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千亿券商巨头再度踩雷,保荐人要不要担责?

  • 作者:Acme127
  • 2022-08-20 02:39:29
  • 分享:

 

保荐的项目接连出事,头部券商怎么了?

01

紫晶存储爆雷

没想到中建投这回又踩雷了。

2年之前,被中建投在科创板IPO保荐的紫晶存储还拥有着“光存储第一股”的光环。

2年之后,紫晶存储炸穿了科创板的底线。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紫晶存储开创了科创板另类第一

——开板两年多以来,第一家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

今年2月1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紫晶存储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通知书,因涉嫌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剧烈,当日跌停。

根据相关法规,紫晶存储也可能成为科创板第一家被投资者索赔的案例。

3月15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这一天,上海金融法院受理了投资者诉紫晶存储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

公司也从“紫晶存储”变成了“*ST紫晶”。(*st是代表退市预警的股票)

 

 

其实,针对紫晶存储的证券欺诈诉讼十分值得关注。

科创板原本是优秀技术企业的融资平台,然而上市参与方的责任缺位,让科创板出现了不少充满财务问题的“雷股”。

最终打击的是投资者对于技术企业的任和心。

科创板除了鼓励之外,还需要底线思维下的充足震慑。对于紫晶存储的深入调查,乃至可能的退市,实际是在科创板建立一套保护投资者的秩序。

要知道,在此之前紫晶存储已经披露业绩预告,业绩大幅下滑。

紫晶存储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万元到975万元,同比减少93.74%到90.60%。

同时,公司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0万元到25万元。

 

这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亿元左右,基本没利润,很可能扣非利润亏损,对于一家上市刚刚2年的科创板公司,确实让人吃惊。

直到现在,紫晶储存的问题也没个解决的说法。

近日,公司再度公告称,决定延迟回复上交所针对其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相关事项的问询函。

这已是*ST紫晶第13次爽约。

这也是中建投第N次踩雷。

而作为紫晶存储IPO的保荐人,中建投已经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02

踩雷之王,中建投

纵观中建投这几年的“踩雷”战绩,只怕整个券商领域没几个人能比得了。

自2012年以来截至今年8月16日,中证券保荐的上市企业达到137家,仅次于中证券,居于所有券商第二。

从终止审查的数量来看,中建投达到47家。

 

 

这几年中在保荐业务踩雷也是出了名的。

2021年4月,中建投作为世纪空间(已终止)IPO的保荐机构,对发行人商誉减值、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等情况的核查不充分,未按规定对发行人转贷事项发表专业意见,说明中建投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

因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0年12月31日,中建投因投行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再遭罚。证监会公告显示,中建投在铂力特增IPO、西部超导IPO、江西国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等项目中,未严格履行内核程序。

在恒安嘉新IPO、厦门银行IPO、熊猫乳品IPO等项目中,未对全部项目人员进行利益冲突审查。

此外,中建投还存在问核针对性不强、部分项目未及时完成工作底稿验收归档、个别项目未及时与发行人签订保荐协议等问题。故证监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除了这些投行业务,中建投在投资领域面对的麻烦更多。

2017年4月,中建投以2.11亿元自有资金向首航节能的大股东和实控人提供股权质押融资款。

不过,目前首航节能业绩变脸、股份冻结,实控人更是在谋求接盘方,中建投这笔资金也就黄了。

2018年中建投发布公告称,有两笔股权质押业务出现了逾期,踩雷近期麻烦缠身的印纪传媒,涉及的资管计划金额总计11亿元。

印纪传媒的大股东和实控人未能按期购回股票,导致资管计划9.8亿元本金及至少3368.95万元利息难以追回。

2亿元自有资金踩雷首航节能、11亿元资管计划踩雷印记传媒,除了这两桩还在2017年内5000万元资管计划踩雷华闻传媒;卷入2亿元基金违约纠纷,踩雷金一文化。

踩雷不断,质押危机频现。中建投一直不缺话题和新闻,发生的违约事件也不在少数。

 

