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拯救世界
目前,医药产业领域获得众多资本加码,和元生物在2020年1年便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7亿元,吸引了正心谷资本、夏尔巴资本、晨兴资本、张江科投、倚锋资本等众多明星资本加持。尤其亮眼的是,和元生物的C+轮,更获得腾讯独家投资过亿元。医药赛道成为最热的赛道之一。
在医药行业,有一批比房价还高的“天价药”212.5万美元一针的Zolgensma,85万美元一针的Luxturna,120万元一袋的阿基仑赛注射液,129万元一支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这些“天价药”除了贵,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都属于基因、细胞治疗药物。
踩在时代风口之上,药的高价是一种宿命,比如今天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抗菌药品青霉素,在二战时1吨曾价值675吨黄金,可以交换5000多辆虎式坦克,正是踩准了青霉素的风口,跨国巨头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开始了时代征程。
如今,面对基因、细胞治疗药物的新风口,有人看到了高价,但有人则看到了机会。
一位在高校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工作的研究员,提前洞察到基因、细胞治疗的机会,抓住了基因、细胞治疗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服务入手耕耘至产业界,用10多年时间,在基因、细胞天价药产业链上做成了“卖水人”生意,今天在科创板成功敲钟。
医药魔方Invest获悉,3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迎来第一家基因细胞治疗CDMO公司和元生物上市,主承销商及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
和元生物上市现场 和元生物此次在科创板上市的发行价为每股13.23元,计划募资规模达12亿元。截至发稿,和元生物股价上涨60.02%,最新市值近106亿元。
站在化学药及单抗药的风口,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成长为千亿市值的CDMO巨头公司。站在基因细胞治疗的新风口之下,和元生物作为“卖水人”是否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千亿市值的龙头?
和元生物的诞生,源于一位实验室研究员的敏锐洞察和做药的念。出身医学世家,和元生物的创始人的潘讴东和药打了半辈子交道,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中试中心做了10年的科研技术员,专门从事干扰素(IFN)、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基因工程药物研发。
尽管离开二军大后,潘讴东曾经创业做过保健品,也曾受聘担任过一家大型药企的市场总监,但是做药的愿望仍然存于他内心。
潘讴东想到了自己曾经参与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通过走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他发现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更关键的“基础设施”,于是决定创立和元生物,以“卖水人”的角色参与到基因、细胞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
2013年,和元生物诞生之初只有一间12平方米的办公室,前后经历10多次搬迁,最终奠定了自身提供基因细胞治疗科研服务的业务根基,服务于高校、医院等机构开展疾病机理、基因功能修饰等基础性、先导性研究工作。
2015年之后,随着全球基因细胞治疗产业加快发展,多个基因细胞疗法成功上市,基因治疗 CDMO 生产需求将大幅上升,和元生物由服务科研迭代为服务产业,建成了基因治疗载体工艺开发技术平台、质控研究技术平台等技术平台。
招股书显示,和元生物的CDMO订单逐年增长,目前已为超过90个Pre-IND及临床I&II期项目提供服务。2020年5月,和元生物帮助客户的溶瘤病毒项目成功获得美国临床试验批件,并提供样品用于客户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临床试验研究,达成了CDMO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关注了和元生物很长时间,差不多4、5年前就已经有建立联系,原本和元生物主要做科研服务,当时业务增长就很快,但我们认为仅服务科研,公司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受限。”和元生物的核心投资方正心谷资本医疗团队董事总经理袁可嘉接受医药魔方Invest采访时说,“但近几年,通过与和元不断保持联系,我们发现和元生物的业务变化很大,突破了科研服务业务的‘天花板’,从科研服务开始转向工业生产,我们十分看好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这类先进治疗产业化前景,所以立即决定投资和元生物。”
不同于引领生物医药前两次产业变革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被视作为将引领生物医药第三次产业变革的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方兴未艾,中国与外国的实力悬殊不大,这为中国的先进疗法“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机会。
