳材料占比约为8%。硅碳和氧化亚硅材料都在测试阶段,如果只 针对现有测试水平,动力电池还是以氧化亚硅为主的。硅碳目前仍然以数 码为主。除了贝特瑞以夕卜,真正在批量销售的硅碳也很少,所以以贝瑞特 为例,一年销售额在6-8亿元人民帀,推测硅碳的市场约为6-8亿元人民 帀。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4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
  • 江恩阻力:
  • 时间窗口: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