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半导体赛道梳理10——晶圆制造行业

  • 作者:maomaoli
  • 2022-05-24 23:45:25
  • 分享:

一、行业

1、集成电路产线愈加昂贵加剧头部企业集中趋势

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元器件集成度的大幅提高要求集成电路线宽不断缩小, 导致生产技术与制造工序愈为复杂,制造成本呈指数级上升趋势。当技术节点向 5 纳米甚至更小的方向升级时,普通光刻机受其波长的限制,其精度已无法满足 工艺要求。因此,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采用昂贵的极紫外光刻机,或采用多重模 板工艺,重复多次薄膜沉积和刻蚀工序以实现更小的线宽,使得薄膜沉积和刻蚀 次数显著增加,意味着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需要投入更多且更先进的光刻机、刻蚀 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等,造成巨额的设备投入。

根据 IBS 统计,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制造的设备投入呈大幅 上升的趋势。以 5 纳米技术节点为例,其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是 14 纳米 的两倍以上,28 纳米的四倍左右。

2、主要流程

二、中芯国际

1、2021年年报披露

本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5,080.6 百万元,同比增加 30.0%。其中晶圆代工业 务营收为 32,134.3 百万元,同比增长 34.0%。

从客户来看,SMIC涵盖国内外主流设计公司,自2021年以来国内占比逐渐提升。中芯国际既面向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兆易创新等国内头部设计公司,也面向海外如高通、博通、FPC等大客户。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很多国内客户为保证供应链安全而更多选择国内供应商,中芯国际国内营收占比在2021年逐渐提升,在21Q4达到68.3%。SMIC同时在欧洲和北美设有销售中心,自20Q4以来,欧亚地区营收占比稳中有升,但北美地区营收占比从20Q4的27.7%逐季下降至21Q4的19.6%。

从下游领域来看,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应用贡献过半营收,模拟、射频、MCU等产品需求保持旺盛。1)手机和消费电子由于部分大客户营收占比较高,SMIC在历史上的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占比维持45%以上,但自20Q3开始,公司被美国列为“实体清单”,影响与智能手机大客户的业务开展,因此智能手机收入占比自20Q3起逐渐下降至21Q4的31.2%。同时受消费电子景气度下滑影响,客户拿货不积极,公司消费电子占比在21Q4达23.7%,环比下降0.4ppt,公司预计2022年手机和消费电子将成为存量市场,供需达到平衡。但目前中芯国际面对的手机客户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客户希望有一定量在中国生产,SMIC预计长期将增大智能手机收入占比;2)IoT及面板、电动工具等领域公司预计2022年电动车、IoT等领域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射频、MCU、PMIC等平台需求依然旺盛。汽车端,代工业目前大约仅5%的总产能用于汽车,但长期来看,公司预计2023年或2024年初汽车业务迎来增长拐点。

从制程来看,成熟制程特色工艺取得多项突破,14/28nm占比逐季提升。21Q4公司14/28nm制程收入为2.94亿美元,环比+14%,占晶圆代工收入的18.6%,自20Q4以来保持逐季占比提升态势,主要系部分流片项目陆续进入量产,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公司实现40nm射频、40nm MCU、40nm及55nm高压显示驱动、40nm CIS以及55nm利基存储等特色工艺上的突破,21Q4 40-65nm收入合计占比42%;公司0.18-0.11um主要面向特殊存储领域,21Q4合计占比32%。公司90-22nm设备机型基本一致,可以根据下游订单情况灵活进行产能调配,以满足产能最紧张产品需求。

2、招商报告

在半导体景气度长期向好、国产替代持续情况下,中芯国际作为本土第一大代工厂,持续发展成熟制程,先进制程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同时在特殊工艺和先进封装上实现突破,未来可期。

(1)产能全球8寸产能预计相对稳定,12寸产能有望在22H2/2023年迎来大幅增长

中芯国际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地全资+合资共有6座代工厂达产,同时兴建中芯京城、上海临港、中芯深圳(12寸)三条新产线。

