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牛熊
本文授权转载自【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
高管出走,机构减持,股价低迷,曾经头顶“天才”的AI明星企业正在被抛弃。
15日晚间,寒武纪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寒武纪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25亿元,同比扩大89.66%。
在财报发布前不久,寒武纪就被曝出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离职的传闻。这则传闻也很快被寒武纪证实,寒武纪发布公告称,梁军离职的理由是“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这也侧面承认了外面传闻中“高管不和”、“内部分歧”的现状。
2021年7月,在寒武纪上市一周年,股东解禁期刚刚过去三天后,部分股东就宣布了减持计划。从目前数据来看,接连的股东减持合计套现超过13亿元。自2020年7月寒武纪上市以来,股价从最高点281.5元每股最低跌至57元上下,市值蒸发900亿元。
这个成立于2016年,自带明星创企光环的公司,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股东,甚至于业内人士心中和媒体笔下,都正在“加速”失宠。
寒武纪,何以至此?
挣的钱,不够研发开支
亏钱,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巨额的科研投入以及长回报周期的业务属性,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本就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的赛道。
2017年-2021年,寒武纪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五年累计亏损28.61亿元。
寒武纪将亏损的原因归咎为高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3亿元、2.4亿元、5.4亿元、7.7亿元、11.36亿元。
而同期,寒武纪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1392.04%降为2020年的3.38%,2021年增速有所回升。
但不难发现的是,寒武纪的营收无法覆盖甚至远低于研发成本。
为了研发新产品,暂时的亏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营收增速逐年下滑、研发投入和亏损依然有增无减,甚至营收不足以覆盖研发成本,至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要投入多久,才能看到回报的那一天?
为什么有这么大且每年高增的研发投入?这也与寒武纪的业务密不可分。
在成立初期,寒武纪的核心业务在于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且华为为其主要客户,来自华为的收入甚至一度高达90%以上。
2019年,华为与寒武纪分手,自己做起了自研AI芯片,甚至与寒武纪直接从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痛失华为这个大客户的寒武纪,不得不转战其他业务方向。
寒武纪发展至今,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处理器IP授权及软件,产品主要分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训练整机、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围绕AI芯片周边,寒武纪每年都在探索并尝试不同的业务,而核心收入来源也一变再变。
“市场有变化不假,但寒武纪的核心业务还十分依赖客户的需求,跟随着客户需求一变再变,而不是自我主导。”业内人士分析道,你可以说寒武纪产品线广,但每一个产品线都面临着高投入、客户流失以及市场变化的风险。这也是寒武纪财报中多次提及的行业风险。
此前不久,寒武纪还被曝出进军车载智能芯片。此前的“云边端”业务线也逐渐扩展至“云边端车”。但汽车智能芯片同样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寒武纪CEO陈天石曾坦言,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务,对于车载芯片的算力、云端训练、边缘端推理性能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把抓的业务线,在研发上也一再成了“拖累”寒武纪的核心原因。
高管股东纷纷出走
财报数据一言难尽的背后,寒武纪也在被高管和股东抛弃。
在财报公布前不久,寒武纪被曝出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离职的消息。而后不久,寒武纪发布公告证实了该消息,并称梁军离职的理由是“与公司存在分歧”。
此前的梁军,在寒武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梁军在入职寒武纪之前,在华为工作了17年,其中2003年至2017年,一直服务于华为海思,先后负责网络芯片架构设计、手机SoC芯片设计及团队管理。
2017年,梁军从华为离职,入职寒武纪担任CTO一职。公开息显示,在供职寒武纪期间,梁军参与研究并申请发明专利138项、PCT10项,其中14项发明专利已授权,其余仍处于审查阶段。
稍有微妙的是,梁军来到寒武纪一年后,寒武纪开启了和华为“亲密合作”的阶段。寒武纪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2018年两年时间,寒武纪的营收几乎都来自于和华为的合作。
2018年末,华为公布人工智能战略,并发布了自己的芯片。2019年, 华为发布的麒麟810搭载的是自研AI芯片,这也标志着华为正式用自研架构替换寒武纪IP,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手”。
寒武纪和华为关系的微妙变化,就像梁军和寒武纪其他创始团队成员一样。
据报道,在寒武纪内部,陈天石、刘少礼、刘道福三位创始团队核心成员被视为“中科系(均为中科院出身)”,而梁军则被视为“海思系”。业界猜测,梁军的出走可能体现出寒武纪内部的“海思系”与“中科系”的思路不统一。
寒武纪官方表示,梁军和寒武纪的分歧在于,“公司希望聚焦产品广泛落地以及抢抓机遇期,而梁军希望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入和钻研”。
2021年1月初,寒武纪公告显示,在寒武纪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中,有68人选择离职放弃共计21.6万股的股票,而按照当日寒武纪股价计算,这些股票价值近2000万元。
梁军的离职,同样是放弃了此前寒武纪授予的激励性股票,按离职当日的股价计算,梁军离职的代价是,放弃了价值528万元的激励性股票。
即便是寒武纪在梁军离职公告中一再强调,寒武纪技术研发和业务进展并不会受此影响,但梁军离职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寒武纪盘中跌近20%,全天市值蒸发50亿。
除了高管离职之外,寒武纪的股东也在持续减仓套现。2021年7月23日,在寒武纪上市一年后,股票解禁的第三天,持有寒武纪5%以下的股东包括古生代创投、智科胜讯两家宣布了减持计划。解禁第十天,寒武纪股东宁波瀚高及其一致行动人国投创业基金也开启了减持计划。
此外,南京招银、湖北招银也披露了对寒武纪的减持计划及进展。从目前数据来看,接连的股东减持合计套现超过13亿元。
股东减持带来的是寒武纪股价持续下跌。
在寒武纪上市大涨一周后,便开启了“跌跌不休”的阶段,整体来看,寒武纪股价一路下滑至56.26元,与此前最高股价281.50元相比跌去近八成,市值蒸发超过900亿元。
寒武纪还能迎来“寒武纪时代”吗?
