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工业激光产业CAGR未来五年20%,光学元件、数控系统是产业链核心

  • 作者:蓝黑双翼
  • 2022-12-02 13:41:06
  • 分享:


随着制造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激光技术逐渐被普及到消费电子、工业制造、医疗生物等下游,用于标刻、切割、焊接、熔覆及微加工,而光学元件、数控系统始终是占据产业价值链核心的两大领域。其中控制系统负责进行决策、执行和驱动,与激光硬件高度配合,组成成套激光加工设备。

从直接上游来看,激光控制系统供应商需要对接芯片厂商、PCB 厂商以及相关线材供应商,从目前国产替代情况来看,部分芯片可以实现国产化,但部分仍倚重德州仪器等国际供应商。PCB 及线材基本国产化,且供应充足,价格透明。

工业激光器在电子、机械、冶金、轻工等领域被广泛使用,使用场景、工艺类型不断多样化。从全产业规模增速来看,前瞻产研对我国工业激光产业市场规模给出未来五年 CAGR 预测为 20%。随着全产业链价值不断提升,控制系统作为激光设备之脑,无疑将随之成长,考虑到加工复杂程度攀升,其价值量也有望向上突破。

从成本分布情况来看,激光器、床身等基础硬件占比较高,分别占四成和三成左右,但受制于原料/元器件成本,其毛利率相对较低,并且部分成熟产品竞争激烈,厂商议价能力相对一般。运控系统则相反,其占整体成本比重较低,但具备较高技术壁垒和用户粘性,竞争参与者少,毛利率高,在价值链中表现出良好的利润属性。

振镜与激光技术路线存在显著差异

振镜控制适用于高速微加工,伺服激光适用于大面积宏加工。从激光光路驱动方式来看,可分为通过镜片摆动调整光路,将激光指向目标位置的振镜控制,以及依靠伺服电机驱动激光头移动至正确位置的伺服控制两种类型。

振镜激光主要用于标刻、钻孔、3D 打印、精密切割等场景,以高速度、高精度、微加工为核心特征。伺服激光则用于大幅面的切割、焊接,广泛适用于钣金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领域。

从精度要求来看,精密加工对于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严格要求,晶圆领域直线切割精度高达 3μm。目前振镜控制可以达到 0.5μm-10μm 之间,伺服电机则一般要求达到 50μm 左右。而从速度要求来看,部分高速标刻需要达到 1500/分钟的赋码速度。

此外,由于加工材料类型众多,其对不同激光的吸收作用存在差异,部分材料须使用特定波长、特定功率、特定工作机制的激光器才能进行加工。例如晶圆切割因为其材质薄脆,一般只使用 10w 以内的超快激光。

金属板材加工领域通常涉及大幅面匀速加工,切割精度常规要求为 0.3-0.5MM,运功轨迹的速度约为 200mm/s,在切割焊接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 500W 以上大功率激光器。

从市场主要参与者来来看,目前国内厂商已具备核心技术能力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伺服控制系统方面,中低功率领域,以柏楚电子为首的国内企业已经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其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精度、速度方面均不落下风,柏楚电子、维宏股份、奥森迪科占国内市场 90%以上份额。

高功率领域,以德国倍福、PA、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国际企业仍占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国内厂商占比仍处在较低水平,但国内领军者柏楚电子市占率正在攀升,其招股书数据显示,该公司占国内高功率激光市场份额为10%(2019),华经产研给出的 2020 年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该数值已经上升至 17%。

振镜控制系统方面,德国SCAPS和 SCANLAB 作为行业先驱,积累了可观的先进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在高端领域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根据行业内供应商出货数据及高端应用情况测算,2020 年我国高端振镜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率为 15%(来源金橙子招股书),存在较为显著的国产替代空间。

国内企业方面,金橙子市占率于2020年达到32.29%,系国内振镜控制系统领先企业。此外,我国台湾企业兴诚科技,致力于激光标刻软件开发,目前已成为相关领域的标杆型企业。