公司21Q4产能爬坡至折合8寸62.1万片/月,2021年总资本支出为45亿美元,指引2022年资本支出达50亿美元,预计2022/2023年8寸产能相对稳定,12寸产能预计将有较大提升。①8寸截至21Q4,中芯国际8寸产能大约30万片/月,2021年共扩产超过4.5万片/月,考虑到8寸设备供应紧张,并且在2023年及之后行业景气度有下滑可能,因此8寸产能预计未来保持相对稳定;②12寸截至21Q4,中芯国际共有12寸产能大约12-14万片/月,2021全年扩产超1万片/月,公司指引2022年折合8寸总产量增加13-15万片/月,考虑到中芯京城和中芯深圳在2022下半年投产,设计产能分别为10万片/月和4万片/月,因此预计产能增量将主要用于12寸。长期来看,中芯京城和中芯深圳未来产能爬坡,上海临港已于2022年初动工,预计2024年左右达产,设计产能大约10万片/月,因此预计未来中芯国际12寸产能有望增长较多。

全球8寸产能预计相对稳定,12寸产能有望在22H2/2023年迎来大幅增长。1)8寸高景气行情下成熟制程产能紧缺,8寸晶圆供不应求,但由于此前厂商纷纷扩产12寸产能,8寸设备逐渐不再生产,目前8寸设备多为二手,厂商扩产不利,2021和2022年全球主流代工厂预计扩产8寸产能较少。根据SEMI预计,2021/2022年全球将共新建29座晶圆厂,其中仅有7座为8寸晶圆厂;2)12寸根据我们统计,全球主流代工厂纷纷加码12寸产能,按照扩产节奏来看,12寸产能有望在22H2/2023年迎来大幅增长。

高景气行情下,2021年全球成熟制程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保持满载。展望2022年,产能紧张将有所缓解,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预计仍维持高位根据Gartner预计,全球12寸产能预计在2022下半年迎来供需平衡,SMIC在21Q4法说会表示,全球晶圆产能紧张情况已经由全线紧张转为结构性紧张;根据华虹21Q4法说会,2022年8寸产线预计保持满载,12寸产线努力维持满载状态,根据SMIC 21Q4法说会,2022年将有针对性的扩产紧缺产能,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高位。

(2)中芯国际成熟制程持续加码

中芯国际目前制程覆盖0.35um~14nm,14nm FinFET技术为目前中国大陆最先进制程水平。

在成熟逻辑工艺领域,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提供0.18/0.15um、0.13/0.11um、90nm、65/55nm、45/40nm和28nm技术节点的代工厂。

成熟制程持续加码,未来2-3年内中芯国际成熟制程有望大幅扩产。中芯国际2021年成熟制程8寸产能增加超4.5万片/月,12寸产能增加1万片/月,2022年预计总折合8寸产量增加13-15万片/月,并且扩充的产能均为成熟制程。中芯国际目前在北京、上海临港、深圳建设的三条12寸新产线均面向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总设计产能达24万片/月,中芯京城、中芯深圳12寸产线预计在2022下半年实现投产,上海临港产线在2022年初开始动工,有望在2024年左右实现投产。

中芯国际FinFET技术长期发展向好。随着制程进步,FinFET支出将越来越多,中芯国际在19Q4业绩说明会上表示,FinFET每1000片投资大约在1.5亿美元(EUV方案)至2.5亿美元(非EUV方案)间,英特尔表示,使用金属钴的7nm(非EUV方案)每1000片投资大约在2.8亿美元。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前五大资本支出企业支出占比提升到大约为68%,这意味着每一代或每几代制程进步后,逐渐有企业落伍。根据中芯国际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全球拥有14nm及以下FinFET技术的代工厂仅有4家,而拥有实际收入的仅有3家,中国大陆仅剩中芯国际一家还在追赶。中芯国际目前SN1(即中芯南方上海FinFET工厂一期)为14nm制程主要承载主体,尽管目前SMIC先进制程发展受制于美国实体清单等因素影响,但中芯南方在资本投入方面拥有长期规划,并且在人才与技术上相较其他中国大陆厂家具有一定优势,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应用平台,长期发展向好。

(3)中芯国际特色工艺具备较强竞争力,覆盖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芯国际代工覆盖下游主要大赛道,产品工艺具备较强竞争力。中芯国际特色工艺覆盖电源/模拟芯片、DDIC、IGBT、存储、射频等,制程覆盖0.35um~24nm,下游领域涵盖手机、快充等消费电子,白电、工业变频、轨交等工业领域,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新能源领域和无线通讯、IoT等通领域。中芯国际在高压DDIC、电源管理IC领域实力尤其强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CIS、特殊存储等领域收入增长较快