哪怕是到了去年中建投依然也没有太大长进,在已披露半年报的基金公司中,亏损的屈指可数,而中建投基金又是亏损最多的一家,亏损额接近1亿元。

对公募基金来说,营收为负、亏损近亿元向来都十分罕见,更遑论报告期内基金行业环境整体向好。

因为公募基金的商业模式相对“旱涝保收”,基金管理费每日计提,营收为负确实有些异常。

要知道基金行业是轻资产行业,主要成本为人力支出,半年亏损1个亿几乎闻所未闻。

究其原因,就是中建投不负众望地又踩雷了。

引起外界最多关注的是踩雷“14富贵鸟”债券。富贵鸟公司宣告破产后,留下一地鸡毛。中建投基金确认债权金额合计3678.77万元,但仅获分配款项67万元,清偿率不足2%。

相比“14富贵鸟”,中建投基金相关专户产品投资五洲国际债券的损失更大。券面价值为2亿元,并且发生实质性违约。

2022年甚至传出中建投给一个69岁孤寡老太授6600万的消息。

广州老太太苏玉甫,生于1953年。2017年3月15日,苏玉甫跟中建投签署了《融资融券业务合同》,中建投为苏玉甫提供6600万的总授额度。

获得6600万授,融资3335.5万。这是中建投跟一个69岁孤寡老太太的生意。老太太高杠杆炒股,被中建投强行平仓后,还欠中建投1000多万。

搞得双方在法庭上唇枪舌剑。

 

从这些种种事例来看,中建投的根本问题在于IPO保荐这事经常草草应付了事,对不少充满财务问题的“雷股”没在一开始就做好筛选,投资风控也做得太差。

保荐踩雷,投资踩雷,啥都踩雷,成为中建投的常态。

03

保荐人,担责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场上的一句

“别和中比有钱”

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

而中建投和中证券之间,很多都是傻傻分不清楚。

中建投的前身叫华夏证券。

 

 

2004年那段时间券商行业经历了一波深度调整,南方证券被宣布接管,震惊市场,先后有二十多家券商被关闭。

当时的华夏证券的亏损合计约为55亿-60亿元,走到破产重组的前夜。

2004年底至2005年初,收购广发失利的中证券主动接触北京市政府以及华夏证券,希望能够重组华夏,此时北京市政府也正急于给华夏寻找买家,双方一拍即合。

根据安排,2005年8月,中证券与中国建投共同出资筹建了中建投证券和建投中资管,其中,中建投注册资本27亿,中证券出资比例为60%,出资额16.2亿。

华夏证券公司名称得到保留,但成为没有任何业务的空壳公司,承接原华夏证券的债务。

简单来说,华夏证券倒闭,中吃下华夏证券,改名中建投,但不是吸收合并,而是股权收购。

后来,一参一控出台,两家分开。

2016年中建投港股上市,近乎和中证券并驾齐驱。

2020年投行业务中建投回归第一,已经压过中证券一头。

曾经的巨无霸,不差钱的代表,让大家对中建投的任度很高,毕竟“大品牌”值得赖嘛。

建投如今接二连三爆雷踩雷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真的有认真在做保荐业务吗?真的值得赖吗?

保荐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在开展保荐业务时,不仅要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拟上市企业进行上市辅导,拟上市企业上市后的一定时间里,保荐机构还应持续履行督导业务。

为什么中证券保荐的公司频频出事?上市公司爆雷,保荐人应不应该担责?

 

 

2017年保荐机构受证监会处罚先后有新时代证券(登云股份IPO)、西南证券(大有能源非公开)、达证券(振隆特产IPO)这些,这几个案子里边保荐代表人也受到了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更往前一点还有兴业证券因为欣泰电器的事情预先赔付了几个亿,两个保荐代表人执业资格也被撤销同时被市场禁入。

目前,证监会的调查结果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根据*ST紫晶公告,中建投存在被暂停保荐资格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其过错程度及情节是否严重。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保荐机构尽职调查制度、内部核查制度、持续督导制度、保荐工作底稿制度等保荐业务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或者未有效执行问题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视情节轻重,暂停保荐业务资格3个月到36个月。

特别是现在注册制要开始逐步落地保荐机构的重要性会增强。

在核准制下,证监会和保荐机构实行的是实质审查。

而注册制下,证监会实行形式审查,保荐机构实行实质审查。这就要求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对自己的申请材料负责。

保荐机构承担的责任也会更大。

作为头部券商,中建投是否能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履行尽职调查和审慎核查的义务,从而保证投资者利益?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0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64
  • 江恩阻力:.72
  • 时间窗口:2023-06-05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