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药明康德会是辜负葛兰的渣男吗?

  • 作者:怎么又黄了
  • 2022-01-29 10:15:37
  • 分享:

每个女孩都害怕所托之人是个渣男。

葛兰应该也不例外。

于是她自掏了200万加仓自家基金,心里大概还默念了一句,“相未来”。

从“葛女神”变成“割韭菜”,葛兰只用了半年,当然,这多少还是比蔡嵩松好点,他从“蔡总”变成“菜狗”只用了两个月。

半年里,让葛兰最焦虑的应该当属药明康德——最大的心头好,看上去也是真的有钱,但就是不“娶”你,还深套你,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从2021年7月算起来,药明已经从高点跌去了40%,带着葛兰的基金也一路下跌。

还值得等么?

这个问题很多人想问葛兰,但葛兰可能已经拔剑四顾心茫然。



01

有人说,药明的CRDMO和CTDMO模式就是新型生产力,win the molecule战略就是新型生产关系。

也有人说,CXO赛道逻辑变了,医保和集采让国内创新药一片惨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孰是孰非,难有定论。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多数人不是抄的公司PPT,就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

要看得清楚,还得借用一把美国马爷带火的第一性原理。

药明的业务拆开来,需要大量专业的人、大量先进的设备、源源不断的订单,以及比客户自己做更高的完成度和更低的成本。

所以人数、固定资产、效率、持续获客、运营水平、内部管理是真正要看的指标。


02

化学合成是门苦差事,既要不断重复做实验,又要有一瞬间的灵感迸发。

要揽这瓷器活,人要多、学历要高、干活还要快。

选三家CRO/CDMO公司和药明做对比康龙化成、凯莱英和博腾股份。

之所以不选泰格医药是因为虽然都叫CRO,但业务结构太不一样,没啥可比性。

员工数量上,药明不仅是几家里最多的,增速也是最快的。


硕博率上,药明也是最高的。

不是说硕博就一定好,但化学生物这种学科上硕博总体总归更专业。

药明的博士数量在A股所有企业里的排名是第四,医药行业里排名第一。


有了人,还得留得住。

用什么留?钱。

这里粗略测算了一下药明高级员工的平均工资。

假设(1)基层员工的工资是1万元/月,全年13薪(2)高级别员工占全欧公司员工数量10%,算出来药明高级员工的工资大概在100万-120万之间。

估计的参数很粗糙,所以可能在绝对值上有很大误差,但不影响横向比较几家公司之间的差异。

结论是几家公司除了凯莱英(可能是计算不准),给高级员工的薪酬水平相近,药明的薪酬基本满足保留关键人才的竞争力。


03

CRO/CDMO是重资产行业。造个基地很贵,买先进的试验设备也很贵。

固定资产是双刃剑,一边是产能,一边是摊销,但只要产能有足够的利用率,就不用过于担心摊销。

四家公司里,药明的固定资产是最多的。


而且,药明的扩张幅度还比其他公司更大。


04

规模上去了,效率也得上去才有叠加效应。

先看人效,四家公司里,药明的人效(营业收入/员工总数)排在第二,有缓慢增长的趋势。

考虑到规模越大,效率越低,对应药明的规模,它的人效不赖。


再看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不含在建工程),药明的水平是最高的,说明产能利用很足。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不可能永远扩张下去, CRO/CDMO其实也一样。

如果保持现在的人员增长速度,10年后药明的人数将接近50万人,是现在阿里巴巴的两倍,不敢想象。

所以未来还要关注药明的人效是否能进一步提高。

药明内部其实是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一直也在尝试一些方法,比如精益管理、AI赋能之类的,效果还要慢慢体现出来。