高压DDIC国际领先,深圳产线扩产贡献长期动力。显示驱动IC是OLED屏幕中核心元器件,涨价及新兴需求带来全球OLED DDIC增量市场。AMOLED显示技术凭借其在功耗、柔性、显示效果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实现了向新兴电子应用领域的渗透,其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0年全球OLED驱动IC市场规模为55亿元,其中国内AMOLED DDIC市场规模为22亿元。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等增量拉动市场规模增长,另一方面显示驱动IC供不应求情况下涨价明显,预计2021年全球显示驱动IC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高压DDIC结合高压+模拟制程,需要很深厚的技术积累,代工进入门槛较高,符合条件代工厂较少。国内下游AMOLED厂家积极扩产,中芯国际高压驱动IC营收在21H1实现高增长,并加速进行制程升级和产线转移。AMOLED长期为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垄断,但中国大陆厂商也在积极进入AMOLED市场,加速追赶。京东方和TCL华星分别投资数百亿元建设AMOLED器件,面向智能手机/平板/车载显示器等下游应用,和辉光电于2021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募资80亿元建设两条AMOLED显示屏产线。在下游OLED行业加速扩产条件下,中芯国际0.15um、55nm和40nm的高压DDIC快速成长,21Q1实现营收翻倍,21Q2营收环比增加56%。与此同时,中芯国际高压驱动IC在8寸到12寸产线转移方面稳步推进,中芯深圳12寸产线扩产主要规划用于55nm高压大屏驱动、0.15um电源驱动和40/28nm高压大屏驱动IC的生产,规划月产能4万片,为中芯国际高压驱动IC后续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PMIC技术全球领先,90nm BCD工艺通过客户验证。BCD工艺可大幅降低功率耗损,提高系统性能,节省电路封装费用,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目前成为光芯片(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PIC)的主流制造工艺。意法半导体最早开发BCD平台,目前为全球BCD工艺领头羊。中芯国际电源管理PMIC技术国际领先,90nm BCD工艺平台持续研发。中芯国际PMIC主要由8寸产线代工, PMIC技术基于低功耗逻辑平台,包括双极晶体管、高压LDMOS晶体管、精密模拟无源器件等,同时配有具有良好导通电阻的功率器件。国内BCD工艺领先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士兰微等,其中华虹90nm BCD平台已经量产,中芯国际PMIC主要采用BCD工艺,制程主要为0.18um和0.15um,其90nm BCD平台第一阶段中低压器件的性能开发和可靠性验证已完成,进入首批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并准备进入小批量试产,将用于智能化电源管理高端领域、音频放大器、智能电机驱动等。

eNVM技术广泛用于智能IC及MCU市场,中芯国际嵌入式存储结合低功耗技术。中芯国际特殊存储面向中低容量,嵌入式存储为低功耗提供支持。中芯国际传统特殊存储包括90/65nm的NOR和38/24nm的NAND,主要面向中低容量,采用特殊工艺。嵌入式存储方面,中芯国际实现eNVM工艺全覆盖,推出了95nm超低功耗技术平台95ULP,在8寸工艺平台上提供行业内最高密度最小面积的SRAM,在12寸平台上提供55nm超低功耗技术,进一步降低产品电压、优化工艺器件和IP设计,从而降低产品动态和静态功耗,延长系统待机时间和使用效率。公司的0.13um和55nm低漏电嵌入式内存(embedded Flash)整合内置存储器,采用公司55nm低功耗技术的智能卡芯片已经进入稳定量产。

中芯国际参股中芯宁波和中芯绍兴,实现射频前端和功率器件工艺突破。中芯宁波拥有射频前端自主知识产权,为客户提供E2E、可定制、全套本土化射频模组解决方案。中芯宁波RF SOI技术平台转移自中芯国际,0.13um平台依托于上海8寸产线生产,55nm平台依托于北京12寸产线,主要面向移动通4G/5G中。中芯宁波自主工艺平台射频前端自主工艺平台支持BAW量产,打破国外垄断。绍兴中芯集成为中芯国际子公司,布局微机电及功率器件领域,与中芯国际协同发展。