“小分子药物,国外起步于19世纪,而抗体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尤其国外已经建立起了相当丰富的人才及专利布局。相比来看,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先进疗法,国外在2000年前后经历了一个低谷,通过改进递送工具,才在2010年代有引来了行业复兴,基因编辑这类治疗手段更是2015年之后才开始兴起,因此国内外的差距不超过5年,甚至一些细分领域国内外进度差不多,这其实给了中国企业后来赶超特别好的契机。”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在基因疗法、细胞疗法产业及资本上都在加速发展,给作为CDMO的“卖水人”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当下,已经有两款CAR-T细胞疗法产品成功在中国上市,国内首款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首个基因编辑疗法也陆续获批临床,传奇生物研发的CAR-T细胞疗法产品西达基奥仑赛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显示,2021年至今,国内基因治疗、细胞治疗领域投融资事件达132起,累计融资额达261.3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与欧美发达地区基因治疗CDMO行业发展已经相对定型,基因治疗 CDMO行业市场主要被Lonza、Catalent、Oxford BioMedica、药明康德等巨头占据不同,国内基因治疗CDMO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仅有和元生物、药明康德子公司无锡生基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股份子公司博腾生物等参与其中,且受益于政策对外资进入基因、干细胞领域的限制,国内公司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的产业链上下游更加依赖“卖水人”在中间发挥作用。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先进疗法领域,和小分子药、抗体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以国外比较成熟的医药市场作为例子,一般小分子药和抗体药大概只有40%-50%通过外包生产,剩下是企业自主生产,但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先进疗法超过70%通过外包生产,外包生产在先进疗法中占有更高的比重,这给外包公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潜力。”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
而不同于抗体药物生产研发外包大平台“赢家通吃”的局面,基因治疗、细胞治疗CDMO所服务的多为罕见病领域药物,相对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给创新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比抗体药公司和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公司,你会发现差异很大,后者研发领域的疾病谱更为复杂广阔,从眼科疾病、代谢类疾病到肌肉、神经各种领域,所涉及的很多也是罕见病,其所需要的外包服务非常个性化。”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也因此,在其他生物药代工方面做得好的公司,切换到这个领域依然需要从头开始,和元生物一直专注在这一领域起步早,反而具备先发优势。同时由于和元生物是纯粹的CDMO企业,自己不开发任何药物,因此没有与客户的利益冲突,更能专心服务好企业,赢得客户赖。”
事实上,乘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的东风,加之商业模式由服务科研迭代至服务产业,和元生物业务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和元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20.97万元、6291.45万元、14276.91万元及9901.7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41.08万元、-4283.03万元、9128.5万元、1544.57万元。
而和元生物也在持续投入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跟进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 2026.77 万元、2379.86 万元、2198.26 万元及844.05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 45.84%、37.83%、15.40%及 8.52%。
此次和元生物募集的12亿元资金,10亿元将投入和元智造精准医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尽管和元生物目前整体业务体量并不大,且服务的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多为“高价药”,且多用于罕见疾病,但其所处风口机会不容忽视。
“就像抗体药领域CDMO巨头‘跟随分子’逻辑,从早期研发跟进到商业化生产从而带来的巨大增长一样,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自2017年若干里程碑CAR-T产品上市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望在未来15-20年成为主要的创新药类别之一,和元生物服务于行业成长,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潜力。”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
分享: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虚位以待
暂无
0人关注了该股票
长期未登录发言
吧主违规操作
色情、反动
其他
*投诉理由
答:和元生物的子公司有:6个,分别是:详情>>
答: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详情>>
答:和元生物公司 2023-12-31 财务报详情>>
答:上海金浦新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详情>>