前半部分是传奇,后半部分是争议。业内人士对寒武纪如是评价。
CEO陈天石曾在2021年3月份寒武纪成立5周年时的内部中写道“下一个5年会更好”。但此后的第一年,就走得不尽人意。
当初起名寒武纪,这个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是陈天石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美好希冀。但学界的天才,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黯然,现今的寒武纪和往日相比,早已低调到尘埃里。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一如往常,让人感叹,天才也会迷路。
2018年5月,寒武纪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博士向媒体展示该公司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智能芯片MLU100。
不得不承认,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对于芯片半导体企业来说,年近7岁的寒武纪还是太过年轻。
芯片本就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领域,更何况还要附带上还处于“牙牙学语”阶段的AI。
但现在的寒武纪,面临的问题不止于看不到尽头的投入与亏损之上,更多的还有对其产品本身问题的思考。
作为AI芯片创业公司,寒武纪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有钱有人才有技术实力的对手,包括国外的英伟达、因特尔,国内的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此外,同赛道的明星公司也不在少数,包括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
此外,从寒武纪财报中还披露出一个相对严峻的问题——过度依赖大客户。2021年寒武纪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88.6%,2020年这个数据为82.1%。
尽管寒武纪在财报中强调,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与上年同期的前五名客户均不重复,不存在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的情形。
但是,不重复的新客户,意味着寒武纪需要大量销售投入去培育。财报显示,2021年寒武纪销售费用达到7142.50万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8%。
有业内人士谈及寒武纪的现状表示,在外部技术封锁、内部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寒武纪的出现有一定的标杆意味。“寒武纪也在历经Gartner曲线中的‘死亡之谷’时期,一旦迈出‘死亡之谷’,就会迎来‘开悟之坡’。”
市场也给足了寒武纪机会。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芯片半导体发生投融资事件458起,拿到融资的企业共计392家,总融资金额高达1097.69亿元。
此外,英伟达、台积电、三星、ARM等半导体公司,都历经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阶段。时间、人才、资金缺一不可。
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将加速落地,推动AI芯片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726亿美元。
现在的寒武纪,或许应该忘记光辉的前尘过往,寻找到更多的业务场景,缩小亏损实现盈利,等待下一个寒武纪时代到来。
本文转载自微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欢迎扫码关注
-END-
今日芯闻
服务内容
广告投放 | 政府招商 | 产业报告
投融资 | 专家咨询 | 人才服务 | 论坛策划
推荐阅读
昆山PCB大厂今日再度停工!
深圳国资下的新“荣耀”,将何去何从?
两大半导体龙头齐上市!一家欢喜一家愁
女高管带出一个造车IPO,估值3800亿
又破发!快充芯片第一股上市跌近10%
被断供4年后,华为终于要有芯片了?