(4)先进封装助力超越摩尔定律,中芯国际持续布局先进封装

封装经过5个阶段的发展,目前进入到先进封装时代。第一个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的零级芯片封装,后又分别于60年代和70年代进入一级和二级封装;第二个阶段为通孔插装时代,最大安装密度为10引脚/cm²;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表面封装器件时代,代表是小外形封装(SOP)和四边引脚扁平封装(QFP),大大提高引脚数和组装密度,最大引脚数达到300,安装密度达到10-50引脚/cm²;第四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的焊球阵列封装(BGA)和芯片尺寸封装(CSP)时代,封装类型主要有BGA、CSP、圆片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和系统级封装(SiP)等类型;第五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发的三维叠层封装(3D)时代,3D封装不改变封装体安装面积,在同一个封装体内于垂直方向叠放两个以上的芯片,意味着“通过封装来实现超越摩尔定律”。

Chiplet新型封装技术国内外差距不大,中芯国际在Chiplet方面有望获得更多机会。Chiplet(小芯片技术)是不同于2.5D/3.5D封装和Fan-out封装技术的另一种先进封装技术,将满足特定功能的die(模块芯片)通过die-to-die内部互联技术与底层基础芯片封装在一起,构成多功能异构System in Package(SiPs)芯片的模式。SoC芯片将系统所需的存储器、处理器、模拟电路模块、数模混合号等高度集成在一颗芯片中,Chiplet模式的异构功能应用在SoC中可能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另一种方式。目前国外AMD、Intel等厂商积极布局Chiplet,由于Chiplet刚刚起步,国内厂商在此技术上与国外差距不大,长电科技布局的多维扇出集成技术XDFOI(X-Dimensional Fan-out Integration)是一种以2.5D TSV-less为基本技术平台的封装技术,能够提供Chiplet及异构封装的系统封装解决方案;通富超威与AMD在Chiplet等领域已展开深度合作,2021上半年通富超威苏州完成AMD 6个新产品的导入,支持5nm产品导入工作;中芯国际一直致力于扇出型封装等晶圆级尺寸先进封装工艺的研发,未来有望借助本土封装技术,在先进封装领域实现更大发展。

3、风险分析

(1)2023年之后成熟制程产能过剩风险

由于2021年以来,全球产能紧缺,代工厂纷纷扩产,由于全球大部分扩产产能集中于成熟制程,据统计,2022下半年和2023年将迎来产能集中释放期。据Gartner预计,2022年下半年12寸晶圆将达供需平衡,SMIC于21Q4法说会预计2022年全球产能为结构性紧缺,UMC预计2023年以后全球28nm产能有过剩风险。考虑到2023年行业景气度有下滑可能性,因此2023年及之后全球成熟制程产能有一定过剩风险。

(2)设备交付不及预期

2021年以来,由于下游需求旺盛,晶圆厂扩产带动设备厂商积极扩产,但在2021下半年出现一定设备交期延长情况。UMC 2021资本支出此前指引为23亿美元,受设备交期影响实际资本支出为18亿美元,有5亿美元延后到2022年支出。考虑到中芯国际在2022和2023年积极扩产,如果设备交期不及预期,可能将对中芯国际产能爬坡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受实体清单影响加剧,先进制程NTO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否认中芯国际10nm以下先进制程需求。

自20Q4以来,受到美国实体清单影响,中芯国际先进制程发展遇到一定阻力,虽然中芯国际目前拥有14nm FinFET及N+1/N+2等技术积累,但仅能供应14nm及以上制程节点,一旦实体清单影响加剧,中芯国际先进制程发展及在开展中的十余个14nm NTO项目均有可能受阻。

(4)下游需求结构性下滑的风险

2017-2019年,由于智能手机及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中芯国际整体营收增长缓慢。自21H2以来,中芯国际智能手机和消费类产品营收占比持续下滑,同时中芯国际于21Q4法说会预计智能手机及消费电子产品在2022年将达供需平衡,考虑到目前40/55nm等制程节点产能尤为紧缺,中芯国际在2022年针对产能紧缺的节点进行针对性扩产,一旦下游需求结构性下滑,预计可能将对中芯国际营收及利润情况造成不利影响。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8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6.16
  • 江恩阻力:51.29
  • 时间窗口:2024-07-15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9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