对于振镜激光系统而言,超快激光器作为激光发生的核心部件,可分为固体、光纤和混合三种,其激光波长和功率区间为核心参数指标。

此外还有峰值功率、频率、单脉冲能量等多重考量因素。振镜电机则充当光路调整和控制的重要硬件,通过施加模拟电压号,控制反射镜片改变角度,使激光投射点移动至指定位置,完成标刻、钻孔、切割等操作。

CAD/CAM 等工业设计软件则负责工件结构、轮廓、纹理的设计和绘制,相对独立。振镜控制系统承接和识别设计图纸提供的息,利用 3D 引擎和图显引擎进行绘制,并控制激光器和电机执行对应操作。

激光切割市场增速表现突出

从目前激光设备设备的应用领域来看,激光切割仍是核心应用领域,占据整体规模的四成以上,当前仍以伺服激光为主,振镜激光也占有一定份额。

国内激光控制器领军者柏楚电子 2021 年年报显示,预计到 2023 年,中国激光切割设备总体市场规模可达 403.69 亿元。焊接、打标、半导体和显示领域的应用则位于第二梯队,分别占约 13%/13%/12%,以上领域振镜激光已经开始凭借其精度和速度优势逐渐发力。

未来,随着激光设备渗透率上升,其将更为广泛地被应用于复杂加工领域,即切割占比将会略有下降,先进领域将有所增加。由于激光控制系统销量与激光切割机销量呈现高度相关性,因此激光整机设备销售量是控制系统出货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历史数据来看,受技术自然迭代和下游需求端扩张影响,我国激光切割机总销量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2016至2020年 CAGR 为 33.3%。传统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则在2018年前后出现断崖式下降,随后出现震荡下行的态势,2016至2020年CAGR为 11.67%。2021年,我国激光设备总产量突破20万台,同比增长32.9%,维持高增(前瞻产研数据)。

在工业领域,低功率激光器主要为脉冲激光,多用于打标和雕刻,工艺成熟度高,国产产品通过价格优势快速崛起。中功率激光器则被广泛用于切割和焊接,随着国产替代逐步成熟,国内市场份额逐渐被国产设备取代。

中低功率激光切割设备销量快速增长,2016至2020年 CAGR 为31.4%,虽稍逊于整体市场增速,但总体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0实现 4.2万台销量。

中低功率激光控制系统市场规模近几年维持中高速增长,由于国产渗透率较高,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增速与设备销售规模高度线性相关,未来也有望随着激光器产品在工业门类中的广泛普及而逐渐放量。

价格层面来看,随着渗透率上升,单价下行不可避免,但相对高溢价的高功率激光控制系统而言,中低功率控制系统价格下行趋势有望边际放缓,相关企业的毛利率表现也有望随之平稳。

高功率激光加工领域,金属切割、焊接、熔覆为主要应用场景,光纤激光器逐渐取代 CO2 激光器成为主流,2020 年占全球工业激光器出货量的 50%以上,此外还有固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分别约占 15%的市场份额。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迎来 85.7%的高速增长,2016至 2020年 CAGR 为40.8%。而随着国产高功率激光器,尤其是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不断突破,未来我国高功率激光市场将迎来新的国产替代浪潮。

从不同分段的激光器出货量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国产光纤激光器出货量正在稳步攀升,2020年1-3kw激光器同比增加 33%,3-6kw激光器同比增加25%,6-10kw和10kw以上的光纤激光器则分别同比出现倍增,足见高功率激光器国产替代的强劲趋势。

2020 年国产高功率激光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同比高增 85.7%,高于中低端激光控制器增速,其主要原因为国产激光控制系统主要适配国产激光器,而随着国产高功率激光器的崛起,国产高功率激光控制系统也随之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难关逐一攻克,6kw 以上国产高功率激光器将逐渐取代国外先进产品,而国产控制系统也将与之一同增长。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2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84.19
  • 江恩阻力:207.21
  • 时间窗口:2024-06-30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