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微创系”分拆上市第4例,未盈利医疗器械企业首登科创板!

  • 作者:股票爱好者
  • 2022-04-09 14:52:35
  • 分享:

如今电生理有望成为“微创系”拆分上市的又一子,而从2019年至今已孵化三家上市公司的“微创系”,其背后创始人常兆华更是依靠微创医疗和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们,一举成为中国高管薪酬最高的人,“微创系”的裂变仍在继续中。

4月2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电生理”)科创板IPO“提交注册”,截至目前,电生理医疗科技已完成三轮问询回复。

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旗下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的平台,电生理也有望成为“微创系”第四家分拆的子公司。

当下“微创系”的创始人,常兆华的版图已坐拥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三家上市公司,而除此次过会的电生理外,去年12月微创脑科学也已递交招股书。

而值得注意的是,电生理的上市也将成为第一家以科创板“标准五”过会的医疗器械企业。

第一家通过“标准五”上市

招股书显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提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以精准介入导航为核心的诊断及消融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不过,目前电生理仍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招股书显示,微创电生理2019—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 -0.16亿元和-0.29亿元。

此前诸多未盈利的医疗器械企业均无法登陆科创板,主要是因为达不到“标准五”里的“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据统计,自科创板开市两年以来已有16家未盈利创新药企完成科创板发行,但并未有医疗器械企业登陆科创板,

核心产品获批开展二期临床实验这一要求对于许多创新药企来说并不难,然而但对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却并不容易达成。因此很多医疗器械企业选择了港股18A上市。

因为这一门槛,大量未盈利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最终放弃科创板选择了港股上市,这其中就包括微创医疗子公司的微创机器人。

而微创电生理是国内首个能提供三维技术、设备、耗材的国产厂商。2020年,公司的三维系统产品已获批上市,该产品也是第一个国产的磁电双定位系统。

根据招股书,微创电生理主营心脏手术方案,如快速性心律失常。此前,国内的心律失常治疗以药物为主,但需要长期服用且伴有副作用。近些年,应用导管消融技术逐渐成熟,电生理的手术治疗因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在国内得以快速推广。

此次电生理的成功上市也意味着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仍有上市的可能,也给予了众多医疗器械企业极大的心。

其实,电生理并非第一次出现在资本市场视线中。

早在2017年8月15日,电生理曾在新三板挂牌,不过仅过了一年就摘牌了。

直到2020年12月,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2021年6月科创板IPO获受理。

微创系的“裂变”

不过,作为微创医疗旗下拆分的子公司,也没有能够避免同行竞争的问题。也曾因此遭监管层问询,“既然微创电生理和微创医疗的心律管理业务产品都治疗心律失常、都对应相同的科室,那么同业竞争该如何避免?‘

微创电生理回复,其产品与母公司的产品在产品类别上有所不同,且在治疗目的、适应症及治疗原理方面均存在差异。

虽从技术上通过原理解释得通,但监管层更关注的,是微创电生理的研发和销售体系能否与母公司区分。

微创电生理解释称,微创医疗的心律管理业务仅承担销售推广职能,并无相关产品配套的研发能力。

不过,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向关联方销售金额381.36万元,较2019年的1423.9万元大幅度减少。

减少主要系关联企业Sorin CRM SAS降低采购。2019年,该企业向微创电生理采购1382.2万元,占比同期收入11.8%;2020年,该数据降至349.22万元,占比为2.49%。

到了2021年上半年,Sorin CRM SAS采购微创电生理397.44万元,占同期收入4.41%。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该企业采购了微创电生理的报废产品,金额为174.99万元,占当期采购额的45.03%。

而此次电生理的拆分上市不是“微创系”的第一个故事,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如同拆盲盒般,“微创系”的创始人常兆华拥有独特的商业模式。

常兆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微创医疗将采用“生产上市公司”的模式,即一边拓展新业务,成立子公司,一边引进各路投资者一起“养”,再拆分出来上市。而这也意味着微创医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讲出好故事。

如今“微创系”旗下已囊括2019年7月上市的心脉医疗、2021年2月上市的心通医疗、2021年11月上市的微创机器人,以及2021年12月递交招股书的微创脑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机器人上市前就获得了30亿元的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远翼投资、CPE源峰等,IPO上市又募得了104亿港元的融资。微创机器人的市值一度超过550亿元

心通医疗上市前则有过数轮融资,金额合计超1.75亿美元,IPO上市当天募得23.56亿港元。心脉医疗同样如此,上市前已获得超4.3亿元的融资,IPO又拿下了8.32亿元。

微创系下一个故事在哪?

此前微创医疗年报显示,当前公司正在通过子公司或联营公司布局非血管介入、内分泌、康复医疗、运动医学、辅助生殖、体外诊断(IVD)、皮肤及身体管理、五官科及消毒灭菌等新兴业务领域。

虽“微创系”的野心大,但现实却给了其不小的打击。目前微创系的三家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心脉医疗实现了盈利。

根据2021年年报,三家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心脉医疗(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实现了盈利,2021年营收6.85亿元,净利润3.14亿元。实现盈利的原因则是,心脉医疗布局的多款产品已步入成熟期。

心通医疗2021年的营收虽实现了93%的增长,但依然处于亏损中,净亏损1.83亿元,近三年合计亏损7.26亿元。同样亏损的还有被一众资本看好的微创机器人,上年营收215.6万元,亏损金额5.83亿元,亏损扩大了179.08%。

此外,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心律管理业务、外科医疗器械业务、其他业务也均处于亏损中。港股股价方面,微创医疗也一落千丈,从最高70港元已跌至如今16港元。

此前微创医疗表示,对此公司正在致力于改变渠道代理商的思路,从单一产品线变为品牌代理,提高渠道效率。

而当下全国骨科即心血管产品采集未来可能对微创医疗业绩造成极大的影响。

2021年,微创医疗的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已经因两款冠脉支架产品的集采,营收、净利双降。套用到骨科医疗器械业务上,随着微创医疗髋、膝关节产品在集中带量采购中的全面中标,面临的结果或许跟前者类似。

据了解,此前微创医疗的骨科医疗器械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比约为1%,参与集采后的中标份额占集采市场的3%。但与此同时,该类产品价格也不得不下调了超50%。

如今看来,虽微创医疗的扩张版图仍然在继续,但当下亏损及集采的问题也将给“微创系”带来不小的打击。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97.8
  • 江恩阻力:110.03
  • 时间窗口:2024-08-04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