05

接着看客户。

CRO大多都会提到长尾战略,这其实是CRO行业增长的本质,所以要关心各家的客户数量。

不过除了药明定期发布这一数据,其他公司的资料很难找,唯一可比的一年是2020年,结果如下



同时,药明的客户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还有一个客户指标是海外客户占比。

有人说海外客户占比太高有风险,主要是怕美国人制裁,但其实国内客户占比高才是有风险的,政策变化的可能性比美国人制裁大得多。


药明的海外业务占比一直在75%左右,说明海外和国内业务发展比较同步。


06

以前有个药明的客户说,他们作为甲方或多或少欠点供应商的钱很正常,但几乎从来不欠药明的钱。

可见药明的强势。

这种强势从数据上可以得到印证。应收账款周转率(2021年用Q3数据*4/3),药明的数据一直很稳定。


应付账款周转率也高,不过这应该不是对供应商掌控力不高,更可能是资金充裕,没必要欠着。



真正的产业链地位体现在占款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上。

被下游占款的比例((应收-预收)/营业收入),药明康德的水平是第二低的。

相对的,占供应商款项与营业成本的比例((应付-预付)/营业总成本)则是四家公司里最高的。


一进一出,就是运营能力的体现。


07

公司越大越难管。

其实,哪怕药明的效率和运营指标和竞争对手只是保持一致,都意味着公司的管理水平更高一个层次。

看管理好不好,不能看管理者说什么,要看被管的人怎么想。

A股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员工越满意的公司,股东越不满意,倒过来也一样,员工不满意,股东才能满意。

比如比亚迪,比如宁德时代。

像万科这种员工满意的,几年前要不是有野蛮人,股价就不怎么涨了。

怎么知道满不满意?去知乎上搜搜“在XX公司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好公司的员工大多反应都很像累、加班、内卷、抠,但专业、严谨、能学到东西。

有两个概念在工作中也会一直被强调,一个叫药明速度(WuXi Speed),一个叫药明韧度(WuXi Grit)。

给员工压力,就是给股东福利。


08

药明的野心不只是做一个供应商,比做供应商更有价值的,是做平台。

淘宝给千万卖家提供服务,但谁敢说淘宝是小店的供应商呢?

平台有两种。一种是业务型的,一种是资本型的。

业务型的平台意味着什么业务都可以在上面做,资本型的平台则意味着资金在平台上形成闭环。

所以很多人研究它的新业务和对外投资。

但其实大可不必。用后脑勺想一想,无论是寡核苷酸、多肽,还是细胞及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全世界都知道这些是未来的方向,药明会不布局吗?

全中国CRO都在投资创新药企,药明会不参与,拿不到好项目吗?

只要管理层还想继续奋斗,就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作为行业老大最好的地方,不在于它能引领什么,而在于它只要跟随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看那些被腾讯抄袭的游戏,是不是这个道理?


09

最后聊聊逻辑。

很多人不看好药明是因为国内的集采和医保政策、临床政策,会导致很多药可能压根无法上市。

创新药企IPO接连破发,也让资本对创新药的热情锐减,行业未来的研发投入可能会减少。

同时,很多人原本寄希望于老龄化社会可以带动医药需求增长,惠及创新药,但突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越是老龄化社会,国家越担心医保穿底,越要控制药价,药品的销售比例在整个医疗支出的占比反而更低。

这些对么?不能说没道理,但不足为惧。

首先,包括药明在内的头部CRO海外业务比重很大,海外没有集采,创新药依然欣欣向荣。

其次,创新药增长率的天花板是GDP增速,但CRO/CDMO不是。

创新药是不进则退的行业,只要有利可图,就永远会有人尝试研发更好的药去替代现有的药,从前人口中抢吃的,所以创新药永远内卷。

但对药明来说,客户越内卷,它就越被需要,所以它的增长是另一个维度的事,现在就谈拐点为时过早。

那么,有没有药明真正应该感到危机的时候?

有。

如果出现了一种生产效率远高于药明的新物种,对它形成降维打击,那时就是需要担心药明的时刻。比如AI制药。

但是,药明难道不知道吗?

-------------(分割线)-------------

最后的最后,最关键的问题,药明还会跌吗?

短期来看,是有可能的。因为……

3月是药明2019年股权激励的第一个行权期,被激励对象如果行权,要交税。税额与届时的股价相关。

所以股价暂时上不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激励对象大多是中高级管理人员。

那么,等3月过去之后呢?总不能让葛兰等太久吧。

(所有数据均源自东方财富Choice、公司定期报告、公司新闻稿、公司官网)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1.19
  • 江恩阻力:46.34
  • 时间窗口:2024-06-15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523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