答:和元生物上市时间为:2022-03-22详情>>
电信运营行业延续多头趋势耐心等待时间窗,旗下龙头股中国联通一览
目前sora概念主力资金净流入5.96亿元,易点天下、因赛集团等股领涨
周二知识付费概念在涨幅排行榜位居第7,中文在线、*ST豆神等股领涨
上海国资改革概念逆势走高,电气风电以涨幅19.97%领涨上海国资改革概念
融媒体概念延续多头趋势耐心等待时间窗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我要拯救世界
医药新风口到来,获正心谷资本、倚锋资本等加持的企业将走向何方
目前,医药产业领域获得众多资本加码,和元生物在2020年1年便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7亿元,吸引了正心谷资本、夏尔巴资本、晨兴资本、张江科投、倚锋资本等众多明星资本加持。尤其亮眼的是,和元生物的C+轮,更获得腾讯独家投资过亿元。医药赛道成为最热的赛道之一。
在医药行业,有一批比房价还高的“天价药”212.5万美元一针的Zolgensma,85万美元一针的Luxturna,120万元一袋的阿基仑赛注射液,129万元一支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这些“天价药”除了贵,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都属于基因、细胞治疗药物。
踩在时代风口之上,药的高价是一种宿命,比如今天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抗菌药品青霉素,在二战时1吨曾价值675吨黄金,可以交换5000多辆虎式坦克,正是踩准了青霉素的风口,跨国巨头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开始了时代征程。
如今,面对基因、细胞治疗药物的新风口,有人看到了高价,但有人则看到了机会。
一位在高校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工作的研究员,提前洞察到基因、细胞治疗的机会,抓住了基因、细胞治疗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服务入手耕耘至产业界,用10多年时间,在基因、细胞天价药产业链上做成了“卖水人”生意,今天在科创板成功敲钟。
医药魔方Invest获悉,3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迎来第一家基因细胞治疗CDMO公司和元生物上市,主承销商及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
和元生物上市现场 和元生物此次在科创板上市的发行价为每股13.23元,计划募资规模达12亿元。截至发稿,和元生物股价上涨60.02%,最新市值近106亿元。
站在化学药及单抗药的风口,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成长为千亿市值的CDMO巨头公司。站在基因细胞治疗的新风口之下,和元生物作为“卖水人”是否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千亿市值的龙头?
和元生物的诞生,源于一位实验室研究员的敏锐洞察和做药的念。出身医学世家,和元生物的创始人的潘讴东和药打了半辈子交道,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中试中心做了10年的科研技术员,专门从事干扰素(IFN)、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基因工程药物研发。
尽管离开二军大后,潘讴东曾经创业做过保健品,也曾受聘担任过一家大型药企的市场总监,但是做药的愿望仍然存于他内心。
潘讴东想到了自己曾经参与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通过走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他发现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更关键的“基础设施”,于是决定创立和元生物,以“卖水人”的角色参与到基因、细胞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
2013年,和元生物诞生之初只有一间12平方米的办公室,前后经历10多次搬迁,最终奠定了自身提供基因细胞治疗科研服务的业务根基,服务于高校、医院等机构开展疾病机理、基因功能修饰等基础性、先导性研究工作。
2015年之后,随着全球基因细胞治疗产业加快发展,多个基因细胞疗法成功上市,基因治疗 CDMO 生产需求将大幅上升,和元生物由服务科研迭代为服务产业,建成了基因治疗载体工艺开发技术平台、质控研究技术平台等技术平台。
招股书显示,和元生物的CDMO订单逐年增长,目前已为超过90个Pre-IND及临床I&II期项目提供服务。2020年5月,和元生物帮助客户的溶瘤病毒项目成功获得美国临床试验批件,并提供样品用于客户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临床试验研究,达成了CDMO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关注了和元生物很长时间,差不多4、5年前就已经有建立联系,原本和元生物主要做科研服务,当时业务增长就很快,但我们认为仅服务科研,公司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受限。”和元生物的核心投资方正心谷资本医疗团队董事总经理袁可嘉接受医药魔方Invest采访时说,“但近几年,通过与和元不断保持联系,我们发现和元生物的业务变化很大,突破了科研服务业务的‘天花板’,从科研服务开始转向工业生产,我们十分看好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这类先进治疗产业化前景,所以立即决定投资和元生物。”
不同于引领生物医药前两次产业变革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被视作为将引领生物医药第三次产业变革的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方兴未艾,中国与外国的实力悬殊不大,这为中国的先进疗法“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机会。
