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2020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达到66.8亿美元

  • 作者:蟾宫玉兔6868
  • 2022-08-18 17:56:16
  • 分享:

2020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达到66.8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按10.8%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其市场规模将达到76.8亿美元。预期2025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将达到123.4亿美元。

在COVID-19之前,红外热像仪的全球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46.3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64.72亿美元。预计在2021-2026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24%,而在COVID-19后的情况下,红外热像仪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56.37亿美元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约21.66%)。估计到COVID-19爆发前的2020年市场)到2026年将达到68.5亿美元;预计在2021-2026年间将以4.6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COVID-19的全球传播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迁移。它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亚太地区的市场在2020年第一季度迅速发展。在第二季度,欧美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第三季度疫情的改善,热像仪的市场发展受到阻碍。但是随着第四季度流行病的加剧,市场开始再次好转。

如今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朝着智能化快速发展,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存在,而是与5G、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相在疫情、新基建政策多重外力加持下,红外热成像的使用在未来将会更加普遍,种类更多样化。

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主要上市公司(002414)、(002214)、(688002)、(300411)、(300516)、(002415)、(002236)等

本文核心内容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竞争梯队、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集中度、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企业布局

1、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竞争格局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

我国从事红外成像科研生产的单位可以分为科研院所和企业两部分。国内科研院所如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兵器工业夜视集团、兵器工业光电集团、兵器工业凌云集团、兵装集团湖北华中光电等。企业方面,国内从事非制冷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单位大部分研发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许多企业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或系统集成商。本文主要围绕企业层面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竞争激烈,头部效应逐步形成,主要代表企业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睿创微纳、金盾股份、久之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2021年2月,国际知名市场调研公司Yole发布最新版《2020年热像仪和热探测器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出货量上,美国FLIR市场占有率35%排名第一,位居第二的是中国厂商高德红外,市场占有率17%,同时也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中国热成像厂商。全球十强中,中国厂商占据四席,分别是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和大立科技。此外,金盾股份、久之洋也是我国重要的红外热成像仪制造企业。

从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北、山东三地,其中,浙江省代表企业有大立科技、金盾股份、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等。

2、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份额高德红外行业市场规模最大

由于目前国内红外成像市场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有权威机构公布详细的市场占有率数据,前瞻依据红外热成像仪主要生产企业所公布的数据,对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份额进行分析。

根据主要企业所公布的数据,2020年,高德红外红外热成像业务收入达28.86亿元,为全国红外成像市场规模最大的企业。其次,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业务收入达15.61亿元,为全国红外热成像仪规模第二大企业,大立科技红外热成像业务收入达9.97亿元,排名第三。(海康威视2020年全球出货量占比排名第三,但公司年报中并未披露红外热成像业务数据,因此,未将其纳入考察范围。)

3、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总体来看,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2020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市场前三企业市场规模达54.44亿元,CR3达26%;前五企业市场规模达63.22亿元,CR5达30%。

4、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高德红外竞争优势明显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机场、医院、学校、商场、仓库等公共场所都投放了大量人体温度监控系统,红外热成像仪需求大幅增长,多家企业加强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业务布局,如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等,快速进入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根据各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高德红外红外热成像业务收入高达28.86亿元,竞争优势明显。

5、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竞争状态总结行业议价能力较弱

从行业现有竞争者看,国内从事非制冷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单位大部分研发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许多企业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或系统集成商,近5年我国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进步较大,拥有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包括睿创微纳在内的4家企业。整体来看,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头部效应逐步形成。

从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上看,前瞻从进入壁垒和行业吸引力两方面对潜在进入威胁进行了分析,前瞻认为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入该行业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但是另一方面,受红外热成像仪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行业吸引力仍然较强。

从行业替代品威胁上看,目前主要有光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等三大传感器会对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造成威胁,但总体来看,其余三类传感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能互补彼此的短板,但在部分情况下仍无法适用,因此,红外热成像仪与其他三类相比,仍有较大优势。

从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上看,国际探测器生产厂商大多数集中在美国和法国,另外英国、以色列、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有少量探测器生产厂商,上述国家生产厂商的探测器出口均需进行审批,不同国家的审批严格程度和对可出口探测器性能指标的限制有所不同。从探测器性价比及审批流程相对便利等方面考虑,目前国内红外热像仪生产厂商所使用的探测器基本从法国进口。国内一些探测器研制机构,如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1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已经开始研制并试生产成品探测器,但在成品率、稳定性、性价比等方面与国外进口探测器还有一定差距。

从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上看,红外热成像仪主要下游企业为各类机构和企业,个人消费占比相对较小,行业议价能力较弱。

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中,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5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8.15
  • 江恩阻力:31.67
  • 时间窗口:2024-06-1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0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