推荐关注
你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当成喜欢
分享: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虚位以待
暂无
2人关注了该股票
长期未登录发言
吧主违规操作
色情、反动
其他
*投诉理由
答:寒武纪的子公司有:12个,分别是:详情>>
答:每股资本公积金是:未公布详情>>
答:寒武纪公司 2023-09-30 财务报告详情>>
答:寒武纪聚焦云边端一体的智能新生详情>>
答:寒武纪所属板块是 上游行业:电详情>>
电信运营行业延续多头趋势耐心等待时间窗,旗下龙头股中国联通一览
目前sora概念主力资金净流入5.96亿元,易点天下、因赛集团等股领涨
周二知识付费概念在涨幅排行榜位居第7,中文在线、*ST豆神等股领涨
上海国资改革概念逆势走高,电气风电以涨幅19.97%领涨上海国资改革概念
融媒体概念延续多头趋势耐心等待时间窗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穿越牛熊
独角兽寒武纪,越来越没朋友
本文授权转载自【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
高管出走,机构减持,股价低迷,曾经头顶“天才”的AI明星企业正在被抛弃。
15日晚间,寒武纪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寒武纪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25亿元,同比扩大89.66%。
在财报发布前不久,寒武纪就被曝出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离职的传闻。这则传闻也很快被寒武纪证实,寒武纪发布公告称,梁军离职的理由是“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这也侧面承认了外面传闻中“高管不和”、“内部分歧”的现状。
2021年7月,在寒武纪上市一周年,股东解禁期刚刚过去三天后,部分股东就宣布了减持计划。从目前数据来看,接连的股东减持合计套现超过13亿元。自2020年7月寒武纪上市以来,股价从最高点281.5元每股最低跌至57元上下,市值蒸发900亿元。
这个成立于2016年,自带明星创企光环的公司,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股东,甚至于业内人士心中和媒体笔下,都正在“加速”失宠。
寒武纪,何以至此?
挣的钱,不够研发开支
亏钱,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巨额的科研投入以及长回报周期的业务属性,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本就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的赛道。
2017年-2021年,寒武纪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五年累计亏损28.61亿元。
寒武纪将亏损的原因归咎为高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3亿元、2.4亿元、5.4亿元、7.7亿元、11.36亿元。
而同期,寒武纪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1392.04%降为2020年的3.38%,2021年增速有所回升。
但不难发现的是,寒武纪的营收无法覆盖甚至远低于研发成本。
为了研发新产品,暂时的亏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营收增速逐年下滑、研发投入和亏损依然有增无减,甚至营收不足以覆盖研发成本,至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要投入多久,才能看到回报的那一天?
为什么有这么大且每年高增的研发投入?这也与寒武纪的业务密不可分。
在成立初期,寒武纪的核心业务在于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且华为为其主要客户,来自华为的收入甚至一度高达90%以上。
2019年,华为与寒武纪分手,自己做起了自研AI芯片,甚至与寒武纪直接从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痛失华为这个大客户的寒武纪,不得不转战其他业务方向。
寒武纪发展至今,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处理器IP授权及软件,产品主要分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训练整机、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围绕AI芯片周边,寒武纪每年都在探索并尝试不同的业务,而核心收入来源也一变再变。
“市场有变化不假,但寒武纪的核心业务还十分依赖客户的需求,跟随着客户需求一变再变,而不是自我主导。”业内人士分析道,你可以说寒武纪产品线广,但每一个产品线都面临着高投入、客户流失以及市场变化的风险。这也是寒武纪财报中多次提及的行业风险。
此前不久,寒武纪还被曝出进军车载智能芯片。此前的“云边端”业务线也逐渐扩展至“云边端车”。但汽车智能芯片同样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寒武纪CEO陈天石曾坦言,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务,对于车载芯片的算力、云端训练、边缘端推理性能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把抓的业务线,在研发上也一再成了“拖累”寒武纪的核心原因。
高管股东纷纷出走
财报数据一言难尽的背后,寒武纪也在被高管和股东抛弃。
在财报公布前不久,寒武纪被曝出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离职的消息。而后不久,寒武纪发布公告证实了该消息,并称梁军离职的理由是“与公司存在分歧”。
此前的梁军,在寒武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梁军在入职寒武纪之前,在华为工作了17年,其中2003年至2017年,一直服务于华为海思,先后负责网络芯片架构设计、手机SoC芯片设计及团队管理。
2017年,梁军从华为离职,入职寒武纪担任CTO一职。公开息显示,在供职寒武纪期间,梁军参与研究并申请发明专利138项、PCT10项,其中14项发明专利已授权,其余仍处于审查阶段。
稍有微妙的是,梁军来到寒武纪一年后,寒武纪开启了和华为“亲密合作”的阶段。寒武纪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2018年两年时间,寒武纪的营收几乎都来自于和华为的合作。
