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高镍巨头容百科技的千亿市值之路

  • 作者:ls230
  • 2021-11-09 20:02:44
  • 分享:

容百科技是我一直关注的锂电公司,国内第一的高镍ncm811电池。容百科技的创始人白善厚原本是当升科技的总经理,辞职之后创办容百科技,与之对应的是当升科技一蹶不振的高端化产业路线受挫,而这家容百科技却在短短七年之内一跃成为全球高镍龙头企业,不禁让人唏嘘,截止今天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容百都超过了当升科技,当升科技的海外业务占比较大,利润率较高,而容百科技的海外拓展之路还未到正轨,不过也是早晚的事,欧洲,韩国的工厂已经在建,预计22年底贡献产能和利润,相在不久的将来,当升科技净利润这块最后的遮羞布也会被扯下!因为我本人对锂电产业链还是比较熟悉,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所占成本很高,几乎是磷酸铁锂的两倍,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成为冠军几乎不可避免的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背后的推手就是磷酸铁锂,特斯拉的技术路线会对锂电池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比如最近发布的4680电池,亿纬锂能接近涨停,去年的时候马斯克就提出了关于镍矿供不应求的论调,区别于固态电池这种实验室产物,高镍电池的产业化已经在路上并且高速发展可能会远超想象。

我本人是比亚迪磷酸铁锂电动车的使用者,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磷酸铁锂的低温表现真的是一言难尽,本人坐标在南京,1月平均温度还不算太低,电池可以说是几乎报废的状态,在使用两三年后,冬天几乎就可以放在车库里了,名副其实的电动爹。也许这是个例,也许是比亚迪的电池比较垃圾,总之,我相在纬度更高的中国北方,欧洲磷酸铁锂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另外别忘记了,欧洲是新能源车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所以三元高镍电池短期虽然会有冷却,长期趋势却不会改变,1.5倍的续航和低温使用体验或许是磷酸铁锂难以企及的,另外关于比亚迪这个企业,作为比亚迪的车主,我表示很遗憾,非常垃圾的车,这导致我下一辆车永远不会是比亚迪。

好吧,言归正传,还是先讨论下了解下容百科技吧。

市场对铁锂回潮会抢占三元电池的市场份额有一定担心。三元和铁锂这两种技术路线会长期共存,但是考虑到电动车对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等要求不断提升,未来具备高能量密度优势的高镍三元电池会成为市场主流,并且随着安全性问题逐步解决以及成本的持续下降,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而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较低的性价比优势,会主攻一些中低端车型的市场,市占率会持续低于三元电池。 此外,长期以来市场认为正极竞 争格局不太清晰,龙头企业确定性性足。我们认为,高镍时代到来会覆盖掉绝大部分市场,三元技术定型之后一定会产生龙头,之前没有龙头是因为技术没有定型。目前的格局已经很清晰,公司 20 年产能 4 万吨,并且持续快速扩产,2030 年将达到 100 万吨。

股价上涨催化剂1、全球 NCM811 电池渗透率将持续提升;2、公司产能强势扩张,未来 10 年要从 4 万吨提升至 100 万吨,公司高镍正极市占率将维持行业第一;3、公司前驱体产能快速提升,前驱体自供率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10%提升至 2023 年的 60%,有望助力公司成本下降。公司的高镍技术在正极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主要从事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NCM523、NCM622、NCM811、NCA 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公司技术底蕴深厚,15 年实现单晶高电压 NCM523 材料大规模量产,17-18 年陆续完成湖北基地建设,完成三代811 正极量产。18 年实现高镍 NCA 及单晶高电压 NCM811 小批量量产,19 年 Ni90 高镍正极开发完成,技术大幅领先同行。公司16-20年三元正极出货为0.58/0.98/1.36/2.19/2.63万吨,CAGR 为 46%,并且产销率维持在 90%以上。2019 年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全球第四、国内第一;2020 年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三元正极产销量超过 2.5 万吨的企业,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一。在 2017-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79/30.41/41.90/37.95 亿,20 年之前均维持 30%以上的增速,20 年下滑主要系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大客户规模化采购导致的产品销售价格调整所致。2017-2020 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31/2.13/0.87/2.13 亿,18 年利润大幅上涨主要受益于高镍产品出货显著增加,19 年利润下降主要受 19Q4 计提比克大额坏账的拖累,20 年业绩快速恢复,但是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导致净利润和 18 年基本相当。近几年 毛利率略有下滑 , 但 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017-2020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 14.81%/16.62%/14.00%/12.18%。2020 年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开工率,导致三元正极毛利率略有下滑。但是从同行业对比来看,公司三元正极业务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仅低于当升科技,主要原因是公司 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国内,而当升科技海外收入占比接近 40%,海外价格相对更高,拥有较好的利润率水平。目前容百也在积极扩张产能并持续开拓海外客户,未来若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则正极业务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间。