“小分子药物,国外起步于19世纪,而抗体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尤其国外已经建立起了相当丰富的人才及专利布局。相比来看,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先进疗法,国外在2000年前后经历了一个低谷,通过改进递送工具,才在2010年代有引来了行业复兴,基因编辑这类治疗手段更是2015年之后才开始兴起,因此国内外的差距不超过5年,甚至一些细分领域国内外进度差不多,这其实给了中国企业后来赶超特别好的契机。”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在基因疗法、细胞疗法产业及资本上都在加速发展,给作为CDMO的“卖水人”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当下,已经有两款CAR-T细胞疗法产品成功在中国上市,国内首款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首个基因编辑疗法也陆续获批临床,传奇生物研发的CAR-T细胞疗法产品西达基奥仑赛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显示,2021年至今,国内基因治疗、细胞治疗领域投融资事件达132起,累计融资额达261.3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与欧美发达地区基因治疗CDMO行业发展已经相对定型,基因治疗 CDMO行业市场主要被Lonza、Catalent、Oxford BioMedica、药明康德等巨头占据不同,国内基因治疗CDMO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仅有和元生物、药明康德子公司无锡生基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股份子公司博腾生物等参与其中,且受益于政策对外资进入基因、干细胞领域的限制,国内公司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的产业链上下游更加依赖“卖水人”在中间发挥作用。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先进疗法领域,和小分子药、抗体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以国外比较成熟的医药市场作为例子,一般小分子药和抗体药大概只有40%-50%通过外包生产,剩下是企业自主生产,但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先进疗法超过70%通过外包生产,外包生产在先进疗法中占有更高的比重,这给外包公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潜力。”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
而不同于抗体药物生产研发外包大平台“赢家通吃”的局面,基因治疗、细胞治疗CDMO所服务的多为罕见病领域药物,相对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给创新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比抗体药公司和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公司,你会发现差异很大,后者研发领域的疾病谱更为复杂广阔,从眼科疾病、代谢类疾病到肌肉、神经各种领域,所涉及的很多也是罕见病,其所需要的外包服务非常个性化。”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也因此,在其他生物药代工方面做得好的公司,切换到这个领域依然需要从头开始,和元生物一直专注在这一领域起步早,反而具备先发优势。同时由于和元生物是纯粹的CDMO企业,自己不开发任何药物,因此没有与客户的利益冲突,更能专心服务好企业,赢得客户赖。”
事实上,乘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的东风,加之商业模式由服务科研迭代至服务产业,和元生物业务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和元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20.97万元、6291.45万元、14276.91万元及9901.7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41.08万元、-4283.03万元、9128.5万元、1544.57万元。
而和元生物也在持续投入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跟进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 2026.77 万元、2379.86 万元、2198.26 万元及844.05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 45.84%、37.83%、15.40%及 8.52%。
此次和元生物募集的12亿元资金,10亿元将投入和元智造精准医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尽管和元生物目前整体业务体量并不大,且服务的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多为“高价药”,且多用于罕见疾病,但其所处风口机会不容忽视。
“就像抗体药领域CDMO巨头‘跟随分子’逻辑,从早期研发跟进到商业化生产从而带来的巨大增长一样,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自2017年若干里程碑CAR-T产品上市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望在未来15-20年成为主要的创新药类别之一,和元生物服务于行业成长,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潜力。”正心谷资本袁可嘉说。
分享: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