2018年末,华为公布人工智能战略,并发布了自己的芯片。2019年, 华为发布的麒麟810搭载的是自研AI芯片,这也标志着华为正式用自研架构替换寒武纪IP,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手”。
寒武纪和华为关系的微妙变化,就像梁军和寒武纪其他创始团队成员一样。
据报道,在寒武纪内部,陈天石、刘少礼、刘道福三位创始团队核心成员被视为“中科系(均为中科院出身)”,而梁军则被视为“海思系”。业界猜测,梁军的出走可能体现出寒武纪内部的“海思系”与“中科系”的思路不统一。
寒武纪官方表示,梁军和寒武纪的分歧在于,“公司希望聚焦产品广泛落地以及抢抓机遇期,而梁军希望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入和钻研”。
2021年1月初,寒武纪公告显示,在寒武纪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中,有68人选择离职放弃共计21.6万股的股票,而按照当日寒武纪股价计算,这些股票价值近2000万元。
梁军的离职,同样是放弃了此前寒武纪授予的激励性股票,按离职当日的股价计算,梁军离职的代价是,放弃了价值528万元的激励性股票。
即便是寒武纪在梁军离职公告中一再强调,寒武纪技术研发和业务进展并不会受此影响,但梁军离职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寒武纪盘中跌近20%,全天市值蒸发50亿。
除了高管离职之外,寒武纪的股东也在持续减仓套现。2021年7月23日,在寒武纪上市一年后,股票解禁的第三天,持有寒武纪5%以下的股东包括古生代创投、智科胜讯两家宣布了减持计划。解禁第十天,寒武纪股东宁波瀚高及其一致行动人国投创业基金也开启了减持计划。
此外,南京招银、湖北招银也披露了对寒武纪的减持计划及进展。从目前数据来看,接连的股东减持合计套现超过13亿元。
股东减持带来的是寒武纪股价持续下跌。
在寒武纪上市大涨一周后,便开启了“跌跌不休”的阶段,整体来看,寒武纪股价一路下滑至56.26元,与此前最高股价281.50元相比跌去近八成,市值蒸发超过900亿元。
寒武纪还能迎来“寒武纪时代”吗?
前半部分是传奇,后半部分是争议。业内人士对寒武纪如是评价。
CEO陈天石曾在2021年3月份寒武纪成立5周年时的内部中写道“下一个5年会更好”。但此后的第一年,就走得不尽人意。
当初起名寒武纪,这个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是陈天石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美好希冀。但学界的天才,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黯然,现今的寒武纪和往日相比,早已低调到尘埃里。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一如往常,让人感叹,天才也会迷路。
2018年5月,寒武纪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博士向媒体展示该公司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智能芯片MLU100。
不得不承认,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对于芯片半导体企业来说,年近7岁的寒武纪还是太过年轻。
芯片本就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领域,更何况还要附带上还处于“牙牙学语”阶段的AI。
但现在的寒武纪,面临的问题不止于看不到尽头的投入与亏损之上,更多的还有对其产品本身问题的思考。
作为AI芯片创业公司,寒武纪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有钱有人才有技术实力的对手,包括国外的英伟达、因特尔,国内的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此外,同赛道的明星公司也不在少数,包括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
此外,从寒武纪财报中还披露出一个相对严峻的问题——过度依赖大客户。2021年寒武纪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88.6%,2020年这个数据为82.1%。
尽管寒武纪在财报中强调,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与上年同期的前五名客户均不重复,不存在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的情形。
但是,不重复的新客户,意味着寒武纪需要大量销售投入去培育。财报显示,2021年寒武纪销售费用达到7142.50万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8%。
有业内人士谈及寒武纪的现状表示,在外部技术封锁、内部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寒武纪的出现有一定的标杆意味。“寒武纪也在历经Gartner曲线中的‘死亡之谷’时期,一旦迈出‘死亡之谷’,就会迎来‘开悟之坡’。”
市场也给足了寒武纪机会。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芯片半导体发生投融资事件458起,拿到融资的企业共计392家,总融资金额高达1097.69亿元。
此外,英伟达、台积电、三星、ARM等半导体公司,都历经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阶段。时间、人才、资金缺一不可。
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将加速落地,推动AI芯片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726亿美元。
现在的寒武纪,或许应该忘记光辉的前尘过往,寻找到更多的业务场景,缩小亏损实现盈利,等待下一个寒武纪时代到来。
本文转载自微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欢迎扫码关注
-END-
今日芯闻
服务内容
广告投放 | 政府招商 | 产业报告
投融资 | 专家咨询 | 人才服务 | 论坛策划
推荐阅读
昆山PCB大厂今日再度停工!
深圳国资下的新“荣耀”,将何去何从?
两大半导体龙头齐上市!一家欢喜一家愁
女高管带出一个造车IPO,估值3800亿
又破发!快充芯片第一股上市跌近10%
被断供4年后,华为终于要有芯片了?
推荐关注
你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当成喜欢
分享: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