头部企业持续扩产,容百扩产速度最快。截至 2020 年底,国内三元正极总产能为 44.1万吨,其中容百/当升/巴莫/长远/杉杉/天力/夏钨/振华的三元正极产能分别为45/4.3/4.5/2.9/2.0/2.5/4.3 万吨。同时,上述 8 家企业未来几年均有较多的扩产计划,其中容百的扩产速度最快,预计 2021-2023 年新增产能分别为 11.0/10.0/10.0 万吨,计划到 2023 年底形成 35 万吨正极产能,远期规划到 2030 年底形成 100 万吨产能。当升规划到 2022 年底总产能接近 10 万吨,23 年底 13-15 万吨左右。巴莫计划未来 5 年新增 5 万吨高镍正极产能。长远2020年开始扩产,预计2022年将具备11万吨/年正极材料的产能。杉杉计划 2025 年前增加 10 万吨高能量密度三元正极。天力规划淮北 10000 吨高镍三元正极项目,新乡 3600 吨高镍三元正极项目。振华规划沙文二期年产 1.2 万吨锂电池正极项目,以及义龙二期年产 2 万吨三元正极项目。预计 2021-2025 年全球 三元求 正极需求 CAGR 为 33% ,高镍三元的 CAGR 有望近 近 64% 。

新能源车领域,我们预计 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550 万辆左右,2021-2025 年CAGR 有望达到 38.6%。考虑到新能源车单车带电量逐渐提升,我们预测 2021-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 CAGR 为 44.8%。2020 年全球三元电池市占率略超 80%,考虑到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中低端车型市占率有所提升,预计未来 5 年三元电池市占率小幅下降至 75%左右。2020 年 811 高镍在三元中的份额约 25%,中低镍合计约 75%,随着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提升,预计到 2025 年 811 高镍的份额有望提升至 70%以上。储能领域,2020 年全球锂电储能中三元电池(主要是 NCM523)占比约 50%,考虑到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成本、循环寿命上有优势,预计未来三元电池占比逐渐下行。消费领域,根据鑫椤锂电了解,2020 年全球消费锂电池中三元电池占比约 60%,考虑到轻型动力市场规模增速快,预计 2021-2025 年三元电池占比有望小幅提升。其中,NCM523仍为主流产品,NCM622 和 NCM811 占比有望逐渐提升。综合以上假设,我们根据不同型号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耗量,测算出 2021-2025 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需求的 CAGR 将达到 33%,其中 811 高镍的 CAGR 有望达到 64%。8 系高镍产品成为未来主流,公司该领域市占率 全球 第一。虽然现阶段 5 系正极依然是主流型号,但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上升以及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均战略选择使用 NCM811 高镍电池,国内动力电池未来更多采用高镍电池也是必然趋势。目前 NCM811 动力电池产品相比 NCM523 产品能量密度可提升 15%-20%,后续随着高镍产品进一步性能优化可提升至 30%以上。由于高镍正极材料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量产,该领域行业集中度(CR3)较 5 系、6 系三元正极高出一倍以上。2020 年公司在国内的高镍正极市占率近 60%,全球 NCM 高镍材料市占率达40%,稳居全球第一并遥遥领先其他厂商。高端 8 。 系三元产品产能、出货量居首位。相较于其他三元正极企业,容百三元正极产品以更为高端的 NCM622、NCM811 为主,奠定容百科技高镍三元正极龙头地位。2020 年公司多项 8 系高镍产品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最大月产销量超过 3000 吨,年出货量超过万吨级,占国内 NCM811 总出货量约 60%,保持绝对领先优势。2021 年公司更高镍的NCM-Ni90多晶和单晶产品将实现大规模量产,Ni>90的NCA和NCMA将开发完成。2022年公司计划完成 Ni96 产品的开发,并实现 NCM、NCA、NCMA 产销量超过 10 万吨/年。

 公司前驱体自供率 提升 ,未来产业链纵向延伸

 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延伸,加快前驱体自供。公司于 2019 年首次公开发行募资 11.98 亿元,主要用于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旨在扩大前驱体产能,项目总投资 18.8 亿元,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研究设备,投建年产 6 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线。根据 GGII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三元正极出货量为 23.6 万吨,对应的前驱体需求量也约为 23.6 万吨(根据容百科技的比例为 1:1)。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市场回暖,将带动三元正极材料出货增加以及前驱体需求量的扩大。公司前驱体生产以自用为主,自供率截至 2020 年预计仅为 10%左右,其余前驱体主要由格林美等供应商提供。截至 21 年初公司前驱体产能约 3 万吨/年,公司计划到 21 年底和 22 年底分别新增 3 万吨前驱体产能,并计划 21-23 年前驱体自供率分别达到 35%/50%/60%。远期规划看,公司计划到 25 年底和 30 年底将前驱体产能提升至 20 万吨和 100 万吨,30 年后基本可以实现前驱体完全自供。公司在前驱体产能方面的布局,有利于公司未来更好的控制成本,把握对正极材料品质的掌控。

锂电池产业链至少会再产生10个以上的千亿巨头,而容百科技就是最确定的那个。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3.39
  • 江恩阻力:26.31
  • 时间窗口:2024-07-0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